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精进波罗蜜(四)

  由此可见,我们要发起精进、不放逸之心,善知识对我们的帮助实在非常之大,如下面几个故事的例子:

  有一次,尊者阿难从禅修中起来,去见佛陀报告他的心得:

  「世尊!我刚才在禅修中这样想:如果能有善知识的引导,解脱涅槃的修行,就完成一半了!」

  佛陀指正尊者阿难说:

  「不要这么说,阿难!为什么呢?因为有善知识的引导,必能圆满完成清净的修行。我也是因为有善知识的帮助,才证得了无上等正觉,然后成为他人的善知识,教导众生以『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向于舍』修七觉支、八正道,度化无数深陷于生、老、病、死的众生,让他们超越而免于生、老、病、死的。

  又,阿难!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跟随善知识修学,就有助于信、闻、施、慧等德行的增长与成就,就像月亮从初一到十五渐渐地变圆、变亮一样。由于跟随善知识修学,有这样的方便与利益,所以说,具足善知识,是全梵行者。」

  (本则故事前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七二六经》、《相应部第四五相应第二经》、《增壹阿含第四四品第一零经》,另参考《杂阿含第七六八经》。中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一二三八经》、《相应部第三相应第一八经》。后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七一七经》、《杂阿含第七七八经》、《相应部第四五相应第七七经》、《相应部第四五相应第八四经》。)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憍萨罗国的国君波斯匿王,来拜访佛陀,想要佛陀印证他的一个看法。波斯匿王说:

  「世尊!我独自沈思,认为世尊所教导的正法,可以让人当生就远离苦迫烦热的烧灼;没有时节的限制,就能自觉自证。佛陀实在是我们的善知识、善同伴,不是恶知识、恶同伴。」

  「是啊,大王!依我教导的正法与戒律去修学,就是结交了善知识、善同伴,而不是恶知识、恶同伴,因为我可以引导深陷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众生,趣向解脱,成就解脱。

  大王!过去阿难比丘曾经来告诉我,他在独自沈思时,认为有善知识的引导,就可以算是修行的一半了,我告诉阿难比丘说,有善知识的引导,不只是修行的一半,而是修行的全部,因为善知识能引导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向于舍而修七觉支、八正道的缘故。

  大王!所以,您不能没有修学的善知识、善同伴,您应当这样修学。

  大王!要有善知识、善同伴,则不能不依于对善法的不放逸。

  大王!不仅您应当依着不放逸,安住于不放逸,也应当要让国王的后宫眷属、文武百官、平民百姓们常常想到:我们的国王依着不放逸,安住于不放逸,我们也应当依着不放逸,安住于不放逸。这样,国王不但以不放逸护卫着自己,也护卫了您的后宫与库藏。」

  (故事前段的发生地,《相应部》作「释迦国」,《杂阿含》作王舍城,《增壹阿含》作舍卫城,虽然传说地点分歧,内容也小有差异,但关于阿难尊者认为有善知识相伴是「半梵行者」,受到佛陀指正为「全梵行」的内容,是一致的。)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五)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教导比丘们说:

  「比丘们!在我们自身以外的所有因缘中,除了善知识、善同伴外,我不见有任何其他因缘,能让恶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断除;能令善法生起,已生起的增广。

  比丘们!善知识、善同伴,能让贪欲、瞋恚、贪睡、掉悔、疑惑,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等恶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断除;能令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觉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善法生起,已生起的增广。

  比丘们!相反的,除了恶知识、恶同伴外,我不见有其他外在因缘,能让恶不善法生起,已生起的扩大;能令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萎缩、消失。」

  (令恶不善法断除、不生;善法生起、增广,这四件事也叫「四正勤」、「四正断」。要做到这样,非得「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不可(《集异门足论》《大正藏》第二六册第三九一页下),所以「四正勤」也是「正精进」、「精进觉支」的内容(《法蕴足论》《大正藏》第二六册第四九二页中)。

  

  精进的力量实在是不可思议,可使刚强变为柔顺,凶恶变为善良,傲慢变成谦卑,浮躁变成忍耐,如以下净精进菩萨教化王子的故事:

  

   过去,在人寿有八万四千岁的时候,国家太平、人人安乐,当时的佛名为「广光明」。广光明佛住世时,国王、大臣以及百姓人人信受佛法,个个安居乐业。

  国王有个儿子名叫财功德,年方十六,面貌英俊端正,风度不凡,因此非常傲慢,从来不向佛陀恭敬礼拜。于是广光明佛便慈悲的请净精进菩萨前去教化王子。

  

   有一天,当王子进宫门时,看见菩萨站在宫门前,便生气的骂道:

