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教词典
|
佛学文库
|
☀大藏经
|
佛图
|
♪佛曲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文库搜索
文章
作者
书名
佛经
▶ 搜索
≡ 大师/居士/名家列表
☰ 名家作品集
卍
文库
>
界定法师
>>
漫说《杂阿含》
漫说《杂阿含》
漫说《杂阿含》(卷一)~C 第3经~第14经
漫说《杂阿含》(卷一)~D 第15经:核心议题是“五阴为结使”
漫说《杂阿含》(卷一)~E 第16经~第25经
漫说《杂阿含》(卷一)~F 第26经:什么样的出家僧人有资格被称作“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二)~A 第33经(非我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B 第35经(三正士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C 第37经(我经)、38经(卑下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D 第39经(种子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E 第41经(五转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F 第42经(七处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G 第43经(取著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H 第44经(系著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I 第45经(觉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J 第46经(三世阴世食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K 第49经(阿难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L 第50经(阿难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M 第51经(坏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N 第54经(世间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O 第55经(阴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P 第58经(阴根经):叙述五受阴乃以欲为根,而生欲集、欲生、欲触。
漫说《杂阿含》(卷三)~A 第59经(生灭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B 第61经(分别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C 第62经(分别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D 第64经(优陀那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E 第65经(受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G 第69经(其道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H 第70经(实觉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I 第11经(有身经、罗汉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J 第72经(知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K 第73经(重担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L 第76经(欲贪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M 第80经(法印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N 第81经(富兰那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O 第82经~第87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A 第88经(郁多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B 第89经(优婆迦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C 第90经(优婆迦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D 第92经(骄慢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E 第93经(长身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F 第94经(僧迦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G 第95经(生闻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H 第96经(婆罗门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I 第97经(乞食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J 第98经(耕田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K 第100经(佛陀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L 第101(人间经):本经所阐述的是佛陀的庄严相好(千辐轮相)。
漫说《杂阿含》(卷四)~M 第102经(领群特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A 第103经(差摩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B 第104经(焰摩迦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C 第105经(仙尼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D 第106经(阿那律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E 第107经(长者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F 第108经(西方比丘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G 第109(池譬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H 第110经(萨遮经):本经叙述萨遮尼乾子欲攻破佛说的五阴非我之论,然而反被佛说服之事。
漫说《杂阿含》(卷六)~A 第111经(有流经)
漫说《杂阿含》(卷六)~B 第116经~119经(我尽经)
漫说《杂阿含》(卷六)~C 第121(死灭经)
漫说《杂阿含》(卷六)~D 第124(魔经)
漫说《杂阿含》(卷六)~E 第133~138经
漫说《杂阿含》(卷七)~A 第139经(忧恼生起经)
漫说《杂阿含》(卷七)~B 第148经
漫说《杂阿含》(卷七)~C 第149经~第171经
漫说《杂阿含》(卷七)~D 164经
漫说《杂阿含》(卷七)~E 第172经(当断经)、第173经(过去当断经)
漫说《杂阿含》(卷七)~F 174经(求大师经)
漫说《杂阿含》(卷七)~G 177经:“头衣烧然尚可暂忘,无常盛火应尽断。为断无常火故,随修内身身观住。”
漫说《杂阿含》(卷八)~A 第188经(离喜贪经)、189经(离欲贪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B 第197的(示现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C 第198经~200经(罗睺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D 200经(罗睺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E 第201经(漏尽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F 第204经(如实知见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G 第209经(六触入处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H 第210经(地狱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I 第211经(世间五欲经):本经叙述佛陀略说自护不随五欲,诸比丘不解其义,而请教于阿难。
漫说《杂阿含》(卷八)~J 第213经(法经):本经叙述二法与三受。
漫说《杂阿含》(卷八)~K 第216经、217经(大海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L 第218经(苦集灭经):世尊为对弟子们宣说了“苦集道迹”与“苦灭道迹”
漫说《杂阿含》(卷八)~M 第221经(趣经):本经中佛陀向弟子们介绍了何谓“趣一切取道迹”以及“断一切取道迹”。
漫说《杂阿含》(卷八)~N 第223~225经(断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O 第228经(增长经):增长法与损灭法。
漫说《杂阿含》(卷九)~A 第230经、231经(三弥离提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B 第232经(空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C 第233经(世间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D 第234经(世间边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E 第235经(近住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F 236经(清净乞食住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G 第237经(长者所问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H 第239经(结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I 第242经(知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J 第246经(七年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K 第247经(习近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L 第249经(舍利弗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M 第250经(拘絺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N 第251经(拘絺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O 第252经(优波先那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P 第253经(毘纽迦旃延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R 第255经(鲁酰遮婆罗门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A 第256经~258经(无明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B 第260经(灭经):主要内容是叙述五受阴是本行之所作,是本所思愿,是无常法,是生灭法。
