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心诫观法》

「诸宗部」经文1893卷45页码:P0819
唐 道宣撰

  《净心诫观法》四 ▪第2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啖辛入寺。畜养猪鸡。十恶业故。延因者。修不杀戒及四空定邪正二业故。促因者。杀生余业故。愚因者。不信正法故。智因者。受持经律熏修般若故。凡因者。无明痴爱贪五欲故。圣因者。戒定慧故。真因者。本性清净故。盲因者。诸根对尘生识故。论六道因果唯佛知尽。今说少分为除疑网。深信因果。汝可思量种诸善根收纳善果。所行之善皆回向无上菩提成解脱分善。不取六道有漏善。如是修习谛知因果无漏名为净心。偈曰

  可慜罪众生  堕在无底坑

  不知因果义  冥冥暗中行

  抱真未觉识  有眼犹名盲

  真乐无心趣  妄色共相诤

  今为除疑网  略指因果业

  若能决定信  近三僧祇劫

  以信因果故  常闻大乘法

  应趣种性地  勇猛心勿怯

  诫观行者善护戒财尘贼止劫法第二十三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受生死苦。迷失圣道障于常住清净法身唯因识心贪取尘境。譬如家贫智者教业随教修业渐多财宝。有六恶贼夜来劫夺持仗扣门临欲危害。财主即便牢下关钥墙高堑深遂免劫失身安财固无众苦恼。贫喻阐提身无一善。智者教业喻佛经律。渐多财宝喻集福智。六贼喻六尘。夜喻无明。劫喻贪爱。持仗扣门喻根对于尘。牢下关钥喻修道人坚住四念及五停观。墙高喻善知识及毗尼正法。堑深喻深心弘誓不犯律禁。免劫者喻全梵行戒无缺无漏诸佛欢喜圣凡同赞。身安喻生善道人天净土及大涅槃安隐快乐。财固喻持戒守心行不退菩提诸波罗蜜增长不失。法喻并显。汝宜知之。比丘破戒堕三恶道沉溺苦海者。皆由无善知识方便劝导。又不修习四念处法五停观法等。汝可依戒顺此教授。烦恼魔贼不能得便。是故守心禁勒根门幻惑尘贼莫令前入。系意观空离我我所。如是修行名为净心。偈曰

  六尘如狂贼  贪尘声与色

  妄情同恶马  牢加禅辔勒

  欲入佛法海  坚修戒定德

  当住三空门  心净乐静默

  诫观世谛第一义谛法第二十四

  世谛者。恃怙宗望公卿爵禄籍曹婚姻文武伎艺墓陵碑绩。争勋竞封取着空名。或为财色不惜躯命轻身为恶更相杀戮。誉叹弓马骄勇前锋。自谓丈夫猛略身手。或侵妻夺职伤杀于人。枉法受求苦毒非理啖食生命。耳贪丝竹昼夜放荡。不避亲疎饮酒醉乱斗打恶骂迭相是非。或大怨仇。或逐财色不虑艰阻。喜着色衣。食无时节。爱养臭。秽脓血之身不觉刹那念念生灭。老病既至身坏命终。膖胀臭。烂虫出兽啖。神魂受报生三恶道百千万劫无解脱时。是名世谛。第一义谛者。非贪上来虚妄等事。随顺菩提至无为道。不同世间生死出没待对缘修。非色至识。非眼至意。非念工夫见闻觉知。非名句味。清净平等犹如虚空。湛然凝寂是名第一义谛。能观世谛如幻化谄诳痴凡。无有实性。毕竟于真常道中作此解脱。故名为净心。偈曰

