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转法轮经》四 ▪第2页
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在北凉录第二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于世尊前。复说偈言
所设众饮食 具足诸肴饍
日日应常施 修行无有疑
尔时悲行菩萨摩诃萨。于世尊前。复说偈言
应悲诸众生 数数而号哭
此经甚深妙 厌恶不修学
若从地狱来 则乐处地狱
虽似修功德 须臾寻生疑
亲近恶知识 不信甚深法
愚痴网自蔽 如是生疑惑
诸有破戒者 恶心见其过
闻经不信受 诽谤于此行
懈怠少精进 不住于菩提
无智心下劣 不解如是行
众生多乐着 我见心自在
常处于三界 无能修行者
愚痴起恶心 无智染诸欲
乐处于愦闹 作是诽谤行
愚痴少智人 饕餮嗜饮食
不修清净法 故作诽谤行
众生多贪着 偏执取妄想
不识于假名 唯救世能度
尔时能远离解脱菩萨摩诃萨。于世尊前。而说偈言
远离诸众生 如弃于粪秽
虚伪犹泥钱 解脱着果想
譬如坏死尸 其恶甚可厌
若谤如是行 应疾速远离
如贼劫村落 处于旷崄路
闻者悉远避 愿莫值是恶
若见坏烂者 厌恶如贼害
有诽谤此经 如是恶莫见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甚为希有。其意明了。为是自定力耶。为是佛神力乎。佛言。皆是乘佛神力能作是说。亦是此经功德威力。逮得无碍。何以故。如是族姓子。以于六十亿佛所。从于佛口常闻此法不增不减。亦如从我得闻不异。是故亿念过去一切诸禅定力及佛神力。阿难言。如是如是。信如所说。此诸菩萨。现可证知
不退转法轮经现见品第八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若闻是法。次第信解不生疑惑。如是族姓男女。得成就几所福。佛告阿难。若族姓男女。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以阎浮提满中七宝供养者。是人功德。不如得闻此经次第句义信解不疑其福甚多。置阎浮提满中七宝供养诸佛。假设恒河沙世界满中珍宝供养诸佛。复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是经次第句义。信解不疑心亦不悔。是人功德复倍于彼。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假使三千界 满中诸珍宝
供养于如来 救度于世间
若佛说此经 有能谛听者
智慧得解脱 其福倍过彼
譬如恒河沙 于此诸世界
七宝悉充满 尽施一切智
于佛之所说 信受是经典
是为解脱智 其福亦倍彼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有族姓男女。信解是经受持读诵复为人说。得几所福。佛告阿难。如是族姓男女。住无上道。于百劫中修行布施。供养如来。远离此经。百劫持戒百劫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复于百劫得五神通。修世间智具足戒身。若有远离此经典者。是则不名尊重供养于诸如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解是经。受持读诵复为他说。其所得福倍多于上。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假使满百劫 一切诸肴饍
供养救世者 不名尊重供
若欲供养者 当受持是经
舍除福报想 修行法供养
如是供养者 是名真供养
以法为供养 如来法身故
假使满百劫 以衣服供养
救世之世尊 多诸衣服施
不名为供养 有能持经者
是名真供养 最上之第一
假使满百劫 常散诸天华
奉上诸世尊 不名为供养
若作第一供 救世能度者
应受持此经 能除果报相
若造七宝塔 为救世建立
一切如须弥 不名供养佛
此为最大供 众供养中上
能持此经者 不见我身相
假使满百劫 修持于禁戒
而不持此经 不名为最胜
听经而持戒 于戒为最上
亦于持经中 而无持经想
不名为犯戒 亦不为破戒
能学此经者 如我之所说
若能学此经 亦善学菩提
虽同学菩提 而实无所学
能如是持戒 此经所显示
于戒得具足 是名持戒者
假设满百劫 有人修忍辱
挝骂不还报 一切皆能忍
乃至截手足 而不起异想
亦不生怨嫌 一切无所念
能行是忍者 具足满百劫
虽修如意忍 而心不为胜
是忍最第一 亦名为善修
若复闻此经 信解而受持
是名最胜忍 第一无有上
若于此经中 闻已能信解
欲求于无碍 无上佛智者
当受持此经 则能速具得
假使满百劫 精进常不坐
经行已过时 除去于睡眠
智者修是经 应为人演说
则得无所畏 是名胜精进
假设满百劫 而得五神通
若不闻此经 不名胜神通
若能持此经 是名胜神通
神通中最上 知义而不着
假设满百劫 常作明智人
成就世间智 决了于世间
若不学此经 不名为智者
若能持此经 乃名为勇健
若能如是知 是名为智者
受持此经典 闻则能信解
显示于此经 智者所行处
若能持此经 应加勤精进
尔时阿难。复说偈言
行满百由旬 或至千由旬
当诣于智者 有是经法处
常应到彼所 为听是经故
听已而信解 其心恒随顺
假满世界火 百千亿由旬
若有此经处 智者宜疾听
若求圣禅定 诸禅中最上
当说如是经 为灭诸结使
若有欲舍去 乐着于世间
为显示此经 如佛之所说
若欲见诸佛 阿閦为最上
于诸受持中 此经为第一
欲得一切乐 修诸菩萨行