   「你这下贱东西,为什么挡在宫门前?快滚!」

   净精进菩萨微笑的看着他,身体却一动不动。

   王子大怒,便用石头砸他的脸,用刀刃割他的手臂。净精进菩萨顿时血流如注,王子看到高兴极了,心想:「这下你该走了吧?」不料菩萨反而更加和颜悦色,身体还是一动也不动。

   看到菩萨一直保持微笑,不生气也不发怒,王子反倒气馁了,只好绕过菩萨,骂着走进了宫门,心里还嘀咕着:

   「什么妖孽?不会说话也不会生气,真见鬼了!」

  

   第二天王子要进门时,看到仍然是慈爱微笑着的菩萨,不由得心头冒火,随即将菩萨痛打一番。就这样过了一千年,净精进菩萨天天挨打受骂,却毫无怨言。

  到了一万年的时候,净精进菩萨虽然被允许进到第二道宫门,但仍是天天挨揍,受辱骂不止。

   又一万年过去了,净精进菩萨没有前进任何一步。

   三万年过去了,净精进菩萨仍未跨过第二道宫门。

   四万年过去,受尽折磨的净精进菩萨才走到第四道宫门前。

   五万年到六万年间,净精进菩萨终于到了第六道宫门,王子每天进出仍然要赏他耳光,但是净精进菩萨始终是微笑着。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六)

  精进是对治懈怠、懒惰的良方

  

     八万年又过去了,净精进菩萨挨耳光的位置换到第六道宫门前。「我每天用拳揍你的脸,看你还笑不笑!」无可奈何的王子还在发狠。

  眼看再过七日就满八万四千年了,净精进菩萨终于来到第七道宫门前,仍是不生气也不发怒,和颜悦色的看着王子走下楼来,准备承受王子的折磨。

  「你到底是不是人啊?每天看着你我都厌倦了,为什么你受了那么长久的痛苦仍不厌倦?」王子终于改变了态度,脸上显现着对菩萨的敬佩。

  净精进菩萨见王子的恶心已经被平伏了,便开始说佛法度化他。

  「菩萨啊!请接受我的忏悔!」王子听到佛法的甘露,实时跪在地上痛哭不已。

  「王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随我到佛所听广光明佛说法吧!」

  王子跟随净精进菩萨来到广光明佛面前,向佛陀至诚礼拜忏悔。

  从此,财功德王子放弃王位,出家学法修道,最后终于得道证果。

  那时的净精进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而财功德王子就是弥勒菩萨。

  

  又精进是对治懈怠、懒惰的良方,没有比精进更能改变一个人懒惰的恶习了。如以下「佛陀感化懒惰的孩子成精进如来」的故事: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郊有一大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其妻生下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夫妇高兴地为孩子庆生,并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悉心喂养,孩子很快地就长大起来了。但这孩子特别懒惰,整天躺在床上不起来。父母很担忧地问他:「孩子,你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心里不舒服?」他连话都懒得回答。父母请来医生诊断,得知孩子身心健康,只是过于懒惰不愿起床,于是苦口婆心地劝导:「孩子,这样懒惰下去以后怎样生活呢?要想得到安乐必须勤劳精进才是啊。」

  

  父母又一一迎请六大师来家里应供为他加持,但都没起作用。后来听说世尊的威望能力无比,即恭请世尊及僧众来家中应供。

  世尊着衣持钵率领僧众前来,孩子一见世尊身心调柔、身相庄严,生起极大欢喜心,立即从床上跳下急趋佛前恭敬顶礼,与父母一起供养世尊饮食。饭食讫,世尊为他传予相应之法,宣讲了精进的教言,并告诉他:「只要你精进修持,定能获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他想到世尊教诲精进积累资粮才能获得佛果,自己如此懒惰怎能对世尊及三宝做有益之事?于是便发起勇猛心入海求取如意宝作供养。」

  

  他去到大海顺利圆满取回珍宝后,在三个月中供佛及僧,最后一天对世尊供以最好的衣食,亦对僧众一一供养,并未发愿:「以此善根,愿我将来能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量无明的众生。」世尊授记曰:「汝将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号称具精进如来,能度化无量众生。」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七)

  有一位在净居天的居士,名字叫做「勤」,他一心想到人间礼拜佛陀,希望能够听闻佛陀的开示。然而,天人的身体非常地柔软微细,所以无法站立于人世间。于是,佛陀教导这位勤居士说:「人的身体是粗糙坚硬的,你要先转化自己的色身如世间人一样,这可藉观想世间大地的相状而达成。」