  世法诳痴人  谓实起贪嗔

  若知无自性  慧性入童真

  凡夫历生死  因爱取诸尘

  若觉根尘空  性本是法身

  贪爱名世谛  轮回十二缘

  除贪即出世  此句佛亲宣

  第一义谛者  离相绝音声

  所言平等者  假名平等名

  寄言以表谛  故说一切经

  方知阴法空  对治灭心形

  诫观晚出家人心行法第二十五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不受呵责。二者喜见他短自谓精诚。所作事业未必合道。短知短见未解作解。言说常多绮语所摄。三者见师僧过起嫌恨心。烧灭功德修三恶道。四者轻慢他人自谓丈夫。身心刚强不从折伏。五者举动造次威仪不整。高语大笑无所畏忌。六者喜好瓶钵衣服鲜华。心无实德贪求利养。七者心想散乱忆俗时事。增长烦恼不能如法对治。八者笑他破戒自谓清净。拘着相貌不达真理。专愚执见诤论取胜。未具五德畜养沙弥。唯贪其力无心教授。九者不摄诸根身疲神倦。放纵睡眠不念明相。夜数恶梦。诸天不护。十者创入佛法莫沾道味。忧虑疑惑情思还俗。嫌薄三宝反怀悔恨。既自还俗憎出家人轻贱行者成阐提业。此之十恶过患是地狱畜生饿鬼正因。汝当省察名为净心。偈曰

  俗气力方强  三毒至猛盛

  年晚始入道  犹守本时性

  不解将护他  造次强是正

  自谓最精炼  七支未必净

  喧喧逐讲论  不肯修戒定

  已说十种过  若犯须除屏

  身无一德行  沙弥度三两

  有过不肯呵  犯罪不与杖

  破斋犯僧前  污戒恶名响

  人天渐渐希  三涂转增长

  唯教作福法  无轨令人仿

  自身如小儿  况能调刚强

  处众好斗诤  恒怀嗔恨想

  四辈不恭敬  眷属宁钦仰

  告慈忍已前二十五篇。对治诸垢烦恼业净汝身心。心既净矣名自利行。今更为汝略说大乘利他之行。汝可顺菩萨道自他俱利。名为净心。自除垢染名真净心。自利利他名广大净心。偈曰

  如鸟欲游空  长力养毛翅

  菩萨欲利他  养德自先利

  三慧随分明  然可授人智

  净心功行立  彼此俱对治

  诫观对发菩提心法第二十六

  夫发道心如滴水寄海虽复微鲜水终不失。经云。一构乳顷起大乘心当成佛道。何以故。若修道时百一十苦悉堪忍之。所谓饥渴寒热蚊虻蚤虱恶风暴雨四百四病呵责骂辱恶口诽谤水火劫盗毒虫猛兽鞭打侵恼难忍之事悉皆甘受不见苦相。我身能忍修行六度修三空门。以是因缘故至成佛果。经云。此国一日修道胜他方一劫。何以故。此中多恼害能忍者希。虽忍诸苦功德易长。净土无恼佛道难成。于佛法中若欲退心当忆过去。经无量劫在地狱中。受炽猛火碎身等苦无逃避处。人中苦者百千万亿不重于彼一瞬目顷。若不坚固勤行诸度云何能尽生死大苦因缘。三涂罪人若为能救。若不能救众生何名慈悲。既无慈悲菩提分法依何为本。若无根本则远种性。是故菩萨愿尽后生不破菩萨戒。声闻之人受形俱戒。汝可善知二戒差别。菩萨者不染三界。不厌三界。求无为道不住无为。常处生死而无生死。何故不染三界。烦恼尽故。业不系故。不厌三界愍众生故。大慈悲故。求无为道故。欲自他利故。随顺大乘故。何故不住无为。摄正法故。摄众生故。何故常处生死。利行同事故。本愿无尽故。而非生死业种尽故。得大自在入解脱海故。是以不在此彼。不着中流。离于中边心不住边道。何以故。不守自性法应尔故。常观四谛十二因缘。生死苦聚常起四弘誓愿建大夫志。常以四摄饶益众生。常修四无量心怨亲平等。常行六度自他利益。常修万德求无上菩提。为成十力无畏不共之法。今唯略劝。广恐文繁。能依此诫名广大净心。偈曰

