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末土罗有耶式迦婆罗门显著地信仰佛教。建立沙罗婆底伽蓝,由阿罗汉悉罗那婆沙说法。众多四方比丘来集,为十万左右的比丘举行盛大宴会。
那时牟卢咤国某地,有个商主的儿子名叫大天。是一个杀父母阿罗汉造三无间罪的人。由于自己的罪恶心中忧闷,因而来到迦湿弥罗。隐瞒了自己的行为而作比丘,智慧锐敏,熟习三藏。
心里异常追悔,在庙里努力修定。魔对他加持,众人认为他是阿罗汉,利养敬事也就大为增加。偕众多比丘眷属赴沙罗婆底伽蓝,和比丘们轮流诵读《波罗提木叉经》(别解脱经)时,轮到了大天,在诵经结尾时宣说:
诸天无明斯 道自声流起 犹豫他令入 此是佛教法
(依藏文新译)
圣众和一些老比丘说这不是经中的词句,年轻比丘大部都友党大天,因而兴起争论。此外,他对一些经义还作了不少颠倒的说法。
他死了以后,有个跋陀罗比丘——有人说他是恶魔的化身——对于教义也生起好多争论而疑难之点。他宣扬“答复他人、不知、犹豫、观察、养育自性。”等五事,而赞叹为本师的教法。同此很多智慧不同的人对于寻求理解佛说的方式产生了差别。由于各种犹豫、怀疑转为兴起争论。由于各地语言的差别,讲说各种经典的人们,字契和说法逐渐形成,因而产生各种长短不同的词语。阿罗汉等一些有识之士虽然打算消灭这种争论,但凡夫比丘们,被魔师压制争论不休。大天和跋陀罗死去时,比丘们才知道他俩的本来面日。第二迦叶阿罗汉入涅槃后,圣者摩诃娄摩与圣者难陀仍在末土罗作佛教事业。
第十章 圣者摩诃娄摩时代
圣者摩诃娄摩和圣者难陀因护持佛教不久,勇军王去世,他的儿子难陀继位,统治国家二十九年。这个国王修食肉罗刹毕苦婆法,择手向天空承接,就被宝物充满。那时金砂国有鸠舍罗婆罗门召集四方一切比丘举行盛大宴会七年。
以后,国王在迦尸婆罗奈斯多年准备生活所需,供养比丘。这时多闻的那伽比丘屡次赞扬五事,引起僧伽的剧烈争论,因而分为四部。此时圣者法胜证阿罗汉,偕同极宁静的比丘众,舍离好争论的僧众,前往北方一带。
难陀王的友伴婆罗门波你尼,生于西方毗卢迦的园林中。曾问手相师自己能否懂得声明,预言说不能,于是用利刃矫改手纹往依大地之上一切语法师。好好学习而了解,但还不满足,专一修持本尊,而得面见,只说“阿依乌”就知道三世一切声处。
这位本尊外道说是大自在天,但外道自己也没有根据。佛教徒说是观世音:“婆罗门童波你尼。于声闻中证菩提,我今决定为授记,广大自性世自在,彼由彼咒得成就。”以上是《文殊师利根本续》所授记,因此是有根据的。
他著有叫做《波你尼毗耶羯剌諵》的论,其中拼音苏呾罗一千颂分别苏呾罗一千颂,共两千颂。人们说这好象一切语法的根,在以前语法既没有成文的论著,也没有编排成为一套的次第,以前的声明师们只是论述一点两点的语法,把所有片断的东西堆积起来,因而多知道一些而己。西藏传说《因陀罗语法》在前,但可能是在天界出现在前,至于在印度出现并非在前,下面要解释。一些班智达说:“西藏所译的《旃陀罗语法》与波你尼语法相同,而《迦罗巴语法》则与因陀罗的学说相合。”尤其是波你尼语法含义特别宽广,据说能圆满了解它的支分的很希少。
第十一章 大莲华王时代
北方边地的婆那由(林地)出了一个阿耆尼达多王供养法胜阿罗汉等约三千圣众前后三十多年。中印度有圣者摩诃底耶伽护持佛教。华氏城中难陀王的儿子大莲华供养一切僧伽。追随上座那伽的坚意比丘广宣五事,争论加剧,因而四部开始分裂为十八部。
大莲华王有婆罗门跋陀罗和婆罗门婆罗流支两个朋友,这两个人对僧伽盛大供养。婆罗门跋陀罗借着明咒的力量,在他听到的各个国土从非人中摄取一切受用。每天对一千八百婆罗门、二千比丘,此外遍行者和乞丐等各一万人供给一切物资,使之满足。
婆罗流支有一双用明咒修成的树叶鞋,穿上就可以从天和龙的住处取得良好资具,使乞求者欢喜。但是有一次与国王不和,国王想是否对自己使用恶咒,派人去杀他。他穿树叶鞋逃到邬阇衍那城。终于受国王的欺骗,被一个女人偷去了他的鞋,无法逃走,被刑吏杀害。国王也为了净除杀害婆罗门的罪恶,建立二十四所寺庙,所有寺庙都设置物资丰富的法产。
有些人以为此时发生第三结集,但显然不是。据说婆罗流支曾抄写毗婆沙多卷,付与诸说法者。但若干佛语的函卷,本师住世时也有。疏释意旨的论典著之函卷可说以此为始。毗婆沙的意义就是详细解释,在以前解说本师的教语所有的词句以后,宣示其中的教诫,即在此中显露教语的含义,并没有另外的造出比经部更容易了解的论。后来为了利益未来的众生而造《毗婆沙论》。有些人认为在优婆崛多时代请阿罗汉共同编著,有些人认为耶舍和萨婆逸摩等所造。西藏人说是萨婆迦摩和鸠浮阇等五百阿罗汉在北方宾陀山那咤婆咤罗寺所造,乃是将以上二说揉合之谈。无论如何,乃是把一些阿罗汉的说教编排为一,上座口耳相传,最后著录成文。
