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婚姻兩性觀(一)
藥師山紫雲居士
前言:
筆者在此文探討居士婚姻家庭及兩性問題,將多年來的一點點心得,在此略說一、二。
面對婚姻家庭,真可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非理非非理,是非也無法說明,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當事人更是有苦說不出,相關的人也是難過其心結無法釋懷,由此演出情苦、淫苦、五情苦。更別談修行,禅定中坐不住,曆曆情人現眼前,總是煩惱不斷,剪不斷理更亂。那該如何看清真相及自處,依筆者看修行方式約有二種:一種出家在僧團,以本師的法修行,另一種在家以居士如幻不染法修行。無論在家出家,個人都需有絕對的自我認識及取舍,面對修行的環境,其方式以後也不同,當然最終應圓滿所願才是好,不然一旦因出家結怨以後,縱使百千萬劫後,還來討情債、怨氣,那就不值得了。
筆者贊歎本師及曆代大師的出家法,遠離人間塵事煩惱,可以專心學佛,從事佛事、儀規儀律、經論等不甚枚舉。同時筆者也贊歎本師及諸佛菩薩另傳出一些妙法,如維摩诘白衣居士法……,同樣可以證菩堤。由曆史看出,在西藏薩迦法門以居士修持、中原江西XX處以家族方式代代相傳佛法、香巴拉王國國王以佛法教化臣民家族,最後將他們帶回香巴拉淨土,這是目前大家都夢寐以求的事情。依筆者了知,香巴拉是從前在一個偏遠山中的小小國,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全國人民信佛,國王以居士方式治國、修十善業,此國王修持佛法,自建法界淨土,只要不信外道、相信佛法,其家眷大小都可以「信」力,回到香巴拉淨土中繼續修行。時空至今,人間國土已亡,但其國王人民已在法界淨土中繼續修行,多不可思議。香巴拉王國的國王應該是淨土成就的修行者。
目前居士修行平時在環境中不離佛法及修持,其有正知見,了知因果、業力,日日修善行、行菩薩道、保持光明本心,尤其以維摩诘經爲依,將家族成員帶回佛門,表現出溫良恭儉讓、五倫親和、慈悲有加、不攀緣、不染情緣……,行事中貪嗔癡不與俱,這應是居士修行的依據及要點。請參考「居士婚姻兩性觀—談居士修持法」一文。
在現代末法時期,一般人能好好供佛、禮佛、拜佛、信佛、抄經、讀經……就不錯了。若機緣好,有善知識教導,則可以依次第學習那妙有法門。筆者今生以居士方式修持,上求佛法下化衆生,其廣度及深度無法用筆墨形容,其所經曆之事須克服婚姻家庭五情之事,方可如是修出妙法,此爲居士修行特質之處。
(一)婚姻片面觀、居士的修行仍不可忘失
男女適婚期,男未婚女未嫁,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切在雙方業力及因緣之下,如磁鐵相吸無法逃出因果律循環,在不自覺情況下顯現出情緣,由情緣而引發他情,如親情等,使世緣更深。
情緣的美麗外衣、糖蜜言語、彼此間的欣賞,如一間裝潢美麗的房子,但是當情種消失時,此屋子不再有吸引力,裝潢燈光消失,剩下的是親情五情的鎖煉,面對著家庭生活。此時是責任、義務,若一個人往昔感情豐富處處留情,今生投生于世,那情緣顯現的也多,叁不五時周圍環繞多位異性,同時也歡喜自我表現魅力的存在。不結婚即已煩惱情之問題,結婚後帶給家庭中另一伴是傷感、無奈、哭泣,現出情苦,更擴大影響子女的身心發展,處理時不可不慎,目前婚姻谘商的書很多可以參考,筆者在此不多言。
世間人婚姻背後涵蓋了五情的因素,任何人剪不斷理還亂,只有在時輪運轉中,由時間來淡化一切,卻無法消失。在本師「五五反複經」中,提到五情的問題,世間中緣在情在……情是無常的,只有修行空性才是究竟,那是多麼不易了解之事。目前只有在家庭婚姻中,先以圓滿、慈悲、六和、四攝法……等方式相處,減少磨擦、怨氣。居士修行仍不可廢。
(二)由業障來看男女之片面觀,因情淫業形成男女性,男性淫業多女性情執業多
依「楞嚴經」所述,人類因具有50%情,才形成爲人道衆生。情業是由癡和貪而成的業障,咖啡色粒子外層具有粘甜味,淫業是灰色粒子,外層有腥臭味、想要占有別人。若執著情會變成女性,若有灰色業種多變成男性,男女都有情、淫二種,種子只是色彩比例不同。
