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疏》十七 ▪第2页
卷第十六 / 沙门法宝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加行.后起位也
论。且不善中至杀生加行。明杀加行位也
论。随此表业至二由果满。明根本业道 言。彼正命终此刹那顷表无表业是谓杀生根本业道者。一由加行。谓运手足等。二由果满。谓所杀命断
论。此刹那后至杀生后起。明后起也
论。余六业道至准例应说。类释余六。准例可知
论。贪.嗔.邪见至后起差别。明意三业道无加行.后起 正理论云。有余师说贪.嗔.邪见若现在前即名业道。故无加行.后起差别。如是说者亦具三分。有不善思于贪.嗔等能为前.后助伴事故
论。此中应说至为死后耶。进退问也
论。若尔何失。反征问也。若死有成。若死后成。进退何失
论。二俱有过。两关出过也
论。若所杀生至彼业道成。出住死有成业道过。何为此时不成业道。以所杀者住死有时命犹在故
论。若所杀生至根本业道。此出后成业道过也 于中有二。一违前说过。二违婆沙释。此即第一过也。正理通云。决定死后业道方成。而前所言正命终者。于已往事却说现声。如有大王自远已至。而问今者从何所来 或此于因假说为果。谓所杀者正命终时。能杀有情加行表业于杀有用非业道表。此业道表续加行生。彼所引故名加行果。然因于杀有胜功能。是故于因假说为果。实非业道说业道声 岂不此时表业有用。即应立此为业道耶 非要有能方成业道。勿无表业失业道名。此于杀中有何功用。如无表业。表亦应然。又理不应立加行表即为业道。所杀有情于命终位命犹有故。要加行表与所杀生命俱时灭。彼死有后无同类命。一刹那中表.无表业可成业道。此后念表于杀无能尚非杀生。何况是罪。但应无表得业道名。虽无杀能是杀果故 岂不后表理亦应然 杀表为因所引起故。谓由加行果圆满时。此二俱成根本业道。虽于他命断此二无能。而有取当来非爱果用。畅杀思故名杀业道
论。又应违害至根本未息故。第二过也 若命终以后能杀生者业道方成。即违婆沙释本论也。婆沙既言于后起以加行声说。故知前时已成根本。若谓前时未成根本。即于此位成根本者。婆沙应言于根本以加行声说
论。如无有过至说加行声。论主正婆沙。释文可知 正理论云。如本论说。颇有已害生杀生未灭耶。曰有。如已断生命彼加行未息。此言何义。此中义者。以杀生时起杀加行总有三种。一唯由内。谓拳击等。二唯由外。谓掷石等。三俱由二。谓挥刀等。于此三种杀加行中。有所杀生命虽已断。而能杀者生想未除。故于杀生不舍加行。由此本论作如是言。如已断生命彼加行未息。于杀加行说杀生声。故得说为杀生未灭 此亦业道后。如何名加行 毗婆沙师作如是释。此于后起说加行声。所以者何。以能杀者杀加行想犹未息故。于所杀生已命终想犹未生故。立加行名 如何但言此于后起。应作是说。及于根本。所以者何。以所杀者次死有后一刹那时。及此后时多刹那顷。能杀加行皆容未息。是故应言。此于后起及于根本说加行声 无劳复说及于根本。以于后分声亦摄根本故。要于所杀死有后时。能杀方成杀生根本。岂不根本及真后分。皆于所杀死有后生俱可名为杀生后分。是故应信。毗婆沙师于本论言极为善释
论。若尔于时至根本业道。问也
论。何为不成。此反问也
论。以无用故。答也
论。无表于此至根本业道。引例答也
论。又诸业道至为杀加行。明十业道为杀生加行也
论。杀怨敌已至杀生后起。明十业道为杀生后起也
论。所余业道如应当知。类释余也
论。贪等不应至未作事故。释意三业道非加行也 正理论云。有余师说。贪等不应能为加行。非唯心起加行即成。未作事故。如是说者。贪等虽非所作业性。然彼贪等缘境生时非无力用。由有力用得加行名。方便引生诸业道故 准正理论。贪等亦作加行为正
论。又经中说至问余亦尔。问。三根生十业道也
论。非诸业道至云何不同。问也 自下有三句。第二明三根生
论曰至故作是说。总明不善业道一一。三根生也
论。杀生加行至皆从痴起。明杀三根生也
论。偷盗加行至起盗加行。明盗三根生也
论。耶淫加行至从痴所生。此明耶淫三根为加行也
论。虚诳语等至类前应说。明语四业。贪.嗔类前 从痴所生下别释也
论。然虚诳语至起虚诳语。明虚诳语从痴生也
论。离间语等至加行从痴生。明余三语从痴生也
论。贪嗔等三至从三亦尔。明贪等三从三根生
论。已说不善从三根生。已下半颂。第二明善业道三善根生也
论曰至共相应故。明善业道加行.根本.后起皆从三善根生。皆是善心所等起故。从因等起心名之为善。善心与三善根相应故。由此诸善业道皆从三根生也
论。此善三位其相云何。问也
论。谓远离前至即善后起。答也 此有两意。一离恶加行者。即是离杀生加行名善加行。根本.后起亦尔。二离恶加行者。谓离恶前方便。如欲受戒离恶前方便来入戒坛周匝礼僧等。根本.后起亦尔
