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错,很有良心。我没有跟你相处过,我知道你这个人还是一个好人。但是你不要自己摸索,自以为是,还是要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人,人家怎么讲,你怎么做,那就对了,就这样。(学禅的四个个基础解惑)
九、如何克制妄想?
问:我白天教书、晚上上课,平常很容易想个不停,想很多事情大都没有结论。请问 师父,有什么方法能够克制妄想?
答:佛法最重要的是方法,如果你勉强给佛法下个定义:“佛法者,成佛的方法也。”如果说这句话还不够通俗,再加个注释,那么成佛就是生命的觉醒,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
不二法门,想与不想是一回事,想即是不想。我要大家多读《六祖坛经》,大家都忽略了《六祖坛经》最关键、最重要的地方。《六祖坛经》真假动静偈讲:“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我也讲过这样的一句话:“若觅真无念,念上有无念”,这个话怎么讲呢?博陵王向牛头融禅师问道的那一首对答很好,“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繁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若问无心处,不与有心殊。”现在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是无心的,但是无心既不妨碍你听话,也不妨碍你说话,有念、无念也是如此。
我之所以没有逐条地跟各位讲八正道,因为八正道的要求在我前后的讲话中都已包括了,不必再刻意地把它提出来。在佛讲的八正道里面,就讲到“正念”,如果不是为了非分之念,如果不是只能想不能说,换句话说我们能想的,都可以说出来,那么你想的都是“正念”。假如我只能想不能说,说出来没面子,那就不要去想。所谓的“正念”,为了国家、为了工作、为了一个学术……而去思索,那个都无伤,对身体没有伤害,对修行也不构成障碍。如果毫无目标地去乱想,那叫“妄想”,没有用的。妄想不但容易心乱,而且容易造成重大的伤害。
至于说如何才能克制妄想呢?今年的春节我曾经送给各位四句话 ——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这四句话叫《如意箴》。为什么叫《如意箴》?人活得都很无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这四句话你若做到了,那就万事如意了。我稍稍讲一下前面两句:
第一句:时时自觉 —— 自己觉自己,这个叫做修行,也就是我刚才讲的“安分守己”,时时做自觉的功夫。
第二句:念念自知 —— 每个念头来了都知道,需要想下去的,就继续把它想下去,一定要找到结论,没有结论绝不罢休。如果没有结论,绝不换第二个主题。像这样的话,我们的思想就变成一个创造力。无论你是想一个学术问题,想一种教学方法,想如何突破老师和学生之间教学上的障碍,这些都是很好的正念。如果你想了一夜,第二天完全都用不上,那叫“妄想”,干脆就不要想。能够念念自知,这个人已经进入观心的第二个步骤,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一般人在想什么都不知道,这个叫“无明厚重”,你知道你有妄想,这表示你很进步。
你想克制妄想,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要换个主题。你要想,可以,静静地想一个有用的主题,比方说静静地想一个当前你的工作上、生活上必须突破的问题,或你的修行上必须突破的问题,只想一个主题,而且没有结论以前,绝不换第二个主题,你可以把它想一年、想两年,都无妨。我告诉各位,任何一个人把一个主题接着想一个礼拜,有空只想一个主题的话,他都会得到很可贵的答案。那个答案绝对不是冲动,绝对是灵感。
第二个办法,你要想的时候,以毒攻毒啊!你念佛、持咒也好,唱唱禅歌也好,都可以把妄想拦住,不要叫无聊的问题持续发生下去。一切的妄想都会伤害你的身体、污染你的心灵,这个话怎么讲呢?有人说“说火并不会烧口,说说又何妨”,这话虽没错,但是我们说一个好吃的东西,尤其是我们一向爱吃又吃不到的,我们说着说着,口水就增多了,虽然还没有吃,他已经完成消化准备了。我们若讲那些黄色的话,就会刺激我们的性激素分泌,产生性冲动。新兵上战场,平常便秘,枪一响,拉肚子,为什么?增加胆汁分泌,胆汁一大量分泌,就增加肠蠕动,所谓吓破胆,这是有道理的。心理绝对影响生理,心物一元,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要修行就要掌握(降伏)自己,自己拿出方便来,去克制自己的妄想的偏向,克服这些不正常的发展,以正念代替妄想。要想把念头止住,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要以正念代替妄想。(安分守已解惑)
十、去掉我执,才会有真正的谦虚
问:内心谦虚,行到极点,可否去掉我执?
