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

「律疏部·论疏部」经文1823卷41页码:P0813
唐 圆晖述

  《俱舍论颂疏》十二 ▪第2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若有情浊。衰损自身身量色力。念智勤勇。及无病故。多病损无病也 独觉出现。通劫增减。然诸独觉。有二种殊。一者部行。谓有部党。二者鳞角。唯一出世。如麟一角。部行独觉。先是声闻。前三果人。后得无学。不由他悟。转名独胜。有余师说。先是异生。曾修声闻顺决择分。今自悟道。得独胜名。由本事中说。一山中有五百苦行外仙。有一猕猴。曾与独觉。相近而住。见彼威仪。后时猕猴。至外仙所。现先所见独觉威仪。诸仙睹之。咸生敬慕。须臾皆证独觉菩提。若先是圣人。不应修苦行。麟角喻者。要百大劫。修菩提资粮。然后方成触角果也

  从此第二。明轮王出现。论云。轮王出现。为在何时(一问)几种(二问)几俱(三问)何威(四问)何相(五问)。颂曰

  轮王八万上  金银铜铁轮

  一二三四洲  逆次独如佛

  他迎自往伏  诤阵胜无害

  相不正明圆  故与佛非等

  释曰。初句答初问。次两句答第二问次一句答第三问。次两句答第四问。后两句答第五问。从此洲人寿无量岁。至八万岁。有轮王出。此王由轮旋转应道。威伏一切。名转轮王。金银铜铁轮应别故。谓铁轮王。王一洲界。铜轮王。王二洲界。银轮王。王三洲界。金轮王。王四洲界。轮王如佛。无二俱生。唯一出现。依萨婆多。十方世界。唯有一佛。依经部宗。十方世界。许十方佛。论有相破。烦而不叙。此四轮王。威定诸方。亦有差别。谓金轮王。诸小国王。各自来迎。作如是请。我等国土。安稳富乐。多诸人众。唯愿天尊。亲垂教敕。我等皆是天尊翼从。若银轮王。自往彼土。彼方臣伏。若铜轮王。至彼国已。宣威竞德。彼方推胜。若铁轮王。亦至彼国。现威列阵。克胜便止。一切轮王。皆无伤害。令伏得胜已各安其所居。劝化令修十善业道。故轮王死。定得生天。经说轮王有七种宝。一者轮宝。二者象宝。三者马宝。四者珠宝。五者女宝。六者主藏臣宝。七者主兵臣宝 如诸轮王。非唯七宝与余王别。亦有三十二。大士相与余王别。问若尔轮王。与佛何别。答佛大士相处。正明圆王相不然。故有差别

  从此第三。明劫初有王。论云。劫初人众。为有王为无。颂曰

  劫初如色天  后渐增贪味

  由堕贮贼起  为防雇守田

  释曰。劫初时人。皆如色界。诸根无缺。形色端严。身带光明。腾空自在。饮食喜乐。长寿久住 有如是类。地味渐生。其味甘美。其香郁馥。时有一人。禀性耽味。嗅香取食。余人随学。竞取食之。尔时方名初受段食。资段食故。身渐坚重。光明隐没。黑闇便生。日月众星。从兹出现 由渐耽味。地味便隐。从斯复有地皮饼生。竞耽食之 地饼复隐。尔时复有林藤出现 竞耽食故。林藤复隐。尔时有非耕种。香稻自生。众共取之。以充所食 此食粗故。残秽在身。为欲蠲除。便生二道。因斯遂复有男女根生 由二根殊形相亦异。宿习力故。便相瞻视。因此遂生非理作意。欲贪鬼魅。惑乱身心。失意猖狂。行非梵行。人中欲鬼。初发此时 尔时诸人随取香稻。无所贮积。后时有人。禀性懒惰。长取香稻。贮拟后食。余人随学。渐多停贮。由此于稻生我所心。多收无厌。故随收处。无复再生。遂共分田。虑防远尽。于己分田。生吝护心。于他分田。有怀侵夺。劫偷过起始于此时 为欲遮防。共聚评议。佥量众内一有德人。各以所取六分之一.雇令防护。封为田主。因斯故立刹帝利名大众钦承恩流率土。故复名大三末多王(此云共许王也)。自后诸王。此王为首 时人或有情厌居家。乐在空闲精修戒行。因斯故得婆罗门名(此云净志) 后时有王。贪吝财物。不能均给国土人民。故贫匮人者。多行贼盗。王为禁止。行轻重罚。为杀害业。始于此时。时有罪人。心怖刑罚。覆藏其罪。异想发言。虚诳语生。此时为首

