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只好当单身贵族,因为他是假设,这个东西不能用假设,内心世界这条路要走的,不是假设的问题,是你必须去面对它的问题。
那么凡夫的内心世界,他是都在已知的范围里头,他不可能走向未知,所以,凡夫强调的叫做经验主义,曾经有过的经验他再做一遍,没有走过的经验他不走,那么即使要走也是假设,假设什么?都是别人讲的,爸爸讲的,老师讲的,报纸讲的,电视讲的,人家说,因为有这些,所以他就内心有依靠,要记得,这个内心的依靠,就是你生死轮回的根本。
我们修行,学佛,禅修,密法,净土,不管哪个法门,他的目的就在这里,不要去找寻内心的依靠,但是这句话在现实的社会里头不能成立,因为现实的社会他所教你的就是内心要有依靠。
尽管是学术家哲学家,他们要的也是一种依靠跟证据,谁说,某人说,你去看每一本书,学者的论著里头,他一定有很多注解,那些注解都是古人说的,古人说你听懂吗?古人说是骗人的,应该讲实际一点应该是死人说的,都是那些死掉的人说的,他所有的出处都是指那些死人讲的,他必须相信死人的话,他没有办法相信活人讲得话。你要注意,当这种现象产生的时候,你就是走在生死轮回的范围里,这个叫凡夫的世界。
【凡夫世界成立的三个条件】
所以你看凡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我们跟各位讲很简单的,他只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去记忆,记忆很多资料,然后去推理,达到他预期的目标,就是这三个,你去看看你内心世界只有这三个因素,记忆是你的依靠,合理的推理也是你的依靠,达到你预期的目标也是你的依靠,这个叫有依,有依叫做有,三有,就是依你的欲望,依你的形象,依你的想象,这三有叫做三界,三有轮回,三界轮回,因为你会这样子一再的循环。
【禅行--带着觉性的独立】
那我们在修行在训练你,就告诉你不要有,不要依,要能独立,那你要怎么去独立呢?那这个就是禅行的过程,做一个完全独立的,那从佛教的立场来讲,就是带着觉性,带着觉性有个好处,你可以依,也可以不依,这个是佛法的特色,佛法不是叫你绝对不依,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我要依,非要依不可。
这个开车上高速公路,只能靠右边走,这个就是依,你不能够说我不依,那我就靠左边走,那你就会看到,所有的车都违规,只有你是朝正前方走,人家通通朝后方走,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有觉性我们知道,我们必须要依,因为你不依不行,这是世间法中的,可是,那一个你能够觉知你在依的那一个觉知本身,就是智慧。
问题是,我们都无知,你都用大脑惯性,或者是一种好恶的选择,那就不对,第一个不能惯性,惯性就是生死轮回,第二个不能用好恶选择,好恶选择不是觉知,觉知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知道有这件事,那并不是我做这件事情就对,我们发现很多人有这种情况,我很知道我们要做这件事,你那样做不对,那你是用好恶在做选择,你才会有这样做对,那样做不对,你很清楚就好了,那我要这样做就这样做,那他这样讲,好了。那我依你,我是依你,对不对你负责,那我依你,这个时候不说对不对,我依你而已。
我们现在知道,最痛苦的是你的好恶做选择以后,你无法依你,你无法依他,因为你要的是这个,你无法那个,这个就是你痛苦的地方,看起来很像在修行,其实根本就不是,口口声声说说是佛法,所要的都是你选择的,当你要做的时候,你说这是我的福报,那我发心,你要做你就发心了,你不想做的时候,那你就随缘了,所以你会发现,当人家讲随缘了,差不多OK了,他就是不干了。
【在华藏工程中放下对立】
为什么?你用的都是佛教的术语,但其实是你内心在做选择,那这个不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不选择的,所以华藏工程要各位去进行就在这里,你不要一直点头,你根本就没有参加华藏工程,有参加华藏工程,你内心就会转变,你世界就会转变,关键就在这个地方,他就是让你放下好恶对立的选择,你很清楚,带着觉知,带着觉知,那么依靠,依他,他有意见,我听你的,我清楚这个意见是你的,做,我做,我做了,将来人家会骂我,我很清楚,因为我是听他的所以被骂,那你也不必把它公布,那也没有意义,那是世间法中的,你要很清楚的,明白到这一点,这个就是学佛。
