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述记》十二 ▪第9页
卷第六(末) / 沙门基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念缘曾习。云何此二说得俱生
论。念亦缘现至亦得相应
述曰。念缘曾习。亦缘现在之境。有是过去曾习之类。故念亦缘现在起故得与忿俱。如见旧怨起忿.念法。此以念从忿行。下以忿从念行。念缘过去次前刹那。亦名缘过去。现在一念故。忿缘分位现在。随事究竟名缘现在。即忿亦缘刹那过去。忿.念二法随就行相皆得相应。无过失也
问定专一境。乱取多缘。云何俱起
论。染定起时至相应无失
述曰。染定起时既名染故。心亦躁扰不相违故。相应无失。非是散乱定取多缘。以躁扰是乱自相故
论。中二大八十烦恼俱
述曰。第七根本相应门。中二.大八十烦恼俱。遍染心故。遍不善故。然俱生者与俱生者俱。俱生者中除身.边见。不与无惭愧俱。性相违故。余定容俱
论。小十定非至彼审细故
述曰。小十行.体性俱粗动。彼见及疑行相审细故。前说嗔.疑及二见一少分俱者。约细行相说。今忿等行粗行相相违。不俱生也。又憎嫉灭.道由疑不决。便憎等俱亦无过失。此约多分。亦不相违
论。忿等五法至是嗔分故
述曰。忿.恨.恼.嫉.害。容得慢.痴二法俱。非贪.恚二并。与贪行定相违故。嗔是忿等自体相故。由此证知。不共无明分位忘念.不正知。不遍此心。即痴分故。此义应思。不言不共无明定得与俱。但言与十俱。即此无明时。或有惠分故。然痴分者定遍一切染心聚故。非言不共无明一法。定与恶惠俱。此无明聚中。余法与此俱故。即于无明假建立故
论。悭痴慢俱至是贪分故
述曰。悭与痴.慢二法容俱。非贪并自性故。非嗔并相违故
论。憍唯痴俱至是贪分故
述曰。憍唯痴俱。是贪分故。不与嗔.贪并。与慢解别。不与慢俱。憍缘自高举生。慢亦缘他下逸起。故不俱生
论。覆诳与谄至贪痴分故
述曰。此三与贪.痴.慢俱。行相无违故与彼俱。贪.痴分故不与嗔并。贪分故与痴俱。痴分故与贪并
然此应思。贪分覆等可不嗔俱。独头痴分覆等。何不嗔俱起。岂彼三生皆定有贪也。今解必无唯痴分覆等。覆等俱时必有贪分故。又设无贪而痴覆者。欣.戚别故亦无嗔俱。若如前解无违理失。此覆等行必贪名利等故(如枢要说)
论。小七中二至亦通无记
述曰。第八三性门。小七.中二唯不善。唯欲界系。唯发恶行故。小三.大八亦通无记。通色界有。三八遍染.无记故
论。小七中二至余通三界
述曰。第九界门。子门有三。一界有摄。小七中二。如前唯欲界摄。唯发恶行唯粗鄙故。谄.诳欲.色有。王.臣等处二方有故。余通三界。谓憍及后八。唯缘自起等。遍诸染心故
论。生在下地至起憍诳谄故
述曰。第二子门。生下上起上下门。生在下地容起上十一。耽定故起憍一法。于他欲界有情等起诳.谄故。余八通染。润生心等皆有彼故
论。若生上地至容起彼故
述曰。若生上地起下后十。中有邪见俱有无惭等二。润生爱俱有后八故
论。小十生上至及谤灭故
述曰。此十忿等生上不起下。一非润生。下十唯不善。润生无记故。不与爱俱。又不谤灭故。不与邪见并。除此二时生上必不起下心。故忿等十上不起下
第三子门上下相缘
论。中二大八下至相应起故
述曰。十下缘上。与前根本之中所说上缘贪等。相应起故
论。有义小十至不远取故
述曰。此第一师。小十下者不得缘上。此十行相浅近。不能远深取彼界故。嫉上地者嫉名闻故。嫉心不以彼地为质。故非如余心行相深远取。悭相亦尔。此义应思。十并不上缘
论。有义嫉等至生嫉等故
