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菩薩告訴我們,告訴善財童子說,你的生命觀境要怎麼現前呢?那麼他有幾個定義,這些是成就國土,這個國土就是我們講的極樂世界,我們在這個地方,叫做淨妙國土,要成就這個淨妙國土,那你要自己能夠安住在菩薩住處。
菩薩住處就是最勝第一義,最勝第一義是什麼,那麼他這樣定義,這樣解釋,就是文殊師利菩薩講的,最勝第一義是不生不滅,不失不壞,不來不去,如此言語既非言境,言說不及,不能記別,非是戲論思度所知,本無言說體性寂靜,唯諸聖者自內所證。”這個就是最勝第一義,那麼說菩薩們,就是安住在這個境界裏,跟你講說最勝第一義是什麼,那就是這一段,“不生不滅,不失不壞,不來不去”,但是這樣講呢,又不能夠用語言來表達,所以說如此語言,既非言境,雖然是這樣講,但不是語言所能表達,言說不及,不能記別,就是不能區別,非是戲論,不是一般語言所能講的,或者你的思量,思度所知,不是戲論或者思量所知,本無言說,本來沒什麼語言可以去形容他的,所以你說你夢到一個地方如何如何,那叫很好笑,那不叫淨土。
“體性寂靜唯諸聖者自內所證,”是所有行者內心所證,這個時候叫做菩薩住處,菩薩是安住在這個境界裏,那麼這個呢,就叫做淨妙國土,我們跟你講得很清楚了,不是搭飛機能到的,到不了的。
【成就淨妙國土的條件】
所以你有很多境界你能知道,要懂得去轉化他,那麼要成就這樣一個境界呢,我們分兩個方面,一個是必要條件,一個是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有叁個,這裏跟你列出來叫做無憍慢心,生平等心,修真供養,要這叁個條件。
這叁個條件怎麼修呢?那我們後面再給各位提出來,這裏提的是成就國土的充分條件,我們經典裏叫做成就國土,我們禅修裏叫做生命觀境現前,那你的國土,到底你的那種國土或者生命觀境,那麼程度好不好,那就看你的成就了,他會一直往前推進,這個地方我們叫做充分條件了,有十個,這個是文殊菩薩所提出來的。他告訴善財童子說,我們要成就國土要有這十個,十法具足圓滿,第一個要證無生法具足圓滿,第二個無滅法要具足圓滿,第叁個不思壞法要具足圓滿,第四個無來去法要具足圓滿,第五個超言辭境界法要具足圓滿,第六無有言辭道法要具足圓滿,第七,無戲論法要具足圓滿,第八不可說法要具足圓滿,第九寂靜法要具足圓滿,第十聖者法要具足圓滿。
要有這十個條件,這十個條件你在這裏看起來,這什麼法?你回去翻翻淨行品,智守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一百一是個問當中,最前面十個問,那你都看不懂,不可壞身語意業,不可動身語意業,這些法都是從身語意中來,所以那十條成就就成就你的淨妙國土,答複這個問題,就是後面的一百四十一大願。
你不要看,這十個怎麼做,不是做不到,從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睡覺,那整個過程,我們都在做這一件事情,成就淨妙國土。
所以修行的助道資糧不是要你特別去點香,燒開水,還要特別一個茶壺,然後供佛以後,就坐在那邊發呆,這樣就會成就淨妙國土啊?很好笑啊,那個需不需要做?那個也需要,引導你把心端正,可是你要懂得在實際上來講,是從日常生活中來完成的,你要懂得我們所進行的這個部分。這個是充分條件的部分。
那麼,必要條件還有叁個,我們一個一個簡單的給你看一下,我把經文部分跟他摘錄了一下,第一個是無憍慢心,要成就十法具足圓滿,第一個谛觀身界,無殊死人所有皆棄。簡單講,你自己要不有憍慢心,也就是不驕傲,不傲慢。
先看看你自身,跟死人差不多,睡下去跟死下去一樣,你所有東西,這是講我們出家人了,不是講你在家人了,你要通通放下,看看這個色身,你沒什麼好驕傲的。
第二個服壞色衣,我們出家人穿的叫壞色衣,現在穿這個根本就不叫壞色衣,又要把他燙平了,怎麼叫壞色衣,應該要穿的像鹹菜一樣,所以現在師父要是穿的像鹹菜,就沒人要了,所以他也要莊嚴起來,所以這個時候就難修,要穿個壞色衣也不行,就一定要穿得很莊嚴給人家看。禁止威儀不同世間,出家人的威儀不同世間,現在我們不要求大家都像古人那樣子了,但是呢,每個人要有一個標准,自己要能守得住,我也沒有要求說這些出家人都一定要像清涼國師一樣,自己定十條,然後死戒律,這個又戒又律又頭陀行,各方面都要求。
我們沒有這樣要求,尤其在跟衆生接觸非常這樣頻繁的這樣的時代裏,但你自己要有一個堅持不變的這個原則。所以叫禁止威儀,儀式有所不同。
