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

「诸宗部」经文2003卷48页码:P0139
宋 重显颂古.克勤评唱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四 ▪第2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乳峰乃雪窦山名也。雪窦有颂云。石总四顾沧溟窄。寥寥不许白云白。长庆玄沙云门。虽弄得了不见。却云。如今藏在乳峰前。来者一一看方便。雪窦犹涉廉纤在。不言便用。却高声喝云。看脚下。从上来有多少人拈弄。且道还曾伤着人。不曾伤着人师便打

  垂示云。玉将火试。金将石试。剑将毛试。水将杖试。至于衲僧门下。一言一句。一机一境。一出一入。一挨一拶。要见深浅。要见向背。且道将什么。试请举看

  保福长庆镜清。总承嗣雪峰。他三人同得同证。同见同闻。同拈同用。一出一入。递相挨拶。盖为他是同条生底人。举着便知落处。在雪峰会里。居常问答。只是他三人。古人行住坐卧。以此道为念。所以举着便知落处。一日游山次。保福以手指云。只这里便是妙峰顶。如今禅和子。恁么问着。便只口似匾檐。赖值问着长庆。尔道保福恁么道。图个什么。古人如此。要验他有眼无眼。是他家里人。自然知他落处。便对他道。是即是可惜许。且道长庆恁么道。意旨如何。不可一向恁么去也。似则似。罕有等闲无一星事。赖是长庆识破他。雪窦着语云。今日共这汉游山。图个什么。且道落在什么处。复云。百千年后不道无。只是少。雪窦解点胸正似黄檗道不道无禅。只是无师。雪窦恁么道。也不妨险峻。若不是同声相应。争得如此孤危奇怪。此谓之着语。落在两边。虽落在两边。却不住两边。后举似镜清。清云。若不是孙公便见髑髅遍野孙公乃长庆俗姓也。不见僧问赵州。如何是妙峰孤顶。州云。老僧不答尔这话。僧云。为什么不答这话。州云。我若答尔。恐落在平地上教中说妙峰孤顶。德云比丘。从来不下山。善财去参。七日不逢。一日却在别峰相见。及乎见了。却与他说一念三世。一切诸佛。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德云既不下山。因什么却在别峰相见。若道他下山。教中道。德云比丘从来不曾下山。常在妙峰孤顶到这里。德云与善财。的的在那里。自后李长者打葛藤。打得好。道妙峰孤顶。是一味平等法门。一一皆真。一一皆全。向无得无失。无是无非处独露。所以善财不见。到称性处。如眼不自见。耳不自闻。指不自触。如刀不自割。火不自烧。水不自洗。到这里。教中大有老婆相为处。所以放一线道。于第二义门。立宾立主。立机境立问答。所以道。诸佛不出世。亦无有涅槃。方便度众生。故现如斯事。且道毕竟作么生免得镜清雪窦恁么道去。当时不能拍拍相应。所以尽大地人髑髅遍野。镜清恁么证将来。那两个恁么用将来。雪窦后面颂出更显焕。颂云

  妙峰孤顶草离离(和身没却。脚下已深数丈也)拈得分明付与谁(用作什么。大地没人知。干屎橛堪作何用。拈得鼻孔失却口)不是孙公辨端的(错看箭。着贼了也不知)髑髅着地几人知(更不再活。如麻似粟。阇黎拈得鼻孔失却口)

  妙峰孤顶草离离。草里辊有什么了期。拈得分明付与谁。什么处是分明处。颂保福道只这里便是妙峰顶。不是孙公辨端的。孙公见什么道理。便云。是则是可惜许。只如髑髅着地几人知。汝等诸人还知么瞎

  垂示云。高高峰顶立。魔外莫能知。深深海底行。佛眼觑不见。直饶眼似流星。机如掣电。未免灵龟曳尾。到这里合作么生。试举看

  刘铁磨(尼也)如击石火。似闪电光。拟议则丧身失命。禅道若到紧要处。那里有许多事。他作家相见。如隔墙见角便知是牛。隔山见烟便知是火。拶着便动。捺着便转。沩山道。老僧百年后。向山下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下书五字云。沩山僧某甲。且正当恁么时。唤作沩山僧。即是唤作水牯牛。即是。如今人问着。管取分疎不下。刘铁磨久参机锋峭峻。人号为刘铁磨。去沩山十里卓庵。一日去访沩山。山见来便云。老牸牛。汝来也。磨云。来日台山大会斋。和尚还去么。沩山放身便卧。磨便出去。尔看他一如说话相似。且不是禅又不是道。唤作无事会得么。沩山去台山。自隔数千里。刘铁磨因什么却令沩山去斋。旦道意旨如何。这老婆会他沩山说话。丝来线去。一放一收。互相酬唱。如两镜相照。无影像可观。机机相副。句句相投。如今人三搭不回头。这老婆一点也瞒他不得。这个却不是世谛情见。如明镜当台。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是他知有向上事。所以如此。如今只管做无事会。四祖演和尚道。莫将有事为无事。往往事从无事生。尔若参得透去。见他恁么如寻常人说话一般。多被言语隔碍。所以不会。唯是知音方会他底只如干峰示众云。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云门出众云。昨日有一僧。从天台来却往南岳去。干峰云。典座今日不得普请。看他两人。放则双放。收则双收。沩仰下谓之境致。风尘草动。悉究端倪。亦谓之隔身句。意通而语隔。到这里。须是左拨右转方是作家

  曾骑铁马入重城(惯战作家。塞外将军。七事随身)敕下传闻六国清(狗衔赦书。寰中天子。争奈海晏河清)犹握金鞭问归客(是什么消息一条拄杖两人扶。相招同往又同来)夜深谁共御街行(君向潇湘我向秦。且道行作什么)

