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疏》

「律疏部·论疏部」经文1822卷41页码:P0453
唐 法宝撰

  《俱舍论疏》十三 ▪第2页

  卷第十二 / 沙门法宝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万岁渐咸不克定时即上八万岁减半年等皆容出世。下至百年。百年已下无容佛出。准贤劫经第十云。拘留孙佛人寿四万岁时出世。拘那含牟尼佛人寿三万岁时出世。迦叶佛人寿二万岁时出世。释迦牟尼佛人寿百岁时出世。准西域记第六卷云。六万.四万.二万.百岁。佛出世也。又准立世经第九云。二十小劫世界起成已住者几多已过。几多未过。八小劫已过。十一小劫未来。第九一劫现在未尽 准此经文。即今正当第九劫。即贤劫中四佛出世。以俱在此第九劫渐减位。应更详检。准此文。即前八劫中无佛出世。弥勒佛即当第十劫出。又准弥勒经八云。劫是刀兵劫。经云。于刀兵劫中。乃至今生此。又准此文。后唯有十一劫。更有九百九十六佛出。时恐太促。详其贤劫。似是风劫。于六十四劫中此为第一劫。总六十四劫为一贤劫。于中千佛理且可然。应更详检

  论。何缘增位无佛出耶。问。增位从下自上。增时总无出

  论。有情乐增难教厌故。答。佛出本意令厌生死。乐渐渐减易起厌心。乐渐渐增难教厌故

  论。何缘减百无佛出耶。问。减位百年已下。其苦转增。何缘不教令厌也

  论。五浊极增难可化故。答。减其百岁烦恼等增。慧念等减。极难化故

  论。五浊者至五有情浊。乘便明五浊先列章门。后牒章释

  论。劫减将末至说名为浊。总释浊名即是显恶。居下泽秽。故名为浊。如浊水等

  论。由前二浊至极被衰损。明前二浊为过速。由寿浊故衰损寿命。由劫浊故衰损资具。即劫末时资具衰损

  论。由次二浊至出家善故。明次二浊为过患。由烦恼浊耽其欲乐损在家善。由其见浊妄为苦行损出家善

  论。由后一浊至及无病故。明众生浊。故令智慧念等悉被衰损。婆沙一百十三云。有情衰损者。谓劫初时。此赡部州。广博严净。多诸淳善福德有情。城邑次比。人民充满。至劫末时唯余万人

