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六科 华严禅行法▪P16

  ..续本文上一页菩萨告诉我们,告诉善财童子说,你的生命观境要怎么现前呢?那么他有几个定义,这些是成就国土,这个国土就是我们讲的极乐世界,我们在这个地方,叫做净妙国土,要成就这个净妙国土,那你要自己能够安住在菩萨住处。

  

菩萨住处就是最胜第一义,最胜第一义是什么,那么他这样定义,这样解释,就是文殊师利菩萨讲的,最胜第一义是不生不灭,不失不坏,不来不去,如此言语既非言境,言说不及,不能记别,非是戏论思度所知,本无言说体性寂静,唯诸圣者自内所证。”这个就是最胜第一义,那么说菩萨们,就是安住在这个境界里,跟你讲说最胜第一义是什么,那就是这一段,“不生不灭,不失不坏,不来不去”,但是这样讲呢,又不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所以说如此语言,既非言境,虽然是这样讲,但不是语言所能表达,言说不及,不能记别,就是不能区别,非是戏论,不是一般语言所能讲的,或者你的思量,思度所知,不是戏论或者思量所知,本无言说,本来没什么语言可以去形容他的,所以你说你梦到一个地方如何如何,那叫很好笑,那不叫净土。

  

“体性寂静唯诸圣者自内所证,”是所有行者内心所证,这个时候叫做菩萨住处,菩萨是安住在这个境界里,那么这个呢,就叫做净妙国土,我们跟你讲得很清楚了,不是搭飞机能到的,到不了的。

  

【成就净妙国土的条件】

  

所以你有很多境界你能知道,要懂得去转化他,那么要成就这样一个境界呢,我们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必要条件,一个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有三个,这里跟你列出来叫做无憍慢心,生平等心,修真供养,要这三个条件。

  

这三个条件怎么修呢?那我们后面再给各位提出来,这里提的是成就国土的充分条件,我们经典里叫做成就国土,我们禅修里叫做生命观境现前,那你的国土,到底你的那种国土或者生命观境,那么程度好不好,那就看你的成就了,他会一直往前推进,这个地方我们叫做充分条件了,有十个,这个是文殊菩萨所提出来的。他告诉善财童子说,我们要成就国土要有这十个,十法具足圆满,第一个要证无生法具足圆满,第二个无灭法要具足圆满,第三个不思坏法要具足圆满,第四个无来去法要具足圆满,第五个超言辞境界法要具足圆满,第六无有言辞道法要具足圆满,第七,无戏论法要具足圆满,第八不可说法要具足圆满,第九寂静法要具足圆满,第十圣者法要具足圆满。

  

要有这十个条件,这十个条件你在这里看起来,这什么法?你回去翻翻净行品,智守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一百一是个问当中,最前面十个问,那你都看不懂,不可坏身语意业,不可动身语意业,这些法都是从身语意中来,所以那十条成就就成就你的净妙国土,答复这个问题,就是后面的一百四十一大愿。

  

你不要看,这十个怎么做,不是做不到,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睡觉,那整个过程,我们都在做这一件事情,成就净妙国土。

  

所以修行的助道资粮不是要你特别去点香,烧开水,还要特别一个茶壶,然后供佛以后,就坐在那边发呆,这样就会成就净妙国土啊?很好笑啊,那个需不需要做?那个也需要,引导你把心端正,可是你要懂得在实际上来讲,是从日常生活中来完成的,你要懂得我们所进行的这个部分。这个是充分条件的部分。

  

那么,必要条件还有三个,我们一个一个简单的给你看一下,我把经文部分跟他摘录了一下,第一个是无憍慢心,要成就十法具足圆满,第一个谛观身界,无殊死人所有皆弃。简单讲,你自己要不有憍慢心,也就是不骄傲,不傲慢。

  

先看看你自身,跟死人差不多,睡下去跟死下去一样,你所有东西,这是讲我们出家人了,不是讲你在家人了,你要通通放下,看看这个色身,你没什么好骄傲的。

  

第二个服坏色衣,我们出家人穿的叫坏色衣,现在穿这个根本就不叫坏色衣,又要把他烫平了,怎么叫坏色衣,应该要穿的像咸菜一样,所以现在师父要是穿的像咸菜,就没人要了,所以他也要庄严起来,所以这个时候就难修,要穿个坏色衣也不行,就一定要穿得很庄严给人家看。禁止威仪不同世间,出家人的威仪不同世间,现在我们不要求大家都像古人那样子了,但是呢,每个人要有一个标准,自己要能守得住,我也没有要求说这些出家人都一定要像清凉国师一样,自己定十条,然后死戒律,这个又戒又律又头陀行,各方面都要求。

  