叁者既廢形好,也就是頭發都剃掉了,毀了這個外形跟世間人不同,執持應器乞食與他,我們現在沒有持缽化緣托缽吃飯了,現在托缽托的也不是飯了,鍋裏頭放越大越好,因爲放的錢越多越好,所以托缽也變形了,時代變了,但是我們要知道,你出家人所有的吃的,都是信衆供養的,所以你沒什麼好自大的,這個你要知道,身形已經自己發願已經改變,那麼飲食,就完全寄托在施主的供養上面。
第四個乞食如丐,如是思維,令心卑下,自己想想自己跟乞丐一樣,沒有什麼好臭屁的,講話不必那麼大聲,想想自己還是謙下一點。
第五乞食養命,壽命在他,我們是乞食的,算一算大家都包紅包給師父,那不錯,師父都不要工作就有錢收入,可是你要知道人家不給你錢,你就餓死了,你要想想看,所以這不是值得光榮的事,這是警惕自己,你的壽命在我手中,隨時人家把你捏死,今天你高興好,不高興那你就知道,這個就是你自己必須要有謙下心,不要有傲慢心的一個典型例子。
六者食人之余,人家吃剩下的,他丟掉的,彼棄方食,我們現在都不是,人家供養的香蕉爛了,就說這個沒功德,這有罪過,要供養師父的要供養最好的,你搞清楚,供養最好的不是供養師父,供養最好的是供佛,因爲供佛,你現在是人家沒有帶回去,人家供養了應該帶回去,我們現在不是,搞到最後幹脆你供養我,我不喜歡我自己買,所以我們早上那個衆海師在問了,水果怎麼辦?我說水果很簡單,不准再買,我跟大家一再講,不准再買水果,人家有供養你就吃,沒供養你就不要吃,沒得吃,這樣你才知道要怎麼樣用功,不然成天都在想,最近橘子出來了,橘子很好吃。吃了半年的蘋果應該換橘子了,這個叫修行嗎?
所以不能買,人家有供養你才有的吃,人家沒供養你就不要吃,那這才好修行,那你天天在想,今天都要去買什麼回來吃,那你在幹什麼?不對呀。
第七個當于思索恭敬供養,令生歡喜,對于師父,對于教你的,這個我們講起來都有點矛盾,出家人修行人,對于教導我們的人,不是只有出家衆,以善財童子53參來講,那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你要懂得。
第八,欲令梵行具足威儀,無爲法事,修行梵行怎麼具足威儀。
第九,我今出家,于佛法中未得少分,我現在出家了,有沒有成就啊,沒得成就啊,所以你也不用在那邊自以爲了不起。
十者,一切衆生于我嗔恨,我常安穩,任何的衆生對我有嗔恨心,那都會安住,都能夠忍耐,忍的過去,而不是人家對你怎樣,那你又怎樣還他,不是。如是思維,則無憍慢。
這一共分有叁大類,第一個是自己的身相,第二個是飲食,第叁個對于學習上面自己怎麼奮發圖強,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來講,絲毫無有這一種自大心。這一種慚愧心,謙下心必須先具足,你才能夠有信心。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生平等心,也是十法,這個是一般我們修行常跟大家講的,第一,于諸衆生所作平等,第二,于諸衆生心無障礙,第叁,于諸衆生心無疲倦,第四,欲利衆生具修六度,第五,集一切智,亦不依止無二之相,這個都是智慧的部分,普觀衆生同于如來無所分別,了達體性平等,證入平等心性。第八,願與衆生同得出離生死大火,第九自既出離複能拔出一切衆生,第十平等安置一切衆生無憂惱處。
這個地方,文殊菩薩另外舉了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跟法華經長者品的例子很像,他說叁界火宅無安,貪嗔癡火茂盛,那麼長者有五個兒子,在叁界內,那你看,他就問善財說,那這個長者怎麼救出去呢?把這五個兒子救出去呢?他有沒有分別心啊?善財說沒有,他只是隨緣就近,越近的越早救出去,他不可能近的不救去救遠的,所以五個孩子在哪裏,看到一個抓一個,各位有沒有被抓到?可能還沒有被抓到,你距離太遠了。
什麼叫做最近呢?那這個就是凡夫心,我一定要跟佛靠的很近,跟師父靠的很近,那叫肉麻兮兮,因緣最近的,他是指善根,你的福德因緣善根夠不夠,越高層次當然越快出離,善根越高的慢慢培養,你資糧道不足的先充實資糧道,那我們各方面都教,我算算二十年來我講經是越講越倒退,本來以爲大家都來修行的,都想修行,大家都很快,這個若心他緣攝心令返就好了,還有問你要如何攝心,因爲頭壞掉了,好了,那不要緊,那你不行…
《華嚴六科 華嚴禅行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