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

「释经论部·毗昙部」经文1509卷25页码:P0057
后秦 鸠摩罗什译

  《大智度论》五十一 ▪第2页

  第四十九 / 大智度论释发趣品第二十之余(卷五十) / 龙树菩萨造 /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时起一时灭。如是等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如是一佛世界数。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数。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佛世界种。如是世界种十方无量。是名一佛世界。于一切世界中取如是分。是名一佛所度之分。得如所愿者。是菩萨福德智慧具足故。无愿不得。听者闻无量无边世界所度之分。疑不可得。以是故次说所愿如意。此中佛自说六波罗蜜具足。五度则福德具足。般若则智慧具足。知诸天龙夜叉犍闼婆语者。我上说福德智慧具足所愿如意。知他人种种语。即是所愿事。复次菩萨得宿命智清净故。知处处生一切语。复次得愿智故。知立名者心强作种种名字语言。复次菩萨得解众生语言三昧故。通一切语无碍。复次自得四无碍智。又复学佛四无碍智。以是故知众生语言音声。处胎成就者。有人言。菩萨乘白象与无量兜率诸天围绕恭敬供养。侍从入母胎。有人言。菩萨母得如幻三昧力故。令腹广大无量。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菩萨及天龙鬼神皆得入出胎中。有宫殿台观。先庄严床座。悬缯幡盖散花烧香。皆是菩萨福德业因缘所感。然后菩萨来下处之。亦以三昧力故下入母胎。于兜率天上如故。生成就者。菩萨欲生时。诸天龙鬼神庄严三千大千世界。是时有七宝莲花座自然而有。从母胎中有无量菩萨先出坐莲华上。叉手赞叹俟待。菩萨及诸天龙鬼神仙圣诸玉女等。皆合手一心欲见菩萨生。然后菩萨从母右胁出。如满月从云中出。放大光明照无量世界。是时有大名声遍满十方世界。唱言某国菩萨末后身生。或有菩萨化生莲华。于四生中菩萨胎生化生。于四种人中菩萨生刹利婆罗门二姓中。生此二种姓人所贵故。家成就者。婆罗门家有智慧。刹利家有力势。婆罗门利益后世。刹利利益今世。是二种于世有益。是故菩萨在此中生。复次诸功德法家。所谓不退转生。是名家生。姓成就者。菩萨兜率天上观世间。何姓为贵能摄众生。即于是姓中生。如七佛中初三佛。憍陈如姓中生。次三佛迦叶姓中生。释迦文尼佛憍昙姓中生。复次菩萨初深心牢固。是名诸佛姓。有人言。得无生法忍是诸佛姓。是时得佛一切种智气分故。如声闻法中姓地人。眷属成就者。皆是智人善人世世集功德。此中佛自说。纯以菩萨为眷属。如不可思议经中说。瞿毗耶是大菩萨。一切眷属皆是住阿毗跋致地。菩萨以方便三昧变化力。为男为女共为眷属。如转轮圣王居士宝。是夜叉鬼神现作人身与人共事。出家成就者。如释迦文菩萨。夜于宫殿见诸婇女皆如死状。十方诸天鬼神赍持幡华供养之具。奉迎将出。是时车匿虽先受净饭王敕。而随菩萨意自牵马至。四天王使者接捧马足踰城而出。为破诸烦恼及魔人示一切众人在家之秽。如此大功德贵重之人犹尚出家。况诸凡细。如是等因缘名出家成就。庄严佛树成就者。庄严菩提树如先说。佛此中自说。是菩提树以黄金为根。七宝为茎节枝叶。茎节枝叶光明遍照十方无数阿僧祇诸佛世界。或有佛以菩萨七宝庄严佛树。或有不如是者。所以者何。诸佛神力不可思议。为众生故现种种庄严。一切诸善功德成满具足者。菩萨住七地中。破诸烦恼自利具足。住八地九地利益他人。所谓教化众生净佛世界。自利利他深大故。一切功德具足。如阿罗汉辟支佛。自利虽重利他轻故不名具足。诸天及小菩萨虽能利益他。而自未除烦恼故亦不具足。是名功德具足。(九地竟)当知如佛者。菩萨坐如是树下入第十地。名为法云地。譬如大云澍雨连下无间。心自然生无量无边清净诸佛法念念无量。尔时菩萨作是念。欲界魔王心未降伏。放眉间光令百亿魔宫闇蔽不现。魔即嗔恼集其兵众来逼菩萨。菩萨降魔已。十方诸佛庆其功勋。皆放眉间光从菩萨顶入。是时十地所得功德变为佛法。断一切烦恼习。得无碍解脱。具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等无量无边诸佛法。是时地为六种震动。天雨华香。诸菩萨天人皆合手赞叹。是时放大光明遍照十方无量世界。十方诸佛菩萨天人大声唱言。某方某国某甲菩萨。坐于道场成具佛事。是其光明。是名十地当知如佛。复次佛此中更说第十地相。所谓菩萨行六波罗蜜。以方便力故。过干慧地乃至菩萨地住于佛地。佛地即是第十地。菩萨能如是行十地。是名发趣大乘

