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

「释经论部·毗昙部」经文1509卷25页码:P0057
后秦 鸠摩罗什译

  《大智度论》五十七 ▪第3页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不贪法。亦欢喜赞叹不贪者。不嗔恼不邪见亦如是。自行檀波罗蜜。教人行檀波罗蜜。赞行檀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檀波罗蜜者。自行尸罗波罗蜜。教人行尸罗波罗蜜。赞尸罗波罗蜜。亦欢喜赞叹行尸罗波罗蜜者。自行羼提波罗蜜。教人行羼提波罗蜜。赞羼提波罗蜜。亦欢喜赞叹行羼提波罗蜜者。自行毗梨耶波罗蜜。教人行毗梨耶波罗蜜。赞毗梨耶波罗蜜。亦欢喜赞叹行毗梨耶波罗蜜者。自行禅波罗蜜。教人行禅波罗蜜。赞禅波罗蜜。亦欢喜赞叹行禅波罗蜜者。自行般若波罗蜜。教人行般若波罗蜜。赞般若波罗蜜。亦欢喜赞叹行般若波罗蜜者。自修内空教人修内空。赞内空亦欢喜赞叹修内空者。乃至自修无法有法空。教人修无法有法空。赞无法有法空。亦欢喜赞叹修无法有法空者。自入一切三昧中。教人入一切三昧中。赞一切三昧。亦欢喜赞叹入一切三昧者。自得陀罗尼。教人得陀罗尼赞陀罗尼。亦欢喜赞叹得陀罗尼者。自入初禅。教人入初禅。赞初禅。亦欢喜赞叹入初禅者。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自入慈心中。教人入慈心中。赞慈心亦欢喜赞叹入慈心者。悲喜舍心亦如是。自入无边空处。教人入无边空处。赞无边空处。亦欢喜赞叹入无边空处者。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亦如是。自修四念处。教人修四念处。赞四念处亦欢喜赞叹修四念处者。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亦如是。自修空无相无作三昧。教人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赞空无相无作三昧。亦欢喜赞叹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者。自入八解脱中。教人入八解脱。赞八解脱。亦欢喜赞叹入八解脱者。自入九次第定中。教人入九次第定。赞九次第定。亦欢喜赞叹入九次第定者。自修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亦如是。自行不谬错法。自行常舍法。教人行不谬错法常舍法。赞不谬错法常舍法。亦欢喜赞叹行不谬错法常舍法者。自得一切种智。教人得一切种智。赞一切种智。亦欢喜赞叹得一切种智者。是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所有布施与众生共已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所得故。所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与众生共已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亦无所得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行六波罗蜜时作是念。我若不布施。当生贫穷家。不能成就众生净佛世界。亦不能得一切种智。我若不持戒。当生三恶道中。尚不得人身。何况能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得一切种智。我若不修忍辱。则当诸根毁坏色不具足。不能得菩萨具足色身。众生见者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能得以具足色身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得一切种智。我若懈怠不能得菩萨道。亦不能得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得一切种智。我若乱心不能得生诸禅定。不能以此禅定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得一切种智。我若无智不能得方便智以方便智过声闻辟支佛地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得一切种智。是菩萨复作是思惟。我不应随悭贪故不具足檀波罗蜜。不应随犯戒故不具足尸罗波罗蜜。不应随嗔恚故不具足羼提波罗蜜。不应随懈怠故不具足毗梨耶波罗蜜。不应随乱意故不具足禅波罗蜜。不应随痴心故不具足般若波罗蜜。若不具足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我终不能出到一切种智。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亦不离萨婆若心。得是今世后世功德。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希有。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为回向萨婆若心故。亦为不高心故。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云何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为回向萨婆若心故。亦为不高心故。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行世间檀波罗蜜。布施诸佛辟支佛声闻及诸贫穷乞匂行路人。是菩萨无方便故生高心。若行世间尸罗波罗蜜。言我行尸罗波罗蜜我能具足尸罗波罗蜜。无方便故生高心。言我行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我行般若波罗蜜。我修般若波罗蜜。以是世间般若波罗蜜。无方便故生高心。世尊。菩萨修世间四念处时。自念言。我修四念处。我具足四念处。无方便力故生高心。我修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自念言。我修空无相无作三昧。我修一切三昧门。当得一切陀罗尼门。我修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我当成就众生。我当净佛世界。我当得一切种智。着吾我无方便力故生高心。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行世间善法。着吾我故生高心。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出世间檀波罗蜜。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施物。如是菩萨摩诃萨行出世间檀波罗蜜。为回向萨婆若故。亦不生高心。行尸罗波罗蜜。尸罗不可得。行羼提波罗蜜。羼提不可得。行毗梨耶波罗蜜。毗梨耶不可得。行禅波罗蜜。禅不可得。行般若波罗蜜。般若不可得。修四念处。四念处不可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不可得。修大慈大悲。大慈大悲不可得。乃至修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不可得。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为回向萨婆若故。亦为不生高心故

  问曰。先已说魔若魔民等。三种人欲破坏般若。今何以故重说。答曰。佛先说三种人来求便恐怖欲令愁恼。中来者不为恼人但欲破毁般若波罗蜜。不随其愿不能得破。后来三种人。虽欲生心破坏即时灭去。所语人皆信受者。是菩萨常令不善法断灭。善法转增。所谓檀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是人修集福德智慧故。成大威德。设使妄语人皆信受。何况实语亲友坚固者。是人于一切众生中。深有慈悲心。何况亲友于我有益。是菩萨爱敬佛道。知身口无常故。不说无益之言。以善法增长故。嗔恚等烦恼不能覆心。行者作是念。结使虽起智慧思惟不令覆心。结使若起今世不善后世不善妨于佛道。设使心起结使不起口业。设口业起不成身业。设身业起不至大恶如凡夫人也。是菩萨虽卑陋鄙贱。以行胜法故。得在胜人数中。是今世功德。是人深乐善法故。能于善法四种正行求。二乘人不能具足四行。以不深乐善法故。所谓自不杀生慈悲一切。深自利故亦教他慈。是一切贤圣法故。常赞叹是菩萨。常欲令人得乐故。见有不杀者欢喜爱乐。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上四种行广说。今略说一切功德。总摄入六波罗蜜中。所得果报与众生共之。是菩萨未入正位。诸烦恼未尽故。或时起悭等诸烦恼。尔时应作是思惟谏喻其心。若不布施我自失四事功德。所谓后身生贫穷。贫穷故自不能利益何能利他。若不利他则不能成就众生。若不能成就众生。亦不能净佛世界。何以故。以众生净故。世界清净。若不具足是等众事。云何当得一切种智。以要言之。无方便者虽行六波罗蜜。内不能离我心。外取诸法相。所谓我是施者彼是受者是布施物。是因缘故。不能到佛道。与此相违是有方便。问曰。若世间波罗蜜等非是正道。是般若波罗蜜中。佛何以说。答曰。此是行者初门。与正道相似故。先行相似法。后得真道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大智度论》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44】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