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疏》

「律疏部·論疏部」經文1822卷41頁碼:P0453
唐 法寶撰

  《俱舍論疏》十七 ▪第2页

  卷第十六 / 沙門法寶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加行.後起位也

  論。且不善中至殺生加行。明殺加行位也

  論。隨此表業至二由果滿。明根本業道 言。彼正命終此刹那頃表無表業是謂殺生根本業道者。一由加行。謂運手足等。二由果滿。謂所殺命斷

  論。此刹那後至殺生後起。明後起也

  論。余六業道至准例應說。類釋余六。准例可知

  論。貪.嗔.邪見至後起差別。明意叁業道無加行.後起 正理論雲。有余師說貪.嗔.邪見若現在前即名業道。故無加行.後起差別。如是說者亦具叁分。有不善思于貪.嗔等能爲前.後助伴事故

  論。此中應說至爲死後耶。進退問也

  論。若爾何失。反征問也。若死有成。若死後成。進退何失

  論。二俱有過。兩關出過也

  論。若所殺生至彼業道成。出住死有成業道過。何爲此時不成業道。以所殺者住死有時命猶在故

  論。若所殺生至根本業道。此出後成業道過也 于中有二。一違前說過。二違婆沙釋。此即第一過也。正理通雲。決定死後業道方成。而前所言正命終者。于已往事卻說現聲。如有大王自遠已至。而問今者從何所來 或此于因假說爲果。謂所殺者正命終時。能殺有情加行表業于殺有用非業道表。此業道表續加行生。彼所引故名加行果。然因于殺有勝功能。是故于因假說爲果。實非業道說業道聲 豈不此時表業有用。即應立此爲業道耶 非要有能方成業道。勿無表業失業道名。此于殺中有何功用。如無表業。表亦應然。又理不應立加行表即爲業道。所殺有情于命終位命猶有故。要加行表與所殺生命俱時滅。彼死有後無同類命。一刹那中表.無表業可成業道。此後念表于殺無能尚非殺生。何況是罪。但應無表得業道名。雖無殺能是殺果故 豈不後表理亦應然 殺表爲因所引起故。謂由加行果圓滿時。此二俱成根本業道。雖于他命斷此二無能。而有取當來非愛果用。暢殺思故名殺業道

  論。又應違害至根本未息故。第二過也 若命終以後能殺生者業道方成。即違婆沙釋本論也。婆沙既言于後起以加行聲說。故知前時已成根本。若謂前時未成根本。即于此位成根本者。婆沙應言于根本以加行聲說

  論。如無有過至說加行聲。論主正婆沙。釋文可知 正理論雲。如本論說。頗有已害生殺生未滅耶。曰有。如已斷生命彼加行未息。此言何義。此中義者。以殺生時起殺加行總有叁種。一唯由內。謂拳擊等。二唯由外。謂擲石等。叁俱由二。謂揮刀等。于此叁種殺加行中。有所殺生命雖已斷。而能殺者生想未除。故于殺生不舍加行。由此本論作如是言。如已斷生命彼加行未息。于殺加行說殺生聲。故得說爲殺生未滅 此亦業道後。如何名加行 毗婆沙師作如是釋。此于後起說加行聲。所以者何。以能殺者殺加行想猶未息故。于所殺生已命終想猶未生故。立加行名 如何但言此于後起。應作是說。及于根本。所以者何。以所殺者次死有後一刹那時。及此後時多刹那頃。能殺加行皆容未息。是故應言。此于後起及于根本說加行聲 無勞複說及于根本。以于後分聲亦攝根本故。要于所殺死有後時。能殺方成殺生根本。豈不根本及真後分。皆于所殺死有後生俱可名爲殺生後分。是故應信。毗婆沙師于本論言極爲善釋

