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六科 华严禅行法

  

华严禅行法

  

《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一集

  

海云继梦和上

  

华严禅法--到达佛陀境界的方法

  

【四大宗派与四大教派】

  

我们这一会要跟各位介绍华严禅的行法,谈这一个主题,主要是要让各位认识到禅行的一个特色。

  

首先,我们就必须跟各位谈到华严跟禅到底有什么关系,在一般传统的观念里,认为,大乘佛教有八大宗派,那我们跟各位讲,不是这样分的,他是分四大教派跟四大宗派。

  

四大教派那就是玄奘大师这一派的法相宗,又叫做慈恩宗,第二个是嘉祥吉藏大师这一派的法性宗,又叫三论宗,第三派就是天台的法华宗,在天台山这边以法华经为主而架构起来的一个宗派,第四个那就是我们本山的华严宗,这个我们叫做四大教派,他都是以教义取胜,所以叫做教派。

  

这个四大教派之下,他们都需要拥有禅净律密这四大宗派的行法,这四个我们叫宗派,也就是行法的部分。

  

【律宗的特质】

  

行法当中,有一个不属于究竟义的,那叫做律宗,律宗不是究竟义,但是他可以协助一切行法早登彼岸,早日成就,甚至于可以帮助你早日往生,这个叫做律宗,律宗他就是透过一个有为法的架构,让你早日成就,假如你不愿意有戒律的束缚的话,也可以成就,那么第一个就是外道成就,第二个那就是时间要拖的很长,就是这两个部分。

  

因此我们在律宗的这个定义上面,也把他列为行法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八宗通修,这四大教派也要有戒律的规范跟引导,那么三大宗派,也需要有戒律的规范跟引导。

  

而事实上,戒律他本身,他就是一个很特殊的状况,我们把这个戒律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我们可以说是组织制度,经营管理,假如用一个更新潮的语言来讲,那戒律就是MBA,就是CEO。

  

那你要不要随你,不要也可以,并不是说不行,一定,没有那回事,不是说一定要有戒律,那不一定要有戒律,可是,你就会像蜂炮乱冲,他不能按照你既定的规则跟途径前进,所以戒律有他的殊胜处,也有他的必要性。

  

那我们既然进入佛门,想要了生死,想要出三界,想要成办这件大事,那当然就希望早日成就,要想早日成就,那这个戒律就有这个必要。

  

【戒律不是捆绑我们的绳索】

  

就像我们在坐的,几乎每一位都会问,我讲几乎每一位是你可能除外,因为大部分都说除外,其实通通算在里面,大家都会问,师父怎么样能开悟,师父要照规矩一点,他就告诉你先持戒,你说,哇,这持戒就麻烦了,有很多不能吃,有很多不能看,看电影也犯戒,涂口红也犯戒,那要怎么办?

  

不是这样讲,因为你记着要成就,越急的人,那通常指导者就会告诉你越远的地方,从越远的地方来,你假如说师父我来修学,我不想成就,不想成就,师父就直接告诉你心法,因为你不会成就,不想成就你就不要来了,你来干什么?那你来又要问说我要怎么成就,你告诉我一句话,我就开悟了,那又没有用,那要怎么办呢?

  

修行就是这么矛盾,你说我不急,我也不想成就,师父说那你不要来,那你来了,你说师父你告诉我,我要赶快成就,师父又告诉你要绕很远才能成就,那怎么办呢?

  

在这里就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规范,那就是戒律,而戒律的本身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个样子,他事实上就是发挥效率,让你在有限的生命,资源下,能够很快的达到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因此,让你怎么有效率达到目标,那就是戒律的基本前提。

  

【冥想怎么想】

  

那今天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谈禅的这一块,也就是在宗派里头,禅修的这个部分跟华严之间的关系,这个密法,净土,跟戒律在前面三会我们已经讲过了,今天要跟各位谈的是禅的这个部分。

  

禅这个东西,首先我们要跟各位弄清楚,你讲到禅,那真的很惨的惨,第一个你看看,现在英文翻译的叫做meditation,这大家都知道,meditation再把他翻译成中文来叫做冥想,简单的也叫做禅,禅坐,冥想,那我们告诉各位,用冥想来做定义,基本上不是中国所讲的禅,他是小乘禅的定义,冥想的意思就是静虑,静虑,思维修都对,但是你翻成冥想,因为没有定义,你不知道怎么想。

