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年菩萨道的省思

  

十年菩萨道的省思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前言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笔者在长滨准提精舍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佛教的菩萨道」,在此文中,笔者主要在说明「以热诚的心作事,但要了知毕竟是空」的菩萨道精神。其中「热诚的心」源于慈悲心,是渡生的动力。「了知毕竟是空」则是来自空性的修持,这是防染着的利剑。「作事」的内容包含上求佛道与下化众生两部份,上求在于精进修行以得解脱或修成金刚菩萨以行道渡生。下化则涵盖六道一切众生,使其皆能离苦得乐。

  

  此菩萨道的理念实行至今已过十年,笔者在此检讨这些年来行菩萨道的得失与成效,还有在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在此愿与山上各位同修分享。说实在话,这十年来笔者也有几次对此种菩萨道理念几乎失去信心,原因是笔者有偏爱「空」的倾向,自己也检讨为什么不喜欢参加法会?也不认为物品供养有多重要,也不爱忏悔,也不重视出家人,这些大概是内心「重心不重物」的结果。但菩萨道的渡生工作大多以「相」为主,因此,这十多年来,自己在空的习气中作菩萨道的工作,过程的确相当辛苦。

  

  记得在退休之前,笔者常计划如何悠游于名山大川之间,以优厚的退休金过着如神仙般的逍遥自在。但料想不到的是,退休后却意外地「落入菩萨道的陷阱之中」,假日不离道场,平时在家勤作佛事,一切亲朋好友应酬都消失,生活品质似乎每况愈下,有时还要遭亲友的怨气或闲气,何苦来哉?这是在退休后一、两年之中,内心偶然会跳出的景象,但我并没有退转逃离长滨,这也许是佛菩萨的慈悲加持吧,让我由空的习气中走入菩萨道,撑过这十年。我自己心里很清楚,空性坚强又不俱足福报,因此,在修行上就选择在金刚部,学习作护持诸佛正法与护持众生学佛的工作。至于在人界的渡生工作则少有成就可言。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观感,纯属个人的知见,有不对之处,请各位多予指教。

  

  二、药师山的同修们大多行菩萨道

  今日在药师山及其相关的道场中(如在花莲、长滨或云峰山等地),经常可以看到同修们勤于做各种供佛与渡生的工作。一些很繁杂的布坛、整理佛堂与布置道场的工作,同修们都能不厌其烦彼此分工合作,使道场显得无比庄严。我们也可以看到,同修们彼此不分社会地位或学识高低,都能自动自发地参与服务他人的工作,譬如打扫浴厕、清理垃圾、整理环境,烧水煮饭,搬石修路,修理水源等。也有同修们为护持药师山而建立网站,管理资讯,也有开印刷场护持印经及出版CD等,有些同修,因为时间或体力因素,不能参与劳力工作,则大多捐钱护持。这些事情都出于同修们自己的心愿,实在难能可贵。

  

  笔者经常很感动地看到山上的同修,从遥远的花莲、台北等地,带着鲜花素果,来药师山供佛与渡生,同修们虽大多是薪水阶级,但对药师山的建设或渡生工作,大多捐款护持,如今药师山已是一个环境清幽的庄严净土。佛弟子们的这种真诚之心,也是使我发愿不舍众生的原因之一。最近因为有机缘接触到相关渡生事业单位的一些员工,从这些外聘员工的言行中,笔者真正发现药师山佛弟子在菩萨道渡生工作上,的确与他人不同,这一点使笔者对菩萨道的推行更具信心。

  

  三、对法界各道众生的渡生工作已接近完善

  这十年来,在紫云居士与笔者共同策划下,以及药师山各位同修共同努力,对法界各道众生的渡生工作已接近完成。在这段时间内,主事者经历了相当多次的挑战与考验,也常为新来求助的众生发下愿助他们的誓愿。也许是愿力感得佛力的加持与金刚力的护持,各种渡生的工作才能逐步顺利完成,也才能使药师山成为菩萨道渡生的胜地。笔者在此对参与渡生的工作人员及各位同修们的护持致谢。由于对各道渡生工作问题繁多,众生种类很多,问题与其需求也很多,要帮助这么多的众生,对主事者的愿力与修行的功德力都是很大的考验。实际工作由于涉及实修实证的问题,在此不再多谈。

  

  四、弘法的工作进行顺利

  弘法与护持诸佛正法是笔者渡生愿力之一,多年来为弘法的需要,笔者致力于对佛理的了解,也努力找出佛经理论与实际修行上的关联。此外,也努力把佛经中人们难以理解的事物(如神迹、神通等),以现代语言加以解说。也许是佛菩萨慈悲相助,这些工作都进展得很顺利,由此也使笔者在弘法上更有心得与信心。

  