若依照毗婆沙师的说法,七部对法许为佛语,解释意旨的论典以《毗婆沙论》为创始。经部师则以为《毗婆沙论》以前所出的七部对法也是异生声闻所造,而妄说是舍利弗等所结集的佛语,因此解释意旨的论典开端是七部。有一些阿阇梨以为“七部本身原来是佛语,但在中间可能掺入了异生声闻们所作的词句,有如异部中的某些经。所以凡是违反三量的错误当是后来掺入的词句。如同大乘别有对法藏,声闻应该也有。三藏的意义诚然是互相关连,但其他二藏既已出生各别的函帙,本母就没有不这样出生的理由。
后面的这种说法虽然好象是要妥当当,但大阿阇梨世亲似乎是打算顺应经部师的意见而暂时如此承认。有人说:”不是佛语。因为有很多错误,所以是舍利弗等人造的。”这是非常愚蠢的话。第一双在本师之前入涅槃,本师住世时也没有人造过解释意旨的论典,若是本师住世时而对佛语的意义就产生背理的解释,非常不合。若是以佛的教法为依据,就必需安立佛语和疏释意旨的论典的差别在本师住世时发生,后者在入涅槃之后才发生的原故,若第一双等颠倒解释佛语的意义,”“堪为证者多散灭”(用《俱舍论》二九卷奘译颂文)中所谓“证者”的证人都无法辨认的原故,并且若以为一些阿罗汉不能看到真实性,那么声闻教中见到真实性的补特伽罗就不存在,这是不合理的原故。因此应该知道居心毁谤本师自身所化现的诸大阿罗汉,这是魔所加持。
与大莲华王同时而稍后,有欧提毗舍国的月护王出现,文殊菩萨以比丘形相到他的家里,说了若干大乘的教法,并留下一部经函。显教师认为是《八千般若》,真言师则说是《摄真实经》,虽然那一说都没有不对,但想来依前说可能比较妥当。这是本师涅槃以后在人间发生大乘的开端。
第十二章 第三结集时代
此后迦湿弥罗信诃(狮子)王出现,他出家以后取名善见,证得阿罗汉后,在迦湿弥罗说法。阇兰陀罗国的国王迦腻色迦听到之后,异常信仰,来到北边迦湿弥罗从圣者狮子善见听法。对北方的一切塔也大作供养,对四方僧众也设置很多宴会。此时有阿罗汉之称的三阇耶比丘说了很多法。因为他有巨大的权威,从婆罗门和家主处获得很多资具,使僧众二十万人商讨教法,约在此时。十八部派分裂业已形成而没有巨大的争论。
迦湿弥罗国有一个名叫修多罗的婆罗门,拥有不可思议的资具,他经常供养毗婆沙师中的大德法救及其眷属和经部的上首迦湿弥罗大德上座及其眷属五千比丘,大力发展三藏。《喻鬘经》《持藏者师拳经》等是经部师的教典。
那时东方出现圣者胁比丘,为一多闻到达究竟的阿罗汉。他从几位多闻上座诵读《金鬘阿波陀那》、《讫里王梦中受记经》最极稀有的经。被迦腻色迦王听到,迦湿弥罗诸人说,在迦湿弥罗国耳严林伽兰聚集一切比丘举行第三结集。他人则认为在阇兰陀罗寂静处俱波那伽兰结集。一般学者以为后说妥当。西藏诸师说:“五百阿罗汉、五百菩萨、五百异生班智达聚会结集”。虽然若依照大乘的学说于理并无不合,但是在那个时期前后,对于佛教的大学者除称为大德以外,并没有称呼班智达的,因此五百班智达的说法不妥当。象在郭童祥的付法传承的片段中迻译因梵文残本断简所说的婆须密多罗等四百大德是合宜的,然而认为这个婆须密多罗就是毗婆沙的大阿阇梨世友那就不可以了。此外,这些是为声闻教而作的,因而使之符合于声闻众自己的历史为合宜,所以说是五百阿罗汉与五千持藏大德结集,但这是在意义上表现教法的伟大,所以说是五百阿罗汉,实际上是少数阿罗汉和得预流以上果的从事结集,因而达到五百左右。还有在大天和跋陀罗未出现以前,得果的每天都出现很多,他两人扰乱佛教,生起争论,比丘们不努力修瑜伽,只思考争论的意义,因此得果的就极少了。因此,第三结集时阿罗汉极少。
勇军王晚年,难陀王和大莲华王的整个时期,迦腻色迦王时期的前半,在此四王时僧伽争论,激烈争论约六十三年,若加上前后若干争论则将近百年。息止以后即第三结集之时,所有十八部派净修教法,毗奈耶著录成文。经与对法没写成文字的写成文字,已有文字的则加以校订。那些时期中若干大乘经典在人间出现,由几位证得无生法忍的比丘略作开示,然而因为未曾广事弘扬的原故,并未引起声闻众的争论。
第十三章 大乘开始兴盛时期
约当第三结集之后,迦腻色迦王去世时,在迦湿弥罗之西与吐货罗邻近的北方阿湿摩波兰多地方有家主阇胝,受用圆满。他供奉北方一切塔,延请来自西方摩庐国的毗婆沙大德世友与吐货罗的大德妙音到他的国中。供养三十万比丘十二年。最后发无上菩提的愿,因此成就的象征是献供的花…
《印度佛教(多罗那他 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