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度佛教(多羅那他 著)▪P6

  ..續本文上一頁末土羅有耶式迦婆羅門顯著地信仰佛教。建立沙羅婆底伽藍,由阿羅漢悉羅那婆沙說法。衆多四方比丘來集,爲十萬左右的比丘舉行盛大宴會。

  那時牟盧咤國某地,有個商主的兒子名叫大天。是一個殺父母阿羅漢造叁無間罪的人。由于自己的罪惡心中憂悶,因而來到迦濕彌羅。隱瞞了自己的行爲而作比丘,智慧銳敏,熟習叁藏。

  心裏異常追悔,在廟裏努力修定。魔對他加持,衆人認爲他是阿羅漢,利養敬事也就大爲增加。偕衆多比丘眷屬赴沙羅婆底伽藍,和比丘們輪流誦讀《波羅提木叉經》(別解脫經)時,輪到了大天,在誦經結尾時宣說:

  諸天無明斯 道自聲流起 猶豫他令入 此是佛教法

  (依藏文新譯)

  聖衆和一些老比丘說這不是經中的詞句,年輕比丘大部都友黨大天,因而興起爭論。此外,他對一些經義還作了不少顛倒的說法。

  他死了以後,有個跋陀羅比丘——有人說他是惡魔的化身——對于教義也生起好多爭論而疑難之點。他宣揚“答複他人、不知、猶豫、觀察、養育自性。”等五事,而贊歎爲本師的教法。同此很多智慧不同的人對于尋求理解佛說的方式産生了差別。由于各種猶豫、懷疑轉爲興起爭論。由于各地語言的差別,講說各種經典的人們,字契和說法逐漸形成,因而産生各種長短不同的詞語。阿羅漢等一些有識之士雖然打算消滅這種爭論,但凡夫比丘們,被魔師壓製爭論不休。大天和跋陀羅死去時,比丘們才知道他倆的本來面日。第二迦葉阿羅漢入涅槃後,聖者摩诃婁摩與聖者難陀仍在末土羅作佛教事業。

  第十章 聖者摩诃婁摩時代

  聖者摩诃婁摩和聖者難陀因護持佛教不久,勇軍王去世,他的兒子難陀繼位,統治國家二十九年。這個國王修食肉羅刹畢苦婆法,擇手向天空承接,就被寶物充滿。那時金砂國有鸠舍羅婆羅門召集四方一切比丘舉行盛大宴會七年。

  以後,國王在迦屍婆羅奈斯多年准備生活所需,供養比丘。這時多聞的那伽比丘屢次贊揚五事,引起僧伽的劇烈爭論,因而分爲四部。此時聖者法勝證阿羅漢,偕同極甯靜的比丘衆,舍離好爭論的僧衆,前往北方一帶。

  難陀王的友伴婆羅門波你尼,生于西方毗盧迦的園林中。曾問手相師自己能否懂得聲明,預言說不能,于是用利刃矯改手紋往依大地之上一切語法師。好好學習而了解,但還不滿足,專一修持本尊,而得面見,只說“阿依烏”就知道叁世一切聲處。

  這位本尊外道說是大自在天,但外道自己也沒有根據。佛教徒說是觀世音:“婆羅門童波你尼。于聲聞中證菩提,我今決定爲授記,廣大自性世自在,彼由彼咒得成就。”以上是《文殊師利根本續》所授記,因此是有根據的。

  他著有叫做《波你尼毗耶羯剌諵》的論,其中拼音蘇呾羅一千頌分別蘇呾羅一千頌,共兩千頌。人們說這好象一切語法的根,在以前語法既沒有成文的論著,也沒有編排成爲一套的次第,以前的聲明師們只是論述一點兩點的語法,把所有片斷的東西堆積起來,因而多知道一些而己。西藏傳說《因陀羅語法》在前,但可能是在天界出現在前,至于在印度出現並非在前,下面要解釋。一些班智達說:“西藏所譯的《旃陀羅語法》與波你尼語法相同,而《迦羅巴語法》則與因陀羅的學說相合。”尤其是波你尼語法含義特別寬廣,據說能圓滿了解它的支分的很希少。

