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二十一 ▪第2页
第二十一 / 彌勒菩薩說 / 叁藏法師玄奘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相。謂彼聽聞以無量門呵毀生死衆多過失。又複聽聞以無量門稱贊涅槃衆多功德。而于生死不見少分戲論過失。不見少分所有過患。亦複不能少分厭離。如是見厭于過去世不能已生。于未來世不能當生。于現在世不能正生。又于愛盡寂滅涅槃。不見少分下劣功德。不見少分所有勝利。亦複不能少分欣樂。如是見樂于過去世不能已生。于未來世不能當生。于現在世不能正生。是名第二不住種姓補特伽羅無種姓相。複有所余不住種姓補特伽羅無種姓相。謂彼本性成就上品無慚無愧。由是因緣無有厭惡心無怯畏。以歡喜心現行衆惡。由是因緣未嘗追悔唯觀現法。由是因緣自身財寶衰退過患。是名第叁不住種姓補特伽羅無種姓相。複有所余不住種姓補特伽羅無種姓相。謂一切種圓滿分明稱當道理。美妙殊勝易可解了。或依苦谛。或依集谛。或依滅谛。或依道谛。宣說開示正法教時。不能獲得微小發心微小信解。況能獲得身毛爲豎悲泣墮淚。如是亦依過去未來現在世別。是名第四不住種姓補特伽羅無種姓相。複有所余不住種姓補特伽羅無種姓相。謂彼或時于善說法毗奈耶中暫得出家。或爲國王所逼迫故。或爲狂賊所逼迫故。或爲債主所逼迫故。或爲怖畏所逼迫故。或不活畏所逼迫故。非爲自調伏。非爲自寂靜。非爲自涅槃。非爲沙門性。非爲婆羅門性。而求出家。既出家已樂與在家及出家衆共諠雜住。或發邪願修諸梵行。謂求生天或余天處。或樂退舍所學禁戒或犯屍羅。內懷朽敗外現真實。如水所生雜穢蝸牛螺音狗行。實非沙門。自稱沙門。非行梵行自稱梵行。如是亦依過去未來現在世別。當知如是不住種姓補特伽羅假相出家。非不樂學補特伽羅名真出家。受具足戒成苾刍性。由此異門由此意趣義顯于彼。本非出家。唯有任持出家相狀墮出家數。是名第五不住種姓補特伽羅無種姓相。複有所余不住種姓補特伽羅無種姓相。謂彼少有所作善業。或由于身或語或意。一切皆爲希求諸有。或求當來殊勝後有。或求財寶。或求殊勝所有財寶。是名第六不住種姓補特伽羅無種姓相。如是等類有衆多相。成就彼故墮在不般涅槃法數
4節安住種姓補特伽羅
1項征列二十叁人
雲何安住種姓補特伽羅。謂住種姓補特伽羅。或有唯住種姓而未趣入亦未出離。或有安住種姓亦已趣入而未出離。或有安住種姓亦已趣入及已出離。或有軟根或有中根或有利根。或有貪行或有嗔行或有癡行。或生無暇或生有暇。或有縱逸或無縱逸。或有邪行或無邪行。或有障礙或無障礙。或遠或近或未成熟或已成熟。或未清淨或已清淨。
2項征釋
雲何名爲安住種姓補特伽羅唯住種姓而未趣入亦未出離。謂如有一補特伽羅。成就出世聖法種子。而未獲得親近善士聽聞正法。未于如來正覺正說法毗奈耶獲得正信。未受持淨戒。未攝受多聞。未增長慧舍。未調柔諸見。如是名爲唯住種姓而未趣入亦未出離補特伽羅。雲何名爲安住種姓亦已趣入而未出離補特伽羅。謂前所說所有黑品相違白品。當知即名安住種姓亦已趣入補特伽羅。而差別者。謂猶未得所有聖道及聖道果煩惱離系。雲何名爲安住種姓亦已趣入及已出離補特伽羅。謂如前說。而差別者。已得聖道及聖道果煩惱離系。雲何軟根補特伽羅。謂有如是補特伽羅。于所知事所緣境界。所有諸根極遲運轉微劣運轉。或聞所成。或思所成。或修所成。作意相應。謂或信根或精進根或複念根或複定根或複慧根。無有堪能無有勢力通達法義速證真實。是名軟根補特伽羅。雲何中根補特伽羅。謂有如是補特伽羅。于所知事所緣境界。所有諸根少遲運轉。一切如前應當廣說。是名中根補特伽羅。雲何利根補特伽羅。謂有如是補特伽羅。于所知事所緣境界。所有諸根不遲運轉與不微劣運轉。或聞所成。或思所成。或修所成。作意相應。謂或信根或精進根或複念根或複定根或複慧根。有所堪能有大勢力通達法義速證真實。是名利根補特伽羅。雲何貪行補特伽羅。謂有如是補特伽羅。于可愛事可染著事所緣境界。有猛利貪有長時貪。是名貪行補特伽羅。雲何嗔行補特伽羅。謂有如是補特伽羅。于可憎事可嗔恚事所緣境界。有猛利嗔。有長時嗔。是名嗔行補特伽羅。雲何癡行補特伽羅。謂有如是補特伽羅。于所知事所緣境界。有猛利癡有長時癡。是名癡行補特伽羅。若生無暇。若有縱逸。若有邪行。若有障礙補特伽羅。如是一切如前應知。與此相違。應知即是生于有暇。無有縱逸。無有邪行。無有障礙補特伽羅。雲何名遠補特伽羅。謂有如是補特伽羅。由時遠故去涅槃遠。或有複由加行遠故說名爲遠。雲何名爲由時遠故去涅槃遠。謂有如是補特伽羅。經多百生或多千生多百千生。然後方能值遇勝緣得般涅槃。雲何名爲加行遠故說名爲遠。謂有如是補特伽羅。唯住種姓而未趣入。不能速疾值遇勝緣得般涅槃。彼于涅槃未能發起勝加行故。由加行遠說名爲遠。不由時遠。如是二種總略爲一。說名爲遠補特伽羅。雲何名近補特伽羅。謂有如是補特伽羅。由時近故去涅槃近。或有複由加行近故說名爲近。雲何名爲由時近故去涅槃近。謂有如是補特伽羅。住最後生住最後有住最後身。即由此身當得涅槃。或即由此刹那無間。于煩惱斷當得作證。如是名爲由時近故去涅槃近。雲何名爲由加行近說名爲近。謂有如是補特伽羅。安住種姓亦已趣入。如是二種總略爲一。說名爲近補特伽羅。雲何未成熟補特伽羅。謂有如是補特伽羅。未能獲得最後有身。謂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離生。是名未成熟補特伽羅。雲何已成熟補特伽羅。謂有如是補特伽羅。已能獲得最後有身謂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離生。是名已成熟補特伽羅。雲何未清淨補特伽羅。謂有如是補特伽羅。未生聖道。于聖道果煩惱離系未能作證。是名未清淨補特伽羅。雲何已清淨補特伽羅。謂與上相違應知其相。如是名爲安住種姓補特伽羅所有差別。
