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七十二 ▪第2页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现在前时。彼初静虑地意欲界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初静虑无间顺次入第二静虑时。彼初静虑意第二静虑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第二静虑无间逆次入初静虑时。彼第二静虑意初静虑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第二静虑无间顺次入第三静虑时。彼第二静虑意第三静虑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第三静虑无间逆次入第二静虑时。彼第三静虑意第二静虑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第三静虑无间顺次入第四静虑时。彼第三静虑意第四静虑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第四静虑无间逆次入第三静虑时。彼第四静虑意第三静虑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第四静虑无间顺次入空无边处时。彼第四静虑意空无边处意识法。或无色界系或不系。空无边处无间逆次入第四静虑时。彼空无边处意第四静虑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空无边处无间顺次入识无边处时。彼空无边处意识无边处意识法。或识无边处系或无所有处系。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识无边处无间逆次入空无边处时。彼识无边处意空无边处意识法。或无色界系或不系。识无边处无间顺次入无所有处时。彼识无边处意无所有处意识法。或无所有处系。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无所有处无间逆次入识无边处时。彼无所有处意识无边处意识法。或识无边处系或无所有处系。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无所有处无间顺次入非想非非想处时。彼无所有处意非想非非想处意识法。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非想非非想处无间逆次入无所有处时。彼非想非非想处意无所有处意识法或无所有处系。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初静虑无间顺超入第三静虑时。彼初静虑意第三静虑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第三静虑无间逆超入初静虑时。彼第三静虑意初静虑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乃至识无边处无间顺超入非想非非想处时。彼识无边处意非想非非想处意识法。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非想非非想处无间逆超入识无边处时。彼非想非非想处意识无边处意识法。或识无边处系。或无所有处系。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余地随相皆应广说
如是。已说顺逆入定。次复应说入定定果。此中定果者。十四变化心。谓欲界初静虑各有四。第二静虑有三。第三静虑有二第四静虑有一。且欲界有四变化心者。谓初静虑果乃至第四静虑果。此四变化心无间净四静虑现在前。净四静虑无间此四变化心现在前。欲界初静虑果变化心无间。净初静虑现在前时。彼欲界意初静虑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净初静虑无间。欲界初静虑果变化心现在前时。彼初静虑意欲界意识法。即所变化或四处或二处。如是乃至欲界第四静虑果变化心无间。净第四静虑现在前时。彼欲界意第四静虑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净第四静虑无间。欲界第四静虑果变化心现在前时。彼第四静虑意欲界意识法。即所变化或四处或二处。余十静虑果变化心对净静虑广说随相应知
如是已说入定定果。次复应说命终受生。谓欲界殁生初静虑时。彼欲界意初静虑意识法。或上八地系。或不系。初静虑殁生欲界时。彼初静虑意欲界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欲界殁乃至生非想非非想处时。彼欲界意非想非非想处意识法。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非想非非想处殁乃至生欲界时。彼非想非非想处意欲界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乃至无所有处殁生非想非非想处时。彼无所有处意非想非非想处意识法。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非想非非想处殁生无所有处时。彼非想非非想处意无所有处意识法。或无所有处系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是谓异系。此中无四相对同异。以意界等通在九地。不必依止色身起故
问此六识身几有分别。几无分别。答前五识身唯无分别。第六识身或有分别。或无分别。且在定者皆无分别。不在定者容有分别。计度分别遍与不定意识俱故。此中且说眼识后起分别意识
问以欲界眼见欲界色。及以色界眼见欲色界色时。于彼色起几种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几种分别意识。答已断善根者眼见色时。于彼色起二种眼识。谓染污无覆无记。此后于彼复起三种分别意识。谓善染污无覆无记。不断善根者若诸异生未离欲界染。眼见色时于彼色起三种眼识。谓善染污无覆无记。此后于彼复起欲界三种分别意识。谓善染污无覆无记。即彼若生欲界已离欲界染。未离初静虑染。以欲界眼见诸色时。于彼色起二种眼识。谓除染污。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三种。初静虑二种。不退法者。欲界初静虑各二种。谓除染污。即彼以初静虑眼见欲界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初静虑二种除染污。欲界若退法者三种。不退法者二种。见初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初静虑三种。欲界若退法者二种。除无记。不退法者唯善。即彼已离初静虑染。未离第二静虑染。以初静虑眼见欲界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三种初静虑二种。不退法者欲界二种。初静虑唯善。见初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二种。初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初静虑各唯善。即彼以第二静虑眼见欲界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三种。前二静虑各二种。不退法者。欲界第二静虑各二种。初静虑唯善。见初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第二静虑各二种。初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初静虑各唯善。第二静虑二种。见第二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初静虑各二种第二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初静虑各唯善。第二静虑三种。即彼已离第二静虑染。未离第三静虑染。以初静虑眼见欲界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三种。前三静虑各二种。不退法者。欲界及第三静虑各二种。前二静虑各唯善。见初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第二第三静虑各二种。初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及前二静虑各唯善。第三静虑二种。即彼以第二静虑眼见欲界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三种。前二静虑各二种不退法者欲界二种。前二静虑各唯善。见初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第二静虑各二种。初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及前二静虑各唯善。见第二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初静虑各二种。第二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及前二静虑各唯善。即彼以第三静虑眼见欲界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三种前三静虑各二种。不退法者欲界第三静虑各二种。前二静虑各唯善。见初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第二第三静虑各二种。初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及前二静虑各唯善。第三静虑二种。见第二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及初第三静虑各二种。第二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及前二静虑各唯善。第三静虑二种。见第三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及前二静虑各二种。第三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及前二静虑各唯善。第三静虑三种即彼已离第三静虑染。未离第四静虑染以初静虑眼见欲界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三种。四静虑各二种。不退法者欲界及第四静虑各二种。前三静虑各唯善。见初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及后三静虑各二种。初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及前三静虑各唯善。第四静虑二种。即彼以第二静虑眼见欲界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三种。四静虑各二种。不退法者欲界第四静虑各二种。前三静虑唯善见初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及后三静虑各二种。初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及前三静虑各唯善。第四静虑二种。见第二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及初第三第四静虑各二种。第二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及前三静虑各唯善。第四静虑二种。即彼以第三静虑眼见欲界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三种。四静虑各二种。不退法者欲界第四静虑各二种。前三静虑唯善。见初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及后三静虑各二种初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及前三静虑各唯善。第四静虑二种。见第二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及初第三第四静虑各二种。第二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及前三静虑各唯善。第四静虑二种。见第三静虑色时。于彼色起无覆无记眼识。此后于彼复起分别意识。若退法者欲界及初第二第四静虑各二种。第三静虑三种。不退法者。欲界及前三静虑各唯善。第四静虑二种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七十二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28】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