  若发菩提心  动念起慈悲

  求于无为道  身常处有为

  四摄调众生  然可受三归

  譬如大暗处  日轮放光晖

  自未脱诸苦  先当救艰危

  无缘修四等  饶益与除衰

  逢一百十苦  甘忍未曾嗔

  亦不见苦相  又不见我身

  身苦二空俱  忍法亦复然

  诸苦及人法  三相灭随真

  菩萨不住道  随逐利益行

  常处于三界  救济苦众生

  迷道令见道  无明令得明

  慧手执金錍  决膜疗群盲

  灭者不永灭  生者不常生

  生灭毕竟空  凡圣本来平

  愿从今日后  乃成法界主

  不起一欲心  贪染一切女

  愿从今日后  乃至成佛道

  于一切众生  不嫌不嗔恼

  愿从今日后  乃至证真如

  不起颠倒心  取着世六尘

  愿从今日后  乃至无为岸

  不起攀缘心  念诸恶觉观

  今发菩提心  生生超八难

  弘誓要期已  道心勿退散

  诫观教化众生法第二十七

  既发道心。宜修万德。宗旨纲要不过二种。一者自利。二者利他。自利之行略已宣说。利他之法今亦少言。先垂慈悲念三界苦。且就人道化益众生。爱言软语令其调顺。识信因果归依三宝。量其根性利钝广狭授与诸乘阶梯正法。人乘天乘三界果报。虽是有漏堪受道化。从人天中引入三乘无漏之境。或有众生我慢放逸贪嗔炽盛不敬三宝谤无因果。定知此业必堕地狱畜生饿鬼。即用方便善巧之谭悦可其心令意欢喜。然后诱化示人天道教修十善五戒六斋。使离三涂得人天果。若被骂打灰土坌散毁辱憎贱悉能忍受不生退悔。彼人知己回心惭愧受其教化。或复出家求无上道。学二乘者为说四谛十二因缘。令生厌悔知有为过。四谛者苦集灭道是名四谛。如实解了是名谛。苦者是果。集者是因。何故先果后因。苦有三种。苦苦坏苦。此二粗恶众生目验能起厌心。行苦一门智人能解。此三苦者遍十方界。故先说苦。苦从集生。教断集因者根本十恶及有漏十善。灭者生死永尽证解脱乐。知此灭度云何可得。故须修道。道者戒定慧等从五停观起。乃至三十七品六波罗蜜。故名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十二因缘者。暗心无知如盲人夜行旷野失于正道。故曰无明。贪染世法名为行。虚妄知见。故名识。识神入胎向受生处。与不净合。故曰名色。现阴成根通识来往。故名六入。根尘相对故名触。触生违顺爱恚事成。故名为受。于顺情中贪染心热。故名为爱。爱之不舍。故名为取。取已属身成有漏业。故名为有。有业既定感后果报。故名为生。生命不住故名为老死。老死复生终而复始。千万亿劫舍身受身。故名轮回十二因缘。次教十善对治十恶。人间短寿杀生余报。欲得长命慈心勿杀。人间多病食啖肉血鞭打他人二种余报。欲得康强断食肉血勿行楚挞。人间贫穷偷盗余报。欲得大富竭情布施断除贪吝。人间卑贱憍慢余报。欲得尊贵当勤恭敬。人间丑陋嗔怒余报。欲得端正忍前毁辱。人间愚蒙饮酒余报。欲得智明读诵大乘。人间贪淫鬼畜余报。欲得梵行常观欲过禁断淫妷。人间恶性龙蛇余报。欲得调柔和颜离诤伏心远离。有过思悔每自呵责。人间邪见谤法余报。欲得正法近善知识。此是十种正对治行。何因说余不言正报。余者现见即能起厌。地狱饿鬼不现见故恐疑不信。畜生一道虽在目前实见正报。痴人犹言天生供厨疑非是业。此之十事人间恶重。教未信者令心开解。恐堕三涂永失人路。是以先化令生天上受诸快乐。傥佛出世先度诸天。下劣之人闻大乘实相空理心惊迷闷。或起诽谤。是故诸佛先化未解拔凡入圣。譬如有坑深百千丈。下有屎尿诸虫脓血寒热饥渴鞭打系…

《净心诫观法四》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