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弥勒经疏》

「经疏部」经文1774卷38页码:P0303
新罗 憬兴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此三号如次断德恩德智德也。阿者无也。耨多罗者上也。三者正也。藐者等也。菩提者觉也。若智度论云。菩提有五。一发心菩提。谓在生死海。始发菩提。有说在十信。即非也。十信已入初僧祇故。二伏心菩提。谓十信已去渐伏烦恼故。三明心菩提。即前七地得无漏慧明。四出对菩提。即八地已上以出有无对无生忍位故。五无上菩提。即如来果。果复有二。一实菩提。即毕竟转依。二应菩提。即权时转依。今此云菩提记者。即应菩提也

  经曰此人从今以下。第二申胜报别答。言提舍此经佛答文略有六观。一天中胜报观。二人间归寂观。三上升兜率观。四下降阎浮观。五众生大依观。六菩萨广摄观。今此答文中唯有初观。即观一生补处及十善胜报。约文为二。初答生处。后答净秽。是初也。十二者。应云此人说此经已后十二年命终生天。然十二年讲者不同。一云。维摩四年。法华七年。涅槃一年。名十二年。以说维摩经第一年时说此经故。一云。说维摩经五年。法华七年。名十二年。说般若经第二十五年说此经故。一云。说维摩经第三年时说此经。何故者。外国集经传云。如来灭度时。文殊弘广弥勒三菩萨。共阇毗佛身。二月十五日入涅槃。即此年夏三月。集经时虽在三菩萨。而弘经时唯有弘广文殊。而弥勒无故。谓七月十五日集经已讫。从八月乃至第二年二月十五日弘经法。是故维摩二年法华七年涅槃一年集经一年弘经一年合十二年。虽有三解。而无圣教。取舍任意。然弥勒命终二说。一云。佛灭后方命终。既云结集时有三菩萨故。一云。法华会中虽有弥勒。而至涅槃会无弥勒号故。故先如来命终。然结集时为悦众故化现耳。不尔违长阿含经阿难序云。弥勒在兜率中。而佛涅槃时下结集阇毗故。后说为胜也。又大集经第四云。佛告于此众中谁我灭度我法令久住。乃至下说言。佛世尊灭度。彼兜率天上。广宣如是无上经典。又则彼经第一云。得佛道始十六年说此经。是以明知弥勒菩萨者佛成道第十六年时已生兜率天也。又菩萨处胎经第二云。佛告弥勒。如是天中未得神通。弥勒白佛言。有成熟者。有未成熟者。又增一经第一云。辨结集法时众集云。梵天帝释四王诸天下降。弥勒兜率来集。故知弥勒先佛入涅槃生彼天也。既尔二解中第二说为胜。问何故补处菩萨要生第四天。答智度论第三十八云。无色界中无形。不得说法故。色界中虽有色身及说法。而染禅味。不能大益众生故。下三欲天深厚结使故。上二天结使薄而心濡不利故。故第四天结使薄及利故菩萨是中住也。又若从人生人成佛者。人则起慢。诸天不信。若从人生天成佛者。不应受化天故。故唯从兜率耳

  经曰尔时兜率天上以下。第二答净秽。此中二。初广辨广丽。以答净秽。后结所因叹胜。初中三。初五亿天子造外宫。次一大神作内法堂。后五大神严二宫。是初也。五亿天者。是菩萨所变化。为预庄严故。约实虽具修十善而受天报。其施胜故偏说也。一生补处菩萨者。奘师云。梵云弥底履。此云慧行。又利支。旧云弥勒皆讹也。此菩萨今身死生兜率。过多数死生。还生彼天。最后死而生人方成佛。名一生补处。问彼天中多死生。云何一生补处。答秦云。萨婆多云五百菩萨。正量部云千菩萨。虽兜率天有多死生。而剡浮提。并各有一生。故名一生。不言天中一生。谓五百菩萨。次第生人中。唯有一生处。无余生故。大乘云三说。一云。天身名为一生。其人生名为后身。如大般若经第七云一生所系都史天菩萨故。一云。人身名为一生。更受人生方佛故。故解说经云观音文殊名一生补处故。一云。人天多身合名一生。如极七反故。今初说为胜。以一生及最后身善说故。然圣教不定。谓或有圣教。设天身名最后身。如佛地论第七云都史多天后身菩萨故。或有唯天身而名一生。名最后身。如菩提资粮论第一云。一生所系菩萨者入兜率天。最后生菩萨者住兜率陀。或有唯人身名最后身。如喻伽四十八云最后身者。谓诸菩萨。于此生中能现等觉。或有唯人身而名最后及一生。如智度第四十所说。如是诸教既有多门。各谈一边故不违。问好说中天身名一生者。何故智度论三十八云。三生菩萨唯生兜率。答云。三生者以最后生逆数故。谓一最后生。二天生。三人生。此后人生。若死已定生兜率故。身栴檀者。栴檀香其色通赤白。摩尼者如意珠也。问弥勒天宫为恒有不。答。一云恒非有。若恒有者。便违经云五亿天更为弥勒造宫殿。一云。菩萨天宫贤劫常有。以千菩萨同生彼宫故。今初说为胜。问若尔释迦生天时谁造宫。答更无作令庄严。然应物非一。不致疑。是故佛本行经第五云。护明菩萨生兜率时。诸天宫殿自然庄严。大心众生者。弥勒示在因位故。同众生也。化成供具者。四事供养名为供具。或则宝宫名为供具

