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居士婚姻两性观 一

  

居士婚姻两性观()

  

药师山紫云居士

  

  前言:

  笔者在此文探讨居士婚姻家庭及两性问题,将多年来的一点点心得,在此略说一、二。

  

  面对婚姻家庭,真可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非理非非理,是非也无法说明,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当事人更是有苦说不出,相关的人也是难过其心结无法释怀,由此演出情苦、淫苦、五情苦。更别谈修行,禅定中坐不住,历历情人现眼前,总是烦恼不断,剪不断理更乱。那该如何看清真相及自处,依笔者看修行方式约有二种:一种出家在僧团,以本师的法修行,另一种在家以居士如幻不染法修行。无论在家出家,个人都需有绝对的自我认识及取舍,面对修行的环境,其方式以后也不同,当然最终应圆满所愿才是好,不然一旦因出家结怨以后,纵使百千万劫后,还来讨情债、怨气,那就不值得了。

  

  笔者赞叹本师及历代大师的出家法,远离人间尘事烦恼,可以专心学佛,从事佛事、仪规仪律、经论等不甚枚举。同时笔者也赞叹本师及诸佛菩萨另传出一些妙法,如维摩诘白衣居士法……,同样可以证菩堤。由历史看出,在西藏萨迦法门以居士修持、中原江西XX处以家族方式代代相传佛法、香巴拉王国国王以佛法教化臣民家族,最后将他们带回香巴拉净土,这是目前大家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依笔者了知,香巴拉是从前在一个偏远山中的小小国,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全国人民信佛,国王以居士方式治国、修十善业,此国王修持佛法,自建法界净土,只要不信外道、相信佛法,其家眷大小都可以「信」力,回到香巴拉净土中继续修行。时空至今,人间国土已亡,但其国王人民已在法界净土中继续修行,多不可思议。香巴拉王国的国王应该是净土成就的修行者。

  

  目前居士修行平时在环境中不离佛法及修持,其有正知见,了知因果、业力,日日修善行、行菩萨道、保持光明本心,尤其以维摩诘经为依,将家族成员带回佛门,表现出温良恭俭让、五伦亲和、慈悲有加、不攀缘、不染情缘……,行事中贪嗔痴不与俱,这应是居士修行的依据及要点。请参考「居士婚姻两性观—谈居士修持法」一文。

  

  在现代末法时期,一般人能好好供佛、礼佛、拜佛、信佛、抄经、读经……就不错了。若机缘好,有善知识教导,则可以依次第学习那妙有法门。笔者今生以居士方式修持,上求佛法下化众生,其广度及深度无法用笔墨形容,其所经历之事须克服婚姻家庭五情之事,方可如是修出妙法,此为居士修行特质之处。

  

  (一)婚姻片面观、居士的修行仍不可忘失 

  

  男女适婚期,男未婚女未嫁,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切在双方业力及因缘之下,如磁铁相吸无法逃出因果律循环,在不自觉情况下显现出情缘,由情缘而引发他情,如亲情等,使世缘更深。

  

  情缘的美丽外衣、糖蜜言语、彼此间的欣赏,如一间装潢美丽的房子,但是当情种消失时,此屋子不再有吸引力,装潢灯光消失,剩下的是亲情五情的锁炼,面对着家庭生活。此时是责任、义务,若一个人往昔感情丰富处处留情,今生投生于世,那情缘显现的也多,三不五时周围环绕多位异性,同时也欢喜自我表现魅力的存在。不结婚即已烦恼情之问题,结婚后带给家庭中另一伴是伤感、无奈、哭泣,现出情苦,更扩大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处理时不可不慎,目前婚姻谘商的书很多可以参考,笔者在此不多言。

  

  世间人婚姻背后涵盖了五情的因素,任何人剪不断理还乱,只有在时轮运转中,由时间来淡化一切,却无法消失。在本师「五五反复经」中,提到五情的问题,世间中缘在情在……情是无常的,只有修行空性才是究竟,那是多么不易了解之事。目前只有在家庭婚姻中,先以圆满、慈悲、六和、四摄法……等方式相处,减少磨擦、怨气。居士修行仍不可废。

  

  (二)由业障来看男女之片面观,因情淫业形成男女性,男性淫业多女性情执业多

  

  依「楞严经」所述,人类因具有50%情,才形成为人道众生。情业是由痴和贪而成的业障,咖啡色粒子外层具有粘甜味,淫业是灰色粒子,外层有腥臭味、想要占有别人。若执着情会变成女性,若有灰色业种多变成男性,男女都有情、淫二种,种子只是色彩比例不同。

  

  多数经典中所描述转女成男,此为一种妙法,是将咖啡色粘液甜味除去,使精神身成男性,投胎时神识可以安排控制染色体,制造出男性XY的基因,显出男性特征。

  

