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集解》五十七
卷第五十六
辨因果非有非无义 广辨正因缘因义 广辨了因缘因义 师子吼更设七翻难责无佛性 第一谓人无性人可作天天可作人义故知无性 第二论阐提断善根故知无佛性 第三有初发心故知无佛性 第四退故知无佛性 第五证万善是性离善则无性 第六因有强弱故知无性 第七以菩提心本无今有故知无佛性 下广答七难 广辨退不退性 辨修三十二相等
师子吼品之第三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至)说言佛性非内非外
案。僧亮曰。观门第四。观于因中。非有非无也。难意谓。若如上乳中有酪。力士额珠者。便因中已有。云何非有非无耶。僧宗曰。大段之第二也。上答六难。明佛性之理。其义不伦。今师子吼欲成前中道之旨。假为定有定无之难。如来解释。不可一向定有。亦不可一向定无。故为中道义也。初五种执有为难。下七句执无也。佛性不内者。即时未有也。非外者。不离因而有果也。乳中有酪金刚力士者。推理寻说。克终验始。便为已有也。宝亮曰。第四翻观因中无果。今先开章门。非内非外。与因中无果。作章门也。然非失坏。乃远为下第五因中立性作章门。内者正因。外者缘因。明有神识者。皆有避苦求乐之解。始终用不改。故名为内。缘因之善。托外缘而生。有时而有。有时而无。故名为外。明此二因之中。都无有果。故言非内非外。因中虽无有果。非无缘正二因。此二因未来必得佛果。既将明因中无果。故师子吼取外之谬执。谓因中已有果。如乳中以有酪。若乳中果有酪。当知众生身中。已有佛也。今云何言佛性非内非外耶。外道计生因生果故。因中有果。过至于内。义所以无失者。不言乳中已有酪也。但有因。故言有。明众生佛性亦然。非即身中已有。一切种智亦有因。故言有众生佛性。若无此天然之质。为神解之主。终不修因。除迷求解。正以神明之道。异于木石。可得莹饰。故习解虚衿。断生死累尽。有万工现前。所以种为一切智。岂得言众生有此法性为体。使即时有果。如外道所计生因生果耶。其大意乃尔。故下云。凡作五执。细而寻之。乃不翅五。要而为据事异。便成五别。此第一直执因中有果。何以知之。众生生法。各有时节。但说时有异。非因中都无。故知乳中有酪也
佛言善男子我亦不说(至)酪从乳生故言有酪
案。僧亮曰。答意非无从生之义。故言有耳。僧宗曰。不言乳已有酪。以果由生。故言有耳
世尊一切生法各有时节
案。僧亮曰。若以从生为有者。苏亦从乳生。何不次乳有苏耶。僧宗曰。难意谓。乳酪未始不并。但出时有前后也
善男子乳时无酪亦无生苏(至)是故我言乳中无酪
案。僧亮曰。证乳中有酪。亦五味。一以事证。一以知证也。僧宗曰。此下就理中解释
如其有者何故不得(至)乃至醍醐亦复如是
案。僧亮曰。若乳之时有酪。应有二能。更有二名也。宝亮曰。一往破其执也。若乳中有酪。世人不应但名为乳。亦应先有二种名字
善男子因有二种(至)故言乳中而有酪性
案。僧亮曰。因虽无果。而力有近远。远名缘因。近名正因。答生有次第也。僧宗曰。谓乳之于酪。是正因故。说言有耳。非已有也。宝亮曰。破执既竟。还正义本。谓乳为正因。醪暖作缘因。了出酪也
师子吼言世尊若乳无酪(至)何故不从角中生耶
案。僧亮曰。若无而能生者。角亦无酪。独何从乳而不从角耶。宝亮曰。同是无酪。角亦应有。而角不生。但乳能生。说知先有也
善男子角亦生酪(至)是故我说正因缘因
案。僧亮曰。显缘因之义。亦能生酪。证无而能生者也。僧宗曰。以求酪之人。必取乳故。故知乳是正因也。宝亮曰。纵论以明。理非正答
师子吼言若使乳中(至)何故不生二俱无故
案。僧亮曰。欲证有缘因之义。故更问也。僧宗曰。回换譬耳。义同前释。宝亮曰。二俱是无。而一生一不生。故知先定有明矣
善男子乳亦能生庵摩罗树(至)乳中不生庵摩罗树
案。僧亮曰。以水灌则生。以乳灌则长疾。证缘因之力。无而能生也。宝亮曰。以二事破其执也。前翻纵谈乳亦能生树。后一翻举四大之质。金玉有本。不可同论酪之与树。自各有正因耳
世尊如佛所说有二种因(至)缘因者谓六波罗蜜
案。僧亮曰。含识之类。厌苦求乐。性之常也。虽人天同。此性不异。杂惑名正因。除惑名缘因。无惑可除。名之为佛
师子吼言世尊我今定知(至)是故当知乳有酪性
案。僧亮曰。更以人知为证。广其事耳。宝亮曰。第二执也。求酪之人。取乳不取水。知乳中定先有
善男子如汝所问是义不然(至)而见长者是义不然
案。僧亮曰。以取刀之知。并通难也。虽取刀照面。刀本无面。岂以取乳为酪。而言乳已有酪耶。宝亮曰。此中有四重难。第一眼光到境乃见。则火应烧眼。第二若至境而见。不应生疑。第三眼光是色。水亦是色。二俱是碍。唯可见水。云何乃见水中鱼石耶。第四防难。若言不到故见。何故不见壁外物耶
善男子如汝所言乳有酪者(至)未食之时食应是命
案。僧亮曰。广举证也。宝亮曰。举近事以况远理。验乳中先无酪
善男子一切诸法(至)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案。僧亮曰。举偈结释也。宝亮曰。还举正义。以明正理
