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記》

「律疏部·論疏部」經文1821卷41頁碼:P0001
唐 普光述

  《俱舍論記》十九 ▪第8页

  沙門釋光述

  ..續本經文上一頁

  以諸愚夫至爲無記根者。答。以諸愚夫修上定者。不過依托愛.見.慢叁。謂愛上定者。見上定者。慢上定者。有由愛力。有由見力。有由慢力。此叁皆由無明轉故。有斯勝用。故立此四爲無記根。余非勝故不立爲根 問此國。外方。何故不同。于二說中何者爲正 解雲據義各別故說不同。于二說中前說爲正。故婆沙雲。問何故西方諸師立慢爲無記根。答彼說力堅強義是根義。慢力堅強故立爲根。謂瑜伽師所以退失百千善品皆由慢力。問何故此國諸師不立爲根耶。答此說下義是根義。慢令心舉。于下不順故不立根。問何故此國諸師立無覆無記慧爲無記根。答此說爲依因義是根義。無覆無記慧爲依因勝故立爲根。問何故西方諸師不立爲根。答彼說力堅強義是根義。無覆無記慧勢力羸劣故不立根。問何故此彼國師不立疑爲無記根。答俱說定住義是根義。疑不定住。二門轉故。不立爲根。如是說者善.不善根俱有叁種。無記亦應爾。又如不善慢不立不善根。無記慢亦應爾。故無記根唯叁者善

  諸契經中至無記攝耶者。此下第二因論明四記問。諸契經中說十四無記事。彼亦是此叁性之中無記攝耶

  不爾者。答

  雲何者。征

  彼經但約至立無記名者。答。彼經中十四。于四記中但約第四應舍置問立無記名。記之言答

  謂問記門總有四種者。論主因答此問總明四種。記之言答。下皆准此。謂問答門總有四種

  何等爲四者。問

  頌曰至我蘊一異等者。上兩句正答。下兩句指事說

  論曰至謂答四問者。就長行中。一毗婆沙師解四記。二本論師解四記 等。謂等取對法諸師等。故正理雲。等言爲攝有約異門。且問四者。此總舉數。第一問應一向記。第二問應分別記。第叁問應反诘記。第四問應舍置記。此之四記如其次第答彼四問。此即釋上半頌 如有問者。一問死。問生。叁問勝。四問我一.異等。此即指事別顯四也 所以記有四者。謂答此四問。此即釋下半頌 若作是問至白黑等性者。此下別釋。前叁問記。如文可知 第四問記若作是問。蘊與有情爲一。爲異。得此問時應舍置彼一異之記但作是言。此不應記。以彼有情無實有故。若一。若異。性皆不成故言應舍置記。又如問言。石女所生兒爲白。爲黑等性。若得此問亦應舍置。石女本自無兒。何論白.黑 女不生子名爲石女。故婆沙十六雲。如女身中不任懷孕。空無子故說名石女

  如何舍置而立記名者。問。如何舍置一.異等問不記一.異等而立記名

  以記彼問言此不應記故者。答。以記彼一.異等問言此不應記故。准此即是發言記問。非是默然不記名舍置記古來諸德皆言第四名爲默答。此釋不然.又婆沙十五雲。如諸外道問世尊言。世界常耶。佛言此不應答 以此准知。發言名答

  有作是說至非一切當生者。初問無異說。後叁問有異說。此即外人設難。有作是說。彼第二問一切死者皆當生不。應分別記。亦應一向記非一切當生

  然問者言至仍未解故者。此即論主釋通。然問者一切死者死當生不。理應分別答彼所問。有煩惱者死已當生。無煩惱者死已不生。直作是言。非一切當生。此總說記不成。雖令總知非一切當生。仍未分明解如何者當生何者不生

  又作是說至如識果因者。此即外人設難。又作是說彼第叁問人爲勝.劣不。應反诘記。亦應一向記攝。人亦勝.亦劣。所待異故。猶如一識從前意生名果。能生後識名因。故正理雲。如有問識爲果爲因耶。應一向記。亦果.亦因。所待異故