多數經典中所描述轉女成男,此爲一種妙法,是將咖啡色粘液甜味除去,使精神身成男性,投胎時神識可以安排控製染色體,製造出男性XY的基因,顯出男性特征。
(叁)文化背景看男女片面觀——女性仍以家庭生育爲主,這是不可逃避的重擔。
中國倫理中說:男有份、女有歸,男女有別。
也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筆者認爲此句應是指女子具有驕慢則易使家庭不合)。中國士大夫階級中,即有如此觀念,家庭中須有如此的分工,方可以有家族的團體。男性、女性工作性質內容不同。女性若是太驕慢、驕傲,家庭不會和。男人的心與女人的心不同,女人心具有嫉妒、小心眼、嗔恨心……,所以大男子不要與此類人計較,男士、先生的心應該要有較爲廣大的心胸。
(四)情種須對境時才有發芽顯現,一旦顯現即進入另一種心
第六識、名色及種子(第八識的阿賴耶識)記錄著往昔一切的人、事、物,兩情相悅時或往昔的朋友……因緣際會時,剎那間形成好朋友。所以情種發芽,一定要有對境,即名色中延續從前的紀錄,機緣成熟時方能顯現情緣,愛情、親情具有占有性。屬于自私私有的心,愛情親情沒有任何條件,可以超越時空的關懷。愛情親情間恩怨情仇也如輪回般的跟隨著,永不消失。
(五)以家的觀點看兩性及五情
先天業力使男性以淫根尋刺激及快樂,色相的誘發導致男性比較不穩定,同時生物本能激素作用下,促使精細胞的發育,也易使男性顯出男性的特征,比較不能安于一室。先天業力則使女性追求情執爲要,迷惑感情浪漫,尋找海枯石爛的感情,想要擁有甜蜜的家,甘願付出養育下一代,有一種成就滿足感,還有母性的天性,也由此造成人類家族生生不息子子孫孫的家族觀念。
家是眷的意思,求安定居住一室,彼此生活有照應。由此男女二性衍生出家庭五情,再由五情衍出宗族、大宰門大的家族、族裏、親戚,恩怨是非也由此增多。人性貪嗔癡五毒心滋長著,世間的名利、財富、富貴……是追尋的對象,再加上設計、權謀……世間造出恩怨情仇,形成多生多世也解不開的結。居士們對此處理不可不慎,對家庭婚姻也須有下列認知,而不只是二人情緣問題。
(1)婚姻是二個家族的結合,不只是二個個人的結合。
(2)家庭文化背景要相當,不然往後付出的代價很辛苦。
(3)家庭財務觀要有默契,在用錢的取舍認知不同時,生活一定很痛苦。
(4)信任是感情的基石,家庭結合的鎖鏈,互諒是潤滑劑。現代婚姻家庭結構急速變化中,在大環境中遭遇問題更是多,彼此的信任很重要,由此才能寬懷、忍讓,以同理心的方式,共同走過不容易的家庭婚姻生活。
(5)佛法是現代醫治情傷的最佳妙藥及家庭和合的重要寶典,慈悲則是法寶,也是化解一切怨氣的利器。
(6)婚姻需要經營,人際關系、五情不可逃避,唯有學佛可以用菩薩道的四攝法及六合敬處理。
愛情短暫的激情,像汽球五彩缤紛的美麗,但婚姻生活是刻板、責任、家事、好好生活著爲一個家在忙碌、張羅著一切事、關心著家眷,那是需要付出關懷、慈悲。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心,若在此時你不甘願家庭生活,又想要浪漫情懷的過日子,那很容易會有外遇,或此時你面對年老色衰的老太太仍想接近異性,對于青春的追尋也容易有外遇,或欣賞他人的才華、能力、金錢、地位……等都容易使婚姻走入墳墓或破裂。
因此居士要經營婚姻,使婚姻穩定外,更重要的是讓外遇地震時(外在因素)不影響家的變化,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但是筆者試由情緣戒及五情偈中找出方法,試著讓自己成長踏入菩薩道。
若居士面對婚姻真是無法補救,那也要鼓起勇氣面對事實真相——因緣已盡,不要有怨,將家庭與孩子的傷痛降到最低方是。切不可一氣之下用老鼠藥、安眠藥將全家毒死,一了百了的觀念。彼此多溝通協商,互信互諒,想想彼此已走過千百萬個不是,淚水滴流淚衫襟的日子,才會有甜美如酒醇香的婚姻,但此時已是頭發半百的老人家,彼此應有心疼、憐惜、慈悲的心。
(六)總結
居士生活想要擁有美滿婚姻,需要巧妙運用佛法。佛法中忍辱、慈悲、和合、戒律……可以促使家庭和合、醫治情感傷痕累累、破碎的心。願有幸的居士能共同營造一個家,將家中的大小照顧好,團團圓圓菩薩眷。爲使家庭婚姻和合須守下面戒律,以下爲居士家庭相處之道:
(1)…
《居士婚姻兩性觀 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