我们没有这样要求,尤其在跟众生接触非常这样频繁的这样的时代里,但你自己要有一个坚持不变的这个原则。所以叫禁止威仪,仪式有所不同。

  

三者既废形好,也就是头发都剃掉了,毁了这个外形跟世间人不同,执持应器乞食与他,我们现在没有持钵化缘托钵吃饭了,现在托钵托的也不是饭了,锅里头放越大越好,因为放的钱越多越好,所以托钵也变形了,时代变了,但是我们要知道,你出家人所有的吃的,都是信众供养的,所以你没什么好自大的,这个你要知道,身形已经自己发愿已经改变,那么饮食,就完全寄托在施主的供养上面。

  

第四个乞食如丐,如是思维,令心卑下,自己想想自己跟乞丐一样,没有什么好臭屁的,讲话不必那么大声,想想自己还是谦下一点。

  

第五乞食养命,寿命在他,我们是乞食的,算一算大家都包红包给师父,那不错,师父都不要工作就有钱收入,可是你要知道人家不给你钱,你就饿死了,你要想想看,所以这不是值得光荣的事,这是警惕自己,你的寿命在我手中,随时人家把你捏死,今天你高兴好,不高兴那你就知道,这个就是你自己必须要有谦下心,不要有傲慢心的一个典型例子。

  

六者食人之余,人家吃剩下的,他丢掉的,彼弃方食,我们现在都不是,人家供养的香蕉烂了,就说这个没功德,这有罪过,要供养师父的要供养最好的,你搞清楚,供养最好的不是供养师父,供养最好的是供佛,因为供佛,你现在是人家没有带回去,人家供养了应该带回去,我们现在不是,搞到最后干脆你供养我,我不喜欢我自己买,所以我们早上那个众海师在问了,水果怎么办?我说水果很简单,不准再买,我跟大家一再讲,不准再买水果,人家有供养你就吃,没供养你就不要吃,没得吃,这样你才知道要怎么样用功,不然成天都在想,最近橘子出来了,橘子很好吃。吃了半年的苹果应该换橘子了,这个叫修行吗?

  

所以不能买,人家有供养你才有的吃,人家没供养你就不要吃,那这才好修行,那你天天在想,今天都要去买什么回来吃,那你在干什么?不对呀。

  

第七个当于思索恭敬供养,令生欢喜,对于师父,对于教你的,这个我们讲起来都有点矛盾,出家人修行人,对于教导我们的人,不是只有出家众,以善财童子53参来讲,那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你要懂得。

  

第八,欲令梵行具足威仪,无为法事,修行梵行怎么具足威仪。

  

第九,我今出家,于佛法中未得少分,我现在出家了,有没有成就啊,没得成就啊,所以你也不用在那边自以为了不起。

  

十者,一切众生于我嗔恨,我常安稳,任何的众生对我有嗔恨心,那都会安住,都能够忍耐,忍的过去,而不是人家对你怎样,那你又怎样还他,不是。如是思维,则无憍慢。

  

这一共分有三大类,第一个是自己的身相,第二个是饮食,第三个对于学习上面自己怎么奋发图强,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来讲,丝毫无有这一种自大心。这一种惭愧心,谦下心必须先具足,你才能够有信心。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生平等心,也是十法,这个是一般我们修行常跟大家讲的,第一,于诸众生所作平等,第二,于诸众生心无障碍,第三,于诸众生心无疲倦,第四,欲利众生具修六度,第五,集一切智,亦不依止无二之相,这个都是智慧的部分,普观众生同于如来无所分别,了达体性平等,证入平等心性。第八,愿与众生同得出离生死大火,第九自既出离复能拔出一切众生,第十平等安置一切众生无忧恼处。

  

这个地方,文殊菩萨另外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跟法华经长者品的例子很像,他说三界火宅无安,贪嗔痴火茂盛,那么长者有五个儿子,在三界内,那你看,他就问善财说,那这个长者怎么救出去呢?把这五个儿子救出去呢?他有没有分别心啊?善财说没有,他只是随缘就近,越近的越早救出去,他不可能近的不救去救远的,所以五个孩子在哪里,看到一个抓一个,各位有没有被抓到?可能还没有被抓到,你距离太远了。

  

什么叫做最近呢?那这个就是凡夫心,我一定要跟佛靠的很近,跟师父靠的很近,那叫肉麻兮兮,因缘最近的,他是指善根,你的福德因缘善根够不够,越高层次当然越快出离,善根越高的慢慢培养,你资粮道不足的先充实资粮道,那我们各方面都教,我算算二十年来我讲经是越讲越倒退,本来以为大家都来修行的,都想修行,大家都很快,这个若心他缘摄心令返就好了,还有问你要如何摄心,因为头坏掉了,好了,那不要紧,那你不行…

《华严六科 华严禅行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