  雪窦颂。诸方以为极则。一百颂中。这一颂最具理路。就中极妙。贴体分明颂出。曾骑铁马入重城。颂刘铁磨恁么来。敕下传闻六国清。颂沩山恁么问。犹握金鞭问归客。颂磨云。来日台山大会斋。和尚还去么。夜深谁共御街行。颂沩山放身便卧。磨便出去。雪窦有这般才调。急切处向急切处颂。缓缓处向缓缓处颂。风穴亦曾拈。同雪窦意。此颂诸方皆美之。高高峰顶立。魔外莫能知。深深海底行。佛眼[覤-儿+豆]不见。看他一个放身卧。一个便出去。若更周遮。一时求路不见。雪窦颂意最好。是曾骑铁马入重城。若不是同得同证。焉能恁么。且道得个什么意。不见僧问风穴。沩山道。老牸牛汝来也。意旨如何。穴云。白云深处金龙跃。僧云。只如刘铁磨道。来日台山大会斋。和尚还去么。意旨如何。穴云碧波心里玉兔惊。僧云。沩山便作卧势。意旨如何。穴云。老倒疎慵无事日。闲眠高卧对青山。此意亦与雪窦同也

  垂示云。机不离位。堕在毒海。语不惊群。陷于流俗。忽若击石火里别缁素。闪电光中辨杀活。可以坐断十方。壁立千仞。还知有恁么时节么。试举看

  诸人还裁辨得莲花峰庵主么。脚跟也未点地在。国初时在天台莲花峰卓庵。古人既得道之后。茅茨石室中。折脚铛儿内。煮野菜根吃过日。且不求名利。放旷随缘。垂一转语。且要报佛祖恩。传佛心印。才见僧来。便拈拄杖云。古人到这里为什么不肯住。前后二十余年。终无一人答得。只这一问。也有权有实。有照有用。若也知他圈缋。不消一揑。尔且道因什么二十年如此问。既是宗师所为。何故只守一橛。若向个里见得。自然不向情尘上走。凡二十年中。有多少人。与他平展下语呈见解。做尽伎俩。设有个道得。也不到他极则处。况此事虽不在言句中。非言句即不能辨。不见道。道本无言因言显道。所以验人端的处。下口便知音。古人垂一言半句。亦无他。只要见尔知有不知有他见人不会。所以自代云。为他途路不得力。看他道得。自然契理契机。几曾失却宗旨。古人云。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如今人只管撞将去便了。得则得。争柰颟顸儱侗。若到作家面前。将三要语印空。印泥印水验他。便见方木逗圆孔。无下落处。到这里讨一个同得同证。临时向什么处求。若是知有底人。开怀通个消息。有何不可。若不遇人。且卷而怀之。且问尔诸人。拄杖子是衲僧寻常用底。因什么却道途路不得力。古人到此不肯住。其实金屑虽贵落眼成翳。石室善道和尚。当时遭沙汰。常以拄杖示众云。过去诸佛也恁么。未来诸佛也恁么。现前诸佛也恁么。雪峰一日僧堂前拈拄杖示众云。这个只为中下根人。时有僧出问云。忽遇上上人来时如何。峰拈拄杖便去。云门云。我即不似雪峰打破狼籍。僧问未审和尚如何。云门便打。大凡参问也无许多事。为尔外见有山河大地。内见有见闻觉知。上见有诸佛可求。下见有众生可度。直须一时吐却。然后十二时中。行住坐卧。打成一片。虽在一毛头上。宽若大千沙界。虽居镬汤炉炭中。如在安乐国土。虽居七珍八宝中。如在茅茨蓬蒿下。这般事。若是通方作者。到古人实处。自然不费力。他见无人构得他底。复自征云。毕竟如何。又柰何不得。自云。楖[木*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这个意又作么生。且道指什么处为地头不妨句中有眼。言外有意。自起自倒。自放自收。岂不见严阳尊者。路逢一僧。拈起拄杖云。是什么。僧云。不识严云一条拄杖也不识严复以拄杖。地上劄一下云。还识么。僧云。不识严云。土窟子也不识。严复以拄杖担云会么。僧云不会。严云楖[木*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古人到这里。为什么不肯住。雪窦有颂云。谁当机举不赚。亦还希。摧残峭峻销铄玄微。重关曾巨辟。作者未同归。玉兔乍圆乍缺。金乌似飞不飞。卢老不知何处去。白云流水共依依。因什么山僧道。脑后见腮莫与往来。才作计较。便是黑山鬼窟里作活计。若见得彻信得及。千人万人。自然罗笼不住。柰何不得。动着拶着。自然有杀有活。雪窦会他意道直入千峰万峰去。方始成颂。要知落处。看取雪窦颂云

  眼里尘沙耳里土(懞憧三百檐。鹘鹘突突有什么限。更有恁么汉)千峰万峰不肯住(尔向什么处去。且道是什么消息)落花流水太茫茫(好个消息。闪电之机。徒劳伫思。左顾千生右顾万劫)剔起眉毛何处去(脚跟下更赠一对眼。元来只在这里。还截得庵主脚跟么。虽然如是。也须是到这田地始得。打云。为什么只在这里)

  雪窦颂得甚好。有转身处。不守一隅。便道眼里尘沙耳里土。此一句颂莲花峰庵主。衲僧家到这里。上无攀仰下绝已躬。于一切时中如痴似兀。不见南泉道。学道之人。如痴钝者也难得。禅月诗云。常忆南泉好言语。如斯痴钝者还希。法灯云。谁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南泉又道。七百高僧。尽是会佛法底人。唯有卢行者不会佛法。只会道…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四》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