漫说《杂阿含》(卷十)~C 第261经(富楼那经):本经叙述取五受阴之故,会计量为我。
漫说《杂阿含》(卷十)~D 第262经(阐陀经):本经为阿难为长老阐陀述说有关离二边的中道之理。
漫说《杂阿含》(卷十)~F 第264经(小土抟经):佛陀以小土抟为喻,从而说明五阴无常、无我,且皆不可得的道理。
漫说《杂阿含》(卷十)~G 第265经(泡沫经):本经以种种譬喻,说明五阴无有实体,无有坚实之故。
漫说《杂阿含》(卷十)~H 第266经(无知经):本经主要是从对五受阴如实而知的角度,来阐述应如何脱离无明的遮覆,从而获得解脱。
漫说《杂阿含》(卷十)~I 第267经(无知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J 第268经(河流经):本经叙述五阴不可执着之事,有如急流岸边的草木。
漫说《杂阿含》(卷十)~K 第270经(树经):本经重点是教导我们修习五阴为无常的观想。
漫说《杂阿含》(卷十)~L 第271经(低舍经):本经叙述低舍比丘修梵行之时生起怠慢之心,即对于佛法产生疑惑之心。佛陀知悉后,用良言加以规劝。
漫说《杂阿含》(卷十)~M 第272经(责诸想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A 第273经(手声喻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B 第274经(弃舍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C 第275经(难陀经):本经主要传述佛陀赞叹难陀所具有的种种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D 第276经(难陀说法经):本经叙述难陀受佛之命,为五百比丘尼示教照喜,使她们获得究竟解脱。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E 第277经~280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F 第281(萦发目犍连经):本经叙述外道游行者萦发目犍连,向佛请教解脱之道。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G 第282经(诸根修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A 第283经(种树经)、第284经(大树经):此二经皆以树为喻,指明对于所系之法,若心被缚,则爱、取、有等会顺次而生,痛苦则由此而产生。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B 第285经(佛缚经):本经属于佛陀忆述性的经典,记述佛在未成正觉前,对缘起顺逆的观察。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C 第286经(取经)、第287经(城邑经):本经叙述“心”若被缚着的话,便如火上加薪,生老病死便会越烧越旺,乃至相续不断。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D 第288经(芦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E 第289经、290经(无闻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F 第291经(触经):佛陀询问弟子们对于“内触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在弟子不得要领的情况下,佛陀以譬明理。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G 第292经(思量经):叙述若次序思量观察众苦生起之因,进而观照十二因缘,则可尽苦际。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H 第293经(甚深经):本经为佛为异比丘宣说因缘法,即十二因缘的顺法与逆法,此即为无上“甚深法”。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I 294经(愚痴黠慧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J 第296经(因缘经):本经主要叙述缘生之法。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K 第298经(法说义说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L 第299经(缘起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M 第300经(他经): 本经是对“法”之来源进行探讨。这里的“法”,是指缘起之法。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N 第301经(迦旃延经):本经叙述何谓正见。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A 第304经(六六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B 第306经(人经)、第307经(见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C 第308经(不染著经):本经叙述若染著于色(法)等,当色诸法变易之时,便会生大苦患;相反,便可获得安隐涅槃。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D 第309经、第310经(鹿纽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E 第311经(富楼那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F 第312经(摩罗迦舅经)有一位比丘,名叫“摩罗迦舅”,请佛陀为他说法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G 第313经(经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H 第314经(断欲经):本经叙述如对于六处能够做到断欲的话,则可以做到“不受后有”,即不再会受到轮回的束缚。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I 第322经(眼内入处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J 第323经(六内入处经):本经阐述的何为六内入处。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K 第331经(顾念经)、332经(覆念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L 第334经(有因有缘有缚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M 第335经(第一义空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N 第336经~342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A 第343经(浮弥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B 第344经(拘絺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C 第345经(集生经):本经为佛陀用偈问舍利弗,舍利弗乃善巧回答。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D 第346经:本经叙述佛以十种三法,为诸比丘说法。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E 第347经(须深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F 第384经(十力经):本经是佛陀叙述其“成就十种力”、“得四无畏”,并且“先先佛住处,能转梵轮,于大众中震师子吼”。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G 349经(圣处经):此处的“圣处”,一般是指解脱· · ·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H 第252经、253经、254经(沙门婆罗门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J 第359~361经(思量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K 第362经(多闻比丘经)、363经(说法比丘经)、364经(说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A 第365经(见法涅槃经):重点是回答什么叫“见法般涅槃”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B 第367经(修行经):本经叙述为了显现缘起,而须修习禅思。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C 第371经(食经):本经从四食的角度,阐述纯大苦聚的产生根源(即四食),即对于四食的贪爱,导致我们对于物欲的贪求与不知厌足。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D 第372经(颇求那经):本经叙述颇求那比丘对于四食不甚了解,佛示之以因缘解脱之理。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E 第373经(子肉经):本经重点阐述观察四食的过患。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F 第374~378经(有贪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G 第379经(转*轮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H 393经(善男子经):本经所阐述的是出家比丘(善男子)应懂得出家的真正目标。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I 396经(圣弟子经):本经叙述圣弟子因知四谛而得其果报。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J 第398经(因陀罗柱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K 第401经(百枪经):本经用譬喻之法,叙述百岁老每日受三百枪之苦,也应堪忍其苦而闻法、修学四谛。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L 第402经(平等正觉经):叙述若于四圣谛平等正觉,即名如来、应、等正觉。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M 404经所述佛所觉悟无边广大,然佛陀说法,是有所选择的。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A 第407经、408经(思惟经):此二经教导诸比丘:不应有世间之思惟,而应具备出世间之思惟。