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经疏部」经文1789卷39页码:P0343
明 宗泐 如[王*巳]同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五 ▪第4页

  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胜  慧则从是生

  言采集业者采谓采取集谓招集。以根对尘而生取着。起善恶业招集生死。是名为识。能了根尘绝待。物我两忘不生取着。名之为智。如是观察因缘生法。当体即空解脱自在。名上上智慧即智也。心外无境不了唯心为境所转。是名为缚。心即识也。觉此妄心则为智矣。无所有下二句。义见前解

  心意及与识  远离思惟想

  得无思想法  佛子非声闻

  寂静胜进忍  如来清净智

  生于善胜义  所行悉远离

  心意及与识总言识也。远离思想法智也。得无思想法。则转识为智。此是菩萨而非声闻。此言智之始也。寂静胜进忍。即如来寂灭忍智。此言智之终也。此清净智从善胜第一义生。所以行处悉远离也

  我有三种智  圣开发真实

  于彼想思惟  悉摄受诸性

  二乘不相应  智离诸所有

  计着于自性  从诸声闻生

  超度诸心量  如来智清净

  三种智等。颂上所知之三是如来所开发故虽所知生灭诸法亦皆真实。大论所谓三智一心是也。于彼思惟等。重出前二智以显上上之智。谓彼凡夫以妄想故。受诸生灭。二乘反是故不相应。离诸所有而又计着自性。则二乘智而已。若如来极智清净。则超越一切心量也

  复次大慧。外道有九种转变论。外道转变见生。所谓形处转变相转变因转变成转变见转变性转变缘分明转变所作分明转变事转变。大慧。是名九种转变见。一切外道。因是起有无生转变论。云何形处转变。谓形处异见。譬如金变作诸器物则有种种形处显现。非金性变。一切性变亦复如是。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变妄想。彼非如非异妄想故 此外道妄计九种转变论。谓形相因成等。不出四大五阴等法。彼见其生灭异相。故计有转变。而正教则曰缘生曰如幻。曰自心现外性非性乃不变等。然未尝定说。此邪正得失所以分也。形谓身形。相谓生住灭相。因谓所作之因。成谓所成之果。见谓随物迁移。性谓生生不改。缘谓因缘变灭。作谓造作不常。事谓有为之法。是为九种。言因是起有无者。谓自有之无。或自无之有。皆转变相不出有无而已。云何下征释。形处转变者。即四大诸根形质处也。彼见其形随时变异。谓有转变。而不知性未常变。金变作诸器。器虽有种种之异。而金性不变。又曰一切性变亦如是者。性即法也。言一切法虽变而性不变亦复如是。或有外道等。乃结斥外计。言彼非如非异者。谓彼于非如非异之中。而生妄想分别故有种种转变之异也

  如是一切性转变当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转变妄想。彼亦无有转变。若有若无自心现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众生。自妄想修习生。大慧。无有法若生若灭。如见梦幻色生 如是一切性下。破外道计性转变。先以喻显言当知者戒学者。当知彼计如乳酪酒果次第渐熟彼见如是。以理言之本非实有。故曰彼亦无有转变。其实有无等法。皆自心所现。外性非性者。言无外物也。如是凡愚下。入楞伽云。皆是愚迷凡夫。从自分别习气而起。实无一法若生若灭。如因梦幻所见诸色。如石女儿说有生死。然则于生灭而不生邪见者世谛也。见生灭而起计著者外道也。见如梦幻者。观行之通者也。见法法皆自心现。了外性非性者。此经之正论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形处时转变  四大种诸根