  大智度论释出到品第二十一

  佛告须菩提。汝所问是乘何处出至何处住者。佛言。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以不二法故。何以故。摩诃衍萨婆若是二法。共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若人欲使实际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如法性不可思议性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色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受想行识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色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受想行识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故。若人欲使眼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耳鼻舌身意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眼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眼眼相空。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意触因缘生受相空故。若人欲使梦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幻焰响影化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梦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幻焰响影化相亦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须菩提。若人欲使檀波罗蜜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檀波罗蜜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故。若人欲使内空出。乃至无法有法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内空相乃至无法有法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内空内空性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性空故。若人欲使四念处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四念处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四念处四念处性空故。若人欲使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八圣道分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八圣道分八圣道分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须菩提。若人欲使阿罗汉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辟支佛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阿罗汉性辟支佛性佛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阿罗汉阿罗汉性空。辟支佛辟支佛性空。佛佛性空故。若人欲使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种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如上说。若人欲使名字假名施设相但有语言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名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名字相名字相空故。乃至施设亦如是。若人欲使不生不灭法不垢不净无作法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不生乃至无作法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不生性乃至无作性性空故。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摩诃衍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不动法故

  问曰。佛已知须菩提所问。今何以更称而答。答曰。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有十万偈三百二十万言。与四阿含等。此非一坐说尽。又上须菩提所问已答。二事异时异日故。称第三问而答。复次有人言。声闻法中无有不可思议事。不得一日一坐中说尽。佛有无碍解脱。菩萨有不可思议三昧。能令多时作少时。少时作多时。亦能以大色入小。小色作大。又如六十小劫说法华经人谓从日至食。问曰。色有形可见。时无形但有名。云何得以近为远以远为近。答曰。以是故说。以不可思议神通力。如人梦中梦有所见自以为觉。梦中复梦。如是展转故是一夜。以是故更称其问而答。是乘何处出至何处住者。佛答。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问曰。是乘为是佛法。为是菩萨法。若是佛法云何从三界出。若是菩萨法云何萨婆若中住。答曰。是乘是菩萨法乃至金刚三昧。是诸功德清净变为佛法。是乘有大力。能有所去直以至佛。更无胜处可去故言住。譬如劫尽火烧三千世界势力甚大。更无所烧故便自灭。摩诃衍亦如是。断一切烦恼。集诸功德尽其边际。更无所断。更无所知。更无所集故。便自归灭。不二法者。断诸菩萨着故说。此中佛自说。大乘萨婆若是二法不一故不合。不异故不散。六情所知尽虚妄故。无色无形无对一相。问曰。先言不一故不合。今何以言一相。答曰。此中言一相。所谓无相。无相则无有出至佛道。为引导凡夫人故。说言一相。实际者。是诸法末后。实相无出无入。若有狂人欲使实际出至佛道者。此人则欲使无相法出。如法性法相如先说。不可思议性者。有人言。即是如法性实际无量无边心心数法灭。故言不可思议。复有人言。过实际涅槃更求诸法实。若有若无。是名不可思议。复次一切诸佛法无有能思惟筹量者。故名不可思议。复有人言。一切诸法分别思惟皆同涅槃相。是不可思议。若人欲使空中出。此人则欲使无相法中出。此中佛自说。五众空相不能出三界。不能至萨婆若。五众中五众相空故。十二入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亦如是。梦等空譬喻亦如是。自相空故无出无至。若人欲使六波罗蜜出。此人则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六波罗蜜因缘和合故无自性。自性无故空。菩萨着六波罗蜜。堕邪道故为说空。十八空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问曰。六波罗蜜有道俗。俗可着故可说空。出世间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著故。何以说空。答曰。诸菩萨漏未尽。以福德智慧力故行是法。或取相爱着故。凡夫法虚妄颠倒。此法从凡夫法边生。云何是实。以是故佛说是亦空。以喻无相法。是大乘即是无相。无相云何有出有至。诸法皆空但有名字相假名语言。今名字等亦空。以喻无相。第一义中不可得。世俗法中有相。名字等假名相义如先说。用如是法从三界出至萨婆若中住。非是实法。亦无所动