  经曰作是愿已者。辨愿遂。则有十重。一宫二园三宝四光五华六树七色八金九天女十音乐。谓凡夫生彼天十八善根故。今此菩萨十力增上所现故。宫有十重庄事也。法轮之行者所诠义也。轮者能诠教也。颇梨色者红赤。其一切宝色。皆此所含也。婉转垣墙六十二由旬者。为治六十二见故。十四由旬者。为治十四不可记事故。由旬者讹。今云踰缮那。此云合。谓藏论云五百弓为一俱卢舍。俱卢舍八为一踰缮那也。言五百亿龙王者。内显五力。伏四魔故

  经曰尔时此宫以下。第二辨一大神造内法堂。此中三。初大神发愿。次所愿果遂。后诸天睹胜发愿往生。是初也。牢度跋提。此云恶主。以治恶主故。谓夜叉。天相似。冥潜难测名神。神中最胜曰大也。由菩萨增上力现。一大神者。表无漏智能起妙土

  经曰既发愿已以下。第二所愿果遂。此中五。一作宫。二作园。三作坐。四作柱。五天宫天女宝色皆同。是初也。琉璃者碧色也。颇梨者红色也。额上珠举碧红二色为首。余众色类一切皆具足也。绀者。说文言帛染青。今此云紫绀。摩尼者青而含赤色珠也。四十九重者。为表弥勒超度四十心及初地等前九地。今迹在第十故。九亿天子者。为表能超因品九品故。然方便时由信等五根成熟故。云五亿天女也。四弘誓愿者。七佛经曰。一覆度一切众生如桥船也。二普含万物如大虚。三愿我身如药树闻者患苦皆除也。四愿我成佛时所度众生如恒沙也。菩提资粮论云。一末度令度。二未解脱令解脱。三未苏息令苏息。四末寂令寂。此二经论虽异。一义中名别耳。故不违也。发无上道心者。发大乘心。有七因缘。如法印经云。发菩提心有七种因。一诸佛教化。二见法欲灭。三众生中起大悲。四菩萨教化。五因布施故。六为觉他故。七闻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此七中。初三发心真菩萨。能护正法。疾成无上觉。余四发心。非真菩萨不能护持诸佛正法。然欲疾成无上觉也。今云发心者。既因弥勒菩萨教化故。非真实也

  经曰时诸园中有八色琉璃渠以下。第二作园。八色。谓赤黄青白红紫碧绿也。为表能起律仪等八种律仪故。八味水者。一云。前八色中皆具八味故。一云。则功德渠中第四味中有八味也。以清轻冷等皆非味处故。化生四华者。青黄赤白也。水出华中者。八色水从华而出。四色华从水而生。水色交映如宝华流也

  经曰亦有七宝大师子坐以下。第三作坐。七宝者。称赞净土经云。一金。二银。三吠琉璃。四颇胝迦。五赤真珠。六阿湿度揭柱婆。七牟娑洛柱婆。真谛云。梵云佛陀罗侧。此云黄色宝。则金也。梵云栴陀罗干。此云白色宝。则银也。梵云吠琉璃。此云青色宝。烧不能破。是其金鸟翅卵也。颇胝迦。此云黄绿色宝。智度论云。过一千岁冰化为颇梨珠。真珠者。佛地论云。赤虫口所出。故珠体亦赤也。阿湿度揭柱婆。昔云马恼。真谛云赤色宝也。牟婆洛揭柱婆。昔云车渠。真谛云绀色宝也。智度论云。金出山石中。真珠出鱼腹中。珊瑚出海中。真珠出虫甲中。银出烧石中。所余诸玉皆出山岩中。如意珠出佛舍利中。谓若法没尽时。诸舍利皆反如意珠。大乘论云。七宝皆石所摄。问此七宝坐何故名师子坐。答智度论云。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师子坐也。譬喻经云。五百师子。闻佛出世化诸众生。我当何餐。心中怀毒。住欲害佛。佛化殊妙座。在师子头上而坐。众人见名曰师子座也。高四由旬者表四德故。四角者表内具四无量。四莲华者表外生。青色莲也

  经曰时宫四角以下。第四作柱。四宝柱者表四十九重法堂之四柱也。梵摩尼者净摩尼。或云梵王如意珠也

  经曰如是天宫有亿仪以下。第五天宫天女宝色同也

  经曰时兜率天宫以下。第三辨五神外内二宫之严饰。此中二。初总标。后别显。是初也。谓内修五蕴妙用莫方。外感五大神其力无比也。问天有神者便应天中有余道邪。答亦有无失。谓华严经云。人生法有二天守护。一名同名。二名同生。天得见人。人不见天。天既通。所余道中类可通也。既五道中各有五道。五五二十五道也

  经曰第一大神名曰以下。第五别明五。故为五段。是初也。内持戒故。由七支外雨七宝也。第二内修定故由水生德华。第三内修慧蕴故由慧说法利物。除无明嗅外雨香之。七迊者表除七漏。七漏如涅槃经说。谓见念等也。第四内修解脱故由胜解喜乐令离忧苦外雨如意珠。菩提意者。求菩提人也。第五内修解脱智见故。由智水故。外生正觉华也。或云由五戒故所显五神也

  经曰佛告优婆离此名兜率以下。第二结所因。叹处胜。此中二。初结因后叹胜。是初也。十善报应者。十善业能得五果。一异熟。二等流。三增上。四士用。五离系。若委细说者。无漏得四。除异熟果。有漏得四。除离系果。总约二种故。故言得五果。谓后当所说内身名异熟果。于一时间成熟五百亿天得不退地名离系果。彼此长寿等名等流果。此中外果有二。一增上。二士用。如瑜伽五十九说也。问此外果唯增上果。云何此中名报应。答胜果酬因。故名为报。遂其所求。称为应。亦可弥勒权门所应故曰应也。胜妙者。对前胜因显果故

  经曰若我住世以下。第二叹胜。小劫者。…

《三弥勒经疏三弥勒经疏》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注维摩诘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