  (三)文化背景看男女片面观——女性仍以家庭生育为主,这是不可逃避的重担。

  

  中国伦理中说:男有份、女有归,男女有别。

  

  也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笔者认为此句应是指女子具有骄慢则易使家庭不合)。中国士大夫阶级中,即有如此观念,家庭中须有如此的分工,方可以有家族的团体。男性、女性工作性质内容不同。女性若是太骄慢、骄傲,家庭不会和。男人的心与女人的心不同,女人心具有嫉妒、小心眼、嗔恨心……,所以大男子不要与此类人计较,男士、先生的心应该要有较为广大的心胸。

  

  (四)情种须对境时才有发芽显现,一旦显现即进入另一种心

  

  第六识、名色及种子(第八识的阿赖耶识)记录着往昔一切的人、事、物,两情相悦时或往昔的朋友……因缘际会时,剎那间形成好朋友。所以情种发芽,一定要有对境,即名色中延续从前的纪录,机缘成熟时方能显现情缘,爱情、亲情具有占有性。属于自私私有的心,爱情亲情没有任何条件,可以超越时空的关怀。爱情亲情间恩怨情仇也如轮回般的跟随着,永不消失。

  

  (五)以家的观点看两性及五情

  

  先天业力使男性以淫根寻刺激及快乐,色相的诱发导致男性比较不稳定,同时生物本能激素作用下,促使精细胞的发育,也易使男性显出男性的特征,比较不能安于一室。先天业力则使女性追求情执为要,迷惑感情浪漫,寻找海枯石烂的感情,想要拥有甜蜜的家,甘愿付出养育下一代,有一种成就满足感,还有母性的天性,也由此造成人类家族生生不息子子孙孙的家族观念。

  

  家是眷的意思,求安定居住一室,彼此生活有照应。由此男女二性衍生出家庭五情,再由五情衍出宗族、大宰门大的家族、族里、亲戚,恩怨是非也由此增多。人性贪嗔痴五毒心滋长着,世间的名利、财富、富贵……是追寻的对象,再加上设计、权谋……世间造出恩怨情仇,形成多生多世也解不开的结。居士们对此处理不可不慎,对家庭婚姻也须有下列认知,而不只是二人情缘问题。

  (1)婚姻是二个家族的结合,不只是二个个人的结合。

  (2)家庭文化背景要相当,不然往后付出的代价很辛苦。

  (3)家庭财务观要有默契,在用钱的取舍认知不同时,生活一定很痛苦。

  (4)信任是感情的基石,家庭结合的锁链,互谅是润滑剂。现代婚姻家庭结构急速变化中,在大环境中遭遇问题更是多,彼此的信任很重要,由此才能宽怀、忍让,以同理心的方式,共同走过不容易的家庭婚姻生活。

  (5)佛法是现代医治情伤的最佳妙药及家庭和合的重要宝典,慈悲则是法宝,也是化解一切怨气的利器。

  (6)婚姻需要经营,人际关系、五情不可逃避,唯有学佛可以用菩萨道的四摄法及六合敬处理。

  

  爱情短暂的激情,像汽球五彩缤纷的美丽,但婚姻生活是刻板、责任、家事、好好生活着为一个家在忙碌、张罗着一切事、关心着家眷,那是需要付出关怀、慈悲。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心,若在此时你不甘愿家庭生活,又想要浪漫情怀的过日子,那很容易会有外遇,或此时你面对年老色衰的老太太仍想接近异性,对于青春的追寻也容易有外遇,或欣赏他人的才华、能力、金钱、地位……等都容易使婚姻走入坟墓或破裂。

  

  因此居士要经营婚姻,使婚姻稳定外,更重要的是让外遇地震时(外在因素)不影响家的变化,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但是笔者试由情缘戒及五情偈中找出方法,试着让自己成长踏入菩萨道。

  

  若居士面对婚姻真是无法补救,那也要鼓起勇气面对事实真相——因缘已尽,不要有怨,将家庭与孩子的伤痛降到最低方是。切不可一气之下用老鼠药、安眠药将全家毒死,一了百了的观念。彼此多沟通协商,互信互谅,想想彼此已走过千百万个不是,泪水滴流泪衫襟的日子,才会有甜美如酒醇香的婚姻,但此时已是头发半百的老人家,彼此应有心疼、怜惜、慈悲的心。

  

  (六)总结

  

  居士生活想要拥有美满婚姻,需要巧妙运用佛法。佛法中忍辱、慈悲、和合、戒律……可以促使家庭和合、医治情感伤痕累累、破碎的心。愿有幸的居士能共同营造一个家,将家中的大小照顾好,团团圆圆菩萨眷。为使家庭婚姻和合须守下面戒律,以下为居士家庭相处之道:

  (1)…

《居士婚姻两性观 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