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菩薩道的省思
藥師山紫虛居士
一、前言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筆者在長濱准提精舍寫了一篇文章,題目爲「佛教的菩薩道」,在此文中,筆者主要在說明「以熱誠的心作事,但要了知畢竟是空」的菩薩道精神。其中「熱誠的心」源于慈悲心,是渡生的動力。「了知畢竟是空」則是來自空性的修持,這是防染著的利劍。「作事」的內容包含上求佛道與下化衆生兩部份,上求在于精進修行以得解脫或修成金剛菩薩以行道渡生。下化則涵蓋六道一切衆生,使其皆能離苦得樂。
此菩薩道的理念實行至今已過十年,筆者在此檢討這些年來行菩薩道的得失與成效,還有在過程中的一些感想,在此願與山上各位同修分享。說實在話,這十年來筆者也有幾次對此種菩薩道理念幾乎失去信心,原因是筆者有偏愛「空」的傾向,自己也檢討爲什麼不喜歡參加法會?也不認爲物品供養有多重要,也不愛忏悔,也不重視出家人,這些大概是內心「重心不重物」的結果。但菩薩道的渡生工作大多以「相」爲主,因此,這十多年來,自己在空的習氣中作菩薩道的工作,過程的確相當辛苦。
記得在退休之前,筆者常計劃如何悠遊于名山大川之間,以優厚的退休金過著如神仙般的逍遙自在。但料想不到的是,退休後卻意外地「落入菩薩道的陷阱之中」,假日不離道場,平時在家勤作佛事,一切親朋好友應酬都消失,生活品質似乎每況愈下,有時還要遭親友的怨氣或閑氣,何苦來哉?這是在退休後一、兩年之中,內心偶然會跳出的景象,但我並沒有退轉逃離長濱,這也許是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吧,讓我由空的習氣中走入菩薩道,撐過這十年。我自己心裏很清楚,空性堅強又不俱足福報,因此,在修行上就選擇在金剛部,學習作護持諸佛正法與護持衆生學佛的工作。至于在人界的渡生工作則少有成就可言。以下是筆者的一些觀感,純屬個人的知見,有不對之處,請各位多予指教。
二、藥師山的同修們大多行菩薩道
今日在藥師山及其相關的道場中(如在花蓮、長濱或雲峰山等地),經常可以看到同修們勤于做各種供佛與渡生的工作。一些很繁雜的布壇、整理佛堂與布置道場的工作,同修們都能不厭其煩彼此分工合作,使道場顯得無比莊嚴。我們也可以看到,同修們彼此不分社會地位或學識高低,都能自動自發地參與服務他人的工作,譬如打掃浴廁、清理垃圾、整理環境,燒水煮飯,搬石修路,修理水源等。也有同修們爲護持藥師山而建立網站,管理資訊,也有開印刷場護持印經及出版CD等,有些同修,因爲時間或體力因素,不能參與勞力工作,則大多捐錢護持。這些事情都出于同修們自己的心願,實在難能可貴。
筆者經常很感動地看到山上的同修,從遙遠的花蓮、臺北等地,帶著鮮花素果,來藥師山供佛與渡生,同修們雖大多是薪水階級,但對藥師山的建設或渡生工作,大多捐款護持,如今藥師山已是一個環境清幽的莊嚴淨土。佛弟子們的這種真誠之心,也是使我發願不舍衆生的原因之一。最近因爲有機緣接觸到相關渡生事業單位的一些員工,從這些外聘員工的言行中,筆者真正發現藥師山佛弟子在菩薩道渡生工作上,的確與他人不同,這一點使筆者對菩薩道的推行更具信心。
叁、對法界各道衆生的渡生工作已接近完善
這十年來,在紫雲居士與筆者共同策劃下,以及藥師山各位同修共同努力,對法界各道衆生的渡生工作已接近完成。在這段時間內,主事者經曆了相當多次的挑戰與考驗,也常爲新來求助的衆生發下願助他們的誓願。也許是願力感得佛力的加持與金剛力的護持,各種渡生的工作才能逐步順利完成,也才能使藥師山成爲菩薩道渡生的勝地。筆者在此對參與渡生的工作人員及各位同修們的護持致謝。由于對各道渡生工作問題繁多,衆生種類很多,問題與其需求也很多,要幫助這麼多的衆生,對主事者的願力與修行的功德力都是很大的考驗。實際工作由于涉及實修實證的問題,在此不再多談。
四、弘法的工作進行順利
弘法與護持諸佛正法是筆者渡生願力之一,多年來爲弘法的需要,筆者致力于對佛理的了解,也努力找出佛經理論與實際修行上的關聯。此外,也努力把佛經中人們難以理解的事物(如神迹、神通等),以現代語言加以解說。也許是佛菩薩慈悲相助,這些工作都進展得很順利,由此也使筆者在弘法上更有心得與信心。
五、對佛弟子修行與渡生上面臨的問題給予助力