  从此第三。明劫中灾。就中一明小三灾。二明大三灾。且小三灾者。论云。于劫减位。有小三灾。其相云何。颂曰

  业道增寿减  至十三灾现

  刀疾饥如次  七日月年止

  释曰。从诸有情起虚诳语。诸恶业道。后后转增。由恶业增。故此洲人寿量渐减。乃至极十。小三灾现。故诸灾患二法为本。一耽美食。二性懒惰。此小三灾。中劫末起。言三灾者。一刀兵。二疾疫。三饥馑。十岁时人。为非法贪相续增盛。不平等爱映弊其心。嗔毒增上。相见便起猛利害心。随手所执。皆成利刀。互相杀害 又中劫末十岁时人。由具如前诸过失。故非人吐毒。疾疫流行。遇辄命终。难可救疗 又中劫末。十岁时人。亦具如前。诸过失故。天龙忿责。不降甘雨。由是世间多遇饥馑。既无支济。多分命终。由饥馑故。便有聚集白骨运筹。有二聚集。一人聚集。谓彼时人。由极饥羸。聚集而死。二种聚集。为益后人。辍其所食。置于小箧。拟为种子 白骨亦二。一彼时人。命终未久。白骨便现。二彼时人。饥馑所逼。聚集白骨。煎汁饮之。运筹亦二。一由粮少。行筹食之。谓一家中。从长至幼。随筹至日。得小粗飡。二谓以筹。挑故场蕴。得少谷粒。多用水煎。分共饮之。以济余命 然有圣教说治彼方。谓若人有能一昼一夜。持不杀戒。决定不逢刀兵劫起。若能以一诃黎怛鸡。起殷净心奉施众僧。决定不逢疾疫劫起。若有能以一抟之食。起殷重心。奉施众僧。决定不逢饥馑灾起 刀兵劫起。极唯七日。疾疫灾起。七月七日。饥馑灾起。七年七月七日。过此便止。人寿渐增。东西二洲。有似灾起。谓嗔增盛。身力羸劣。数加饥渴。北洲总无

  从此第二。明大三灾。论云。前说火灾焚烧世界。余灾亦尔。如应当知。何者为余。今当具辨。颂曰

  三灾火水风  上三定为顶

  如次内灾等  四无不动故

  然后器非常  情俱生灭故

  要七火一水  七水火后风

  释曰。三灾火水风者。此大三灾。逼有情类。令舍下地集上天宫。初火灾兴。由七日现。次水灾起。由雨霖霔。后风灾生。由风相击。此三灾力。坏器世间。乃至极微。亦无余在。上三定为顶者。第二静虑。为火灾顶。此下为火。所焚烧故。第三静虑。为水灾顶。此下为水所浸润故。第四静虑。为风灾顶。此下为风。所飘散故。如次内灾等者。谓初静虑。寻伺为内灾。能烧烦恼心。等外火灾故。第二静虑。喜受为内灾。与轻安俱润身如水。等外水灾故。第三静虑。动息为内灾。息即是风。等外风灾故。下三静虑。有如是内灾。遭是外灾坏 问何缘不立地亦以为灾耶。答以器世间。即是地故。但可火等。与地相违。不可说言地还违地。问第四静虑。何为外灾耶。答颂言四无不动故。彼无外灾。离内灾故。由佛说彼。名不动地故。内外三灾。所不及故。问若尔彼地。器应是常。答颂言然彼器非常情俱生灭故。谓彼天处。无总地形。但如众星居处各别。彼天生时。天宫随起。彼天死时。天宫随灭 问所说三灾。云何次第。答颂言要七火一水七水火后风。要先无间。起七火灾。其次定应一水灾起。此后无间。复七火灾。还有一水灾。如是乃至满七水灾。复七火灾。后风灾起。如是总有八七火灾。一七水灾。一风灾起。应知八七火灾中间。有七水灾。次第八七火灾后。有一风灾。计数总有六十四灾 问何缘七火灾后有一水灾。答谓顺极光净天寿八大劫故。谓缘水灾坏第二禅。既极光天寿。八大劫故。第八灾方有水灾。坏第二禅也。问何缘八七火灾后。方有一风灾。答谓顺遍净天。寿六十四大劫故。谓风灾起。坏第三禅。既遍净天。寿六十四劫故。第六十四灾。方是风灾。坏第三禅也。故论云。由彼有情所修定因于上渐胜。故感身寿。其量渐长。由是所居亦渐久住。由此善释施设足文遍净天寿。六十四劫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俱舍论颂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9】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