答:谦虚与去掉我执互为因果,若是没有我执的人,他是真谦虚;有我执而又谦虚到极点,是假谦虚,那不是真的谦虚。因此,必须真正去掉我执,才是真谦虚。
当然,你若处处谦虚,不管你去不去我执,“能谦虚”就是一种功德,为什么?菩萨是“施无畏”。你若不谦虚,处处跟别人摩擦,给别人制造烦恼,别人的烦恼反射到你身上,你也烦恼。你若处处谦虚,你就给别人制造喜悦,你就有功德,你也活在喜悦中。
我觉得,真正的谦虚是去掉我执,不是因为谦虚才去掉我执,所以真正地去掉我执才是真谦虚,不是谦虚以后才去我执,事情就是如此。但是谦虚对于去我执,是有帮助的,因为去我执是很难的事,你能够把我执都去得掉,那一切都圆满。而谦虚也是很难的,我明明会,别人却说我不会;明明我做得对,他却说我不对,我若肯承认 ——“你说得对,请你多指教”,就已经开始去我执了,这是互为因果的。
你若很谦虚,谦虚到极点,甚至别人诬蔑你、压低你,把你贬值,你也不生气,那就是真的去掉我执了。你这个问题很好,谢谢你!(学禅的四个个基础解惑)
十一、如何改正不敢放手做事的缺点
问:我做事情常常不敢放手去做,自觉于情、于理上站得住脚,但常常要问过别人才敢去做,总怕得罪别人。请问师父,如何改正这种习气?
答:这就叫做执著。我们尊重别人,小心谨慎,这是个优点。我们人生有很多的毛病,就是因为不谨慎。因为不谨慎,就随便说话;说错一句话,你要知道,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有影响的,行为必有影响,每一个行为都有影响的。人不是孤立在宇宙之外的,人的每一句话不但影响他的周边,还影响全世界,影响整个宇宙的灵气,你不要把自己看小了。《信心铭》说“极大同小,忘绝境界”、“极小同大,不见边表”,极大不见边表,极小也是没有边表的,你找个微粒子的核心找不到的。所以人谨慎很好,但是执著就不好。
你以后用一种喜悦、成全、求心安的心去做就好了,不要太顾虑别人主观的看法。我们不是为任何人而活,我们是为自己而活,自己走自己应走的道路。孔夫子也没有办法保证人人都喜欢他,因为他也有遭人误会、在陈、蔡绝粮的时候;耶稣是圣人,也没有办法保证人人都喜欢他,还被最亲近的弟子出卖了。放松自己,不要执著,用爱心,不计得失,但求心安无愧就好了。(解惑录第二集。信愿行证”会后解惑)
十二、如何对治拘谨、不洒脱的习性
问:恩师开示“学佛法的基本目的就是求心安”,然而在日常生活、待人处世上,总常会有我心不安之感,因此常常拘谨而不自在、不洒脱。也时时做反省,自觉在思想、言行上努力尽心尽力,可问心无愧,但是易受环境影响,习于多思多虑,以至于放不下,无法自肯心安,安祥心态也就因而降失,该如何对治?
答:“如何保持安祥”你都知道,你都很清楚,你今天不是“知”的问题,而是“行”的问题。你所缺乏的是什么?意志力,就是决心。想做的事,常常忘掉了。你若意志力强,把它坚持下去,你就不会忘记,不会忘记就很好了,心安就喜悦了。
人若是“不屑人言”,人家怎么说都不在乎,那这个人很狂妄。反之,假如我们把自己生活的意义建立在别人的好恶之上,那我们自我贬值、自我否定了。因此我们只求心安,保持安祥,绝不有损人利己的念头,总是为别人好。为别人好,不是要别人感觉到我们对他好。比如说小孩病了,我们给他药吃,我们是为他好,但是他吃得很痛苦,又哭又闹,拼命地不吃,你拼命地灌他,你用不着抱歉;类似这样的事,你用不着抱歉,我们求心安就可以了。像你这个样子修养很好,还得不到心安,表示你意志力不够。要死守善道,择善固执,锻炼意志力。
天下的事,事极必反,物极必反,而理极也必反。什么叫物极必反?你看看,过荒年的时候,那个最不值钱的番薯签(干地瓜丝),都是无价之宝。什么叫理极必反?他研究佛法,深入三藏,经律论都通达,等到他一旦大彻大悟,见到自性的时候,桶底脱落,什么都没有了,“理”真正到了极点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你现在要锻炼意志力,因为你做一件事情都不能维持很久,兴趣也不能固定地保持很久,这表示说你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自我意志力比较差,以后就练习意志力。你锻炼意志力,若能像印度的瑜伽术,做很多的姿势,这个对女孩子很有帮助,又能保持身材的美,又能……,很多优点。瑜伽术不是做强身用的,不要搞错了,瑜伽术的目的是要锻炼意志力,所有的苦行都在于锻炼意志力。苦行什么时候毕业?如果做苦行感觉很快乐,那就毕业了。如果做苦行都很快乐的话,那这个人的意志力坚强得很,意志如钢一般的坚强。
你要锻炼意志力,因为你的意志力不够。那你就每天决定做一件事,由简单到复杂,或者每天由几点到几点,一定做自觉的功夫,不管是任何因素,都不能阻挠,只要不耽误你的责任义务,不影响到别人,都可以。你能够这样坚持下去,能坚持到一个月,每天一个钟头,不要说两个钟头,我看你的意志力就会提升。(解惑录第二集。信愿行证”会后解惑)
十三、处世常常粘滞,应如何对治
问:悟心容易息心难,我对人、对事、对物,常因情多慧少,习于粘滞,而难以彻底过化存神,因而…
《耕云心药录——心理疾病篇 卷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