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睡觉或者是白天做任何工作,都经常念诵、观修它,经常用这个偈颂来要求自己、反观自己,并且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经常以这样的偈颂来加持和赐予一种美好的祝福。
◎求证心
这是我刚才讲到的第一个问题:“发心为利他”当中的“利他”,下面讲“求正等菩提”。
对于“求正等菩提”,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证悟。我们现在每天执著为自己,执著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任何的事物,这些只是我们自己的五官跟分别念去缘取的一种因缘,但实际上,这种执著并没有完全能深入万法的真正究竟的实相。而且这种执著和缘取有一定的误区和错误,我们的所见所闻当中,还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因此需要从中醒悟、觉醒过来。
那么为什么要证悟呢?我们所有的这些众生,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追求都有一定的误区,都不是很真实的。这一点不仅是我们佛教徒讲的,实际上从现在的科学来进行观察,也会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为什么需要从这样的迷惑、迷乱当中醒觉呢?我们必须要承认,我们的智慧实际上还带有一种染污,这个染污到一定的时候会消灭。这种染污,佛教当中叫业和烦恼。佛教当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师,叫龙猛菩萨,相关的历史当中讲他活了300年,也有600年的说法,不管他到底在人间住了多少年,实际上他确实是非常长寿的一个智者。他说过,我们相续当中的业和烦恼断除之后,才能现前真正证悟的智慧。
我们每个凡夫众生还没有获得这样的证悟,不获得证悟的根本原因就是所谓的无明。因为无明染上了我们的智慧,就像一个纯净的水晶球,但是外面有一些垢染的话,就不能见到它的本来面目。所以,这种无明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消除。
第三个讲怎样断除无明。所有的这些万事万物的真相不能照见的根本原因是无明,无明实际上是一种非理作意,它并不是在我们心的本性上存在的,它具有一种偶然性和忽然性,我们通过修行和学习可以断除它。断除的方法,佛陀在佛经当中讲过,一切因缘法,此法皆空性。也就是说,凡是所有的这些因缘法的东西,都是空性的。无明也是因缘产生的,我们什么时候证悟到一切万法皆是空性的真理的时候,所有的这些无明,就像阳光照射时,乌云、迷雾自然清除一样的,全部会烟消云散。
第四个问题,讲现证佛果。如果我们什么时候证悟了一切万法皆是空性的道理,我们相续当中的障碍、无明、误解以及各种不合理的分别念,全部会遣除,在佛教当中,这叫做断除障碍。同时我们会认识到一切万事万物真正的本来面目。万事万物真正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实际上除了显现以外,它的本质丝毫也得不到,丝毫也不存在。这种不存在也并不是一个单空,它是在佛教的中观当中所抉择的那样,远离四边八戏的一种真相。这种真相,到一定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东西方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人都可以通达,只不过我们现在正在这种道上努力而已。
这种证悟,在汉传佛教的禅宗当中有明心见性的说法;在藏传佛教的密法当中叫认识心性,或者说认识觉性;在显宗的般若宗、显宗的个别宗派当中,叫证悟空性。无论是哪一个宗派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说我们的心完全达到了最究竟的真相,也就是说,我们认识了一切万法本来具有的空性和显现无二无别的这种真理。
谁是这种真理的认识者呢?最究竟的就是佛,然后是还没有得到佛地的中间过程的菩萨。我们不要认为佛好像是世间当中的天人或者神,菩萨好像是在世间当中层次比较高一点的一种灵魂,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所谓的佛菩萨,在我们人类的这个层次上,应该是对万事万物的真相完全通达的觉悟者,佛就是觉悟者的意思。所以我们佛教并不是自称自己是觉悟者,佛陀传下来的这些经典,可以用来说明我们后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们要知道得到佛果并不是得到一种神的果位,不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要想帮助别人,最大利益的帮助,一个是究竟的利他的菩提心,还有一个是究竟的求证的菩提心。这种求证的菩提心,就是要解决众生的生死痛苦,或者说要解决众生的实执的问题,必须要证悟空性。如果没有证悟空性,虽然有些老师也会给学生讲一些技术、智能和技巧,但实际上解决不了根本上的问题。
我以前在一个学校里面演讲的时候,有一个老师,说她非常关心学生,包括学生的感情、谈朋友之类,天天都是忙着这些事情。这个老师很关心他们,但实际上这个解决不了大的问题。最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完全明白我们心的本性。完全明白一切万法的真相,这就是最大的觉悟!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这样,所以菩提心最终的要求,是让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早一点得到觉悟。
◎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修法
以上我通过四个方面来分析要求证的道理,下面我再简单地讲一下自他交换的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法非常多,有自他平等的菩提心的修法,自他交换的菩提心的修法,还有自轻他重的菩提心的修法,以及一些显宗、密宗的窍诀性的修法。自他交换,用世间的浅显易懂的名词来说,叫换位思考。不但要换位思考,还要换位利他、换位做有意义的事。
自他交换,在我们藏传佛教当中,有非常殊胜的一些窍诀性的修法。尤其是藏传佛教里面噶当派的自他相换是非常出名的,有一个名言:失败亏损自取受,胜利利益奉献他。就是说,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遭到亏损、失败的时候,没有抱怨心、没有怨恨心,而是自己坚强地承受;然后将自己的一些利益、成功、各方面的富裕,尽量直接或者间接地奉献给他人,帮助他人。这样的精神,不仅在现在这个时代当中,乃至在过去、未来整个人类世界当中,应该是最高尚的一种修行。