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B 第409经~415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C 第416经~418经(受持经):受持四圣谛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D 第419、420经(疑经):此二经阐述深信三宝与深信四谛的关系。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E 第427~429经:此三经的重点,是有关如何修习四圣谛的话题。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F 第435~437经:此三经所述为修学次第问题。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G 第438经(众生界经):本经叙述众生界虽为无量,若对四谛能如实知、如实证,便能脱离众生界。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H 第446经、448经(偈经):本经以偈颂的形式,对前经进行分别解说。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I 第449经、450经(界和合经):此二经广说胜界、鄙界、饮酒戒、不杀界;不信界、犯界、无惭无愧界、惭愧界。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J 第452、453经、454经:本三经叙述界为精神作用的根本,缘界而生触。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A 第455经(想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B 第457经(说经):本经叙述缘于界之上中下,而思想、言语的上中下。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C 第459经:本经是佛陀与婆罗门之间的问答语录:婆罗门主张众生非自作、非他作,佛陀乃告之说众生有自作、有他作。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D 第460~463经:此四经为长者瞿师罗向阿难请教有关“界”的话题。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E 第464经(同法经):本经阿难诣诸上座以及佛所请教问题,均得到同一答复。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F 第465经(著使经):叙述地水等六界,均为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G 第466经~468经 罗睺罗尊者向佛陀请教的一些问题,佛陀及时从不同角度给予精辟的回答。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H 第469经(深崄经):本经叙述大海之深险,不若生死之深险。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I 第470经(箭经):其主要叙述:无论凡圣,皆会受苦,然而同为受苦,却有差别。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J 第471经(虚空经):本经叙述空中有种种风,而人生则会有种种苦乐之感。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K 第472经(客舍经):本经以客舍中的泊宿,比喻人生的种种苦乐。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L 第475经~479经:475经叙述过去毗婆尸佛如何观察三受;476经叙述某位比丘如何观察三受。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M 480经叙述如不能如实而“知受”乃至“离受”,则非沙门、非婆罗门;非沙门义、非婆罗门义。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N 第482经(喜乐经):本经叙述给孤独长者供养佛及大众三月衣食,佛为之授记。舍利弗闻之生欢喜心,向佛吐谈自己的感受。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O 第483经(无食乐经):本经叙述修禅的深义,乃视其对于物质与神神的纯化,而有喜、乐、舍、解脱等种种阶段的差别。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P 484经(跋陀罗经):本经是阿难与跋陀罗二者的问答录。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Q 第485经(优陀夷经):本经探讨有关“二受”、“三受”乃至无量受的语境。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R 第486经~489经(一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A 第490经、491经(阎浮车经):经中叙述出家难,出家后乐道更难,并有种种之问答,即阎浮车列出种种之问,舍利弗一一予以解答。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B 第492经~496经:此五经均为舍利弗尊者为诸比丘所说之法,故一并浅说。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C 第497经(举罪经):本经要点是检举他人之罪,应秉持如何的立场与心态。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D 第498经(那罗揵陀经):本经叙述舍利弗赞叹菩堤之超绝。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E 第499经(石柱经):本经以大石山喻比丘修心,四方之风无能倾动,便得离贪瞋痴,得正解脱。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F 第500经(净口经):本经叙述佛子应当依净命而自活,不可依邪命而求食。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G 第501经(圣默然经):经中叙述目犍连将他所得的神通力,归功于如来的恩惠。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H 第502经(无明经):本经与501经内容大体相仿,也是目犍连对往事的追忆。
漫说《杂阿含》(卷十九)~A 504经(悭垢经):叙述天帝释向目犍连叙说其所受用的妙果,皆依调伏悭垢而得。
漫说《杂阿含》(卷十九)~B 第506经(帝释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九)~C 第535经、536经(独一经):经中叙述目犍连尊者,从阿那律尊者处听闻四念处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A 第537~545经:此九经皆叙述四念处,故一并叙述。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B 第546经(澡罐杖经):本经是梵志与迦旃延尊者之间的对话。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C 第547经(宿士经):本经叙述何为真正的“宿士”。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D 第548经(摩偷罗经):本经叙述四姓平等,唯有业的差别。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E 第549经(迦梨经):本经是居家优婆夷与摩诃迦旃延尊者之间的问答偈语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F 第550经(离经):经中叙述若圣弟子念于六种功德(六念)的话,就能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之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G 第551经(诃梨经):本经叙述诃梨长者以《摩捷提经》中一偈,而请教于迦旃延。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H 第552经~555经(诃梨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A 第559经(迦摩经):本经为迦摩尊者与阿难尊者之间的问答语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B 第561经(婆罗门经):本经重点为阐述何为四如意足。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D 第564经(比丘尼经):本经叙述阿难对一位起染心的比丘尼说法(当断秽食、娇慢、爱欲),使其发露忏悔。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E 第565经(婆头经):本经叙述戒、心、见、解脱等四种清净。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F 566经~575经:此十经均叙述质多罗长者的一些事迹,故一并叙述。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G 568经:本经主要叙述质多罗长者请教迦摩比丘有关“行”等一些问题。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H 569经、570经:此二经都是梨犀达多尊者回答质多罗长者的提问。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I 572经:讲述的是诸比丘为根、境之间谁为系缚的问题争论不休,而质多罗长者为之决疑。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J 573经:讲述外道阿耆毗迦出家二十余年,但修持仍一无所得· · ·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K 575经:本经叙述质多罗长者从容而逝。命终后生于不烦热天,仍以神通至庵罗林,为诸上座说偈。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A 第576经(难陀林经):经中叙述某一天子述说忉利天上的种种快乐,而佛说阿罗汉的寂灭之乐更为殊胜。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B 578经(惭愧经):本经叙述惭愧心为世之稀有。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C 582经(罗汉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D 586经(利剑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E 589经:本经是佛陀对于财富的观点,即舍俗出家,乃为上道。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F 第591经:本经叙述有一位优婆塞于大会中曾责欲乐之过失,而自己却为爱欲所淹没。后为天神所教诫。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G 第593经(给孤独生天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H 595经:本经叙述无烦天子与佛陀谈及获得解脱的七位比丘。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I 597经(妙色经):本经叙述佛告天子,持戒定慧可得妙色,成就乘出之道,受到诸天所供养。