  这位勤居士立即听从佛陀的开示,专心观照,转化自己柔软的身体,最后终于如其所愿,以五体投地礼向佛恭敬礼拜。佛陀问勤居士说:「你曾经不厌不倦地做过那些事情,才能让你有此福报生在净居天呢?」

  勤居士恭敬的回答说:「我曾经努力精进,毫不懈怠地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供养及瞻仰诸佛,我不曾有过厌倦。第二件事情,对于听经闻法,我总不厌倦的反复听闻。第三件事情,无有疲厌的供养僧众一切所需,所以今日我才能有此福报生于净居天。」

  佛陀也藉此因缘教诫弟子们,修行就是要对法有坚定的信心,即使是已证果位的声闻与菩萨,仍是不断地反复熏修,从听经闻法中,检视自心,去除无明烦恼。所以大众若能以此惕励,修行必能有所成就。(参考《大智度论.卷十》)

  

  慈悲的佛陀有教无类,依众生根机而巧设八万四千法门,目的就是要让所有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只要我们对法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依循佛陀的教法如实修行,最后必能脱离苦海,获得解脱与自在。正如古德所云「信满成佛」,修行学佛必须要信、愿、行具足,有深厚的信心、持之以恒的愿力,再加上确确切切的落实在生活中的实行,不断努力精进,如此的话,将来必定会有所成就。

  

  相反地,如果作为修行人,如果没有精进用功的话,后果又会是怎么样呢?

  晋朝时,有一位出家人法名释法衡。他虽然出家为僧,但一直不能精进修行,仅仅只是心中怀有对佛法与修行的仰慕而已。后来有一次他得了一场大病,受了十来天的病痛之苦后,便元神离体到了阴间。大家都以为他已经死了,可过了三日他又苏醒过来了。

  

  他苏醒过来后,对众人讲述了他在阴间所见到的景象。他说:在元神离体的时候感到被阴间的人抓走了。走了一段路后,他就被带到一处有数间官舍的地方。他发现还有一些其他的人也被抓到这里来。他隐约知道那大概不是什么好地方,所以不肯进去。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八)

  

  这时他看见面前出现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东西,就像一个带着铁爪的大铁轮,转驶如风。这时一个阴间的官吏命人把一个罪人抓过来,然后那带着铁爪的大铁轮,就转过来碾压他,顷刻之间这罪人就被肢解成一堆碎烂肉块。接着又将几个罪人如法炮制,那景象实在是可怕无比,惨不忍睹。

  

  不久,那阴间官吏命人把释法衡牵来准备受此酷刑惩罚。此刻,他心中顿时感到无比恐惧,又无比自责;他万般悔恨自己,从前为什么不趁活着的时候精进修行佛法呢?如果生前精进修行的话,又岂会遭受今日之酷刑?于是,他心中开始虔诚念佛,发誓将来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会精进修行。

  

  这时阴间的官吏看了看释法衡,然后对他说:你可以回去还阳了。于是他就又被人带走,经历一番坎坷后,终于还阳复活了。从此,他几乎昼夜不停的努力用功,成为一个非常精进的佛弟子。

  

  释法衡一念虔诚念佛,并且发愿精进修道,此心一起,此念一发,顿时超越地狱受苦之报,由此可见,一念发心、一念精进,其功德力量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念佛人应以此为鉴,来警剔自己。

  

   但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生死心切,智慧思惟无常,生命在呼吸间,三界火宅魔窟,不容片刻停留,今生不了生死,下生定入三涂,万劫千生,难闻佛名,思地狱苦,发往生心。将深信、切愿二法,常存在心,忆念不忘,作为人生唯此为大之要事。

  

  第二、一门深入,莫换题目,摒弃这山望到那山高的偷心。深知我等业力凡夫,处于浊世,唯有全身心依怙阿弥陀佛才可得救。

  

  第三、记数念佛,克期取证。每日有定课,持念佛号不少于一万声(当然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记入功课册。有机会多参加精进佛七,或百万佛号闭关,或昼夜经行念佛,如是在实修中得到真切的体验,获得法喜;沐浴在阿弥陀佛光明之中,念佛的道心才能有进无退。须知,凡夫众生道力怯弱,多有退转。而皈投阿弥陀佛悲愿之海中,弥陀之光明便会摄受我。

  

   所以说,精进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是学佛修行不可缺的动力,是获得涅槃妙果的首要条件,是趋向菩提觉岸的無窮力量;总而言之,世出世间,无论学业、道业,皆须经番辛勤努力,精进不懈,方得以圆满成就。诚如经云:「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有了精进,一切修行、一切功德必得成就。(全文完)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