  准婆沙。衰损有情有二。一令劣恶。二令数少。恶是浊义。数少非浊义。如浊水.浊酒不以少故名浊。但以居下滓秽名浊。此论明有情浊故略不论少

  论。独觉出现通劫增减。第二明独觉出时也

  论。然诸独觉至转名独胜。此下明二种独觉。麟角喻。谓出无佛世独一而出 部行独觉。先是预流果声闻。彼后无佛时进得胜果。故名独觉。此是一释

  论。有余说彼至得独胜名。第二释。先修声闻顺决择分。后无佛时入于见道名独觉也

  论。由本事中至不应修苦行。引此文证是凡夫。圣人改断戒取。不应修苦行。既修苦行证是异生

  论。麟角喻者至鳞角喻独觉。此第二释麟喻独觉异部行

  论。言独觉者至不调他故。释独觉名有二义。一取至果时不禀至教。二已得果。复不觉于他。具此二义名为独觉非因位不因教也

  论。何缘独觉言不调他。问。下有四难

  论。非彼无能至无碍解故。第一难也

  论。有能忆念至圣教理故。第二难也

  论。有不可说至理神通故。第三难也

  论。又不可说至对治道故。第四难也

  论。虽有此理至无说希望故。下有三种理答。此第一理也

  论。有知有情至难令逆流故。第二理也

  论。又避摄众生悕諠杂故。第三理也

  论。轮王出世至何威何想。已下两行颂第二明轮王 就中有五。一问何时。二问几种种。三问几俱。四问何威。五问何相

  论曰至故无轮王。答出时也

  论。此王由轮至名转轮王。释轮王得名

  论。施设足中至王四州界。引施设足答几种也

  论。契经就胜至应知亦尔。通经。唯说金轮。理实余轮王亦尔

  论。轮王如佛至轮王亦尔。答上几俱

  论。应审思择至为约一切界。问。乘兹便明有十方佛。此即问也

  论。有说余界至余亦应尔。述有部等计。一佛普于一切十方皆能教化。故唯一佛无二三等。若于一处有情难化佛不能化。余佛于中亦不能化。故无多佛

  论。又世尊告至唯一如来。此则复引圣教证也

  论。若尔何缘至得自在转。大众部等引经难。若谓一佛普于一切十方世界皆得自在。何故经说我今于此三千大千得自在转。而不言余世界转也

  论。彼有蜜意。有部等答

  论。蜜意者何。大众部等问

  论。谓若世尊至例此应知。有部等答

  论。有余部师至出现世间。有余大众部等师计也

  论。所以者何。征所以

  论。有多菩萨至有无边佛现。大众部等释所以有多菩萨修菩萨行。理许多人得成于佛。一界一佛理且可然。多界多佛何理能遮

  论。若唯一佛至此事顿成。反难释也

  论。是故问时定有多佛。总结成也

  论。然彼所引至一界多界。反问通经

  论。若说多界至别界佛耶。引轮王为例。轮王说唯一。余界有轮王。如来虽说一。岂遮余界有

  论。佛出世间至及决定胜道。此重难。多佛出世有多吉祥。多所利益。因何。不许有多如来俱时出世

  论。若尔何故至俱时出现。难。若以多佛出有多利益。即令多界中有多佛出世。既佛出世有多吉详。因何。不许一界多佛

  论。以无用故至饶益一切。答也。答中有四。此即初也

  论。又愿力故至为眼为道等。第二理也

  论。又令敬重至便深敬重。第三理也

  论。又令速行至无二佛现。第四理。并结总也

  论。如是所说至克胜便止。明四轮王威差别。此是第一金轮王 就中有二。一异。二同。此辩威异

  论。一切轮王至定得生天。第二同也。虽现威有异。以同无伤害。十善化生。故定生天

  论。经说轮王至主兵臣宝。此第五答何相问。相有二种。一依宝相。即七宝为相。二内身相。此即七宝相 就中有二。先列名。后问答。此即初也

  论。象等五宝至生他有情。后问答中此即问也。七宝之中殊宝.轮宝非有情摄。可由轮王自业招得。象等五宝既是有情。各由自业。如何轮王能感七宝

  论。非他有情至乘自业起。答。五宝虽是有情数摄各自业生。然一由有与转轮圣王相系属业故。轮王出此宝方生。然余轮王轮宝既劣。余宝亦劣

  论。如是所说至大士相殊。此明转轮王身相。一切轮王皆悉并有三十二相。四王既异相有胜劣

  论。若尔轮王与佛何异。问也

  论。佛大士相至故有差别。答 处正。谓当其处。如千福轮相。正当足下 明。谓分明。如千福相明显 圆。谓圆满。谓千福等具足。毗婆沙云施设论说。赡部州边于大海际有转轮王路广踰缮那。诸转轮王若不出世。水所覆没无能游履。若出世时海水咸一踰缮那此路乃现。底布金沙。旃檀香水自然洒洞。轮王每欲巡此州时。导从四军。而游此路

  论。劫初人众为有王无。已下一行颂。第三明劫初时小王等也

  论曰至长寿久住。此明未食段时也

  论。有如是类至从兹出现。自此已下渐食段食无有光明。日.月火明此时出现。自此已前食地味也

  论。由涉耽味至竞耽食之。第二明食地皮饼

  论。地饼复隐至林藤出现。第三明食林藤食

  论。竞耽食故至以充所食。第四明食香稻食

  论。此食粗故至男女根生。从此已后有男.女根

  论。由二根殊至初发此时。自此已后有非梵行

  论。尔时诸人至始于此时。自此已后有盗业道

  论。为欲遮防至刹帝利名。明有主也 刹帝利。此云田主

  论。大众钦承至此王为首。明立主德名大 三末多。此云共许

  论。时人或有至婆罗门名。自此已后有二姓也

  论。后时有王至始于此时。明有杀业道

  论。时有罪人至此时为首。明有虚诳语

  论。于劫咸位至其相云何。自此已下。大文第三明灾 就中有二。第一明小三灾。第二明大三灾。此即第一明小三灾

  论曰至中劫末起。明起时也。此诸灾患由二为本。谓耽异食及性懒堕。由此烦恼故劫渐减有小三灾

  论。三灾者至三饥馑。列名也

  论。谓中劫末至互相残害。此释第一刀兵劫名也

  论。又中劫末至难可救疗。此释第二疾疫劫

  论。又中劫末至白骨运筹。第三饥馑劫也

  论。由二种因至名有圣集。此释聚集有二因

  论。言有白骨至煎计饮之。此释白骨有二因

  论。有运筹言至以济余命。此释运筹有二因

  论。然有至教至饥馑灾起。述三善因离三灾也

  论。此三灾起至人寿渐增。此述三灾住时分也。刀兵最速。饥馑最长时。皆言七者。三灾起时法尔如此

  论。东西二洲至北洲总无。述灾四洲唯赡部也

  论。前说火灾焚烧世界。已下两颂第二明大三灾

  论曰至由风相系。此述能坏三灾别也

  论。此三灾刀至亦无余在。述所坏器极微亦尽。婆沙一百三十三说。火灾起时。有说七日先隐持双。先有一日出。世界坏时后六日渐出便坏世界。有说一日分为七日。有说一日成七倍势有说七日先藏地下后渐出现。如是说者有情类业增上力令世间成。至劫末时业力尽故。随于近处有灾火生。乃至梵宫皆被梵烧 水灾起时。有说三定边雨热灰水能坏世界。有说从下水轮踊出。如是说者诸有情类业增上力令世界成。至劫末时业力尽故。随于近处有灾水生。由彼因缘世界便坏 风灾起时。有说从四定边风起能坏世界。有说从下风轮有猛风起。如是说者诸有情类业增上力令世界成。至劫末时业力尽故。随于近处有灾风生。至遍净天皆被散坏 此论三灾多非婆沙正义。论师意别

  论。一类外道至余极微在。自此已下破胜论也。彼外道计执极微常。彼谓劫坏但坏粗色。尔时犹有余祖常微

  论。何缘彼执犹有余极微。论主征也

  论。勿复粗色生无种子故。胜论答。彼执。劫坏坏余粗色。祖极微散在虚空中。然在空中各各别住。劫将成时。两两和合生一子微。量等父.母。又微和合共生一孙极微。等二子微如是乃至展转成器世间。根本以最极细祖微为种。若此祖微亦令尽者。后子等微生即无种

  论。岂不前说至风为种子。论主述自家。有二种子。一业所生风。二灾顶风也。业风如前释。顶风如后释。既有此种何用细微

  论。有化地部至飘种成此。述化地部计。正理论云。风中具有种子细物。为同类因引粗物起

  论。虽尔不许至亲所引起。此是外道述自计也。如前所引三种种子。皆是前后为同类因。如种子芽等。外道宗计。不许…

《俱舍论疏十三》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