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师地论》

「中观部·瑜伽部」经文1579卷30页码:P0279
唐 玄奘译

  《瑜伽师地论》二十一 ▪第2页

  第二十一 / 弥勒菩萨说 /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相。谓彼听闻以无量门呵毁生死众多过失。又复听闻以无量门称赞涅槃众多功德。而于生死不见少分戏论过失。不见少分所有过患。亦复不能少分厌离。如是见厌于过去世不能已生。于未来世不能当生。于现在世不能正生。又于爱尽寂灭涅槃。不见少分下劣功德。不见少分所有胜利。亦复不能少分欣乐。如是见乐于过去世不能已生。于未来世不能当生。于现在世不能正生。是名第二不住种姓补特伽罗无种姓相。复有所余不住种姓补特伽罗无种姓相。谓彼本性成就上品无惭无愧。由是因缘无有厌恶心无怯畏。以欢喜心现行众恶。由是因缘未尝追悔唯观现法。由是因缘自身财宝衰退过患。是名第三不住种姓补特伽罗无种姓相。复有所余不住种姓补特伽罗无种姓相。谓一切种圆满分明称当道理。美妙殊胜易可解了。或依苦谛。或依集谛。或依灭谛。或依道谛。宣说开示正法教时。不能获得微小发心微小信解。况能获得身毛为竖悲泣堕泪。如是亦依过去未来现在世别。是名第四不住种姓补特伽罗无种姓相。复有所余不住种姓补特伽罗无种姓相。谓彼或时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暂得出家。或为国王所逼迫故。或为狂贼所逼迫故。或为债主所逼迫故。或为怖畏所逼迫故。或不活畏所逼迫故。非为自调伏。非为自寂静。非为自涅槃。非为沙门性。非为婆罗门性。而求出家。既出家已乐与在家及出家众共諠杂住。或发邪愿修诸梵行。谓求生天或余天处。或乐退舍所学禁戒或犯尸罗。内怀朽败外现真实。如水所生杂秽蜗牛螺音狗行。实非沙门。自称沙门。非行梵行自称梵行。如是亦依过去未来现在世别。当知如是不住种姓补特伽罗假相出家。非不乐学补特伽罗名真出家。受具足戒成苾刍性。由此异门由此意趣义显于彼。本非出家。唯有任持出家相状堕出家数。是名第五不住种姓补特伽罗无种姓相。复有所余不住种姓补特伽罗无种姓相。谓彼少有所作善业。或由于身或语或意。一切皆为希求诸有。或求当来殊胜后有。或求财宝。或求殊胜所有财宝。是名第六不住种姓补特伽罗无种姓相。如是等类有众多相。成就彼故堕在不般涅槃法数

  4节安住种姓补特伽罗

  1项征列二十三人

  云何安住种姓补特伽罗。谓住种姓补特伽罗。或有唯住种姓而未趣入亦未出离。或有安住种姓亦已趣入而未出离。或有安住种姓亦已趣入及已出离。或有软根或有中根或有利根。或有贪行或有嗔行或有痴行。或生无暇或生有暇。或有纵逸或无纵逸。或有邪行或无邪行。或有障碍或无障碍。或远或近或未成熟或已成熟。或未清净或已清净。

  2项征释

  云何名为安住种姓补特伽罗唯住种姓而未趣入亦未出离。谓如有一补特伽罗。成就出世圣法种子。而未获得亲近善士听闻正法。未于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获得正信。未受持净戒。未摄受多闻。未增长慧舍。未调柔诸见。如是名为唯住种姓而未趣入亦未出离补特伽罗。云何名为安住种姓亦已趣入而未出离补特伽罗。谓前所说所有黑品相违白品。当知即名安住种姓亦已趣入补特伽罗。而差别者。谓犹未得所有圣道及圣道果烦恼离系。云何名为安住种姓亦已趣入及已出离补特伽罗。谓如前说。而差别者。已得圣道及圣道果烦恼离系。云何软根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所知事所缘境界。所有诸根极迟运转微劣运转。或闻所成。或思所成。或修所成。作意相应。谓或信根或精进根或复念根或复定根或复慧根。无有堪能无有势力通达法义速证真实。是名软根补特伽罗。云何中根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所知事所缘境界。所有诸根少迟运转。一切如前应当广说。是名中根补特伽罗。云何利根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所知事所缘境界。所有诸根不迟运转与不微劣运转。或闻所成。或思所成。或修所成。作意相应。谓或信根或精进根或复念根或复定根或复慧根。有所堪能有大势力通达法义速证真实。是名利根补特伽罗。云何贪行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可爱事可染着事所缘境界。有猛利贪有长时贪。是名贪行补特伽罗。云何嗔行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可憎事可嗔恚事所缘境界。有猛利嗔。有长时嗔。是名嗔行补特伽罗。云何痴行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所知事所缘境界。有猛利痴有长时痴。是名痴行补特伽罗。若生无暇。若有纵逸。若有邪行。若有障碍补特伽罗。如是一切如前应知。与此相违。应知即是生于有暇。无有纵逸。无有邪行。无有障碍补特伽罗。云何名远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由时远故去涅槃远。或有复由加行远故说名为远。云何名为由时远故去涅槃远。谓有如是补特伽罗。经多百生或多千生多百千生。然后方能值遇胜缘得般涅槃。云何名为加行远故说名为远。谓有如是补特伽罗。唯住种姓而未趣入。不能速疾值遇胜缘得般涅槃。彼于涅槃未能发起胜加行故。由加行远说名为远。不由时远。如是二种总略为一。说名为远补特伽罗。云何名近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由时近故去涅槃近。或有复由加行近故说名为近。云何名为由时近故去涅槃近。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住最后生住最后有住最后身。即由此身当得涅槃。或即由此刹那无间。于烦恼断当得作证。如是名为由时近故去涅槃近。云何名为由加行近说名为近。谓有如是补特伽罗。安住种姓亦已趣入。如是二种总略为一。说名为近补特伽罗。云何未成熟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未能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是名未成熟补特伽罗。云何已成熟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是名已成熟补特伽罗。云何未清净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未生圣道。于圣道果烦恼离系未能作证。是名未清净补特伽罗。云何已清净补特伽罗。谓与上相违应知其相。如是名为安住种姓补特伽罗所有差别。