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J 第601经(萨罗经):本经叙述如果名色灭而无余,则永断生死而灭苦乐。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A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B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C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D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A 围绕着“四念处”法门而反复重申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B 在609经中叙述了如住于四念处之集灭观的话,就能住于无所依。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C 在第613经中,佛陀把四念处纳入“善聚”,并叙述何为不善聚。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D 第616经(厨士经):本经主要讲作为比丘,自然要努力回顾自己、反思反省自己· · ·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E 第617经:在本经中,佛陀以生动形象的譬喻,来阐述比丘应守住四念处而远离五欲的境界。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F 第619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有益的真理,即“自护”与“他护”之间的关系。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G 621经是阿难向佛陀请教:对于年少比丘应给予何种教诫?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H 佛陀在623经(世间经)中,再次重申了持住于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I 第624经阐述有关修习四念处的一些次第问题。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J 638经:本经记述了舍利弗尊者因病涅槃后,阿难异常地感伤与悲叹。佛陀教导他不要悲伤,而要努力修习于四念处。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五)~A 第640经(法灭尽相经):本经是佛陀对正法灭亡的种种预言。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五)~B 第641经(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因缘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A 642经:叙述三无漏根。此三无漏根分别为未知当知根、知根与具知根(无知根)。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B 646经叙述对信等五根的解说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C 654~659经(慧根经)、660经:此六经重点叙述五根中的慧根,强调慧根的重要性。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D 661~663经(二力经):此三经主要叙述何为二力。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E 673经~680经(五力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F 685经(乳母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G 686经、687经(狮子吼经):本经叙述佛之六种智力。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H 694~696经:比丘请教佛之问题,佛作出解答。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I 704经(不正思惟经):本经叙述若不正思惟,则起五盖,而退七觉支。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J 705~710经:此六经之中,既谈到五盖,也谈到七觉支。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K 711经(觉支经):在本经中,无畏王子请教佛陀有关“无因说”,佛陀对此予以回答。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A 713经(转趣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B 第714经(火经):本经将欲喻为“火”,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C 715经(食经):本经叙述五盖与七觉分皆依食而住,如同人身依食而住一般。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D 716经叙述比丘若不正思惟,则四正勤不会生起,七觉支也不会生起,反而会生起五盖。倘若正思惟,则上述相反。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E 721、722经(转轮王经):关于轮转王的话题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F 723经与724经讲述年少比丘奉事长老比丘,若听闻甚深妙法,则能成身正与心正。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G 第727经:本经叙述佛陀在病中嘱咐阿难说七觉支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H 728经略述七觉支,729经述若修习七觉支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I 743经(慈经):本经是诸比丘造访外道,听闻外道的一番似是而非的歪理邪说。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A 《杂阿含》的二十七卷重点讲五盖与七觉支,二十八卷则重点阐述八正道。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B 第752经叙述若能修习八正道,便可断除五欲。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C 754~757经(舍利弗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D 759~760经:第759经叙述三受乃生是生起无常、有为之心的助缘。能断三受,即能成正道。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F 第769经叙述婆罗门的“世乘”与佛陀的“梵乘”。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G 770经讲述八邪道与八正道的差别,所谓离八邪道而修八正道。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H 782经讲何谓法,何谓非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I 786~788经(向圣经)叙述若心向于邪,则会违背于法;而心向于八圣道,则合乎于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A 797经~800经:在本卷中,此三经仍是讲八正道为沙门所修之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B 802经叙述修习安那般那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C 804经叙述修习出入息念,可以断诸觉想。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D 807经~808经:此二经经叙述佛陀坐禅二月,修出入息念,禅觉后,于众开示其所证。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E 809经主要还是叙述修习出入息念的功效。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F 810经~812经:此三经叙述比丘若修习出入息念,能令四念处、七觉支、明、解脱满足。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G 第814经叙述比丘修习出入息念,就不会疲倦。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H 822经叙述修习三学,乃是由怖畏开始。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A 第830经、831经叙述一位名叫“迦叶氏”的比丘——大约是以“迦叶”为姓氏,起初对佛陀制戒说戒不太感兴趣,甚至还有些抵触情绪。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B 第832经叙述戒、定、慧三学,并对三者加以阐释。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C 第838经阐述四食对于四大的滋养。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D 843经与844经均与舍利弗尊者有关,故称其为“舍利弗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E 845经和846经所述为五种恐怖。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F 855~858经(难提经):在此四经之中,其主角是位名叫“难提”的优婆塞(男居士)。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A 《杂阿含经》卷三十一的前三经,即861、862和863经讲诸天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B 864经至866经,此三经阐述初禅。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C 873经叙述四种调伏众,分别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与优婆夷。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D 875~879经均叙述“四正断”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E 880经~882经,此三经叙述不放逸的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F 884~886经(三明经):此三经均叙述“三明”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G 887经至889经三经主要叙述何为“信”。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H 891经名为“毛端经”,是佛陀以毛端之譬,来形容所断与未断。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I 894经叙述圣人与凡夫的差别处。