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说无垢称经疏》

「经疏部」经文1782卷38页码:P0993
唐 窥基撰

  《说无垢称经疏》十 ▪第3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中。有灭尽定。能坏于识。令相续断。故非识住。又有别解。如俱舍第八颂曰。身异及想异。身异同一想。翻此身想一。并无色下三。故识住有七。余非有损坏。九恼事者。体皆即嗔。爱我怨家。憎我亲友。及我己身。为三种。三世各三。此九能恼众生之事。名九恼事

  经。以要言之(至)是如来种性

  赞曰。此结略也。不能具说。是故要言。一切烦恼恶不善法。皆名佛种。此前所说。伪身识住。是有满果。不善业道。是有漏业。所余一切。皆是烦恼。除善顺因。略摄所余生死法尽

  经。无垢称言(至)作如是说

  赞曰。第三征也。种者因义。能生了因。不善性乖。如何为种。故问此说何密意耶。言甚难了

  经。妙吉祥言(至)正等觉心

  赞曰。第四释中有二。初广释。后赞叹。初中有二。初释。后结。释中有三法。初喻高原花不生卑湿方能起。二喻空中不种植有处方生长。三喻依海有胜宝非海即无珍。初中有三。一法。二喻。三合。此法也。正性者谛理也。入者预也。生谓异生。离此异生。名为离生。位谓位次。预在谛理。离异生位。即预流等。非彼能发正等觉心。要住烦恼。方能发故。此文多说。未发心前二乘圣者。非诸二乘毕竟不发。又此多依猛利速疾超越发心。故说二乘不能发心。非二乘者不趣大也。法华三周授声闻记。涅槃亦说须陀涅人八万劫到。乃至辟支十千劫到。又云所言到者。到阿耨菩提心。又云我于一时。说一乘一道一行一缘。能为众生。作大寂静。永断一切结缚愁苦苦及苦因。令一切众生到于一有。我诸弟子。不解我意。作如是言。如来说一切众生皆得佛道。乃至广说。说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背不得佛道。皆不解我意。故知二乘亦有得者。如论广说。故言不得一向为论

  经。譬如高原(至)此四种花

  赞曰。喻也。殟钵罗。青色也。钵持摩黄色也。拘母陀赤色。奔茶利白色也。此乃四色莲花

  经。如是声闻(至)诸佛法故

  赞曰。合也。二乘如原。不能生故。烦恼如泥。能生花故。由惑覆理。理显道生。道如花故。烦恼碍智。断之智生。智如花故。由起烦恼。利乐众生。增长智慧。慧如花故

  经。又善男子(至)乃得生长

  赞曰。下第二喻。初喻。后法。此喻也

  经。如是声开(至)诸佛法也

  赞曰。此法也。二乘如空。不可种植。以无我故。身见如地。能生善故。二乘证空。不能进修。为我出世。不济度众。不生能进修故

  经。又善男子(至)无价珍宝

  赞曰。下第三喻。初喻。后法。此喻也

  经。不入生死(至)一切智心

  赞曰。此法也。要入惑海。识之起之及断之故。方发起大心

  经。是故当知(至)是如来种性

  赞曰。第二结也

  经。尔时尊者(至)是如来种性

  赞曰。二赞叹也。有三。初赞标举。次释所由。后结成义。此初文也。善说总也。实。如。无异。三语别也。初中后三。前三譬喻。如次配之。或如次配烦恼业苦。或言不虚名实。言顺义名如。更无别名无异

  经。所以者何(至)正等觉心

  赞曰。下释所由。有二。初略。后广。略中有二。初明不能。后明设能。此初也。相续者身。心身之中。烦恼种子。已断憔败。厌心不切。行心不猛。故不能也

  经。宁可成就(至)究竟解脱

  赞曰。此明设能。设。造无间业者。能。发心非二乘等

  经。所以者何(至)永无此能

  赞曰。下广有二。初释前。后喻显。此释前也。成就已下。广上设能。我等以下。广上不能。文意可解。法花会前。心犹未猛。不能自知。故自谦责

  经。如缺根士(至)诸佛妙法

  赞曰。此喻显也。随缺五根。于五境中。无能受用。诸阿罗汉。缺烦恼根。故于佛法。不志求也

  经。是故异生(至)终不能报

  赞曰。结成前义。初略。后广。此略也

  经。所以者何(至)一切佛法

  赞曰。下广结成。初广异生报恩。后广二乘不能。此初文也。异生能速疾猛利发心修行。顿证成辨佛法。二乘不能。故涅槃云。须陀洹八万劫到。乃至辟支十千劫到。今说速疾猛利损发。二乘不能。非全不能。又说。决定性不能。非不定性。又说。多分不能。非全不能