应当说此经 速到安乐处
欲见三佛陀 安养难思议
应为演此经 如佛之所说
尔时佛告阿难。善哉善哉。说是经时。族姓男女。若得闻者。心不散乱。读诵此经。远离一切诸亲近处。亦悉灭除一切想识。若欲见佛即便得见。临寿终时。则能面见百千诸佛。何以故。如是族姓子等。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说是经已。复能受持读诵信解。亦为他人分别演说
不退转法轮经安养国品第九
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之中。时有童女。名曰师子。与五百童女俱。白佛言。世尊。若有女人读诵此经。复能为他分别解说。得几所福。佛告师子童女。若有女人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受持读诵如是经典为人能说。当知此等是最后女身。更不复受。何以故。已能受持读诵此经为他说故。而心无乱。一切结使皆得除灭。若有女人应起结使。亦令不起。师子白佛言。世尊。云何是女人相。能生烦恼。佛言。师子。若有女人。见他端正女人及诸璎珞摩尼等宝而自庄严。受于快乐见是事已。便生染着不解观察。譬如画瓶但饰其外。凡愚臭秽亦复如是。不净所熏屎尿充满不知观察。如是等相便生乐着。而起染心。以是因缘常受女身。复告师子言。一切女人多生嫉妒欺诳妄语。心口俱异。或对面语。为乞匃故。往至比丘所而不为法。生嗔恚心及睡调心。但为愦闹。亲近俗事。而于此经作不利益。不肯听受不说不诵。昼夜常起诸烦恼心。远离解脱。有如是等心故。受女身不得远离。是故师子。一切女人皆悉应作如是观察。我当云何断诸结使不令复有。如是女人无利益事。当听是经。受持读诵。亦为他说。何以故。得闻是经分别次第。必能离于一切结使。时师子言。若有女人。读诵此经为他解说。求舍女身当可得不。佛言。师子。若有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典者。是最后女身更不复受。除其方便神通变化现受女者。师子。譬如有人然大火聚。而自投之。既投火已。复作是言。莫烧我身。亦使我身莫作异色。师子。于汝意云何。是人虽作此语。得如所言不。师子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大火聚性能烧物灭除身色。佛言。师子。此经亦复如是。能烧一切结使行薪。若欲舍女身相。即得离欲。成就佛法。欲见无量无数阿僧祇诸佛得无碍辩。欲发慈心一切众生者。亦当受持读诵书写此经。是时师子及五百童女白佛言。世尊。我从定光佛所。得闻是经受持读诵。我今复为无量众生重说显示。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此师子及五百童女。何故不转女身。佛告阿难。汝今谓是师子及五百童女是实女耶。阿难言。如是世尊。佛答阿难。莫作是语。何以故。如此师子及五百童女。皆示现为女身非真实也。何以故。但为未来众生示现变化。怜愍一切诸女人故。现为女像。厌离女身。何以故。若作男形。则不能入一切处故。阿难。此师子等亦非男非女。何以故。一切诸法皆非男非女。出过一切法。无相可得。是真照明。阿难。是师子等随顺世法故受女身。为化诸女随已修学。尔时有五百比丘尼。从坐而起。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我等从今以往。当受持读诵书写此经。为他解说。何以故。我等受此女身无所利益。宜速厌离。自从今日若未解者当令得解。若未闻者当令得闻。初中后夜除其睡眠系念思惟。佛言。诸比丘尼。善哉善哉。汝等发大庄严以自庄严。兴大精进。勇猛第一皆悉厌离乐舍女身。为欲利益一切佛法。受持此经。书写读诵。为他演说。汝等皆是最后受于女身。诸比丘尼闻是语已。踊跃欢喜。皆脱上服以供养佛。作是施已。而说偈言
我等蒙安慰 为得男子身
如来无二言 人中最上说
尔时四部众中。有五百长者夫人。从坐而起整其衣服右膝着地长跪叉手。白佛言。世尊。我等亦从今日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但是女身为他所制不得自在。怀妊十月。云何当得免斯苦耶。何以故。若处深宫为王拘摄。或为父母儿婿禁制。从今已往。当勤精进专行修习。乃至终身受持正法。于是世尊。赞叹五百长者夫人。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汝等从今永舍女身。不复继属承事他人。亦无怀妊十月等苦。离于淫欲及诸胞胎。世世常生净佛国土。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诸姊。得离女身生何净土。佛言。此诸姊等。当生宝藏莲华光世界。阿难白佛言。世尊。如彼世界。佛号何等。佛言。于彼世界有佛。号一切宝如意王光明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为彼。为诸众生。种种说法。如是族姓女等。悉生彼国。于彼佛所。得闻此经。尔时长者夫人。闻佛说已。欢喜踊跃。即解璎珞价直百千。以奉散佛。如是供养。供养已即说偈言
我等蒙安慰 舍离于女身
如来无二言 所说皆真实
女身为最恶 当愿速舍离
凡愚之所迷 不知真实相
胎生女最恶 愿更不复受
得离女胎已 菩提为无上
尔时诸长者夫人。瞻仰如来目不暂舍。释提桓因以天曼陀罗华散于佛上。…
《不退转法轮经四》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