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J 897经,六入处为主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A 第905经是探讨佛陀灭度后的去处归属问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B 906经名叫“法相坏经”,所谓昔日制戒多,比丘却很愿意学习;如今制戒少,然而大家却不乐意修学了。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C 907经的重点虽是在探讨歌舞伎乐的过失,实际上是在讲“正业”与“正见”。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D 908经与907经,有位“战斗活聚落主”来请教佛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E 909经为调马经。有一位调马聚落落主(负责调教马匹的武士)来拜见佛陀。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F 910经所述的是一位喜欢骂人的聚落主,有一天他向佛陀咨询恶名的因由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G 912经叙述众生皆依之二边,若离二边即为中道。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H 913经叙述苦之因与苦之灭。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I 915经是刀师氏诘问于佛:“若欲安慰一切众生者,以何· · ·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J 916经 刀师氏来到佛所,佛陀问他· · ·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K 917经、918经:此二经所述三种调马之术以及声闻的三种区别。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A 第919经(良马经):本经叙述世间三种良马,即与918经所述基本相同。此三种良马形容世间三种善男子。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B 第923经先以叙述调马师的三种调马之法,即所谓柔软、粗涩和柔软粗涩三种,而佛亦以此三种法调御诸比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C 924经叙述世间恶马八态及恶丈夫八过。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D 925经乃为八种德经,此经重点叙述良马八德及比丘八德。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E 第926经是佛陀对诜陀迦旃延的开示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F 927经为释氏摩诃男向佛陀请教的相关问题(信、戒、闻、施、证)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G 931经、932经的重点是谈“六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H 934经叙述有关正受与解脱之事。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I 936经:本经叙述迦毗罗卫的诸多释氏共集于“供养堂”,向摩诃男请教一个问题· · ·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G 937经至939经再次谈到五随的无常、苦、空与非我。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A 940经以草木为喻,941经为土丸粒为喻,以此来说明我们生死以来的父母不计其数。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B 951经~955经容大体相似,重点叙述众生轮转于世间,时间已是数不尽的长久。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C 957经叙述命与身的关系,重点为“意生身”一词。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D 958经~964经:此七经均为婆蹉种的出家人请教佛或佛大弟子的相关问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E 965经名叫“郁低迦经”,郁低迦是位外道的出家人,有一次他请教佛陀· · ·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F 966经为诸多外道参访富邻尼尊者,尊者为之解释世尊之教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G 968经(给孤独经):本经是给孤独长者对诸外道邪说之驳斥。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A 《杂阿含经》第三十四卷与三十五卷多谈及外道,这种风格与《中阿含》与《长阿含》的部分经典有些相似。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B 971经:本经叙述一位上座外道说了以偈,声称有人如能答对其偈,便随其学教。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C 973经是关于外道征询阿难为什么出家修行的话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D 974经:此经叙述补缕低加外道与舍利弗尊者之间的对白。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E 975经是外道补缕低迦向佛陀请教的话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F 976经、977经:此二经记述尸婆外道请教佛陀之事。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G 978经:重点阐述如何鉴别恶知识冒充善知识,以及如何求断与离炽然。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H 979经:本经叙述须跋陀罗尊者在佛陀将入涅槃时求见世尊,闻法后先佛而入涅槃。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I 980经主要是阐述心中常念佛法僧三宝的现世利益和无量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J 981经与980经大体相似,只是将说法的对象由众商人换为诸比丘,主要是教导比丘于空闲处的安住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K 984经:重点谈十八爱行;985经:重点谈爱与恚的互为缘起。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L 986经:本经叙述居家人与出家人皆有一事难断难持。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M 987经:佛陀对弟子们说,“我于二法依止多住”,这是典型的现身说法,即以自己的一些经验体会来教诫弟子。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N 988经叙述天帝释向佛问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O 990~991经(鹿住经):此二经内容所述为鹿住优婆夷心有疑惑,佛陀对其作出点评。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P 992经:本经叙述二种福田。这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A 第993经叙述佛教诗人婆耆舍尊者的赞佛之偈,重点赞叹佛陀的殊胜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B 994经:本经为记述婆耆舍尊者临灭之际,以偈颂赞佛。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C 995经至1022经共计28经,此28个小经均与“天子”(天上的臣民)有关。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D 997经谈到如何使功德增长的问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E 998经至999经二经是讲布施的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F 1000经:佛陀回答天人有关四种善知识的问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G 1001经:生命无常而且十分短促,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该做些什么?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H 第1002经:在本经中天人接连提出四个问题· · ·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I 1004经:世间之法究竟以之为喜还是以之为忧?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J 1005经:本经是佛陀回答天人的四个问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K 1006经、1007经和1008经皆是佛陀为天人解答有关“第一最”的话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L 1009经叙述佛为天子演说“心”的作用。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M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世间?谁遮络世间?谁结缚众生?何处建立世?”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N 1018经中天人问佛:“何法生众生?何等前驱驰?云何起生死?何法甚可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A 1023经:本经重点述说临终得脱之六相(六种征兆)。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B 1024经述说尊者阿湿波誓比丘身染重病,浑身痛楚不堪。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C 1025经乃为佛陀为年少比丘作“临终关怀”,即在比丘临终之际为其说法,使其诸根喜悦。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D 1026经:佛为病比丘所说之法,重点为“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著使”。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E 1028经:本经主旨:如何保持正念和正智。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F 1030经~1032经重点是佛陀及阿难、舍利弗探望病中的给孤独长者,并为之说种种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G 1033经为佛陀于达摩提离长者的病演说四不坏净与六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H 1039经记述佛陀为淳陀长者说法,其主题为:什么叫真正的“净行”?