那个佛,觉知,我觉知我这样做会出问题,那这样就好了,出了问题是必然的,被K啊,被骂啊,被揍啊,这是我很清楚,那假如没有呢,没有是我福报,因为前辈子我没造业,所以这辈子我听他的,撂下去,结果他不是陷阱,他只是两寸水而已,所以我通过了。
【疑情、觉知的运作而让生命灿烂】
这一点觉知在运作的时候,生命是非常灿烂的,你自己要去经验,所以禅本身是一种觉知的行为,学佛为什么跟禅扯在一起,禅修为什么跟学佛扯在一起,关键就在这个。
这个地方你会发现,他的一个根本就是那个疑情一直在起作用,因为有疑情,你才有可能觉知,没有疑情你不可能有觉知,而疑情不是疑神疑鬼,疑情也不是制造进展,疑情只是让你环顾四周无有压力,这样而已。
各位想想看,你在像车站那样人潮汹涌的地方跟人家约会过没?这个例子我们常跟各位举了,我记得读书的时候,台北车站人很多,台北车站又那么大,人那么多怎么办呢?台北车站有四个字,台那个字,那边找来找去那是最惨的,最不好找人,那我们就在北那个字下面等,大家都到了,大家都是背靠着柱子都在等,等了一个钟头怎么还没来,只是无聊,无聊要走出来抽个烟,哎呀,你到多久了,他也到一个钟头,你也到一个钟头,两个人都一个向北看,一个向东看,都靠在那里,
为什么?因为都没有疑情,反正我到了,人又很多走来走去,那我就尽量靠着那个柱子,我就守着那个柱子,他就会来找我,大家都想着他会来找我,所以大家都在那里等,这个为什么?这个就是一种惯性。
【惯性阻挡了觉知】
你会发现我们在惯性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发挥你的警觉力,甚至你周遭的事业也一样,那么禅修的本身,他就是带着疑情,这个觉性都一直起作用,但你会发现,在等人最好的方法,也就是在那个地方你就站好,那么有一个动,动是要动给人家看,你在找我,因为我们约了,那你也会找我,那我呢,我稍微有点动,我也可以保持一个觉知,那你就会很轻松又不会紧张,不会失落,像这种情况,你如此带着疑情在你的生活中是不应该有压力的,所以假如会产生压力的话,那你的疑情应用是产生错误。
那么当我们这个疑情带着,你不是要在哪里起作用,你疑情会有世俗的,有胜义地的,也就是佛法,我们追求生命止于至善的这一方面的,那么当这些疑情在起作用的时候,你会一直往上提升,但是你感觉不到,你在哪里最清楚呢?就是当你置心一处的时候,他才会发挥作用。
【觉知在置心一处处发挥极致】
就像小孩子长大,小孩子在长大,小孩子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他在那个时候会知道呢?鞋子太小了,衣服太小了,那个时候,爸爸妈妈就会发现孩子长大了,那时候告诉他说你长大了,他就会说哦,我长大了,事实上你知道,最初的时候他根本感受不到,他哪里知道什么叫长大,但是呢,他确实是在长大,现在各位的生命品质,你有没有在提升,各位的法身慧命你有没有在兑现,这是个关键处。
那么,他是一定在成长,那你呢,是不是有足矣让他成长的因素,假如不能成长,那就叫一阐提人,一阐提人用现在的话来讲叫木头人,木头人就不会长大。而我们呢,不是一阐提人,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是在锻炼我们的人性,使他达到百分之百的纯,那就变成佛性,所以关键是在这个地方。
我们要怎样的来进行这个工作,那就这么两个了,置心一处这个殊胜,我们要跟各位仔细的说明了,前面我们跟各位谈过。
【安住置心一处】
大概所有的修行都在训练置心一处,那么问题是,你对于置心一处的这个东西认知不够,用你自己的想法那就发生问题。
这个礼拜禅修班的同学问了一些问题,我们打坐的时候,我在数息,有人教你置心一处,他怎么教呢?他说这个吐气啊,吐出去的时候,这个气一直走一直走,尽虚空遍法界,那么吸气的时候,他就一直吸一直吸,经过喉咙经过肺部,经过丹田,然后呢,从大动脉到小动脉,到微血管,到每个细胞去,置心一处吗?这叫胡思乱想,有吗?有啊,是有这样讲,这样讲有什么意思?然后你就心包太虚了,然后,一口气吸进来,又是腹式呼吸,这个一口气吞下去,可以吞到丹田,让肚子破一个洞,还是肺破一个洞,我也不知道,难怪现在典型…
《华严六科 华严禅行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