  中阴渐次生  妄想非明智

  最胜于缘起  非如彼妄想

  然世间缘起  如揵闼婆城

  前四句颂外道邪计转变。然皆是妄想分别。非明智者之见也。后四句明如来所说正因缘生法虽不同彼外计然亦皆无实性。故云如揵闼婆城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法相续义解脱义。若善分别一切法相续不相续相。我及诸菩萨。善解一切相续巧方便。不堕如所说义计着相续。善于一切诸法相续不相续相。及离言说文字妄想觉。游行一切诸佛刹土。无量大众力自在通总持之印。种种变化光明照耀觉慧善入十无尽句。无方便行犹如日月摩尼四大。于一切地离自妄想相见。见一切法如幻梦等。入佛地身于一切众生界。随其所应而为说法而引导之。悉令安住一切诸法如幻梦等。离有无品及生灭妄想异言说义。其身转胜 如来说法。为令众生了达诸法本无性执。而反于言说起见者名相续相。若于文字性离名不相续。即解脱相。此相续不相续。乃生死解脱之根本。所以大慧请说斯义。若善分别等。谓如来若为善巧分别此二种相。则能善解此法。不堕如所说义计着相续。及离言说文字虚妄分别妄想觉。即分别也。故能普入一切佛刹。随方进道。言力通总持印者。即所得功德法门也。种种变化等。言起化用放光照物。善入佛慧满十大愿。无尽句即愿也。言无方便行者。即无作功行。犹如日月行空无所依着。如摩尼随色而现而无自性。如地水火风周遍而无妨碍。此皆菩萨化道之相。至历诸地。分分离诸妄想。彻见诸法如幻如梦。入于佛地成法性身。普应众生随宜说法渐引入实。亦了诸法如幻。离有无见断生灭执不着言说。而后化功归己。则其身相转增殊胜也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无量一切诸法如所说义计着相续。所谓相计着相续。缘计着相续。性非性计着相续。生不生妄想计着相续。灭不灭妄想计着相续。乘非乘妄想计着相续。有为无为妄想计着相续。地地自相妄想计着相续。自妄想无间妄想计着相续。有无品外道依妄想计着相续。三乘一乘无间妄想计着相续 答中先示诸相续相。言无量等者。谓十界依正色心。始于言说终于无言。推其着心。盖无适而非相续。故曰如所说义计着相续。所谓随语生解也。于中初约世间法。谓相即五阴。缘即所缘尘境也。性非性即有无也。生不生即生死也。灭不灭即寂灭不寂灭也。乘非乘即内教与外道。言乘以运载为义。大小乘则能运出生死而至涅槃。外道所乘不能运出生死故。云非乘也。有为无为即世出世间法。亦作与无作。地地自相。谓分别诸地名相也。自妄想无间。入楞伽云。自分别现证执着。所谓法爱者是也。有无品外道所计之根本也。三乘一乘无间。谓于大小乘教。分别无间断也

  复次大慧。此及余凡愚众生。自妄想相续。以此相续故凡愚妄想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有无有相续相计着 此结斥前诸妄想执着。此及余者。此指内教弟子其执犹轻。余指外道其执乃重。故曰凡愚妄想。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莫能自出。卒堕于有无断常之见而已

  复次大慧。彼中亦无相续及不相续相。见一切法寂静。妄想不生故。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寂静。复次大慧。觉外性非性。自心现相无所有。随顺观察自心现量。有无一切性无相。见相续寂静故。于一切法无相续不相续相复次大慧。彼中无有若缚若解。余堕不如实觉知有缚有解。所以者何。谓于一切法有无有。无众生可得故 此中文有三段。言彼中等者。即指前相续不相续相。谓无此二相者。由菩萨见一切法住寂静。故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者是也。且世间诸法生灭流注。何以见其寂静。故云觉外性非性等。谓了诸法唯心心外无法。如是观之自然能见有无法相皆悉空寂。故无相续不相续相。言无有缚解者。前之相续不相续皆名为缚。惟观寂静之智名解。然如实理中本无缚解。所以有缚有解者。不见此理故也。既又征释谓一切法若有若无。求其体性俱不可得故。故云无众生可得

  复次大慧愚夫有三相续。谓贪恚痴及爱。未来有喜爱。俱以此相续故有趣相续。彼相续者续五趣。大慧。相续断者。无有相续不相续相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作方便计着。识相续无间生。方便计着则有相续。三和合缘识断。见三解脱一切相续不生 贪恚痴者相续之因也。五趣者相续之果也。由过去因成现在果。现在作因复招未来之报。言爱未来者。谓贪爱来生如意果报与喜爱俱。以此三毒相续故有诸趣轮转。言趣者。即六道也。以修罗遍于五道故。但云五趣。言相续断者。谓三毒灭则离五趣。所谓因灭则果灭也。又言无相续不相续相者。亦无缚无脱之谓。即境智双亡也。三和合缘等者。言外道妄计根尘我三缘和合诸识次第相续而起。又言方便计著者。言有执着则相续无间。若了三缘。离诸执着见三种解脱。则相续不生矣。三解脱者。性净解脱圆净解脱方便净解脱也。盖了三缘即三解脱非别有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不真实妄想  是说相续相

  若知彼真实  相续网则断

  于诸性无知  随言说摄受

  譬如彼蚕虫  结网而自缠

  愚夫妄想缚  相续不观察

  此颂上续不续不出真妄而已。妄则续真则不续。若了妄即真。则诸法一如。岂有续不续耶若于诸法无知随语取着。如蚕结网自缚缚他无有间断。由不观察故也。反而观之相续何有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3】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