  须菩提。汝所问是乘何处住者。须菩提。是大乘无住处。何以故。一切法无住相故。是乘若住不住法住。须菩提。譬如法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起无作非住非不住。须菩提。是乘亦如是。非住非不住。何以故。法性相乃至无作相。非住非不住。所以者何。法性相性空故。乃至无作性无作性性空故。诸余法亦如是。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是乘无住处。以不住法不动法故

  问曰。上言是乘到萨婆若更无胜法可去。今何以复说是乘无住处。答曰。先说以空不二法故言住。如幻如梦。虽有坐卧行住非实是住。菩萨亦如是。虽言到萨婆若住。亦无定住。佛此中自说。一切法从本已来无住相云何独大乘有住。若有所住以毕竟空法住。譬如如法性法相实际非住非不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起不作。不住者。自相中不住。非不住者。异相中不住。不住者。说空破有。非不住者。说世谛方便有住。不住者。说无常破常相。非不住者。破灭相。此中佛自说。法性法性相空。何以故。自相空故。乃至无起无作。诸余法亦如是

  须菩提。汝所问谁当乘是乘出者。无有人乘是乘出者。何以故。是乘及出者所用法及出时。是一切法皆无所有。若一切法无所有。用何等法当出。何以故。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净故。不可思议性不可得。毕竟净故。众入界不可得。毕竟净故。檀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毕竟净故。四念处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不可得。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种智不可得。毕竟净故。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起无作不可得毕竟净故。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生住灭不可得。毕竟净故。增减不可得毕竟净故。何法不可得故不可得。法性不可得故不可得。如实际不可思议性法性法相法位檀波罗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故不可得。内空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故不可得。四念处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故不可得。须陀洹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不可得故不可得。须陀洹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道不可得故不可得。不生不灭乃至不起不作不可得故不可得。复次须菩提。初地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第十地不可得故不可得。毕竟净故。云何为初地乃至十地。所谓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内空中初地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中初地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不可得。何以故。须菩提。初地非得非不得。乃至十地非得非不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成就众生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净佛世界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五眼不可得。毕竟净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诸法不可得故乘是摩诃衍出萨婆若

  者言。出者行是乘到佛道边出。又复以成就故名出。以是乘成就萨婆若。是名为出。此中佛自说空因缘。乘者是六波罗蜜所用。法者是慈悲方便等诸法六波罗蜜所不摄。出者是菩萨。是三法皆空。此中佛复说因缘。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空故。五众十二入十八界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须陀洹乃至萨婆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乃至三世三相增减等。是名法空。我乃至知者见者。须陀洹乃至佛。是名众生空。问曰。有二种不可得。一者有法智慧少故不能得。二者有大智慧推求不能得。此云何不可得。答曰。是法无故不可得。问曰。一切法本末不可得。于人有何利益。答曰。此中佛自说。毕竟清净故。毕竟者。若行者依无而破有。于有得清净。于无未清净。以依止故。此中佛自说不可得因缘。一切众生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譬如如法性实际等乃至不作不起不可得。复次十八空故。法性不可得。乃至不起不作十八空中。无初地乃至十地。无成就众生。无净佛世界。无五眼。以十八空故空。毕竟清净故不可得。菩萨用不可得法。乘是乘出萨婆若◎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大智度论》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50】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