  第十一章 大蓮華王時代

  北方邊地的婆那由(林地)出了一個阿耆尼達多王供養法勝阿羅漢等約叁千聖衆前後叁十多年。中印度有聖者摩诃底耶伽護持佛教。華氏城中難陀王的兒子大蓮華供養一切僧伽。追隨上座那伽的堅意比丘廣宣五事,爭論加劇,因而四部開始分裂爲十八部。

  大蓮華王有婆羅門跋陀羅和婆羅門婆羅流支兩個朋友,這兩個人對僧伽盛大供養。婆羅門跋陀羅借著明咒的力量,在他聽到的各個國土從非人中攝取一切受用。每天對一千八百婆羅門、二千比丘,此外遍行者和乞丐等各一萬人供給一切物資,使之滿足。

  婆羅流支有一雙用明咒修成的樹葉鞋,穿上就可以從天和龍的住處取得良好資具,使乞求者歡喜。但是有一次與國王不和,國王想是否對自己使用惡咒,派人去殺他。他穿樹葉鞋逃到邬阇衍那城。終于受國王的欺騙,被一個女人偷去了他的鞋,無法逃走,被刑吏殺害。國王也爲了淨除殺害婆羅門的罪惡,建立二十四所寺廟,所有寺廟都設置物資豐富的法産。

  有些人以爲此時發生第叁結集,但顯然不是。據說婆羅流支曾抄寫毗婆沙多卷,付與諸說法者。但若幹佛語的函卷,本師住世時也有。疏釋意旨的論典著之函卷可說以此爲始。毗婆沙的意義就是詳細解釋,在以前解說本師的教語所有的詞句以後,宣示其中的教誡,即在此中顯露教語的含義,並沒有另外的造出比經部更容易了解的論。後來爲了利益未來的衆生而造《毗婆沙論》。有些人認爲在優婆崛多時代請阿羅漢共同編著,有些人認爲耶舍和薩婆逸摩等所造。西藏人說是薩婆迦摩和鸠浮阇等五百阿羅漢在北方賓陀山那咤婆咤羅寺所造,乃是將以上二說揉合之談。無論如何,乃是把一些阿羅漢的說教編排爲一,上座口耳相傳,最後著錄成文。

  若依照毗婆沙師的說法,七部對法許爲佛語,解釋意旨的論典以《毗婆沙論》爲創始。經部師則以爲《毗婆沙論》以前所出的七部對法也是異生聲聞所造,而妄說是舍利弗等所結集的佛語,因此解釋意旨的論典開端是七部。有一些阿阇梨以爲“七部本身原來是佛語,但在中間可能摻入了異生聲聞們所作的詞句,有如異部中的某些經。所以凡是違反叁量的錯誤當是後來摻入的詞句。如同大乘別有對法藏,聲聞應該也有。叁藏的意義誠然是互相關連,但其他二藏既已出生各別的函帙,本母就沒有不這樣出生的理由。

  後面的這種說法雖然好象是要妥當當,但大阿阇梨世親似乎是打算順應經部師的意見而暫時如此承認。有人說:”不是佛語。因爲有很多錯誤,所以是舍利弗等人造的。”這是非常愚蠢的話。第一雙在本師之前入涅槃,本師住世時也沒有人造過解釋意旨的論典,若是本師住世時而對佛語的意義就産生背理的解釋,非常不合。若是以佛的教法爲依據,就必需安立佛語和疏釋意旨的論典的差別在本師住世時發生,後者在入涅槃之後才發生的原故,若第一雙等顛倒解釋佛語的意義,”“堪爲證者多散滅”(用《俱舍論》二九卷奘譯頌文)中所謂“證者”的證人都無法辨認的原故,並且若以爲一些阿羅漢不能看到真實性,那麼聲聞教中見到真實性的補特伽羅就不存在,這是不合理的原故。因此應該知道居心毀謗本師自身所化現的諸大阿羅漢,這是魔所加持。

