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注维摩诘经》

「经疏部」经文1775卷38页码:P0327
后秦 僧肇撰

  《注维摩诘经》二

  

卷第二

  后秦释僧肇选

  方便品第二

  什曰。此品序净名德者。非集经者之意。其方便辩才世尊常所称叹。故集经者承其所闻以序德耳

  尔时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

  什曰。将序其德先明修德之所由也

  深植善本

  什曰。功德业也。肇曰。树德先圣故善本深殖也。此经之作起于净名。其微言幽唱亦备之后文。出经者欲远存其人以弘其道教。故此一品全序其德也

  得无生忍

  什曰。慧明业也。如来已尽则以智为名。菩萨见而未尽而能忍受不退。故以忍为名也。肇曰。所以菩萨无生慧独名忍者。以其大觉未成智力犹弱。虽悟无生。正能堪受而已。未暇闲任故名忍。如来智力具足。于法自在常有闲地。故无复忍名也

  辩才无阂

  什曰。既具二业以辩才说法化众生也。肇曰。七辩也

  游戏神通

  什曰。因神通广其化功。亦以神通力证其辩才。如龙树与外道论议。外道问曰。天今何作。答曰。天今与阿修罗战。复问。此何以证。菩萨即为现证。应时摧戈折刃。阿修身首从空中而坠落。又见天与阿修罗于虚空中列阵相对。外道见证已乃伏其辩才。神通证辩类如此也。肇曰。经云。菩萨得五通。又云。具六通。以得无生忍三界结尽。方于二乘故言六。方于如来结习未尽故言五也

  逮诸总持

  什曰。智慧能持实相亦名持。余持如大智度论中说也。肇曰。总持义同上。经云有五百总持。亦云无量总持也

  获无所畏

  肇曰。菩萨四无所畏也

  降魔劳怨

  肇曰。四魔劳我故致为怨

  入深法门

  肇曰。诸法深义有无量门悉善入也

  善于智度通达方便

  肇曰。到实智彼岸善智度也。运用无方达方便也

  大愿成就

  什曰。初发心之时其愿未大。或大而未成。大而成者唯法忍菩萨也。如无量寿四十八愿。是大愿之类也。肇曰。大愿将无量寿愿比也

  明了众生心之所趣

  肇曰。群生万端心趣不同。悉明了也

  又能分别诸根利钝

  肇曰。三乘诸根利钝难辩而善分别

  久于佛道心已纯孰决定大乘

  肇曰。七住以上始得决定也

  诸有所作能善思量

  肇曰。身口意有所作。智慧恒在前。故所作无失也

  住佛威仪

  肇曰。举动进止不失圣仪。别本云具佛威仪。什曰。谓能变身作佛。举动进止悉如佛也

  心大如海

  什曰。海有三德。一曰深广无边。二曰清净不受杂秽。三曰藏积无量珍宝。菩萨三德义同海也。肇曰。海有五德。一澄净不受死尸。二多出妙宝。三大龙注雨滴如车轴受而不溢。四风日不能竭。五渊深难测。大士心净不受毁戒之尸出慧明之宝。佛大法雨受而不溢。魔邪风日不能亏损。其智渊深莫能测者。故曰心大如海

  诸佛咨嗟弟子释梵世主所敬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

  肇曰。诸佛所称人天所敬。彼何欣哉。欲度人故现居毗耶

  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慧摄诸无智

  肇曰。至人不现行。现行六度者为摄六弊耳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

  肇曰。沙门出家之都名也。秦言义训勤行勤行趣涅槃也

  虽处居家不着三界

  肇曰。三界之室宅也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肇曰。梵行清净无欲行也

  现有眷属常乐远离

  肇曰。在家若野故言远离

  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

  肇曰。外服宝饰而内严相好也

  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

  肇曰。外食世膳而内甘禅悦之味也

  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

  肇曰。因戏止戏

  受诸异道

  什曰。现受外道法也

  不毁正信

  肇曰。同于异者欲令异同于我耳。岂正信之可毁哉。受谓受学异道法也

  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肇曰。世典虽尽明所乐在真法

  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

  什曰。诸有德者能致供养。能致供养者复供养此贤。所以为最也。肇曰。含齿无不敬。净养无不供。故曰为供养之最

  执持正法摄诸长幼

  肇曰。外国诸部曲皆立三老。有德者为执法人。以决乡讼摄长幼也。净名现执俗法。因此通达道法也

  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

  肇曰。法身大士瓦砾尽宝玉耳。若然则人不贵其惠。故现同求利。岂喜悦之有

  游诸四衢饶益众生

  肇曰。四衢要路人所交集。随彼所须而益焉

  入治正法救护一切

  肇曰。治正法律官也。导以正法。使民无偏枉。救护一切也

  入讲论处导以大乘

  肇曰。天竺多诸异道。各言己胜。故其国别立论堂。欲辩其优劣。欲明己道者则声鼓集众诣堂求论。胜者为师。负者为资。净名既升此堂摄伏外道。然后导以大乘为其师也

  入诸学堂诱开童蒙

  什曰。如释迦菩萨入学堂说梵书梵天下来为证众人信受。斯其类也。肇曰。学堂童蒙书学堂也。诱开如太子入学现梵书比也

  入诸淫舍示欲之过

  什曰。外国有一女人。身体金色。有长者子名达暮多罗。以千两金要入竹林。同载而去。文殊师利于中道变身为白衣。身着宝衣衣甚严好。女人见之贪心内发。文殊言。汝欲得衣者当发菩提心。女曰。何等为菩提心。答曰。汝身是也。问曰。云何是。答曰。菩提性空。汝身亦空。以此故是此女曾于迦叶佛所宿殖善本修智慧。闻是说即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将示欲之过。还与长者子入竹林。入林中已自现身死膖胀臭烂。长者子见已甚大怖畏。往诣佛所。佛为说法亦得法忍。示欲之过有如是利益也。肇曰。外国淫人别立聚落。凡豫士之流目不暂顾而大士同其欲。然后示其过也

