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经疏部」经文1789卷39页码:P0343
明 宗泐 如[王*巳]同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七 ▪第5页

  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寂灭法 此合上喻。谓此菩萨见妄想生。即所梦生死大河之喻。从初地转进至七地。见诸法如幻等方便。即能度方便义也。度摄所摄妄想行已者。即是自行。度根境等一切妄想义也。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即以自度而复度他。亦犹未度者令度义也。言涅槃方便不坏者。谓菩萨虽得涅槃。而不坏方便度生事也。离心意者。言菩萨至八地。得无功用道。如觉已无得之喻。亦是结示忍名。故曰得无生法忍。于第一义下结示。言于第一义无次第中说有次第。无相续中说有相续。无所有妄想中说有妄想。无寂灭法中说寂灭法。良以第一义谛中一法不可得。况次第相续乎。然皆依众生心量。方便化门于本无中分别说尔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无所有  此住及佛地

  去来及现在  三世诸佛说

  心量地第七  无所有第八

  二地名为住  佛地名最胜

  自觉智及净  此则是我地

  自在最胜处  清净妙庄严

  照耀如盛火  光明悉遍至

  炽焰不坏目  周轮化三有

  化现在三有  或有先时化

  于彼演说乘  皆是如来地

  十地则为初  初则为八地

  第九则为七  七亦复为八

  第二为第三  第四为第五

  第三为第六  无所有何次

  初八句先总次别。别者为七地犹存心量。八地则无所有故。约此二地对明分齐偏得住名。住者谓依止也。八地虽无所有犹有定住。唯佛地为最胜也。自觉智及净下。诸偈皆颂如来地。不坏自者。言如来光明虽复炽盛。不同日电等光集坏人目。周轮周流也。谓如来周流三界设化无穷化通三世。先时指过去也。乘即大小乘也。言十地为初地等。乃以不次显其圆融。究竟而言寂灭真如有何位次。故云无所有何次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常为无常。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谓二俱有过。若常者有作主过。常者一切外道说作者。无所作。是故如来常非常非作常有过故。若如来无常者。有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如来不断 前言常无常者多矣。而独未明如来所证之法。为常为无常。以理言之。前所说者岂外于此。苟不别明惑者昧焉。故复为未了者请。答中先言所证非常非无常。盖其所证理。绝百非圆离众过。异彼外计故言双非。若谓常无常。则二俱有过也。若如来是常者。则同外道计神我为能作之常。主即神我也。而如来言常者无所作。故常而非常。非彼有作之常而有过也。若如来无常者。是有所作同于五阴。为有相之所相。其相无性故阴坏应断。而如来之常则不断也

  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瓶衣等。一切皆无常过。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是故大慧。如来非常非无常 言一切所作如瓶衣等皆归无常。则显如来所修福智皆空无益。若同所作则一切有作皆应是佛。众具者福德庄严之具。无差别因性者。谓佛与诸法所作是同。则非别有因性也。故结之云云

  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觉圣智众具无义过。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可说。是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以无生常故。方便无义。以无生常过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更有余事知如来常。所以者何。谛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 言如来非如虚空常等者。入楞伽云。若是常者。应如虚空不待因成。然自觉圣智。乃如来修德究显。则无是过。又言譬如虚空。乃显双非离于诸句。故不可言常也。又复若是常者。则是无生。如免马等角本来无生。则无方便益物之义。故曰如来非常。又复更有余事知如来常者。上云非常非无常。乃据性德圆离。然如来称性圆证。亦得言常。言无间所得智者。谓究竟始觉无碍智也

  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 若如来出世等。此言如来所证法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此理周遍无间凡圣。故云无间住。言不住虚空者。显常住也。但愚夫迷而不知也。言如来所得智等者。谓修德之智。全性得般若之所熏发。不同众生心识为阴界人等所熏。又言。如来不同三界从妄想生。则唯从真实功德所生。言二法者。谓虚妄生真实生二法也。然虚妄法中。虽说常无常未会实理总属无常如来究竟实理。理本非常非无常。但言常者。言偏意圆。然如来所证之常即无常。是不达斯旨。言说分别有常无常。故云非不二也。然不二者。即一寂静之理。究论一切诸法。皆具不二之理。故云无二生相也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大慧。乃至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分别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不寂静。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熏 此言如来所证实理。本离有无言想。才涉言说分别。则堕二边之过。分别觉灭者。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到此乃离诸过。故云永虽常无常。言非常无常熏者。盖分别双非亦是恶见。若离分别所熏亦离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众具无义者  生常无常过

  若无分别觉  永虽常无常

  从其所立宗  则有众杂义

  等观自心量  言说不可得

  众具无义等。谓凡在迷修德未显者。皆堕常无常之过。若无分别则离二边趣乎寂静。从其所立宗者。谓外道所计之常。及七种无常。无非邪见。故云则有众杂义。若以佛智等观自心现量。契乎实理。则一切分别言说。皆不可得也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