  五、对佛弟子修行与渡生上面临的问题给予助力

  也许是佛菩萨的慈悲加持与护法的大力护持,佛弟子们在修行与渡生上所发生的问题,大都能圆满解决。只是有几次,也许是我个人愿力或知见上出了一些问题,曾遭受到一些烦恼与挫折,但也都能安然渡过。到今日,药师山及相关各道场已很稳定,佛弟子们在佛法知见、修行实证及自我观照的能力上,各方面都已今非昔比,大有进步。

  

  我个人提供给同修们的帮助,主要在佛法知见与解决修行或渡生上所发生的因果问题,至于法会与六道渡生工作,紫云居士贡献良多。山上其他修行者在渡生工作上,也有相当大的助力。在一些大型的法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同修们在佛菩萨加持之下,共同合作在一起渡生,其殊胜情形令人动容。这十年来,山上很多年轻的佛弟子,他们在修行上的成就堪称快速,这也是笔者在菩萨道上非常乐以见到的事。

  

  六、对人间的渡生工作尚待实现

  这十年来,药师山对人间的实际渡生工作,例如:济贫、助病苦、老苦与孩童等,大多少有成就。值得一提的只有义诊团,这是山上一些中医师与热心的同修共同发心的工作,此工作已行之多年,也已得到本乡各村村民的赞许与认同。至于人间渡生工作未能实现的原因,笔者自己对此工作愿力不够,应该是主因,其他如渡生所需的钱财不足也是原因之一。由于本道场坚持不做劝募,也不能以神通获得钱财,因此道场中的财力很有限,只足以维持道场的简单运作,渡生所需的巨额钱财,我们实在找不到。但笔者认为这还不是主因,愿力才是问题所在。最近两三年来,我们已逐渐在开展人间渡生工作,毕竟药师佛十二大愿之中,对人间渡生也占有重要的一部份。

  

  最近药师山已经由几个相关的单位,正在进行人间渡生的工作,这些单位包括一个诊所,一个商场,也许还有一个老人院。对法界与对人间渡生工作,不同之处有很多,例如:钱财运用的问题等。为使人间渡生工作能合乎菩萨道的精神,我们要在此探讨一些相关的问题,包括如下:

  

  ()佛渡有缘人

  世间众生多不可数,且各自有很多问题,包括怨亲债主、内心业障等,我们以有限的能力,当然不可能帮助所有的这些众生,因此,只能帮助「有缘人」。

  

  至于有缘人是指哪些人?这是我们要先了解的。依笔者所知,众生要有佛缘,得佛菩萨救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是要有福报,这包括对佛菩萨的信心与其个人的德性。一个对佛菩萨不具信心的人,就如同面对一个不信任你的人一样,你对他的一切努力,都不会得到他的认同。亦虽有佛力在对他加持,但他自己障蔽自己,而得不到加持。没有德性的人,佛力的加持将会受到其他众生的阻挡与抱怨,亦不得成就。

  第二要有慈悲心,此意义是要别人能助你,主要是你愿意助别人。有慈悲心之人,自会与佛菩萨之心力相应而容易得到加持。

  第三此人要诚心求佛菩萨,这一点是成为「有缘」的重要条件。因此,自己不求则不能渡,他人代求亦不能渡。另一种情况是若某甲向你求助,但因为你自己无力相助,而转向他人求助,这是可以的,但别人是否愿意助某甲,则不一定,这要看某甲自己的条件及你的诚心而定。

  

  ()渡生事业只要不会造成怨气,则可以赚钱,但要考虑慈悲心

  这一点是我们要做事业赚钱以行菩萨道的原则。做事业赚钱不论是以经商、行医或其他工作来赚钱,最主要就是不能因此引起别人的怨气。例如:讲信不诚、不守信用、欺骗、谋取暴利等,这些都会引起怨气,行菩萨道的人就不能做。但是不是没有怨气就合于菩萨道的要求?答案也没有那么简单,主要还要考虑慈悲心的问题。

  

  我们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在密云县十里堡的云山内诊部,我们对病人的收费要求在八十元以下,而当地一般收费大都在人民币一百多元,当地民众也习惯他们的看病与给药的模式,例如:一次给很多「成药」(即科学中药或整瓶的西药),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赚钱方式,我们不愿如此做,但若如此做,当然也不会有怨气,因为他们习惯如此,但这种做法已违背菩萨道渡生做事业的大原则—不欺骗。另外,当地民众的经济状况,是否能负担过多的医药费,这就是菩萨道另一项要考虑的因素—慈悲心。因此我们采取八十多元的收费原则。

  

  又例如我们在花莲的普慧幼儿园,过去收费采高标准,在花莲市算第一高价的「贵族幼儿园」。我们接手后就降价到一般的收费水准,我们为何如此做?不是收高价有怨气或有违慈悲心的问题,也就是以目前的设施与教学水准,不能收如过去的高价,…

《十年菩萨道的省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