  然彼問者至應反诘記者。此即論主釋通。然彼問者一向爲問人爲勝.劣汝言亦勝.亦劣。非一向記故應成分別記。何名一向記。既不審知前人問意。但此應诘問意所方。若言方天應記人劣。若言方下惡趣。應記人勝。故此名爲應反诘記

  又作是說至雲何名記者。此即外人設難。又作是說彼第四問蘊與有情爲一爲異。既全不記蘊與有情若異若一。雲何名記

  然彼所問至如何不名記者。此即論主釋通。然彼所問蘊與有情爲一爲異。理應舍置。一異之問不應爲記。記言應舍置。如何不名記。既發言記。所以名記

  對法諸師至契實義故者。此第二本論諸師解四問記。即是六足.發智諸師。此解第一一向記者 若有問言。世尊是如來應正等覺耶。此問佛寶 所說法要是善說耶。問教法寶 諸弟子衆行妙行耶。此問僧寶 及五蘊無常耶。四谛善施設耶 皆應一向記。是如來應正等覺。是善說。是行妙行。皆無常。善施設。契合實義故

  分別記者至欲說何者者。此釋第二分別記。可知

  反诘記者至無便求非者。此釋第叁反诘記。者。若人谄心欲求過非。請言願尊爲我說法。應反诘彼。法有衆多欲說何者。不應分別叁世等法。若無所知者。乃至令彼默然而住。若有所知。令彼自記無便求非

  豈不二中至成問記耶者。問。豈不分別。反诘。二中都無有問。唯有請說。亦無有記。唯反诘欲說何者 如何分別。反問。二種成問記耶

  如有請言至豈非記道者。答。謂如有人請言爲我說其道路。豈非問道。即由反诘。記彼所問。道有衆多。謂洛陽道。益州道。欲說何者。豈非記道 或由反诘記彼所問。道有衆多。欲說何者。豈非記道

  若爾應俱是反诘記者。難。若爾反诘記彼所問。此二應俱是反诘記

  不爾問意至無分別故者。答。不爾。問意直。谄。有殊。此即問意不同。若直心問者記有分別故。若谄曲心問者記無分別。所以前名分別記。後名反诘記

  舍置記者至不應爲記者。此釋第四舍置記。外道說世爲我。若有問言。世爲有邊等。總有十四。此應舍置。不應爲說

  今依契經至問記有四者。此下第叁依經辨釋。今依契經辨問記相。于大衆部經。問記有四

  何等爲四者。此即總問

  謂或有問至但應舍置者。此即總答

  雲何有問應一向記者。別問第一

  謂問諸行至應一向記者。答文可知

  雲何有問應分別記者。別問第二

  謂若有問至應分別記者。答。謂若有問。諸有故思造作業已爲受何果。此問名爲應分別記。若造善業受人.天果。若造惡業受叁塗果

  雲何有問應反诘記者。別問第叁

  謂若有問至應反诘記者答 想。謂想蘊 又解想者。謂名。名從想生。或能生想。從想爲名。行蘊所攝。若有問雲。士夫想。與我。爲一。爲異耶。應反诘言。汝依何我作如是問。若言依粗五蘊假我。應記與想異。若依汝執別有真實細我。不可言一異 問想即五蘊攝。甯得言異 解雲除士夫想計余五蘊爲我。故言想異 又解我有二種。一粗。二細。若言依粗色蘊假我。應記與想異。想非色故。若言依細四蘊假我。還應反诘。依何細我。若言依余叁蘊。應記與想異。若言依想。應答一。粗我與想決定異故。論文偏舉。細我不定略而不說。此問名爲應反诘記

  雲何有問但應舍置者。別問第四

  謂若有問至但應舍置者。答 世及如來死後命者。皆我異名。外道執此即爲我故 世常等四。有邊等四。及有等四。叁.四十二 並命者即身。命者異身。足前十四。謂若有問世爲常等。此問名爲但應舍置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俱舍論記》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