3項結成佛化
爲度彼故諸佛世尊出現于世。謂若未趣入令其趣入。若未成熟令其成熟。若未清淨令其清淨。轉正法輪製立學處
3章趣入地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叁初瑜伽處趣入地第二
如是已說種姓地。雲何趣入地嗢拖南曰
若略說一切 趣入地應知
謂自性安立 諸相數取趣
謂若趣入自性。若趣入安立。若趣入者所有諸相。若已趣入補特伽羅。如是一切總略爲一。名趣入地
1節趣入自性
雲何趣入自性。謂安住種姓補特伽羅。本性成就涅槃種子。若于爾時有佛出世。生于中國不生達須蔑戾車中。乃至廣說。初得見佛及佛弟子。往詣承事從彼聞法得初正信。受持淨戒攝受多聞。增長惠舍調柔諸見。從是已後由此法受由此因緣。身滅壞已度此生已。獲得六處異熟所攝殊勝諸根。能作長時轉勝正信。生起依止亦能與彼受持淨戒攝受多聞。增長惠舍調柔諸見。轉上轉勝轉複微妙爲所依止。複由如是轉上轉勝轉複微妙信等諸法。更得其余殊勝異熟。由此異熟複得其余隨順出世轉勝善法。如是展轉互爲依因互與勢力。于後後生轉轉勝進。乃至獲得最後有身。謂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離生。是名趣入。何以故。若道若路若正行迹。能得涅槃能趣涅槃。彼于爾時能升能入能正行履。漸次趣向至極究竟。是故說此名已趣入。如是名爲趣入自姓
2節趣入安立
1項八門標列
雲何建立趣入。謂或有種姓。或有趣入。或有將成熟或有已成熟。或有唯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或有亦趣入亦將成熟非已成熟。或有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將成熟。或有非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
2項釋八門
雲何有種姓。謂如前說。雲何有趣入。謂住種姓補特伽羅。最初獲得昔所未得。于諸如來正覺正說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受持淨戒攝受多聞。增長惠舍調柔諸見。是名趣入。雲何將成熟。謂即如是已得趣入補特伽羅。除所獲得最後有身。謂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離生。從趣入後。于後後生修集諸根轉上轉勝轉複微妙。是名將成熟。雲何已成熟。謂所獲得最後有身。若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離生。是名已成熟。雲何唯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謂初獲得于諸如來正覺正說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廣說乃至調柔諸見。未從此後複經一生。是名唯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雲何亦趣入亦將成熟非已成熟。謂初獲得于諸如來正覺正說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廣說乃至調柔諸見。從此已後複經一生或二或多。而未獲得最後有身。謂住于此得般涅槃。余如前說。是名亦趣入亦將成熟非已成熟。雲何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將成熟。謂即如是已得趣入補特伽羅。複已獲得最後有身。若住于此得般涅槃。余如前說。是名亦已趣入亦已成熟非將成熟。雲何非已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謂即如是有涅槃法補特伽羅。唯住種姓而未趣入。是名非已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補特伽羅。然有堪能定當趣入當得成熟。複有一類補特伽羅定無堪能當得趣入當得成熟。謂離種姓無涅槃法補特伽羅。當知如是補特伽羅無種姓故。定無堪能當得趣入及當成熟。何況當能得般涅槃。
3項攝八門爲六重成就
1目六位所攝
當知此中如是一切補特伽羅。六位所攝。何等爲六。一有堪能補特伽羅。二成就下品善根補特伽羅。叁成就中品善根補特伽羅。四成就上品善根補特伽羅。五究竟方便補特伽羅。六已到究竟補特伽羅。
2目六位征釋
雲何堪能補特伽羅。謂安住種姓補特伽羅。而未獲得最初于佛正覺正說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廣說乃至調柔諸見。是名堪能補特伽羅。雲何成就下品善根補特伽羅。謂安住種姓補特伽羅。已能獲得最初于佛正覺正說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廣說乃至調柔諸見。是名成就下品善根補特伽羅。雲何成就中品善根補特伽羅。謂安住種姓補特伽羅。已能獲得最初于佛正覺正說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廣說乃至調柔諸見。從是已後或經一生或二或多。展轉勝進而未獲得最後有身。謂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離生。是名成就中品善根補特伽羅。雲何成就上品善根補特伽羅。謂即如是展…
《瑜伽師地論二十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