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经疏部」经文1788卷39页码:P0175
唐 慧沼撰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六 ▪第6页

  卷第四(本) / (释依空满愿品竟) /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 翻经沙门慧沼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能断此障

  经。微细诸相现行无明作意欣乐无相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七地

  即细相现行障。微细诸相即细生相。作意欣乐无相即观细灭相。由于六地作缘起观见有生灭。彼障七地妙无相道。未能即空起有胜行。故入七地除

  经。于无相观功用无明执相自在无明此二无明障于八地

  即无相中作加行障。于第七地虽能长时作无相观。能加功用方得。长时有加行愚。由愚未断故起加行。无相观中不得自在。执相者即于七地虽现相土有执相种。于现相土亦不自在。不自在言通于无相。又有四自在谓相土智业。于八地中得相土二。九地得智十地得业。相即随欲现金银等类。类宽也。土即随欲现。或大小土狭于相故。今言相即得摄土。故入八地能断彼障。问。入八地已无相自在。何故耽寂不欲利生。答。言自在者约无功用任运能起自利而说。不约利他故不相违

  经。于所说义及名句文此二无量未得善巧无明于词辩才不随意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九地

  即利他中不欲行障。所说义义无碍解。及名句文法无碍解。于此二中未得自在云未得善巧。于词者诸方音声。故成唯识论云。法缘名等词缘于声。故词是声。辩才者即七辩才。于现音声及七辩才不自在故名不随意。由第八地于利他中不欲行故。未能除此四无碍愚。故入九地即能永断

  经。于大神通未得自在变现无明微细秘密未能悟解事业无明此二无明障于十地

  则于诸法中不得自在障。五种神通过于二乘及前菩萨。又能广利得自在故名大神通。变谓转换现谓化现。无而忽有。微细秘密有大法智云及所含藏。细者妙也。即是微妙。由离障故极难得故。难解称秘密。未能悟解则无明。事业者利生事业于第九地无明障此。故入第十即能永断

  经。于一切境微细所知障碍无明极细烦恼粗重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佛地

  即第十一障空有理事名一切境。妙观察智观如罗谷。此即由有细所知障通现及种。通七识俱所熏成种。亦由第七现行法执不得分明。极细烦恼粗重者则细烦恼种子。亦通第七识。烦恼现行入八地。时毕已不起。若其种子第十地未断故障佛地。在金刚定无间道除。非同于余入地方断。此经约二十二无明辨障差别。亦即摄十一障总即名障别即名愚。此摄十一障二十二愚。诸教不同烦不具述

  经。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初地中行施波罗蜜于第二地行戒波罗蜜于第三地行忍波罗蜜于第四地行勤波罗蜜于第五地行定波罗蜜于第六地行慧波罗蜜于第七地行方便胜智波罗蜜于第八地行愿波罗蜜于第九地行力波罗蜜于第十地行智波罗蜜

  赞曰。第四地所修法。文段可知。问。菩萨地前尚行六度。及十地论等云。第二劫一行中行一切行。于第三劫一切行中行一切行。即皆具修。何故此文地各行一。答。据实如是。言于十地各行一者约增而说。无性摄论云。一一地中具修十种。不应定说此地修此。由增胜言无此过失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最初发心摄受能生妙宝三摩地第二发心摄受能生可爱乐三摩地第三发心摄受能生难动三摩地第四发心摄受能生不退转三摩地第五发心摄受能生宝华三摩地第六发心摄受能生日圆光焰三摩地第七发心摄受能生一切愿如意成就三摩地第八发心摄受能生现前证住三摩地第九发心摄受能生智藏三摩地第十发心摄受能生勇进三摩地

  赞曰。第五明修行。此意十地各行一度如何修习。谓要定慧两法双修故。无性摄论云。于地地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由五相修。如彼广辨。然诸处说修多少差别。各各不同不能具引。何故但说止观二门而为修耶。答。无性释云。谓能对治诸散动故得能对治诸颠倒慧。于地地中修行此二。然今此经但说止品。以定能引无相正智是智足故。然约十地别别修定。与彼诸文互相影显。文段分三。初举能修之人。次明所修定。后即总结。由定起施名妙宝等持。三者是等。摩地云持。平等持心令住于境。旧音讹故名为三昧。定能起戒名可爱乐等持。由持戒者众所乐见。或从无漏道共戒说定能起忍者难动等持。定发精进名不退等持。由定能为功德胜因名宝华等持。定能发智名曰圆光焰等持。定能发生方便善巧名一切愿如意成就。定能发智任运能证无相妙理名现前证。定发四辨名为智藏。定发神通广大事业名为勇进

  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发心

  赞曰。总结

  经。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此初地得陀罗尼名依功德力尔时世尊即说咒曰

  怛侄他 晡[口*律]儞曼奴喇剃 独虎独虎独虎 耶跋苏利瑜 阿婆婆萨底(丁里)耶跋旃达啰 调怛底 多跋达洛叉漫 惮荼钵唎诃[口*蓝] 矩噜莎(引)诃(引)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一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初地菩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得脱一切怖畏所谓虎狼师子恶兽之类一切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初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二地得陀罗尼名善安乐住