  3项结成佛化

  为度彼故诸佛世尊出现于世。谓若未趣入令其趣入。若未成熟令其成熟。若未清净令其清净。转正法轮制立学处

  3章趣入地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趣入地第二

  如是已说种姓地。云何趣入地嗢拖南曰

  若略说一切  趣入地应知

  谓自性安立  诸相数取趣

  谓若趣入自性。若趣入安立。若趣入者所有诸相。若已趣入补特伽罗。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趣入地

  1节趣入自性

  云何趣入自性。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本性成就涅槃种子。若于尔时有佛出世。生于中国不生达须蔑戾车中。乃至广说。初得见佛及佛弟子。往诣承事从彼闻法得初正信。受持净戒摄受多闻。增长惠舍调柔诸见。从是已后由此法受由此因缘。身灭坏已度此生已。获得六处异熟所摄殊胜诸根。能作长时转胜正信。生起依止亦能与彼受持净戒摄受多闻。增长惠舍调柔诸见。转上转胜转复微妙为所依止。复由如是转上转胜转复微妙信等诸法。更得其余殊胜异熟。由此异熟复得其余随顺出世转胜善法。如是展转互为依因互与势力。于后后生转转胜进。乃至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是名趣入。何以故。若道若路若正行迹。能得涅槃能趣涅槃。彼于尔时能升能入能正行履。渐次趣向至极究竟。是故说此名已趣入。如是名为趣入自姓

  2节趣入安立

  1项八门标列

  云何建立趣入。谓或有种姓。或有趣入。或有将成熟或有已成熟。或有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或有亦趣入亦将成熟非已成熟。或有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或有非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

  2项释八门

  云何有种姓。谓如前说。云何有趣入。谓住种姓补特伽罗。最初获得昔所未得。于诸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受持净戒摄受多闻。增长惠舍调柔诸见。是名趣入。云何将成熟。谓即如是已得趣入补特伽罗。除所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从趣入后。于后后生修集诸根转上转胜转复微妙。是名将成熟。云何已成熟。谓所获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是名已成熟。云何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谓初获得于诸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未从此后复经一生。是名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云何亦趣入亦将成熟非已成熟。谓初获得于诸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从此已后复经一生或二或多。而未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得般涅槃。余如前说。是名亦趣入亦将成熟非已成熟。云何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谓即如是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复已获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得般涅槃。余如前说。是名亦已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云何非已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谓即如是有涅槃法补特伽罗。唯住种姓而未趣入。是名非已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补特伽罗。然有堪能定当趣入当得成熟。复有一类补特伽罗定无堪能当得趣入当得成熟。谓离种姓无涅槃法补特伽罗。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无种姓故。定无堪能当得趣入及当成熟。何况当能得般涅槃。

  3项摄八门为六重成就

  1目六位所摄

  当知此中如是一切补特伽罗。六位所摄。何等为六。一有堪能补特伽罗。二成就下品善根补特伽罗。三成就中品善根补特伽罗。四成就上品善根补特伽罗。五究竟方便补特伽罗。六已到究竟补特伽罗。

  2目六位征释

  云何堪能补特伽罗。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而未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是名堪能补特伽罗。云何成就下品善根补特伽罗。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是名成就下品善根补特伽罗。云何成就中品善根补特伽罗。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从是已后或经一生或二或多。展转胜进而未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是名成就中品善根补特伽罗。云何成就上品善根补特伽罗。谓即如是展…

《瑜伽师地论二十一》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