  

所以你两腿一弯折起来,坐在那里,那就胡思乱想,反正没出声音了,就叫冥想,那你就全错,不是冥想定义错误,是你把冥想的意义,想当然尔这样去做,那就错了,假如你认为冥想就是把心沉静下来,没有妄想,然后自然的他会出现那个境界,那个境界是随缘而现,那这样子叫做冥想的话,那这个定义就对了,可是我相信所有学禅的人都不会跟你讲这种定义。

  

那你一看到冥想也好,看到静虑也好,看到思维修也好,那就自己思维,想当然尔,用你自己想的,那你全错,你想的算对的话,告诉你,我们想的都不对,我们想的不可能对,我们想的要对的话,就不用修了,你用想的就好了,这是第一个前提弄清楚。

  

所以假如按照南传或者小乘,这个名词不重要,不要认为人家小乘就比你小,他小乘说不定比你重,你是大乘可是比别人轻,我们讲小乘并不是看扁人家,这只是个形容词而已。

  

就像我们叫番仔一样,番仔不见得比我们差,他生命品质说不定都比我们高,这个东西就告诉我们,这个小乘禅法,他有一套实际修行的部分。

  

【大乘禅法的定义】

  

我们大乘禅法也有一套实际修行的部分,但是是完全不一样,你注意看,meditation的定义,不管是冥想静虑或思维修,他都是一种方法,只是这种方法你可能用错,他是讲方法,所以我们说他有一套方法,那一套方法是你学禅修的人要去认识的,那么大乘禅的禅的定义呢。

  

他不是这样定义,他叫做菩提涅槃,妙明真心,那这个就完了,菩提也好,涅槃也好,妙明真心也好,他都是境界,他不是方法。

  

你要留意到,那这个问题就产生了,这个境界要用什么方法去达成呢?问题就来了,假如我们把小乘禅的定义跟大乘禅的定义并在一起,透过静虑,思维修或者冥想能不能到达菩提涅槃妙明真心的地步呢?可不可以?你反正没人想过,我们更没去想他,告诉你,用想的就不对,用静虑,用思维修,可不可以到达菩提涅槃,妙明真心的地步呢?那我们可以告诉你,肯定绝对可以,那么你能不能拥有真正的静虑的方法呢?思维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不是徒有形式的方法,那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禅的定义。

  

【禅法--达到佛陀境界的方法】

  

我们要这样告诉各位,禅是个境界,这是我们的基本前提的定义,那么你用什么方法去到达这个标地,那就叫禅法,就像我们定义佛,佛是觉悟的境界,佛法是到达觉悟境界的方法,那么,禅是什么境界呢?

  

用你现在的话来讲,禅叫做自在,禅之所以在世界会造成那样风靡,就是因为自在,所以当你讲到禅的时候,你的细胞,生命中的细胞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不知道跟人家兴奋什么,啊,禅,那很好,我也要,要什么?要知道,我也要,就表示他是个东西,他是一种自在的境界,你也要到达。

  

但是很遗憾的,我们缺少觉性,你没有办法去分辨这个部分,他既然是个境界,我们可以去到达的话,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去到达,那就叫禅法,到达自在境界的方法,弄清楚了。

  

那你要学禅,你就知道怎么学了,我们要去找一个老师,一个师父,或一个道场来指导你禅,不是指导自在的境界,是指导你如何到达自在的境界,你要记得这一点,自在的境界没有办法教,教你的自在境界都是假的,装腔作势,装出来的,那不是叫真自在,真自在不是做给人家看的,是当下那个自在。

  

【自在是一种境界】

  

现在各位在听经,你有没有自在呀?我看一个都不自在,脚摆哪里呀,手摆哪里呀,头摆哪里,我看大家头都不自在,你头能不能拿下来摆旁边啊,能不能啊?不行啊?为什么?拿下来就完了,是这样吗,不是啊,因为你不自在啊,你要是真自在的话,你坐在那里,你就像一个艺术品一样,很美,你现在不是艺术品,你是业障深,为什么?

  

什么叫业障,就是使你不自在的那个东西叫业障,你应该要很自…

《华严六科 华严禅行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