  经。声闻独觉(至)正等觉心

  赞曰。此广二乘不能。义如前说

  经。尔时众中(至)皆何所在

  赞曰。自下第三善现为问广明菩提业。有二。初问。后答。此问也

  经。时无垢称(至)思空胜义舍

  赞曰。下答。有四十二颂。分二。初四十颂正答前问。后二颂结劝发心。发答前问中。三十九颂别答。后一颂总答。三十九颂别答之中。分三。初十二颂。以出世法随配世法。以答前问。次有上颂。以出世行随配事世。以答前问。后有二十二颂。示随世事。以答前问。虽事亦有亲族之类。欲令有情欣德修行。故假德行。以配臣僚。或初明行。次明境。后明智。故下总答云。如是无边行及无边所行无边智圆满以度诸众生。初段分二。初三颂半。以出世法。随配有情。后八颂半。以出世法。随配非情。有情有五。一父母。二妻子。三仆使。四亲友。五眷属。或分为十。开父母妻子男女舍妓女别故。虽舍一种。亦是非情。理为本依。故此先说。从宗为论。总名有情。此初一颂有一。谓父母。第二颂有一。谓妻子。慧第六度无分别智。众善根本。故名为母。第七方便度为父。后得智故。世间菩萨诸佛导师生。皆由此二智生故。旧云智度为母。即第十度。非众德本。如何为母。故知智度无分别智。非第十也。法乐为妻闻法喜乐。生善行故。慈悲为女。能柔知故。谛法为男。续果善故。由闻谛教。善法种生。绍三宝故。空理义云。世俗谛中诸有所思。胜义谛空。以为其舍。一切菩萨之所归故。应理义云。诸所思空。真如胜义。以为其舍。如来家有。真如理也。问。佛地经说。法乐为食。何故此中说为妻也。答。据义名别。彼据任持。故名为食。此据能生。故名为妻。亦不相违。法花经言。慈悲心为室诸法空为坐。何故此中以空为舍。二各别故。有为及无为。胜劣舍别故

  经。烦恼为贱隶(至)四摄为伎女

  赞曰。此中有三。一仆侠。二亲友。三眷属。伎女亦入眷属所摄。烦恼为贱隶。任意起灭故。觉分为亲友。能成菩提故。能成佛因。皆名觉分。非三十七菩提分也。六度为眷属。摄受万行故。四摄为伎女。能生利乐故

  经。结集正法言(至)说除诸垢秽

  赞曰。下八颂半。以出世法。随配非情。有十六。一奇乐。二园林。三花菓。四池莲。五车马。六驰路。七严具。八衣鬘。九珍财。十床褥。十一饮食。十二沐浴。十三涂香。十四殄财。十五除然。十六建幢。此中有四。一法音为乐。悦心灵故。二总持为苑。摄持诸行故。大乘法为林。万德滋茂故。三三十七觉品为花。当开菓实故。解脱涅槃菩提智慧为果。因花有故。四八解脱为浴池。除贪十垢故。定水湛然漏者。八解脱池中。常有定水。不动摇故。池宽水狭。如理应思。七清净花常弥布中。如莲处池。浴池何为。除惑垢故。垢谓六垢。害恨恼谄诳憍。七清净者。一戒净。二心净。三见净。四度疑净。五道非道智见净。六行智见净。七行断智见净。或总分三十三。此中有九。开林水花除垢故

  经。神通为象马(至)回向大菩提

  赞曰。此中有五。一神通为象马。能运化故。大乘作车。能载利故。大乘之体。即二真智。故能载利。准法花中。后得智为一乘体。无分别智为白牛。二能调御菩提之心。驰于八道。八圣道也。三以三十二相而为严具。八十随好而为绮间。庄严内德故。四惭悦为衣服。御众恶故。胜意乐为鬘。莹心首故。五正法为财。或七圣财。如前已说。或诸圣法。皆名为财。施诸众生。晓示此法。以为方便。自无倒行。以为胜利。回向菩提。而自受用。财有他自受用之德。故以正法而为喻也。或此有十二。开车御者绮好意鬘方便行行所回向故

  经。四静虑为床(至)建立菩提幢

  赞曰。此中有七。一四静处为床。心恒安处故。无贪净命。以为菌耨。三业恒以为近依故。菌者单文。褥如单文名为菌褥旧云。从于净命生。义稍难解。近藉身故。由念明记及智观察。常自觉悟。恒在定中。故以静虑而为床等。旧云。多闻增智慧。因定增慧故。以为自觉音。将所问法。以为自觉之音声故。更无别配。二既飡真如不死之法。无起灭故。还饮择灭解脱之味。离诸苦故。旧解脱味说为浆。除烦恼热渴故。三于八解脱池。浴妙净心。令无染故。四于此心上。涂上品戒香。灭众恶故。熏身心故。菩萨戒也。五殄灭烦恼贼。是故勇健更无胜者。六摧伏四怨七建菩提幢。无上菩提极高大故。由此喻幢。或此有十二开菌褥念智常定饮味勇健故

  经。虽实无起灭(至)利物无体倦

  赞曰。下有五颂。以出世行。随配世事。以答前问。有六。一受生。二现土。三供养。四修业。五变现。六破恶。此中有四。一虽无生死。而故思于欲色受生。二能现佛土。明如日照生。三供养如来三事体空。一切无分别。兼摄供具亦体空故。四虽知佛国及有情空。修净土业及利物业。曾无休息。亦无劳倦

  经。一切有情类(至)有表事皆成

  赞曰。此有二也。一有情色声威仪等法。学四无畏十力菩萨。一刹那中皆能现起。二生死魔业。虽能觉知。而能示现。随彼起转。至究竟时。以慧方便。能还断尽。初觉魔业而示起者。表后断灭。故至究竟。以慧方便。皆能断尽。名有表事皆能成辨。本心所期。今满足故。旧云。随意皆能。现皆能现前而断尽也

  经。或示现自身(至)照令知速灭

  赞曰。自下第三有二十二颂。示随世事以答前问。有六。二颂示无常。一颂劝求佛。二颂遍知达。七颂除忧苦。三颂现善巧。七颂济危。此初文也。如游戏具而作幻术。示现病死。非真亦尔。有情多执世界为常。故现火起及老病身。令知速灭

  经。千俱胝有情(至)皆令趣菩提

  赞曰。此一颂劝令求佛。受彼诸供。劝趣菩提

  经。于诸禁咒术(至)而不随诸见

  赞曰。此二颂遍知达。初颂知六艺至究竟以利乐。后颂…

《说无垢称经疏十》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