  入诸酒肆能立其志

  肇曰。酒致失志开放逸门

  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

  什曰。长者如今四姓豪族也。声闻于凡夫为胜。如是展转佛法最胜也。肇曰。凡人易以威顺。难以理从。故大士每处其尊以弘风靡之化。长者豪族望重。多以世教自居。不弘出世胜法也

  若在居士居士中尊

  什曰。外国白衣多财富乐者名为居士

  断其贪着

  肇曰。积钱一亿入居士里。宝货弥殖故贪着弥深

  若在刹利刹利中尊

  什曰。梵音中含二义。一言忍辱。二言嗔恚。言此人有大力势能大嗔恚。忍受苦痛刚强难伏。因以为姓也

  教以忍辱

  肇曰。刹利王种也。秦言田主。劫初人食地味。转食自然粳米。后人情渐伪各有封殖。遂立有德处平分田。此王者之始也。故相承为名焉。其尊贵自在。多强暴决意不能忍和也

  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

  什曰。广学问求邪道。自恃智慧骄慢自在名婆罗门也

  除其我慢

  肇曰。婆罗门秦言外意。其种别有经书。世世相承以道学为业。或在家或出家苦行。多恃已道术自我慢人也

  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

  肇曰。正法治政法也。教以正治国以道佐时也

  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

  肇曰。所承处重宜以忠孝为先

  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正宫女

  什曰。非如今内官也。外国法取历世忠良耆长有德用为内官。化正宫女。肇曰。妖媚邪饰女人之情。故诲以正直

  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兴福力

  什曰。昔有一贱人来入城邑。见一人服饰严净乘大马执宝盖。唱言不好。乃至再三。彼人怪而问曰。我严净如是。汝何言不好耶。贱人曰。君宿殖德本获此果报。威德被服人所宗仰。我昔不种福。鄙陋如是。以我比君犹如禽兽。故自言不好耳。非毁君也。贱人因是感厉广修福业。形尊悟物所益以弘。况以道法化人哉。肇曰。福力微浅故生庶民也

  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诲以胜慧

  什曰。小乘中初梵有三种。大乘中有四种。余上三地亦如是。梵王虽有定慧而非出要。诲以佛慧故言胜也。肇曰。梵天多着禅福。不求出世胜慧也

  若在帝释帝释中尊示现无常

  什曰。梵垢薄而着浅故为现胜慧。释爱重而着深故为现无常也。肇曰。天帝处忉利宫。五欲自娱。视东忘西。多不虑无常

  若在护世护世中尊护诸众生

  什曰。护世四天王也。诸恶鬼神残食众生。护世四王护之不令害也。今言尊者道力所护兼及十方也。肇曰。护世四王各治一方护其所部。使诸恶鬼神不得侵害也

  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

  肇曰。法身圆应其迹无端。故称无量。上略言之耳

  其以方便现身有疾

  什曰。上诸方便以施戒摄人。施戒摄人则人感其惠。闻其有疾问疾者众。问疾者众则功化弘矣。是以广现方便。然后处疾也

  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余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

  肇曰。虽复变应殊方妙迹不一。然此经之起本于现疾。故作者别序其事

  其往者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

  什曰。欲明履道之身未免斯患况于无德而可保也。肇曰。同我者易信。异我者难顺。故因其身疾广明有身之患

  诸仁者是身无常

  什曰。诸佛常法要先以七事发人心。然后说四谛。何等七。一施。二戒。三生天果报。四说味。味乐味也。五果报过患。虽有少乐而众苦无量。众生迷于少乐而不觉众苦。犹以芥子置于山顶唯见芥子而不睹大山也。六教厌离世间。七叹涅槃功德。今不说七法直说无常者。将以此会积德已淳慧识修明故也。复次无常是空之初相。将欲说空故先设无常。所以但说身不说余法。余法中少生着故也

  无力无坚

  什曰。无有能作力也。无坚体不实也

  速朽之法不可信也

  肇曰。身之危脆强力不能保。孰能信其永固者。此无常义也

  为苦为恼

  什曰。无常故苦。苦则恼生

  众病所集

  肇曰。苦八苦也。亦有无量苦。恼九恼也。亦有无量恼。病四百四病。此苦之义也

  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

  肇曰。撮摩聚沫之无实。以喻观身之虚伪。自此下至电喻明空义也

  是身如泡不得久立

  肇曰。不久似明无常义。然水上泡以虚中无实故不久立。犹空义耳

  是身如炎从渴爱生

  肇曰。渴见阳炎惑以为水。爱见四大迷以为身

  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

  肇曰。芭蕉之草唯叶无干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

  肇曰。见幻为人。四大为身。皆颠倒也

  是身如梦为虚妄见 梦中妄见觉后非真

  是身如影从业缘现

  什曰。形障日光光不及照影此现。由无…

《注维摩诘经二》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