这种修行方法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跟我们平常的习惯有一点矛盾,或者说人们很不容易接受。但实际上,如果你长期修学,久而久之自己的思想一定会成熟。当你菩提心修得越来越纯熟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自私自利的心。有了自利的心,他会不断地危害其他的众生;有了利他的心,他会不断地饶益,或者造福我们的人类和整个世界。所以这种心态,需要我们长期的训练、长期的修行。甚至我们行住坐卧的威仪当中,也经常要不断地修炼利他心。尤其是我们所修的这种自他交换的菩提心,实际上非常简而易行,在实际操作中它并没有非常复杂的仪轨,在任何一个场合当中,自己都可以行持。
我们在座的人应该要多学习菩提心的利益,菩提心的利益在《入菩萨行论》第一品当中讲过。我们懂得了菩提心的功德之后,再学习《入行论》的所有内容,然后再进一步学习像《菩萨学集论》、《摄大乘论》,还有宁玛巴非常殊胜的窍诀《大圆满心性休息》的第八品,当中有非常广泛的菩提心的教理的理论和修法。
我们大乘讲的三殊胜的窍诀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修任何一个法就是要为了利益众生而修;然后中间修这座法的时候,自己心不散乱地行持;到最后我所修的这些功德要回向给众生。这是在大乘佛教当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法门。如果不具足这样的大乘菩提心,按照大乘来讲,只是一种形象的法,也就是说每天都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以自私自利的心来修,然后中间也是以自私自利心的执著不放弃,到最后也是以自私自利的心回向自己的话,它是一个小乘,或者说是比较低层的一种修法。
因此,我也特别希望在座的佛教徒,你的修行一定要具有菩提心来摄持。而非佛教徒、非宗教徒,你也要正面地了解,所谓的菩提心并不是宗教的具有教条性的一种狭隘的思想。如果你广泛深入地了解菩提心的内涵,你会很惊讶,会感到无比震惊。因为这种思想的微妙性,它的无限力量,在我们当今这个科学极其发达的时代当中,也是难以寻觅的。
我今天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当中,也难以讲出许多包罗万象的哲理。但是更重要的是以简单的语言来说明,菩提心实际上是利他和求证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并不是佛教独有的一种说法,而是我们所有人类需要追求的一个长远的目标。
三、对大家的两点希望和感谢
菩提心的修法基本上讲完了。我在这里还要简单说几个事情,不会耽误很长时间。我知道你们很多人很关心睡觉,这是每个人会关心的。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科学。
◎希望一:利用网络时要有正知正见
第一件事情:今天我很高兴很多的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大家利用网络的平台共同集聚。现在用Internet网的人非常多,但是其中真正求真理的人、寻找智慧和悲心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今晚第一个希望,在座利用网络的人,希望你们不要浪费时间,一定要求真理,求正见,求正念,求智慧。现在这个社会很复杂,尤其是年轻人,自己没有很好的思维能力和主见,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外境吸引和迷惑。这是我们当今这个时代当中非常特殊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很容易让人堕落,让人迷失方向。因此第一个希望,大家利用网络的时候,要有正知正见。
◎希望二:有能力者利用各种语言文字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第二个希望,现在这个世界,我们经常称为地球村。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人类,生活的方式和利用的语言文字都不相同。佛教这么好的真理,主要来自于印度,后来传到藏地、汉地以及其他国家,所以我们有些年轻人,懂世界各国语言的人,我特别希望你们用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语言来弘扬和宣讲佛法,带领许多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追求真理。我这边也尽量地培养各个国家的懂语言、懂教理的人。我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共同发心、共同努力。我想这对整个地球,乃至对所有的生命和众生都会带来无比的利益,这也是大乘佛教的宗旨。因此,希望你们以后应该将学过的各种不同的文字语言,利用在弘扬真理方面。
◎感谢
第三,我要感谢大家。第一个非常感谢我们各个地方的佛教小组、佛教组织里面的许多发心人员,你们不辞辛劳,为众生弘扬真理付出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你们也帮助许多可怜的众生。这一点,我作为一个佛教徒,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
第二个感谢我们智悲翻译中心,这两年以来,无论是中译英,还是英译中,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大的贡献。我们这两年以来,大概佛教与科学方面有180多篇文章。其中内容最殊胜的,我们编辑了两本书,包括了大概50多篇文章。这些发心人员日日夜夜对佛教和科学进行对比,把非常著名的一些西方和东南亚国家的学者的文章翻译成汉语。我希望你们还要不断地努力,我不断地赞叹你们。
最后一个感谢,我们今天网络上这么多的人,已经利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听了我的胡言乱语,耽误了你们的时间。我看到前面有一个佛教徒,还有一个出家人,打了3次哈欠,这说明时间不能太长。时间就是生命,你们今天利用你们的生命来接受,或者说是共同学习,我对你们表示感恩。谢谢!
《菩提心的修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