述曰。第二师说。忿等七法定不缘上。嫉等三法亦缘上起。于胜地法生嫉等故。言嫉等者。等取悭.憍二法。定者谓嫉他所得静虑无色故。憍恃所证知解彼地法故。悭所证知解上地法也。诳.谄二法定无上缘。无诳谄色界胜有情故。有义许尔。诳.谄亦于殊胜处起故。如称梵王以为本师行谄等是。然前解为胜。见于胜人所不生谄.诳。若准后解亦得起。于自界胜上起谄.诳故。恐失利誉故望他顺己故。有说害亦缘上。尚许害诸佛。何况色界有情故也。忿等不缘者。行相如前说。若嗔上界必非是忿。对现境生行相细故
论。大八谄诳至非所恃故
述曰。中二忿等七上界无故。不须分别。大八谄.诳十法上亦缘下。与前根本中所说下缘慢等。相应俱起故有大八。梵王执马胜手。是谄.诳故。此据本质。若影像者皆唯自地。属自心故。唯憍不缘下。下地法劣非所恃故
论。二十皆非至彼唯净故
述曰。第十一学等门。可知
论。后十唯通至相应起故
述曰。下第十二见断等门。二段分别初明后十为一段。初中有三子门。一见修断。后十通见修断。与二烦恼俱故。言唯者不通不断
论。见所断者至皆如烦恼说
述曰。第二子门。迷谛总别。第三迷行亲疎。皆类可知
自下第二段解前十
论。前十有义至任运生故
述曰。第一师。唯修断同小乘。此十缘粗事境。不分别生唯任运起故
论。有义亦通至生忿等故
述曰。第二师说。通见.修断。此无别体。依二烦恼俱生分别势力起故。故通二种。非但缘粗事生。亦缘他身见生忿等故。此后师正。故前俱生分别中唯取正义。然五十八说迷谛中。于灭谛起损害心恚恼心。即害.恼二亲迷理生。亦通见断。出佛身血害。缘无漏生。对法云憎嫉出离。嫉缘理生。故亦见断。九十卷云。或嫉妒性。乃至于有情起邪见行。发恶业种种事。故知能发恶趣业也。唯分别起。更有八十六已去忿等发恶趣业文。忘不知处。又何缘假立唯修非见。又于谛言嫉等。即非是嫉等但名为嗔者。于事言嫉等。何故是嫉等
论。见所断者至皆通四部
述曰。下第二段。子门第二迷谛总.别。皆通四部。随所依止前能所引生烦恼。或从所缘以分四谛。依四谛下烦恼引生。依止假立故
论。此中有义至不深取故
述曰。第三子门。迷谛亲疎。此第一义。忿等十法但缘迷谛惑生。不亲迷谛。五十八说害.恼等者嗔异名故。以此等行相粗而浮浅。但缘有情等生。不能深取。又设缘谛。而不是迷。不深取故。五十八说嗔迷灭者。此通言故。实非是迷。若缘故即言迷。不缘者应不迷。如二取等。二取等行相深故。不缘亦迷。嗔等虽缘浅故何妨不迷
论。有义嫉等至生嫉等故
述曰。又说七得。除覆.诳.谄三。灭.道胜法不能诳.谄故 又解嫉.恼.害.悭.憍五法亦亲迷谛。五十八说于灭谛等生嫉等故。如前所引。然不见说憍亦迷谛。以理准有。恃所证故。大论第二帙说。有悭谛等文勘。楞伽第九颂谓外道嫉妒说法。故亦见断迷谛。准此谛皆有二十。其数可知
论。然忿等十至方得生故
述曰。下第十三有事等门。忿等但缘有事。不与我见俱。我见俱心等名缘无事。本质我无故。此据人执心本质名缘无事。准知后十通二所缘
论。缘有漏等准上应知
述曰。唯有无漏所起事所起名。准上烦恼说。或此上来所明之义。说其嫉等名缘无漏所起名等。忿等名缘有漏所起事故。此事名缘。如五十八.九卷抄会。有漏等言。等取有异熟等门。有九品润生发业门等。皆如理思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成唯识论述记》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8】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