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果圜悟禅師碧岩錄》

「諸宗部」經文2003卷48頁碼:P0139
宋 重顯頌古.克勤評唱

  《佛果圜悟禅師碧岩錄》四 ▪第2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乳峰乃雪窦山名也。雪窦有頌雲。石總四顧滄溟窄。寥寥不許白雲白。長慶玄沙雲門。雖弄得了不見。卻雲。如今藏在乳峰前。來者一一看方便。雪窦猶涉廉纖在。不言便用。卻高聲喝雲。看腳下。從上來有多少人拈弄。且道還曾傷著人。不曾傷著人師便打

  垂示雲。玉將火試。金將石試。劍將毛試。水將杖試。至于衲僧門下。一言一句。一機一境。一出一入。一挨一拶。要見深淺。要見向背。且道將什麼。試請舉看

  保福長慶鏡清。總承嗣雪峰。他叁人同得同證。同見同聞。同拈同用。一出一入。遞相挨拶。蓋爲他是同條生底人。舉著便知落處。在雪峰會裏。居常問答。只是他叁人。古人行住坐臥。以此道爲念。所以舉著便知落處。一日遊山次。保福以手指雲。只這裏便是妙峰頂。如今禅和子。恁麼問著。便只口似匾檐。賴值問著長慶。爾道保福恁麼道。圖個什麼。古人如此。要驗他有眼無眼。是他家裏人。自然知他落處。便對他道。是即是可惜許。且道長慶恁麼道。意旨如何。不可一向恁麼去也。似則似。罕有等閑無一星事。賴是長慶識破他。雪窦著語雲。今日共這漢遊山。圖個什麼。且道落在什麼處。複雲。百千年後不道無。只是少。雪窦解點胸正似黃檗道不道無禅。只是無師。雪窦恁麼道。也不妨險峻。若不是同聲相應。爭得如此孤危奇怪。此謂之著語。落在兩邊。雖落在兩邊。卻不住兩邊。後舉似鏡清。清雲。若不是孫公便見髑髅遍野孫公乃長慶俗姓也。不見僧問趙州。如何是妙峰孤頂。州雲。老僧不答爾這話。僧雲。爲什麼不答這話。州雲。我若答爾。恐落在平地上教中說妙峰孤頂。德雲比丘。從來不下山。善財去參。七日不逢。一日卻在別峰相見。及乎見了。卻與他說一念叁世。一切諸佛。智慧光明。普見法門。德雲既不下山。因什麼卻在別峰相見。若道他下山。教中道。德雲比丘從來不曾下山。常在妙峰孤頂到這裏。德雲與善財。的的在那裏。自後李長者打葛藤。打得好。道妙峰孤頂。是一味平等法門。一一皆真。一一皆全。向無得無失。無是無非處獨露。所以善財不見。到稱性處。如眼不自見。耳不自聞。指不自觸。如刀不自割。火不自燒。水不自洗。到這裏。教中大有老婆相爲處。所以放一線道。于第二義門。立賓立主。立機境立問答。所以道。諸佛不出世。亦無有涅槃。方便度衆生。故現如斯事。且道畢竟作麼生免得鏡清雪窦恁麼道去。當時不能拍拍相應。所以盡大地人髑髅遍野。鏡清恁麼證將來。那兩個恁麼用將來。雪窦後面頌出更顯煥。頌雲

  妙峰孤頂草離離(和身沒卻。腳下已深數丈也)拈得分明付與誰(用作什麼。大地沒人知。幹屎橛堪作何用。拈得鼻孔失卻口)不是孫公辨端的(錯看箭。著賊了也不知)髑髅著地幾人知(更不再活。如麻似粟。阇黎拈得鼻孔失卻口)

  妙峰孤頂草離離。草裏輥有什麼了期。拈得分明付與誰。什麼處是分明處。頌保福道只這裏便是妙峰頂。不是孫公辨端的。孫公見什麼道理。便雲。是則是可惜許。只如髑髅著地幾人知。汝等諸人還知麼瞎

