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维摩诘经》八
卷第八
后秦释僧肇选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
什曰。有无迭用。佛法之常。前品说有。故次说空门。复次从始会以来。唯二人相对。余皆默然。今欲各显其德。故问令尽说。亦云情惑不同。发悟有因。令各说悟。广释众迷。夫胜会明宗。必以令终为美。今法坐将散。欲究其深致。广说不二。乃尽其妙也。问曰。亦有三四乃至无量法门。云何独说不二耶。答曰。二事少而惑浅。余门事广而累深。二尚应破则余可知也。复次万法之生必从缘起。缘起生法。多少不同。极其少者。要从二缘。若有一缘生。未之闻也。然则有之缘起。极于二法。二法既废。则入于玄境。亦云二法门摄一切法门。问曰。云何不破一耶。答曰。若名数之则非一也。若以一为一。亦未离于二。遣二则一斯尽矣。复次无相之一。名假而实立。实立则体与相绝。故直置而自无也。肇曰。言为世则谓之法众圣所由谓之门。生曰。既悟其一则众事皆得。故一为众事之所由也
各随所乐说之
肇曰。自经始已来所明虽殊。然皆大乘无相之道。无相之道。即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即第一义无二法门。此净名现疾之所建。文殊问疾之所立也。凡圣道成。莫不由之。故事为篇端。谈为言首。究其所归一而已矣。然学者开心有地。受习不同。或观生灭。以反本或推有无以体真。或寻罪福以得一。或察身口以冥寂。其涂虽殊。其会不异。不异故取众人之所同。以证此经之大旨也。生曰。所以无方。其道皆入不二故也。今令人人说之。以为成验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灭者灭生耳。若悟无生。灭何所灭。此即无生法忍也。此菩萨因观生灭以悟道。故说己所解。为不二法门也。下皆类尔。万法云云离真皆名二。故以不二为言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妙主常存我也。身及万物我所也。我所我之有也。法既无我。谁有之者
不眴菩萨曰
什曰。不眴有三义。一如天。二爱敬佛身。谛观不眴。三心无尘翳慧眼常开
受不受为二
什曰。受不受取相。不取相也。亦有漏五阴名为受。无漏名不受也。亦云受心不受心。如阿毗昙心说
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
什曰。遣不受也
无作
什曰。言不复作受生业也
无行
什曰。心行灭也
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有心必有所受。有所受必有所不受。此为二也。若悟法本空。二俱不受。则无得无行。为不二也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
什曰。如洗秽物。至尽乃净。净则尽。尽则无净也
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净生于垢。实性无垢。净何所净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
什曰。惑心微起名为动。取相深著名为念。始终为异耳。无取遣受也。肇曰。情发为动。想我为念也
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言一欲以去二。不言一也。言无欲以去有。不言无也。而惑者闻一。则取一相。闻无则取无相。故有二焉
妙臂菩萨曰
什曰。以施报故。手能出无尽宝物。如五河流。故名妙臂也
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弗沙菩萨曰
什曰。二十八宿中鬼星名也。生时所值宿。因以为名也。肇曰。弗沙星名也。菩萨因以为字焉
善不善为二
什曰。一切有漏善心。及善身口业。无漏乃至涅槃名为善。一切烦恼所作身口业名不善也
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
什曰。三界烦恼。烦恼相应。及烦恼所作身口业尽名罪。一切有漏善。尽名为福
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
什曰。金刚置地。下至地际。然后乃止。实相慧要尽法性。然后乃止也。肇曰。金刚慧实相慧也
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师子意菩萨曰
什曰。师子度水。要截流直度。曲则不度。此大士以实智慧。深入诸法。直过彼岸。故借以为名也
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着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阂者是为入不二法门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
什曰。世间三界也。出世间。一切无漏有为道品法也
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
什曰。出义生于入也。无入生死故。无出世间也
不溢
什曰。梵本云流也
不散
肇曰。夫有入则有出。有出必有溢。有溢必有散。此俗中之常数
是为入不二法门善意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
什曰。上言无为。三无为也。今明究竟涅槃也
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缚然生死之别名。解灭涅槃之异称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
什曰。无常是空之初门。破法不尽。名为不尽。若乃至一念不住则无有生。无有生则生尽。生尽则毕竟空。是名为尽也
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有为虚伪法。无常故名尽。实相无为法。常住故不尽。若以尽为尽。以不尽为不尽。者皆二法也。若能悟尽不尽。俱无尽相者。则入一空不二法门也
普守菩萨曰
什曰。万善所持。众圣所护。故名普守焉
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
什曰。妄见有我。解则无我。言无我为遣我耳。非复别有无我法也
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非我出于我耳。见我实性者。我本自无而况非我也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
什曰。无明能生明。故不异于明。明由无明生。故不异于无明。无明故不可取。能生明故不可舍。明亦如是。非无明故不可离。无明生故不可取。譬如莲华色虽严洁。所因不净推其所因。心不生着也
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明慧明也。无明痴冥也。见无明性。即是为明。若见明为明。即是无明故不可取也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色即是空。不待色灭然后为空。是以见色异于空者。则二于法相也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
什曰。外道法中有五大。佛法中有四大。此四种于作法中。最大故称为大
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四种四大也。空种空大也。此五众生之所由生。故名种。然四大之性。无前后中。无异空大也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存于情尘故三毒以生。若悟六情性。则于六尘。不起三毒。此寂灭之道也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以六度为妙因。回向一切智者二也。若悟因果同性。入于一相。乃应不二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即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三行虽异。然俱是无缘解脱。故无心意识也。无缘既同。即三解脱无异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
生曰。有相则有对。有对则为二。不系一与三也
佛即是法
生曰以体法为佛。不可离法有佛也。若不离法有佛是法也。然则佛亦法矣
法即是众
生曰。亦以体法为众
是三宝皆无为相
肇曰。无相真智。佛宝也。实相无为。法宝也。修无为道。僧宝也。三宝虽异。皆无为相也。生曰。乖理为造。故三宝皆无为也
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心无阂菩萨曰身身灭为二
什曰。身五受阴也。身灭涅槃也
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则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诸法生时空生。灭时空灭。身存身亡。亦何以异。而怀惊惧于其中乎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业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三业虽殊。无作一也。诸法之生。本于三业。三业既无。谁作诸法也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
什曰。福行欲界善行。能得乐报也。罪行十不善道。能得苦报也。无动行色无色界行。不动义如通达佛道中说也
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即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福欲界善行。罪十恶之流。不动色无色界行也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因我故有彼。二名所以生。若见我实相。则彼我之识。无由而起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即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得在于我。相在于彼。我不得相。谁取谁舍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即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
什曰。旨明此中知照灭无有明闇也
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二乘入灭尽定。六根尽废。心想都灭。虽经昼夜不觉晦明之异。谕菩萨无心于明闇耳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世间无缚。曷为而厌。涅槃无解。曷为而乐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乐实菩…
《注维摩诘经八》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