善男子一切诸法因缘故生(至)应有佛身如我今也
案。僧亮曰。若已有者。应有果佛相好之用。如我今也
众生佛性不破不坏(至)少能见之如金刚珠
案。僧亮曰。明佛性是常。众生用之。如身中虚空。而得生长。是空之用。空非三世。以众生有虚空界故。有空用也。佛性亦非三世。而是众生有也。以解惑相碍。相碍故惑灭。惑灭乃用故。说为未有也
善男子众生佛性诸佛境界(至)解脱生死得大涅槃
案。僧亮曰。证有而不能知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至)虚空无性故无缘因
案。僧亮曰。上破正因。此下破缘因。将欲破故。先立正因。有须缘因之义。虚空无果。故不假也。僧宗曰。第三翻证有也。以定有故。须缘因为了耳。宝亮曰。以有正因。故须缘因。虚空无故。无此二因。故知有也
佛言善男子若使乳中定有性者何须缘因
案。僧亮曰。若已有者。何须缘因也。僧宗曰。若已有者。复何须了因耶。宝亮曰。且一往答云。若须缘因而得者。岂是已有耶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至)定知乳中先有酪性
案。僧亮曰。举闇中之物。虽是本有。不了不见。以证了因之用。不得言已有不须了也。宝亮曰。举现事以救义也
善男子若使乳中定有酪性(至)若是了因复何须了
案。僧亮曰。甜多为乳。醋多为酪。若乳时有酪。醋味已足。醋即自了。何须醪暖了也。宝亮曰。向以无了因故。所以乳而非酪。若使先已有酪。即是了因。复何须了。下广难其义也
善男子若是了因性是了者(至)若是不了何能了他
案。僧亮曰。若有醋性。不能自了。何能为他。而作了耶。僧宗曰。若了因不能自了。更须了者。何能了他耶
若言了因有二种性(至)云何了因而独有二
案。僧亮曰。有为力差。守分为性。火是一法。何得有二也。又云。若火自了。了所了异。了则是因。所了是果。一法得有二耶。宝亮曰。仍破外道执。性是定法。恒守一位。不得有二用也。谓汝言了因。为当自了。复能了他。若当自了。又能了他。则非自性。何者。汝执了因。唯是一法。云何有二用耶。了因若二。乳又应二者。乳亦应自了。复是了酪也。若尔者。何须外缘。方亦复现耶
师子吼言世尊如世人言(至)了因亦尔自了了他
案。僧亮曰。数是万法之一。自数数他。了因亦尔也。宝亮曰。当我分复满一人数。故知有二用。举此以救义也
佛言善男子了因若尔(至)不能自了亦不了他
案。僧亮曰。要须智性者。知数自他。色非自数也。宝亮曰。佛答意谓。数者。是神虑故。能数我色他色。所以言汝执了因者。本是色法。云何两用耶
善男子一切众生有佛性者(至)是了因者已同酪坏
案。僧亮曰。已同酪坏者。自了之义。上已破
若言因中定有果者(至)从师受已渐渐增益
案。僧亮曰。若定慧之果定有性。不得增长。然从师受已。渐渐增益。知本无也
若言师教是了因者(至)戒定智慧令得增长
案。僧亮曰。初白之时。戒自未有。羯磨竟后。戒乃成就。是则应了。未有为有。非了已有。令增长也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至)云何得名有乳有酪
案。僧亮曰。若乳中无酪。复无了因。云何有乳。而答云有酪耶。僧宗曰。以名字证是有耳。宝亮曰。第四执也。现见就卖乳者买酪。故知乳即是酪也
善男子世间答难凡有三种(至)有佛性以当见故
案。僧亮曰。正义宗也。终以定当有。故言有耳。宝亮曰。用转答以释难。明因中说果。故言有非已有言有也
师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说(至)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案。僧亮曰。上明二因无果。似与俗乖。今欲会之。如世人说有。以将有耳。乃因问以系扬也。宝亮曰。过去已灭。未来未至。云何名有耶
佛告善男子过去名有(至)悉有佛性实不虚妄
案。僧亮曰。凡四譬。前一譬显过去有。后三譬显未来有也。宝亮曰。虽复曾有当有。于今为无。亦非定无。如麻是现在。油是未来。因果时异。岂得因中有果耶。是以一家作义。每依经推理。往往见人多作因中有果之责。经有诚文。殆不假释。前佛性品中已云。毒身之中。有妙药王。所谓佛性非是作法。此亦不言佛非作法。若言佛亦非作法者。则众生身中已有于果也
师子吼言一切众生(至)当知众生悉有佛性
案。僧亮曰。上别破二因。说有是未来。今师子吼。更以事证因中先有。欲广有者之过耳。僧宗曰。第一执以正因证有性也。宝亮曰。第五谓正因之中。应已有微微佛故。能令众生。得无上道耳。若正因中都无者。何不名作缘因耶
佛言善男子若言子中(至)今则有之当有何咎
案。僧亮曰。若言细障故不见者。言为细所障耳。非八事中障也。常应不见者…
《大般涅槃经集解五十七》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