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首楞严义疏注经》

「经疏部」经文1799卷39页码:P0823
宋 子璿集

  《首楞严义疏注经》十二 ▪第3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塞耳修禅。高声行杀。求不闻之道。彰弥露之苦。岂不悲夫 二况显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生草不践。非独护讥。亦深慈念。草尚不踏。况损命也 二反显身过二。一正明所离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 丝绵裘毳众生身分。身既不服。真解脱者。以不游三界詶宿债故。经语甚倒知之 二反喻所以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 服众生分。为众生缘。辟谷求升。尚有不至。况食况服能出离乎 二劝令除断

  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心无贪虑。身不服行。断性苟亡。自然真脱 二结归邪正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三离盗因二。一正辨是非三。一标示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不与而取。起心即犯。故云其心不偷 二正辩三。一辨其邪行二。一盗为邪因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禅智虽现。贪盗不除。纵亡淫杀。亦落邪道。精灵妖魅及诸邪人。皆能惑乱令众归附。不惜衣食。尽命供给。若不修禅。直入地狱 二未来多惑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奸欺盈抱。潜护如淳。诈伪充怀。隐藏若拙。苟求不与之利。詃诱无识之人。猛炽其贪。显异其语。令彼愚者顿弃家财。仍遭王难。故云耗散 二示其正修二。一正示行缘二。一明正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比丘依法循乞不自熟食。为舍贪过。深厌自生不恋三界。如旅泊人一往而已 二斥邪行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身虽出家。心不入道。假衣服以作相。贩如来以造业。反毁具戒为权小。高现异仪为至极。诳妄愚者。入恶无穷。涅槃邪正品云。我灭度后。是魔波旬。渐当坏乱我之正法。乃至作比丘比丘尼及阿罗汉等形。以有漏身称是无漏。坏我正法。乃至说言。无四重僧残不定舍堕忏悔众学灭诤等法。亦无偷阑五逆一阐提罪。乃至若犯如是等罪亦无有报。如是说者并是魔说。我佛法中。有犯如上等罪。应当苦治。若不持戒。云何当得见佛性耶 二别示转业二。一正示方法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 杀生偷盗执对不亡。为三界缘。障菩提路。然身苦体能报此因。宿债苟除。世间永脱。故云长揖 二反结酬偿

  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前云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今云纵成无为必酬宿债者。此示业报不亡成无为后现有为身尚还宿债。况全未离有为。而欲妄逃业果。其可得乎。引证酬业如别处说 三结成明诫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三诫劝二。一喻显不断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灌禅定水于破戒卮。欲求满果。尘劫不平。谁之过矣。岂不慎乎。斯则内德无实。外相惑人。戒器已穿。善法多漏耳 二劝令除断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此文劝离四过。谓贪慢嗔痴。配文可见。心不起嗔。身不加报。故云二俱捐舍。以观众生及与我身平等无二。由是身心不加报耳。故云与众生共。不了义说为己解者。不将佛方便说回作自己心中独悟之法以此詃惑无识初学。此文亦证不了教中得食净肉。必至了教一切皆断。不执不了教将为究竟说也。执权谤实亦此类也。楞伽云。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曲迷醉。妄称一切智说。晖解云。无智之人。不了如来方便说法。而乃妄称一切智人作究竟说 二结归邪正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四离妄因二。一正辨是非三。一标示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妄语之因起贪痴慢。如不断此。故成爱见 二正辨二。一妄为苦因二。一对辨二。一显伪作二。一标列设诳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以愚痴心。起大我慢。因求尊胜。贪彼供养。此即爱见之惑强而且盛。因起妄语。称得三乘贤圣果证。实得道果尚不许说。岂况未得而妄说耶 二结成招苦

  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 一颠迦即是断善根者。其大妄语与此罪同。涅槃邪正品云。若有说言。我已得成阿耨菩提。何以故。以有佛性故。有佛性者必定得成阿耨菩提。当知是人犯波罗夷罪。何以故。虽有佛性。以未修习诸善方便。是故未见。以不见故。不得成就阿耨菩提。故知略不修断白称即是佛者。皆大妄语。犯波罗夷非佛弟子 二明真化二。一列化事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四摄利人。作种种化。初同其道。后劝佛乘。尽为益他。非贪利己 二诫明言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真圣利物终不可测。以承佛制不妄漏泄。此圣真因。唯圣自证故云密因。未学之前不可轻说。阴有遗付者不显称也。此开临终密有表示遣嘱弟子。如求那屈指事 二结责

  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二结成明诫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三诫劝四。一喻其不断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修禅定之檀形。刻妄语之人粪。遥观可意。近逼秽闻。欲求道香。终无得理 二举其防微

  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 三乘所证为上人法。此文举浅况深。余小妄语尚不可为。况大妄耶 三重喻大过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直。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初喻大妄止成苦本。后喻求道终无得理。如人噬脐了不相及。春秋传曰。若不早图。后君噬脐 四断成叵益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 一切时中。悉无虚伪。若斯人也真求道欤。岂不速至乎。若示相标形诈称得道。内怀谄曲。外规名闻。岂曰修行。故法华云。浊世恶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乃至衲衣在空闲。假名阿练若。当知是等尽行魔业 二结归邪正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首楞严义疏注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9】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