  論。若爾于時至根本業道。問也

  論。何爲不成。此反問也

  論。以無用故。答也

  論。無表于此至根本業道。引例答也

  論。又諸業道至爲殺加行。明十業道爲殺生加行也

  論。殺怨敵已至殺生後起。明十業道爲殺生後起也

  論。所余業道如應當知。類釋余也

  論。貪等不應至未作事故。釋意叁業道非加行也 正理論雲。有余師說。貪等不應能爲加行。非唯心起加行即成。未作事故。如是說者。貪等雖非所作業性。然彼貪等緣境生時非無力用。由有力用得加行名。方便引生諸業道故 准正理論。貪等亦作加行爲正

  論。又經中說至問余亦爾。問。叁根生十業道也

  論。非諸業道至雲何不同。問也 自下有叁句。第二明叁根生

  論曰至故作是說。總明不善業道一一。叁根生也

  論。殺生加行至皆從癡起。明殺叁根生也

  論。偷盜加行至起盜加行。明盜叁根生也

  論。耶淫加行至從癡所生。此明耶淫叁根爲加行也

  論。虛诳語等至類前應說。明語四業。貪.嗔類前 從癡所生下別釋也

  論。然虛诳語至起虛诳語。明虛诳語從癡生也

  論。離間語等至加行從癡生。明余叁語從癡生也

  論。貪嗔等叁至從叁亦爾。明貪等叁從叁根生

  論。已說不善從叁根生。已下半頌。第二明善業道叁善根生也

  論曰至共相應故。明善業道加行.根本.後起皆從叁善根生。皆是善心所等起故。從因等起心名之爲善。善心與叁善根相應故。由此諸善業道皆從叁根生也

  論。此善叁位其相雲何。問也

  論。謂遠離前至即善後起。答也 此有兩意。一離惡加行者。即是離殺生加行名善加行。根本.後起亦爾。二離惡加行者。謂離惡前方便。如欲受戒離惡前方便來入戒壇周匝禮僧等。根本.後起亦爾

  論。且如勤策至皆名從起。指事釋也 親教。梵名和上 羯磨。此雲辨事 四依。謂常乞食。樹下坐。著糞掃衣。食塵棄藥 及余依前根本隨轉起作.持等表業及無表業皆名後起

  論。如先所說非諸業道。已下一頌半。明叁根究竟不善業道

  論曰至此叁成故。明嗔.貪究竟叁業道也

  論。耶見究竟至現前成故。明癡究竟耶見業道

  論。虛诳離間至此叁成故。明語叁業道叁根究竟 有人叁解。一雲近因等起。二雲刹那等起。叁雲通二等起。自評雲。叁解中初解非理。後之二解俱可爲正 今詳論意。是刹那等起不通余解。所以知然。思俱轉中雲二俱轉者。謂嗔心時究竟殺業。若起貪位成不與取。或欲邪行。叁俱轉者。謂以嗔心于屬他生俱時殺.盜。若爾所說偷盜業道。由貪究竟理應不成。依不異心所作究竟故作是說。決製應知 准上論文。究竟即是俱轉時也 又正理雲。貪.嗔等叁一一皆由癡根究竟。非無癡者此叁起故。有余于此作是釋言。即說此法由此究竟。自體生時即業道故。彼理窮故作如是釋。然實貪等正現前時。幸有癡根能爲究竟。何緣不許執自體耶。余業道中他究竟故 准上論文。與業同時名究竟也。此等皆取自作不異心。非謂遣他及自作後便成不異心等。准上論文。刹那等起名爲究竟。此等皆頌中雲。嗔由嗔究竟。貪由貪究竟。與正理論初師不同。同第二師

