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智慧 超越自我▪P3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我们佛教就说这个念嘛,只要你念头一起来,必然要落入一个格,像我们讲人格一样的,它肯定要落入一个格。我们说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然后下面是六凡的,天、人、阿修罗、畜牲、饿鬼、地狱,你一个念头必然落这十法界里的一个。我们人往高处走,总想落高级一点的法界,你要学会就有一个理论,起什么样的心,它才会落入那样的法界。

  信众2:所以学佛了之后,真的这个起心动念要把握好。

  师父:对,修行人就是主动的决定我们人生方向嘛。那不学佛的人,他也要落一界的。

  信众2:但是为什么有的学佛人比一般人还执着?

  师父:没学通嘛。

  信众2:不学佛他还不执着,没觉得有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很多学佛人念了很多的经咒后,觉得我了不起了,我念了很多的经咒了,然后就会去做一些事情,越做越执着。

  师父:那是一样的,就像世间读书人,你是博士后了,你肯定要觉得我比博士了不起,对不对?我是研究生了,那我就觉得,哎呀,你刚一年级啊,我肯定比你厉害。一模一样的,学佛了,但他还是凡夫这个概念,我学十年了,比你八年的厉害,他还会有这个的。

  信众2:其实不是时间的问题,是品格的问题。

  师父:这也不是品格的问题,这是他通达的程度,所以说叫“求学不叫一疑存”,一个疑问都没有。我们现在很难,修行一定要达到成佛,极果为究竟。

  信众2:我自己体会到有的人他虽然有头发,但是他是出家人,从本相来看他没有头发。所以看人,我有时候说你不要看他表面,他本身已经出家人。所以为什么要恭敬一切,为什么我说佛教太精确了,说的太有道理,他告诉你恭敬每一个人,人家万一是出家人,是开悟的人,你把人家给得罪了,那不完了,又下地狱了,不知不觉就下地狱了。

  师父:真正达到高境界了是这样的,好像大学里那些专家学者出来,也可能在一个工厂里他是一个工程师,对不对?他已经在实践了,已经在制造产品了,但是制造这个还要从学校里,从理论里培养出来。所以学校里的那些有权威,社会上也有权威的,甚至还说实践出真知呢,这个也是这样的。你学的所有的佛法最后还是要用在生命上,不管是用在自己身上还是他人身上,肯定要去实践它。所以有的人还在学,还在了解阶段,但是有的人已经在实践了。

  信众2:有时我觉得人的呈现不是外在的表相,真的是看人要看本质,内在的一种……

  师父:灵性资本。

  信众2: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灵性资本。

  师父:对,有的丰厚一点,有的薄一点,有的是负数。负数就是三恶道的。但是并不是三恶道都这样,有的也成正增长,有的做牛做马,那些动物有的有好的本性。

  信众2:我坐在那打坐境界就特别好,不是一个境界,但是总是能看到佛菩萨。

  师父:看境界也不能相信境界,因为你想要什么境界,它就会呈现什么境界,那个是你心里造的,你如果认那个的话也会成为一个陷阱。所以说不能以相见,不能以音声见,要有般若空性的智慧。

  像你们有知识真的要好好学般若,《大般若经》、《心经》、《金刚经》。《心经》把它背会了之后要去思维,无色受想行识,真的是要无色受想行识,色是什么?受是什么?行是什么?识什么?要去分析,“无色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这个无是什么?就是你要去超越、超越……,你不超越就被埋死在里面,葬生于其中。

  不能带着我们这一生的思维习惯,我们人生的经验,这样子你会自己给自己制造幻影,懂吗?不要说自己制造的幻影我们不能够取受,乃至山精鬼怪给我们制造幻影,我们都要如如不动,不能够当真的,否则都会迷失掉。

  修行是很细致的,所以自然的就会体现出一种淡然,超然物外的一种品行,心胸越来越博大,灵性价值越来越丰富。其实就是福慧,福报和智慧,智慧是一种空性的光,福是一种快乐的受用。福体现在生命当中就是快乐,福显现在外在就是物质丰富。但内在来说,什么都没有,我也很快乐,这就叫有福的人。没有福的人,拥有了很多很多也不快乐,反而要了他的命。

  

  信众3:师父,我回家要怎么做,或者念什么佛号才能帮我爸爸?

  师父:哦,你爸爸因为做过那个职业,他一辈子都做那个职业,对吧?