也許是佛菩薩的慈悲加持與護法的大力護持,佛弟子們在修行與渡生上所發生的問題,大都能圓滿解決。只是有幾次,也許是我個人願力或知見上出了一些問題,曾遭受到一些煩惱與挫折,但也都能安然渡過。到今日,藥師山及相關各道場已很穩定,佛弟子們在佛法知見、修行實證及自我觀照的能力上,各方面都已今非昔比,大有進步。
我個人提供給同修們的幫助,主要在佛法知見與解決修行或渡生上所發生的因果問題,至于法會與六道渡生工作,紫雲居士貢獻良多。山上其他修行者在渡生工作上,也有相當大的助力。在一些大型的法會上,我們可以看到同修們在佛菩薩加持之下,共同合作在一起渡生,其殊勝情形令人動容。這十年來,山上很多年輕的佛弟子,他們在修行上的成就堪稱快速,這也是筆者在菩薩道上非常樂以見到的事。
六、對人間的渡生工作尚待實現
這十年來,藥師山對人間的實際渡生工作,例如:濟貧、助病苦、老苦與孩童等,大多少有成就。值得一提的只有義診團,這是山上一些中醫師與熱心的同修共同發心的工作,此工作已行之多年,也已得到本鄉各村村民的贊許與認同。至于人間渡生工作未能實現的原因,筆者自己對此工作願力不夠,應該是主因,其他如渡生所需的錢財不足也是原因之一。由于本道場堅持不做勸募,也不能以神通獲得錢財,因此道場中的財力很有限,只足以維持道場的簡單運作,渡生所需的巨額錢財,我們實在找不到。但筆者認爲這還不是主因,願力才是問題所在。最近兩叁年來,我們已逐漸在開展人間渡生工作,畢竟藥師佛十二大願之中,對人間渡生也占有重要的一部份。
最近藥師山已經由幾個相關的單位,正在進行人間渡生的工作,這些單位包括一個診所,一個商場,也許還有一個老人院。對法界與對人間渡生工作,不同之處有很多,例如:錢財運用的問題等。爲使人間渡生工作能合乎菩薩道的精神,我們要在此探討一些相關的問題,包括如下:
(一)佛渡有緣人
世間衆生多不可數,且各自有很多問題,包括怨親債主、內心業障等,我們以有限的能力,當然不可能幫助所有的這些衆生,因此,只能幫助「有緣人」。
至于有緣人是指哪些人?這是我們要先了解的。依筆者所知,衆生要有佛緣,得佛菩薩救渡,必須具備叁個條件:
第一是要有福報,這包括對佛菩薩的信心與其個人的德性。一個對佛菩薩不具信心的人,就如同面對一個不信任你的人一樣,你對他的一切努力,都不會得到他的認同。亦雖有佛力在對他加持,但他自己障蔽自己,而得不到加持。沒有德性的人,佛力的加持將會受到其他衆生的阻擋與抱怨,亦不得成就。
第二要有慈悲心,此意義是要別人能助你,主要是你願意助別人。有慈悲心之人,自會與佛菩薩之心力相應而容易得到加持。
第叁此人要誠心求佛菩薩,這一點是成爲「有緣」的重要條件。因此,自己不求則不能渡,他人代求亦不能渡。另一種情況是若某甲向你求助,但因爲你自己無力相助,而轉向他人求助,這是可以的,但別人是否願意助某甲,則不一定,這要看某甲自己的條件及你的誠心而定。
(二)渡生事業只要不會造成怨氣,則可以賺錢,但要考慮慈悲心
這一點是我們要做事業賺錢以行菩薩道的原則。做事業賺錢不論是以經商、行醫或其他工作來賺錢,最主要就是不能因此引起別人的怨氣。例如:講信不誠、不守信用、欺騙、謀取暴利等,這些都會引起怨氣,行菩薩道的人就不能做。但是不是沒有怨氣就合于菩薩道的要求?答案也沒有那麼簡單,主要還要考慮慈悲心的問題。
我們以一個實例來說明,在密雲縣十裏堡的雲山內診部,我們對病人的收費要求在八十元以下,而當地一般收費大都在人民幣一百多元,當地民衆也習慣他們的看病與給藥的模式,例如:一次給很多「成藥」(即科學中藥或整瓶的西藥),但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不正當的賺錢方式,我們不願如此做,但若如此做,當然也不會有怨氣,因爲他們習慣如此,但這種做法已違背菩薩道渡生做事業的大原則—不欺騙。另外,當地民衆的經濟狀況,是否能負擔過多的醫藥費,這就是菩薩道另一項要考慮的因素—慈悲心。因此我們采取八十多元的收費原則。
又例如我們在花蓮的普慧幼兒園,過去收費采高標准,在花蓮市算第一高價的「貴族幼兒園」。我們接手後就降價到一般的收費水准,我們爲何如此做?不是收高價有怨氣或有違慈悲心的問題,也就是以目前的設施與教學水准,不能收如過去的高價,…
《十年菩薩道的省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