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教词典
|
佛学文库
|
☀大藏经
|
佛图
|
♪佛曲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文库搜索
文章
作者
书名
佛经
▶ 搜索
≡ 大师/居士/名家列表
☰ 名家作品集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作品集:
华严六科 华严禅行法
轻轻点到,自然开窍
找到一处找到心
你还没有真实走过
提起疑情来参话头
向来处去
无关的就不要,有关的选起来
直接从欲界出三界!
透过禅观,你就会知道!
论根尘识之状态
禅观中的根与识
祖师禅与如来禅
玄奘大师的历史定位
再论玄奘大师与禅宗
先把围绕在周遭的业障给清除!
你是真的在修行吗?
最起码要回到最起码的起始点
就按照「数息观」的方法来看呼吸
你够大吗? 够高深? 够广多吗?
我们从生活中来成就
与人相处当中,要怎么去圆融?
怎么超越突破,就在「照住」的功夫
不要用心王来记忆
色身本身是活动的,脑筋也是团团转
用这么一句涵盖这一切!
只看我们自己内心里「我在吗?」
寂而常照─由因向果,照而常寂─从果向因
不起作用,心里永远是那么宁静
讲到人家听不懂,就不算讲了
受想行识是最微细的
色蕴你能够照住,就不会被心王掌握
把它导入特定的、正确的方向
不透过修行,这些根本无法展现出来
你正在前进、在努力,而不是在计较什么…
师父!要怎么样导入萨婆若海?
禅行与唯识不是没关系,我们都在行
掌握不到啊,就差这么一点
那么差的环境之下,他们是怎么用功的?
修行在修行,不是修听,也不是修讲…
心王属于住,这个住是存在,就是第二念
参话头时,应该全身都能沸腾起来才对
修行很简单,一条路走到底
你的「想」会化成你的行动,你知道吗?
修行就是让你看得清楚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分别判断就是想,是一种自然的运行
你的大脑活动全部在意根的掌握之中
意根即使没有色声香味触,它自己都会动
「一念不生」就是这样来的
毗卢遮那佛,光明遍照一切处
这已经成为我们的本能了
即使已经成就,话头你还是要深参!
要起作用,就需要一个媒介
这里是脚踏实地,实践的场所,不喊口号!
有人一坐几十年,就是摸不清楚这一条路
本体成就的本身就是「大方广」境界
禅堂绕三匣,永离三恶道
从心地上用功夫就是从本体上用功夫
生命是活的,参禅也是活的
身体的部份交给医生,心灵的部份交给道场
我们不能只取当中的一段来代表全部
不同的丛林、道场,各有不同的道风
在修行当中,应该身体力行
一个修行者,并不是就一定要舍俗
应对举止之间,你应该能够运用得很贴切
人是活在当下的,不是活在过去
罗汉心又起了,菩萨心又走了
你不懂得藉此开悟,所以就只能当它是意外
原来法界中的存在就是这么个样子!
你不要去记太多…
我们要再进入那个境界
在摆动不停的妄境中,是无法起观的
你不入流,那永远就不算
成就是来自于禅堂,不是来自于禅师
那个境界,我们从来没有经验
修行完全是自己的事,不是向任何人交待
绝不松懈自己,这是行者的本色!
放假是作一个弹性更大的一种训练方式
已经超越时空,到任何角落距离都一样
因为我们是活在觉知的领域里
行者与凡夫的不同就在于能走出自己的天地
你必须要能够超越心王的作用
生命的原形非大脑逻辑推理所能及
时间是没有知觉的,它只是前进而已
要「讲」让你怎么开悟,很简单!
还没有经验,你还没有进去
行者的功夫就在保衽上,那需要时间
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告诉人家的
内典、内学、内明,就是向内!
你都被心王操纵了,却不知道!
大脑是不安于现状的
心念的产生,就从你作用或不作用中来
急不得的!我们必然如此!
为了不犯戒,那你就必须「忍辱」
这就是「正念」之所系
在「参」的时候,紧紧守住那个话头
菩提大道没有私相授受,端看你能否感应到「教」
我这样对吗?你要再一次验证啊!
捕捉那生起的地方,不要去找知识、找答案
应当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适当的养份
宝叶扶疏、枝叶光茂的境界,将指日可待
…还有210条,点我再看后面100条…
下一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关于菩提下
联系我们
赞助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