论。且如勤策至皆名从起。指事释也 亲教。梵名和上 羯磨。此云辨事 四依。谓常乞食。树下坐。着粪扫衣。食尘弃药 及余依前根本随转起作.持等表业及无表业皆名后起
论。如先所说非诸业道。已下一颂半。明三根究竟不善业道
论曰至此三成故。明嗔.贪究竟三业道也
论。耶见究竟至现前成故。明痴究竟耶见业道
论。虚诳离间至此三成故。明语三业道三根究竟 有人三解。一云近因等起。二云刹那等起。三云通二等起。自评云。三解中初解非理。后之二解俱可为正 今详论意。是刹那等起不通余解。所以知然。思俱转中云二俱转者。谓嗔心时究竟杀业。若起贪位成不与取。或欲邪行。三俱转者。谓以嗔心于属他生俱时杀.盗。若尔所说偷盗业道。由贪究竟理应不成。依不异心所作究竟故作是说。决制应知 准上论文。究竟即是俱转时也 又正理云。贪.嗔等三一一皆由痴根究竟。非无痴者此三起故。有余于此作是释言。即说此法由此究竟。自体生时即业道故。彼理穷故作如是释。然实贪等正现前时。幸有痴根能为究竟。何缘不许执自体耶。余业道中他究竟故 准上论文。与业同时名究竟也。此等皆取自作不异心。非谓遣他及自作后便成不异心等。准上论文。刹那等起名为究竟。此等皆颂中云。嗔由嗔究竟。贪由贪究竟。与正理论初师不同。同第二师
论。诸恶业道何处起耶。自下半颂。第三明业道起处
论曰至四处而生。总释颂也。谓前三根究竟中四节业道。三.三.一.三随其次第。有情.众具.名色.名身等处起也
论。谓杀等三至名身等处起。此别释也 杀必于有情想成杀业道。缘假有情非名色等 粗恶语但缘有情发语。叱吒等欲令切其心腐 嗔谓有情相违损害之心成其业道。非于无情成业道也。由此三种业道有情处起 盗谓他财窃取。即是于他众具起他物想 邪行谓于妻.妾等。亦是众具 贪谓他物属己想。亦是众具。故三业道众具处起 邪见业道拨无因果。不缘假有情。亦非众具。但缘五蕴.四谛因.果。故言名色处起 虚诳语等皆缘异名.句.文令他异解。故言名身等处起。此等皆是从多。非不少分亦缘余法
论。有起加行至业道罪耶。此下第四问答分别
论曰至俱死前死。释不成业道也
论。何缘如是至理不应然。释不成业道。如文可解
论。若有多人至杀生业道。已下第二半颂。明他杀成自业道
论曰至亦成杀罪。释他杀生自成业也
论。唯除若有至故无杀罪。明他杀生自不成也。如文可解
论。今次应辨至杀生相者。自下有四半颂明成不善业相 此半行颂。明成杀业道相。具三缘成杀生。一由故思。二由他想。三不误杀 或开为四。杀生为一缘也 杂心论云有欲杀生心。当此论故思 众生想。当此论他想 第三缘杀生。与此论不同。此论云不误杀 直言杀生若不简误。但断前命兼上二缘即成杀罪。此据无简别心 不误杀者。如有欲杀强人误杀尪人不成业道。此据有简别杀。据义不同。义不相违
论曰至杀生业道。此据简别心杀不误方成业道
论。有犹豫杀亦成业道。此无简别心杀。但杀众生即成业道 杂心据此但言杀生
论。于刹那灭蕴如何成杀生。正量部问也。问意云 如有部宗云有为蕴刹那自灭不待客因。如何成杀 谓过去已灭.现在自灭。未来未至
论。息风名生至铃声名杀。答也。息风名生。令息后念不续名为杀。非是令前念灭名之为杀 如灭灯光铃声名杀者。正量部同许灯焰.铃声刹那自灭不待客因。吹灯令灭。执铃断声。但令后念不生。非令前灭。故引共许为喻
论。或复生者至杀罪所触。第二释也。命根为生。后解为正。与正量等同故 婆沙一百一十八云。问杀何蕴名杀生。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不住。悉无杀义。云何名杀。答杀未来蕴非过去.现在。问未来未至云何可杀。答彼住现在遮未来世诸蕴和合说名为杀。由遮他蕴和合生缘故得杀罪。有说。杀现在.未来蕴但非过去。问未来可尔。现在不住。设彼不杀亦自然灭。云何杀耶。答断彼势用说名为杀。所以者何。先现在蕴虽不住而灭。然不能令后蕴不续。今现在蕴不住而灭。则能令其后蕴不续。故于现蕴亦得杀罪 既无评文。义亦兼通 又婆沙云。问诸蕴中何蕴可杀。于彼得罪。有说。色蕴所以者何。唯色可为杖等所触故。有说。五蕴。问四蕴无触云何可杀。答彼依色转。色蕴坏时彼便不转故亦名杀。如瓶破时乳等亦失。又都于五蕴起恶心而杀。故于彼得杀罪 又婆沙云。问杀寿尽者得杀罪不。答若此刹那寿应尽即尔时加害者不得杀罪。若由加害乃至一刹那寿住不生法皆得杀罪。况多刹那
论。此所断命为属于谁。执我宗问
论。谓命若无彼便死者。无我者答。正理云。谓命若无彼便死者。即是此命所依附身
论。既标第六非我而谁。执我宗难。第六转声必有所属。若非属我。所属者谁
论。破我论中当广思择。指下释也
论。…
《俱舍论疏十七》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