  垂示雲。高高峰頂立。魔外莫能知。深深海底行。佛眼觑不見。直饒眼似流星。機如掣電。未免靈龜曳尾。到這裏合作麼生。試舉看

  劉鐵磨(尼也)如擊石火。似閃電光。擬議則喪身失命。禅道若到緊要處。那裏有許多事。他作家相見。如隔牆見角便知是牛。隔山見煙便知是火。拶著便動。捺著便轉。沩山道。老僧百年後。向山下檀越家。作一頭水牯牛。左脅下書五字雲。沩山僧某甲。且正當恁麼時。喚作沩山僧。即是喚作水牯牛。即是。如今人問著。管取分疎不下。劉鐵磨久參機鋒峭峻。人號爲劉鐵磨。去沩山十裏卓庵。一日去訪沩山。山見來便雲。老牸牛。汝來也。磨雲。來日臺山大會齋。和尚還去麼。沩山放身便臥。磨便出去。爾看他一如說話相似。且不是禅又不是道。喚作無事會得麼。沩山去臺山。自隔數千裏。劉鐵磨因什麼卻令沩山去齋。旦道意旨如何。這老婆會他沩山說話。絲來線去。一放一收。互相酬唱。如兩鏡相照。無影像可觀。機機相副。句句相投。如今人叁搭不回頭。這老婆一點也瞞他不得。這個卻不是世谛情見。如明鏡當臺。明珠在掌。胡來胡現。漢來漢現。是他知有向上事。所以如此。如今只管做無事會。四祖演和尚道。莫將有事爲無事。往往事從無事生。爾若參得透去。見他恁麼如尋常人說話一般。多被言語隔礙。所以不會。唯是知音方會他底只如幹峰示衆雲。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雲門出衆雲。昨日有一僧。從天臺來卻往南嶽去。幹峰雲。典座今日不得普請。看他兩人。放則雙放。收則雙收。沩仰下謂之境致。風塵草動。悉究端倪。亦謂之隔身句。意通而語隔。到這裏。須是左撥右轉方是作家

  曾騎鐵馬入重城(慣戰作家。塞外將軍。七事隨身)敕下傳聞六國清(狗銜赦書。寰中天子。爭奈海晏河清)猶握金鞭問歸客(是什麼消息一條拄杖兩人扶。相招同往又同來)夜深誰共禦街行(君向潇湘我向秦。且道行作什麼)

  雪窦頌。諸方以爲極則。一百頌中。這一頌最具理路。就中極妙。貼體分明頌出。曾騎鐵馬入重城。頌劉鐵磨恁麼來。敕下傳聞六國清。頌沩山恁麼問。猶握金鞭問歸客。頌磨雲。來日臺山大會齋。和尚還去麼。夜深誰共禦街行。頌沩山放身便臥。磨便出去。雪窦有這般才調。急切處向急切處頌。緩緩處向緩緩處頌。風穴亦曾拈。同雪窦意。此頌諸方皆美之。高高峰頂立。魔外莫能知。深深海底行。佛眼[覤-兒+豆]不見。看他一個放身臥。一個便出去。若更周遮。一時求路不見。雪窦頌意最好。是曾騎鐵馬入重城。若不是同得同證。焉能恁麼。且道得個什麼意。不見僧問風穴。沩山道。老牸牛汝來也。意旨如何。穴雲。白雲深處金龍躍。僧雲。只如劉鐵磨道。來日臺山大會齋。和尚還去麼。意旨如何。穴雲碧波心裏玉兔驚。僧雲。沩山便作臥勢。意旨如何。穴雲。老倒疎慵無事日。閑眠高臥對青山。此意亦與雪窦同也