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I 1040经与1039经大体相似,有一位婆罗门来拜见佛陀· · ·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J 1042经~1044经,此三经主题是:何谓法行正行?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K 1045经叙述相习近法,1046经讲蛇行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L 1047、1048经为“圆珠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M 1052经、1053经讲述“恶法”与“真实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A 1026经名叫“善生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B 第1063经重点阐述不要以貌取人。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C 1064经重点简述提婆达多贪图供养之弊病。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D 1065经为佛陀为手比丘所作记说。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E 1068经佛陀教育尊者低沙应修恭敬· · ·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F 1069经叙述一位名叫毗舍佉的尊者为大众比丘说法,得到了佛陀的高度赞叹。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G 1070经:本经叙述一少年不欲协助作衣,佛陀为其辩白。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H 1071经,本经为佛陀向长老比丘介绍什么叫真正的“胜妙一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I 1072经叙述一位名叫“僧迦蓝”的尊者,不为俗家子妻所动的故事。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J 1073经叙述有关“戒香”的话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K 1074经叙述频婆娑罗王与佛陀的一段因缘故事。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L 1075经:本经记述慈地比丘由于饮食之故而犯妄语罪,无端诬陷陀骠摩罗子尊者。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M 1075经:本经记述慈地比丘由于饮食之故而犯妄语罪,无端诬陷陀骠摩罗子尊者。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N 1076经:本经叙述陀骠摩罗子请佛允许自入涅槃。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O 1077经:本经叙述佛陀感化贼人并度其出家为比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P 1078经:此经叙述为沐浴异比丘与天神之间的对话,并请佛为之释疑。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Q 1079经与1078经有些相似,经前为异比丘在河边沐浴,有一天子来问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R 1080经:世尊有一天晨朝之时,著衣持钵入波波罗柰城乞食。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A 1081经:本经为佛陀教化“起不善觉”比丘之事迹。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B 1082经:有一位比丘入安陀林· · ·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C 1083经:本经以大象小象之别,来比喻新耆比丘的之间的差别。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D 1084经、1085经:本经叙述人生短促,当修习善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E 从1084经到1103经,基本上都是叙述魔王波旬是如何给佛陀和诸比丘制造麻烦的。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F 1092经(魔女经):所谓魔女就是魔王波旬的女儿,据说魔女见到其父诱惑佛陀不成,便自告奋勇前往诱惑佛陀,结果也是无功而返。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G 1099经叙述众多比丘为佛作衣时,魔王波旬又来扰乱。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A 《杂阿含经》第四十卷的内容,主要以叙述诸天之事为主。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B 1106经:本经叙述天帝释种种异名的因由。天帝释有种种异名,佛陀在本经中,谈到天帝释有名称竟达八种之多。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C 1107经与1108经叙述天帝释不仅无有瞋恚,而且还能坚持忍辱行,着实难得稀有。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D 1109经与1110经叙述阿修罗与帝释天之间发生战争的记述。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E 1111经~1113经叙述帝释天虽为自在天主,然却十分恭敬佛法僧三宝。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F 1114经与1115经叙述帝释天与阿修罗混战的一些事例,重点是讲述天帝释的精勤与恭敬修行人。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G 1116经叙述天帝释向佛请教佛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H 1117经:天众修持八支斋戒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I 1118经:曾经一段时间阿修罗王生病了,大约病得很严重,所谓“疾病困笃”。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J 1119经:本经叙述天帝释与阿修罗王各说一偈,并由佛点评。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K 1120经:本经叙述天帝释修忍辱行,并迫使阿修罗王立下誓约。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A 1121经:本经叙述佛陀教导释迦族人们应奉持斋戒。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B 1122经:本经是诸多释氏请教于佛陀,即患病的居士如何得以安心。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C 1123经:有一位与佛陀同为释迦族的族人叫菩提,他来到佛所· · ·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D 1128经~1130经:此三经叙述沙门四果。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E 1136经:在此经中,佛陀以摩诃迦叶尊者为典范,告诫弟子们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入于他家、接受供养并为人说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F 1137经与乞食法有关的话题。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G 1138经:本经叙述佛劝迦叶为大众说法而未得响应之事缘。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H 1139经至1144经,内容基本上都与迦叶有关。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I 1140经:本经继续讲述迦叶不说法之因。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J 1141经:本经即佛陀劝迦叶穿“坏色轻衣”,而迦叶未予以应允,并阐述阿练若二义。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K 1142经:摩诃迦叶尊者长期住于阿练若之中,因此· · ·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L 1143经:本经记述迦叶尊者为比丘尼说法而遭恶语之事。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M 1044经所述的事件发生在佛陀灭度之后不久· · ·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A 1145经至1150经,此六经重点叙述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与佛陀的一些因缘事迹。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B 1146经是波斯匿王向佛陀请教轮回转世的问题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C 1147经:本经叙述佛陀为波斯匿王叙述恶劫与老病死一旦到来,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D 1148经:本经是佛陀教导波斯匿王鉴别真假阿罗汉的方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E 1149经:本经记述波斯匿等王就五欲问题向佛陀请教。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F 1150经:本经记述佛陀教导波斯匿王如何减肥。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G 1151经至1154经:此四经分别叙述各类众生在佛前放肆,反被佛陀所感化。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H 1155经叙述一位叫“违义”的婆罗门,他听说佛陀正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便打算要与佛陀展开一场辩论· · ·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I 1156经:有一天清晨,佛陀著衣持钵,亲自到舍卫城中去乞食。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J 1157经:本经叙述布施饭食当一以贯之,不要生起厌烦心。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K 1158经:本经是妻子引导丈夫信佛从而生起净信的记载。