  與大蓮華王同時而稍後,有歐提毗舍國的月護王出現,文殊菩薩以比丘形相到他的家裏,說了若幹大乘的教法,並留下一部經函。顯教師認爲是《八千般若》,真言師則說是《攝真實經》,雖然那一說都沒有不對,但想來依前說可能比較妥當。這是本師涅槃以後在人間發生大乘的開端。

  第十二章 第叁結集時代

  此後迦濕彌羅信诃(獅子)王出現,他出家以後取名善見,證得阿羅漢後,在迦濕彌羅說法。阇蘭陀羅國的國王迦膩色迦聽到之後,異常信仰,來到北邊迦濕彌羅從聖者獅子善見聽法。對北方的一切塔也大作供養,對四方僧衆也設置很多宴會。此時有阿羅漢之稱的叁阇耶比丘說了很多法。因爲他有巨大的權威,從婆羅門和家主處獲得很多資具,使僧衆二十萬人商討教法,約在此時。十八部派分裂業已形成而沒有巨大的爭論。

  迦濕彌羅國有一個名叫修多羅的婆羅門,擁有不可思議的資具,他經常供養毗婆沙師中的大德法救及其眷屬和經部的上首迦濕彌羅大德上座及其眷屬五千比丘,大力發展叁藏。《喻鬘經》《持藏者師拳經》等是經部師的教典。

  那時東方出現聖者脅比丘,爲一多聞到達究竟的阿羅漢。他從幾位多聞上座誦讀《金鬘阿波陀那》、《訖裏王夢中受記經》最極稀有的經。被迦膩色迦王聽到,迦濕彌羅諸人說,在迦濕彌羅國耳嚴林伽蘭聚集一切比丘舉行第叁結集。他人則認爲在阇蘭陀羅寂靜處俱波那伽蘭結集。一般學者以爲後說妥當。西藏諸師說:“五百阿羅漢、五百菩薩、五百異生班智達聚會結集”。雖然若依照大乘的學說于理並無不合,但是在那個時期前後,對于佛教的大學者除稱爲大德以外,並沒有稱呼班智達的,因此五百班智達的說法不妥當。象在郭童祥的付法傳承的片段中迻譯因梵文殘本斷簡所說的婆須密多羅等四百大德是合宜的,然而認爲這個婆須密多羅就是毗婆沙的大阿阇梨世友那就不可以了。此外,這些是爲聲聞教而作的,因而使之符合于聲聞衆自己的曆史爲合宜,所以說是五百阿羅漢與五千持藏大德結集,但這是在意義上表現教法的偉大,所以說是五百阿羅漢,實際上是少數阿羅漢和得預流以上果的從事結集,因而達到五百左右。還有在大天和跋陀羅未出現以前,得果的每天都出現很多,他兩人擾亂佛教,生起爭論,比丘們不努力修瑜伽,只思考爭論的意義,因此得果的就極少了。因此,第叁結集時阿羅漢極少。

  勇軍王晚年,難陀王和大蓮華王的整個時期,迦膩色迦王時期的前半,在此四王時僧伽爭論,激烈爭論約六十叁年,若加上前後若幹爭論則將近百年。息止以後即第叁結集之時,所有十八部派淨修教法,毗奈耶著錄成文。經與對法沒寫成文字的寫成文字,已有文字的則加以校訂。那些時期中若幹大乘經典在人間出現,由幾位證得無生法忍的比丘略作開示,然而因爲未曾廣事弘揚的原故,並未引起聲聞衆的爭論。

  第十叁章 大乘開始興盛時期

  約當第叁結集之後,迦膩色迦王去世時,在迦濕彌羅之西與吐貨羅鄰近的北方阿濕摩波蘭多地方有家主阇胝,受用圓滿。他供奉北方一切塔,延請來自西方摩廬國的毗婆沙大德世友與吐貨羅的大德妙音到他的國中。供養叁十萬比丘十二年。最後發無上菩提的願,因此成就的象征是獻供的花…

《印度佛教(多羅那他 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