  垂示雲。機不離位。墮在毒海。語不驚群。陷于流俗。忽若擊石火裏別缁素。閃電光中辨殺活。可以坐斷十方。壁立千仞。還知有恁麼時節麼。試舉看

  諸人還裁辨得蓮花峰庵主麼。腳跟也未點地在。國初時在天臺蓮花峰卓庵。古人既得道之後。茅茨石室中。折腳铛兒內。煮野菜根吃過日。且不求名利。放曠隨緣。垂一轉語。且要報佛祖恩。傳佛心印。才見僧來。便拈拄杖雲。古人到這裏爲什麼不肯住。前後二十余年。終無一人答得。只這一問。也有權有實。有照有用。若也知他圈缋。不消一揑。爾且道因什麼二十年如此問。既是宗師所爲。何故只守一橛。若向個裏見得。自然不向情塵上走。凡二十年中。有多少人。與他平展下語呈見解。做盡伎倆。設有個道得。也不到他極則處。況此事雖不在言句中。非言句即不能辨。不見道。道本無言因言顯道。所以驗人端的處。下口便知音。古人垂一言半句。亦無他。只要見爾知有不知有他見人不會。所以自代雲。爲他途路不得力。看他道得。自然契理契機。幾曾失卻宗旨。古人雲。承言須會宗。勿自立規矩。如今人只管撞將去便了。得則得。爭柰颟顸儱侗。若到作家面前。將叁要語印空。印泥印水驗他。便見方木逗圓孔。無下落處。到這裏討一個同得同證。臨時向什麼處求。若是知有底人。開懷通個消息。有何不可。若不遇人。且卷而懷之。且問爾諸人。拄杖子是衲僧尋常用底。因什麼卻道途路不得力。古人到此不肯住。其實金屑雖貴落眼成翳。石室善道和尚。當時遭沙汰。常以拄杖示衆雲。過去諸佛也恁麼。未來諸佛也恁麼。現前諸佛也恁麼。雪峰一日僧堂前拈拄杖示衆雲。這個只爲中下根人。時有僧出問雲。忽遇上上人來時如何。峰拈拄杖便去。雲門雲。我即不似雪峰打破狼籍。僧問未審和尚如何。雲門便打。大凡參問也無許多事。爲爾外見有山河大地。內見有見聞覺知。上見有諸佛可求。下見有衆生可度。直須一時吐卻。然後十二時中。行住坐臥。打成一片。雖在一毛頭上。寬若大千沙界。雖居镬湯爐炭中。如在安樂國土。雖居七珍八寶中。如在茅茨蓬蒿下。這般事。若是通方作者。到古人實處。自然不費力。他見無人構得他底。複自征雲。畢竟如何。又柰何不得。自雲。楖[木*栗]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這個意又作麼生。且道指什麼處爲地頭不妨句中有眼。言外有意。自起自倒。自放自收。豈不見嚴陽尊者。路逢一僧。拈起拄杖雲。是什麼。僧雲。不識嚴雲一條拄杖也不識嚴複以拄杖。地上劄一下雲。還識麼。僧雲。不識嚴雲。土窟子也不識。嚴複以拄杖擔雲會麼。僧雲不會。嚴雲楖[木*栗]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古人到這裏。爲什麼不肯住。雪窦有頌雲。誰當機舉不賺。亦還希。摧殘峭峻銷铄玄微。重關曾巨辟。作者未同歸。玉兔乍圓乍缺。金烏似飛不飛。盧老不知何處去。白雲流水共依依。因什麼山僧道。腦後見腮莫與往來。才作計較。便是黑山鬼窟裏作活計。若見得徹信得及。千人萬人。自然羅籠不住。柰何不得。動著拶著。自然有殺有活。雪窦會他意道直入千峰萬峰去。方始成頌。要知落處。看取雪窦頌雲

  眼裏塵沙耳裏土(懞憧叁百檐。鹘鹘突突有什麼限。更有恁麼漢)千峰萬峰不肯住(爾向什麼處去。且道是什麼消息)落花流水太茫茫(好個消息。閃電之機。徒勞伫思。左顧千生右顧萬劫)剔起眉毛何處去(腳跟下更贈一對眼。元來只在這裏。還截得庵主腳跟麼。雖然如是。也須是到這田地始得。打雲。爲什麼只在這裏)

  雪窦頌得甚好。有轉身處。不守一隅。便道眼裏塵沙耳裏土。此一句頌蓮花峰庵主。衲僧家到這裏。上無攀仰下絕已躬。于一切時中如癡似兀。不見南泉道。學道之人。如癡鈍者也難得。禅月詩雲。常憶南泉好言語。如斯癡鈍者還希。法燈雲。誰人知此意。令我憶南泉。南泉又道。七百高僧。盡是會佛法底人。唯有盧行者不會佛法。只會道…

《佛果圜悟禅師碧岩錄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