  信众3:可能是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上次跟他接触了一下,他还执着他的相机,问我的相机在哪里,就是这样子。师父,他是不是还有什么执着挂碍,因为他很敬业,他很执着他的相机。

  师父:是的,他壮年的时候这些工作的影子业力是最强的嘛,会形成他很大的一种习气,这个习气会幻现成他的世界,好在现在因为你的功德嘛,他会这样。

  这个可以参考XX她爸爸。她爸爸因为生前也做过官,一做官了之后就开始变坏了,吃喝嫖赌,人性就被腐蚀掉,一直到他被车撞了,还在床上躺了三年,他们家人那时对他的这种恨才消除掉。家里长期的不合,都恨他。他赌钱,一赌输掉了,就家里人给他还账嘛。他这个业力也很强,他死了之后一直就想你们为什么恨我?那种吵架啊,不合的业力很强。但是好在他女儿出家修行的这个福报还托着他,他不会沉下去。但是他自己好像心理还不平,因为过去吵架不和的业还是深深地影响着他。

  后来还是XX信众跟他沟通,跟他说:“你应该看看喏,你应该去的世界在下面。”他一看,看到地狱了,他看到地狱马上回过头就跪下来忏悔了。本来他还是我啊我的,不知道他应该去的,按照他以前造的恶业,应该到地狱去受苦的。现在他一家三个人都学佛回向他,一家人都学佛,就是他不学佛,想学佛了,积重难返啊!有的人想学佛不能回头的。他刚跟着家人上山去拜佛,下来没两天,早上有个人喝醉酒了驾车,开到人行道上把他撞倒了,这个业力很重很重的,倒下去就是三年。

  信众3:所以说沟通很重要,要叫他忏悔!

  师父:对啊,你回去继续要跟他说法。

  信众3:但是我来到这边,心就放下了,这两天都没有去想他。很奇怪,在家里我就一直放不下,一直跟他说。

  师父:来了嘛,你肯定也会把他带到庙里来,应该说这两天对他帮助会很大,他主要还是得利于你现在的学佛。他人还是比较好的,就是过去的这种业力。所以说一个人你一生中你造了什么业,平时你的一个心理活动,或者你的一个行为,到时候这些全部会总结,作为你自己的礼物,打包给你自己。

  所以一个乞丐,不管他是真的假的,当你布施的时候,你以一种怜悯心给他,你这种慈悲心恰恰是给你自己人生最大的礼物,从这个角度你要谢谢那个乞丐,他成就了你的善心。你要把你的善心弄得纯纯的,毫无疑惑的。不要很狡猾的,想着这个真的还是假的,是不是靠赚钱的,有时候你傻一点反而有傻福。就当真的,很悲悯他,肯定家里很穷,否则怎么会在街上自尊心也没有的这样问别人要呢!

  所以维塔斯还唱这个“那个可怜老太太,请你不要在乎你,其实她需要你的帮助。她伸着手向你要了,你还不好意思,还不给她。”所以维塔斯这个小伙子,他自己作词作曲的这首《布施》,非常有菩萨的情怀。

  信众3:那我在家里还是继续跟他讲?

  师父:继续给他讲,他去极乐世界都可以给他讲法嘛。

  信众3:师父我要念什么经,还是佛号或者就是《往生咒》?

  师父:其实还是给他开显,你说寺院你也见过了,很多众生都可以解脱的,你为什么还要执着自己呢?你执着自己就障碍自己解脱,你以为自己还是人,其实不是,是你以前做人的投影,你现在是活在那个投影里。你念《心经》给他听,无色、声、香、味、触、法,这些都是幻象。

  信众3:《心经》、《金刚经》,这些空性的?

  师父:对,要解释给他听,什么是无色受想行识,“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这个牢笼还是自己造的,自己是导演,然后自己在里面迷盲的扮一个角色。要知道这原来都是我的业力,我的习气所映现出来的,实际上没有。就像《黑客帝国》里一样的,你不要意图弯动那个勺子,其实没有这个勺子,这个才行。你要看清它的本质,它只是一个假相,起一个名字叫勺子而已,勺子非勺子,是名勺子,那才行,那才能透过,我们平时要锻练这个。

  我们是人嘛,人是什么?是无量劫来自己习气的投影,成为我现在的人。我们现在也是一个投影,真正的我完全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无量光无量寿才是我。我们现在这个是有量的,有生死的,所以佛说是痛苦的。为什么是痛苦的?你是虚幻的,你自己陷在了自己的陷阱里,在这个里面是啊非啊,不管你怎么认为对,这都是错的。因为以你的经验的那种判定不是整体的。爱因斯坦他摸到这个了,说佛教是宇宙整体的经验。

  信众2:这样的大科学家都有悟性。

  师父:爱因斯坦他不是佛教徒,但是对佛教的赞叹无以复加,从科学的角度来赞叹佛教,赞美佛教,这真是伟大,科学之父!

《般若智慧 超越自我》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