  怛侄他 嗢篅(入声下同)里质里质里 嗢篅罗篅罗(引) 喃缮睹缮睹 嗢篅里虎噜虎噜 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二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二地菩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二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三地得陀罗尼名难胜力

  怛侄他 惮宅枳般宅枳 羯喇[打-丁+致] 高喇[打-丁+致] 鸡由哩惮[打-丁+致]里 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三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三地菩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三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四地得陀罗尼名大利益

  怛侄他 室唎室唎 陀弭儞陀弭儞 陀哩陀哩儞 室利室唎儞 毗舍罗波始波始娜 [口*半]陀弭帝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四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四地菩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四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五地得陀罗尼名种种功德庄严

  怛侄他 诃哩诃哩儞 遮哩遮哩儞羯喇摩(引)

  儞僧羯喇摩(引) 儞三婆山儞瞻跋儞悉耽婆儞谟汉儞 碎阎步陛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五恒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五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五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六地得陀罗尼名圆满智

  怛侄他 毗徙哩毗徙哩 摩哩儞迦里迦里 毗度汉底 噜噜噜噜 主噜主噜 杜噜婆杜噜婆 舍舍设者婆哩洒 莎(入)悉底萨婆萨埵喃 悉甸睹 曼怛啰钵陀儞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六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六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六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七地得陀罗尼名法胜行

  怛侄他 勺诃(上) 勺诃(引)噜 勺诃勺诃勺诃噜 鞞陆枳鞞陆枳 阿蜜栗多唬汉儞 勃里山儞 鞞噜敕枳婆噜伐底 鞞提呬枳 频陀鞞哩儞 阿蜜哩底枳 薄虎主愈 薄虎主愈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七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七地菩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七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八地得陀罗尼名无尽藏

  怛侄他 室唎室唎室唎儞 蜜底蜜底 羯哩羯哩 醯噜醯噜 主噜主噜 畔陀弭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八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八地菩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八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九地得陀罗尼名无量门

  怛侄他 诃哩旃茶哩枳 俱蓝婆喇体 睹剌死 拔吒拔吒死 室唎室唎 迦室哩迦 必室唎莎悉底 萨婆萨埵喃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九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九地菩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九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十地得陀罗尼名破金刚山

  怛侄他 悉提(去) 苏悉提(去)谟折儞木察儞 毗木底庵末丽 毗末丽涅末丽 忙揭丽 呬[口*阑]若 揭鞞 曷喇怛娜揭鞞 三曼多跋侄囇 萨婆頞他娑惮儞 摩[打-丁+柰]斯莫诃摩[打-丁+柰]斯 頞步底 頞窒步底 阿喇誓毗喇誓 頞主底庵蜜栗底 阿喇誓 毗喇誓 跋[口*蓝]谜 跋啰甜 么莎 囇晡喇儞晡喇娜 曼奴喇剃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灌顶吉祥句是过十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十地菩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一切毒害皆悉除灭解脱五障不忘念十地

  赞曰。答第一问中有四。此即第四得护有二。初得护后领赞。此初也。十地不同即为十段。一一段中各分为四。一标能护名。二正说神咒。三叹法胜。多佛说故。四明护益。四总持中是咒总持。由行施得名为功德。余名准行例此可知。叹胜中有二。初叹次所护地。护益有二。一无难。二不退。若有诵持此下是无五难。初标次列后结。五难者一恶兽。二恶鬼。三怨贼。四水火等灾横。五三七苦等。及结文段可知。不忘者第二能令不退。余九准知。第二总持名善安乐住。由持戒故得名善安乐住。由行忍故得名难胜力。由行精进善成办故得名大利益。由修定力引诸功德得名种种功德庄严。由行智故得名圆满智。由行方便善巧故得名法胜行。由行十无尽愿故得名无尽藏。由得四辩广利生故得名无量门。由智能破如金刚障故得总持名破金刚山。余九如次。配释所得总持之名。余文同故更不科释

  经。尔时师子相无碍光焰菩萨闻佛说此不可思议陀罗尼已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

  赞曰。得护中第二领赞。文分为三。初领所说法。次顶礼虔恭即欢赞仪。后申言赞叹。此初二文。表能修行故。从坐起作吉祥兆故袒右肩。表能证位故膝着地。智冥所说故合掌。既闻妙法知说者胜故加恭敬。表敬之极以顶礼足

  经。以颂赞佛敬礼无譬喻甚深无相法

  赞曰。后申言赞叹。总有十颂分之为二。初半颂赞所闻法。余九颂半赞佛。此初也。法为佛师故先赞法。佛能起说是教之主故。次赞佛。起殷净…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六》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