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L 1159经:本经为佛陀对居士说布施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M 1160经:本经为佛陀向婆罗门讲述清净的八正道。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N 1161经:本经是异婆罗门向佛陀请教成就阿罗汉的法门。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O 1162与1163经叙述佛陀遇到一对老夫妇在外辛苦度日,于是有感而说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A 1164经:本经思辨性比较强,主要阐述二边与中道等义。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B 1165经:重点叙述年轻比丘如何摄护诸根。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C 1166经:本经叙述触与受的关系。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D 1167经:本经以龟为喻,教诫我们如若摄持六根,恶魔便不得其便。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E 1168经:本经以打麦为喻,诫诸比丘当住于不动之心。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F 1169经:本经名曰“琴经”,主要以琴为喻,从而说明诸行无常。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G 1170经:本经叙述何为“律仪”以及何为“不律仪”之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H 1171经:本经以六种众生来众生六根对六境的攀缘。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I 1172经(毒蛇经):本经中列举八种事物,譬喻我们所遇到的种种境界。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J 1173经:本经主旨是教导我们应认清一切苦的真相,从而不著五欲,善护律仪。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K 1174经:本经以流树为喻,教诫比丘当不著内外境界,直至涅槃。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见与正观,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如实观察,如此方得清净无染。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M 1176经:本经为大目犍连代佛说法,重点为何谓“有漏法”及“无漏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N 1177经:本经由佛陀所说的一个譬喻而来,这个譬喻的重点是描述名叫“灰河”的种种恶劣的生存环境。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A 1178经:本经重点内容:婆罗门尼失六子而伤心欲绝,后遇佛陀说法而悟出人生无常,遂从此不再忧愁,并感动其夫和御者均出家为比丘。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B 1179经:本经叙述毗梨耶婆罗门为寻失牛而得遇佛陀并蒙佛说法接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C 1180经:本经叙述佛陀至婆罗门长者大会之中,为诸婆罗门说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D 1181经:本经记述佛陀为天作婆罗门演说世之布施福德良田。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E 1182经、1183经:此二经叙述佛陀在林中宴坐,得到婆罗门的赞叹。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F 1184经:此经记载佛陀与孙陀利河边与婆罗门施食之因缘。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G 1185经:本经叙述洗浴自心之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经、1187经:此二经叙述佛陀为萦髻婆罗门讲说解除心中萦髻之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I 1188经:此五经叙述佛陀初成佛时思惟当尊重正法,得到诸梵天的赞叹。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J 1189经叙述佛陀以乘道而观察四念处。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K 1193经:记述梵天劝说瞿迦梨比丘离开提婆达多。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L 1194经~1196经:本经叙述大梵天与诸梵天每日供养佛陀,任凭婆句梵天的劝阻。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M 1197经:本经是佛陀涅槃时的一些情景描述。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A 1198经~1207经:此十经重点叙述比丘(或比丘尼)不受佛之滋扰,且能降魔之事。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B 1208~1211经:此四经是佛弟子婆耆舍尊者赞佛和赞上座尊者的诗偈汇总。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C 1212经:本经是佛陀与舍利弗之间相互自恣记载。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D 1212经至1221经共十经之中,都有僧人诗人婆耆舍有关。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E 1215经、1216经:如前所述,婆耆舍尊者不及会吟诗,而且· · ·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F 1218经~1220经:此三经是婆耆舍尊者以偈而赞叹佛陀。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G 1221经:本经叙述尼拘律想尊者因病般涅槃,婆耆舍尊者请佛为其记说。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A 1222经:本经以故事的形式来颂赞天帝释的慈心。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B 1223经:本经叙述皈依三宝的殊胜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C 1224经、1225经:此二经为天帝释引导诸众信人等归信佛陀并供养众僧。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D 1226经:本经记述佛陀成佛未久,波斯匿王心有疑虑,佛陀告之“四不可轻”。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E 1227经:本经叙述波斯匿王因祖母命终而悲痛,佛陀晓之以佛理。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F 1228经~1230经:本三经记述波斯匿王独自思惟时的心得,佛为之印可。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G 1231经~1233经:此三经叙述与财利(或布施)有关的话题。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H 1234经:本经主要阐述佛陀的祭祀观。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I 1235经:本经以波斯匿王之系缚国人,佛陀以佛法而解释之。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J 1236经、1237经:此二经叙述波斯匿王与阿阇世王相互攻伐,佛以佛理而评说之。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K 1238经、1239经:此二经乃为波斯匿王的“独自思惟”后向佛所作的请教。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L 1240经:本经以波斯匿王之念,而叙述佛陀出世因缘。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A 1241经:本经叙述给孤独长者劝人皈依三宝的事迹。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B 1242经、1243经:此二经谈到待人恭敬与知惭知愧。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C 1244经:本经叙述烧燃法与不烧燃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D 1245经:本经叙述必须断除身口意三恶行。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E 1246经、1247经:在此二经中,佛陀以淘金、冶金的过程来譬喻修行的过程。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F 1248经、1249经:此二经为“牧牛者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G 1250经:佛陀在本经中教导弟子们不应当贪求世间的名闻利养。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H 1251经:本经叙述佛陀赞叹精进的比丘,而不喜懈怠的比丘。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I 1252经:佛陀以离车族由盛转衰为例,教喻弟子不应放逸。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J 1253~1256经:此四经之中,佛陀教导我们如何修慈心。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K 1257经:本经叙述时光流逝之迅速。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L 1258经:本经以鼓为譬,教导弟子当不断修习。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M 1259经~1262经:此四经主要阐述佛弟子当如何守护根门。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N 在1263经中,佛陀对弟子们说:“我不赞叹受少有身,况复多受?所以者何?受有者苦,譬如粪屎,少亦臭秽,何况于多?”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O 1264经:本经主题为:“知恩报恩”。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P 1265经~1266经:此二经阐述佛教对于自杀的态度。