  論。諸惡業道何處起耶。自下半頌。第叁明業道起處

  論曰至四處而生。總釋頌也。謂前叁根究竟中四節業道。叁.叁.一.叁隨其次第。有情.衆具.名色.名身等處起也

  論。謂殺等叁至名身等處起。此別釋也 殺必于有情想成殺業道。緣假有情非名色等 粗惡語但緣有情發語。叱吒等欲令切其心腐 嗔謂有情相違損害之心成其業道。非于無情成業道也。由此叁種業道有情處起 盜謂他財竊取。即是于他衆具起他物想 邪行謂于妻.妾等。亦是衆具 貪謂他物屬己想。亦是衆具。故叁業道衆具處起 邪見業道撥無因果。不緣假有情。亦非衆具。但緣五蘊.四谛因.果。故言名色處起 虛诳語等皆緣異名.句.文令他異解。故言名身等處起。此等皆是從多。非不少分亦緣余法

  論。有起加行至業道罪耶。此下第四問答分別

  論曰至俱死前死。釋不成業道也

  論。何緣如是至理不應然。釋不成業道。如文可解

  論。若有多人至殺生業道。已下第二半頌。明他殺成自業道

  論曰至亦成殺罪。釋他殺生自成業也

  論。唯除若有至故無殺罪。明他殺生自不成也。如文可解

  論。今次應辨至殺生相者。自下有四半頌明成不善業相 此半行頌。明成殺業道相。具叁緣成殺生。一由故思。二由他想。叁不誤殺 或開爲四。殺生爲一緣也 雜心論雲有欲殺生心。當此論故思 衆生想。當此論他想 第叁緣殺生。與此論不同。此論雲不誤殺 直言殺生若不簡誤。但斷前命兼上二緣即成殺罪。此據無簡別心 不誤殺者。如有欲殺強人誤殺尪人不成業道。此據有簡別殺。據義不同。義不相違

  論曰至殺生業道。此據簡別心殺不誤方成業道

  論。有猶豫殺亦成業道。此無簡別心殺。但殺衆生即成業道 雜心據此但言殺生

  論。于刹那滅蘊如何成殺生。正量部問也。問意雲 如有部宗雲有爲蘊刹那自滅不待客因。如何成殺 謂過去已滅.現在自滅。未來未至

  論。息風名生至鈴聲名殺。答也。息風名生。令息後念不續名爲殺。非是令前念滅名之爲殺 如滅燈光鈴聲名殺者。正量部同許燈焰.鈴聲刹那自滅不待客因。吹燈令滅。執鈴斷聲。但令後念不生。非令前滅。故引共許爲喻

  論。或複生者至殺罪所觸。第二釋也。命根爲生。後解爲正。與正量等同故 婆沙一百一十八雲。問殺何蘊名殺生。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住。悉無殺義。雲何名殺。答殺未來蘊非過去.現在。問未來未至雲何可殺。答彼住現在遮未來世諸蘊和合說名爲殺。由遮他蘊和合生緣故得殺罪。有說。殺現在.未來蘊但非過去。問未來可爾。現在不住。設彼不殺亦自然滅。雲何殺耶。答斷彼勢用說名爲殺。所以者何。先現在蘊雖不住而滅。然不能令後蘊不續。今現在蘊不住而滅。則能令其後蘊不續。故于現蘊亦得殺罪 既無評文。義亦兼通 又婆沙雲。問諸蘊中何蘊可殺。于彼得罪。有說。色蘊所以者何。唯色可爲杖等所觸故。有說。五蘊。問四蘊無觸雲何可殺。答彼依色轉。色蘊壞時彼便不轉故亦名殺。如瓶破時乳等亦失。又都于五蘊起惡心而殺。故于彼得殺罪 又婆沙雲。問殺壽盡者得殺罪不。答若此刹那壽應盡即爾時加害者不得殺罪。若由加害乃至一刹那壽住不生法皆得殺罪。況多刹那

  論。此所斷命爲屬于誰。執我宗問

  論。謂命若無彼便死者。無我者答。正理雲。謂命若無彼便死者。即是此命所依附身

  論。既標第六非我而誰。執我宗難。第六轉聲必有所屬。若非屬我。所屬者誰

  論。破我論中當廣思擇。指下釋也

  論。…

《俱舍論疏十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