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A 1267经~1269经:此三经是佛陀应天人之请而阐述佛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B 1270经~1274经:此五经叙述天女在佛前说偈,得到佛陀的印证。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C 1275经、1276经:此二经是天人向佛陀请教有关善恶因果报应的事迹。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D 1277经:有一位天子于后夜来诣佛所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E 1278经:本经叙述提婆达多的党羽因诽谤舍利弗和目犍连,最终遭受大苦报。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F 1279经:本经为佛家伦理经典之一,内容主要是叙述何为“负处”,何为“胜处”?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G 1280经:此经叙述天人与佛陀之间关于“爱”的问答。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H 1281经:本经阐述这样一个问题:即对于世人而言,什么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I 1282经:此经是天子向佛陀请教一些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J 1283经:本经阐述佛陀的求财观与用财观。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K 1284经:本人叙述六位天女各自述说生天因缘。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L 1285经是天子以偈问佛:“何法起应灭?何生应防护?何法应当离?等观何得乐?”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M 1287经:本经叙述何谓“正士”、何谓“正士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N 1288经:本经阐说如法布施的福报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O 1289经:本经叙述佛陀遭受“金枪刺足”,却能做到正念正智,堪忍自安。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P 1290经:本经是佛陀阐述四种之“最”。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Q 1291经~1293经:此三经阐述福、信、忍等资粮之可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A 1294经:本经叙述无欲远胜于得欲。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B 1295经:本经叙述业与心识及生死轮回之间的关系。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C 1310经:本经乃天人赞叹佛陀的光明胜于日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D 1297经:在本经中,天子以偈问佛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E 1298经:在本经中,天人向佛请教四个问题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F 1299经:本经叙述修习十善业可以上生天道。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G 1300经:本经为释提桓因向佛请教人类肉体生命之形成过程。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H 1301经:本经叙述当如法亲近沙门。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I 1302经:本经与1301经大体相仿,叙述如何与“正士”(善知识)交往。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J 1303经:有一位名叫月自在的天子来诣佛所,向佛陀述说自己的一些心得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K 1304经:本经叙述若身心不放逸,则魔怨不得自在寻伺。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L 1305经:本经叙述修行不分场合,纵然是闹市,亦能入定。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M 1306经:本经叙述佛陀与阿难于天子面前赞叹舍利弗之智。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N 1307经:本经赞誉修习八正道所成就的神通。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O 1308经:本经叙述佛破斥魔附天子诸邪说。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P 1309经:本经叙述杀灭瞋恚可得身心大安乐。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Q 1310经:本经乃天人赞叹佛陀的光明胜于日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R 1312经:本经叙述比丘当断几法、当舍几法与当修几法而度生死之流?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S 1313经:本经叙述贤圣之道看似甚难实则简易而平坦。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T 1314经:本经叙述以“爱”为因而引起的种种不良后果。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U 1315经:此二经记述栴檀天子向佛请教如何做方能不堕于三恶道。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V 1316经:本经叙述如果具足戒与智慧,并能正思惟,则能渡过生死流。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W 1317经、1318经:此二经为迦叶天子赞叹比丘的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X 1320经:本经叙述佛在黑暗雨夜中经行而不为恐怖所动。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Y 1321经~1324经:此四经乃佛与诸上座劝化众鬼道之记述。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A 1325经:本经叙述一位比丘舍戒还俗而为其母劝阻之事。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B 1326经:本经叙述佛陀为阿﨟鬼说法,并令其生信之等事。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C 1327经、1328经:此二经叙述鬼神劝诫人们供养得道比丘尼。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D 1329经:本经为天神劝导天神至佛所闻法并集体皈依佛陀。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E 1330经:本经叙述并赞叹舍利弗的堪忍之行。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F 1331经:此经叙述诸天神精勤护持比丘修习佛法。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G 1332经~1335经:此五经叙述天神警醒比丘当精勤修习。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H 1336经:本经叙述阿那律陀尊者不为天神欲乐所诱。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I 1337经:本经叙述比丘证道后,默默行道而不再精勤诵说。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J 1338经:本经叙述一比丘坐池畔而嗅花香,天神指其为违犯盗戒,比丘省悟。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K 1339经:本经叙述十力迦叶为猎人说法,受到天神点化。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L 1340经~1344经:此五经叙述比丘独处林中而生忧虑不乐,天神以偈以慰诫之。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M 1345经:本经叙述众多梵天来礼敬见多比丘。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N 1347经:本经叙述舍利弗述说三昧之法味。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O 1348经、1351经:此二经叙述比丘因外缘而得开悟。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P 1349经、1350经:本经叙述两位天神以偈赞佛念佛之事。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Q 1352经:本经叙述天神告诫阿练若比丘莫营造立。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R 1353经:本经叙述一异比丘已灭受欲,而不以火烧为苦。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S 1354经:本经叙述一女子欲投河自尽,被比丘劝止。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T 1355经:本经叙述盗瓜者与比丘各说一偈,各述其愿。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U 1356经:本经叙述沙弥与比丘之间以偈应答。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V 1357经:本经叙述布施当以诚信为先。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W 1358经:本经分别叙述贫士之愿与比丘之愿。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X 1359经:本经叙述比丘思念细软衣,而天神以偈诫之。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Y 1360经、1361经:此二经叙述俗人与比丘各自喜好的差别。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Z 1362经:本经叙述我们在临终之前,当储备福德资粮。
下载漫说《杂阿含》全文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关于菩提下
联系我们
赞助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