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
——索达吉堪布2013年5月5日网络开示
◎诸多论典宣讲密宗的不共见解:真正的上师确实与佛无别
今天的这一堂课,我想跟大家说一下依止上师方面的一些道理。依止上师方面的道理,从广泛的意义讲或者从文字上讲,在《大圆满心性休息》、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的第八品也有,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当中也讲了。很多道友也已经学过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大圆满前行》、《事师五十颂》等等,这些道理应该是讲得比较多。但这些论典当中,主要是讲一些密法的不共见解,都基本上着重地、用大量的文字来宣说上师跟佛无二无别,所以依止上师之后,应如理如法地去依止,而且如果违背了上师的教言,直接堕入金刚地狱。
但这个是不是这样呢?确实也是这样的。按照密宗不共观点来解释的时候,真正的善知识的密义就像《华严经》里面讲的一样,像大海一样难以测度,他的智慧像虚空一样广阔无边,难以衡量……他的悲心犹如江河源源不断……可以用很多的比喻说明。但是我们现在,在汉地、在其他地方经常发现到,依止上师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的一些事情出来,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今天想跟大家说一下。
◎普通人刚开始应把上师视为人
刚开始的时候,初学者不用把上师看成佛一样的。这个问题今天着重要提出来。那么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作为上师,在佛教中,可以说他是一个代言人。释迦牟尼佛在相关经典当中也讲了,佛陀对阿难也说了,我涅槃之后,我显现为善知识,然后为你开示正道。有这样的这种说明。我们也知道,上师是佛的化身、上师是佛的代言人等等,都可以这么讲。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刚开始结上善缘,或者依止上师的时候,相关的论典当中也要求大家如理如法地去观察。但现在大多数的人,基本上都是不观察,这是不太合理的。
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佛教徒刚开始的时候,对上师从来都是不观察。好像特别地冲动,就是世间当中的,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缘分,一见钟情还是什么,等等这样的,这样的情况我们也不排除。最主要是什么呢?我们是一个普通人,最好是不要像印度的八十位大成就者,像他们那样的这种精进、信心和根机我们不一定有的。也不能因为密勒日巴尊者还有像常啼菩萨等等他们的故事那样,我们是不是每一个人是这样,也不一定有这么样的根机。我们都是一个普通的佛教徒、普通的人,那普通的人刚开始依止一个上师的时候,最好是把上师看成人来对待。
现在我经常发现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刚开始的时候把上师看成佛一样,视师如佛。而上师们,有些确实是有佛的境界,非常了不起。但有些的话,可能没有,甚至连一般的一个上师的资格都不一定有。但是因为这些弟子们把上师宠坏了,最后自己也就好像觉得真的是我跟佛没有差别,我们佛教里面讲的,有一种增上慢:自己本来没有获得神通,认为是获得神通了;本来没有获得阿罗汉果位,自己认为获得阿罗汉果位。那个时候自己的过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都看不到。
所以有些人,因为弟子们特别愚痴的原因,跟上师一直就是说:上师你就是菩萨、你就是佛,当面也在说、背后也在说,然后,三门供养、恭敬等等。本来上师很有正知正见,但后来因为旁边的很多人说你是佛、你是佛……最后自己真的认为是这样的了。最后,上师们也可能被宠坏了,最后真的认为自己是佛。那佛的话就什么行为都可能没有特意地约束,上师和弟子都可能会做一些对佛教和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事情,这样,可能对自己不利,对今世不利,对来世也不利。
◎刚开始如理观察上师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建议,刚开始,佛教里面专门要讲观察上师,这个观察上师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来不及:一个人传法的时候,来不及观察就马上去听;灌顶的时候来不及观察,马上去。其实这不是很好的,因为我们把学习佛法看成一个很重要的大事来抓,你要去接受这种法门的时候,就像世间人也是这样的。世间人你要找一个老师的话,比如说我要学一个工巧明的话,看这个工巧明的老师他会不会懂,如果我要学英语的话,这个老师是什么学校毕业的,他的英文的底子是什么样的,也要去看。或者我们世间当中谈朋友的话,也会看他的家庭状况是怎么样,他的整个政治背景是什么样的,他的财富是什么样的,很多人都要去看。
我那天遇到了一个人,他说,他跟一个人准备合作,但是为了合作,他摸不到底,专门从美国飞到中国,已经来过两次。他来的时候,表面上跟他聊,但实际上看他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因为将来要跟他合作,还没有正式签合同之前,他要了解这个人的整个背景,他就来过两次。而且他也默默地问了很多人,也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最后基本上这个人的人格很不错,整个实力、各个方面也很不错的,然后准备再过半年以后,跟他正式写合同,共同做一个十几年的合作项目。
当时我心里面想到,其实我们学习佛法比世间的一般的工作、合作更重要,更要谨慎,那这样的话,依止上师为什么不需要?比如说,来一个上师,刚开始,你对他供养也可以,你有钱的话,因为他是出家身份,你也可以供养。你跟他说话也可以。但佛法方面的结缘,相当于我们世间当中两个人共同合作签合同一样的,如果是家庭的一些状况来比喻的话,就像是办结婚证一样的。你跟他佛法没有接上缘之前,很有必要仔细观察。
说是这个上师是从汉地来,到藏地来传法的话,那这些藏族人应该到汉地去了解一下,这个是哪个寺院里面的,了解一下这个上师在汉地是一个方丈呢,还是一个大和尚呢,是一个小沙弥呢,还是什么样的,亲自到他的寺院里面去了解。如果一个藏地的上师来汉地弘法,你也有必要亲自到他的寺院里面去了解一下,一边看看藏地的风光,另一方面要了解这个人到底有没有上师的资格。互相观察,我觉得很重要的。
说实在的,我也并不是对哪一个上师不满,内心当中对谁都没有。但是佛法的这种依止上师的方法本身就是这样的,如果你一旦真正是佛法上结上因缘以后,一般来讲能不能说过失呢?最好是不说过失。智悲光尊者也说了,如果你依止完了以后,就发现上师的过患,你最好不说。如果说了,或者经常诽谤的话,对你自己也是构成很大的罪过。这是应该的。比如说我们合同已经签完了,那你违约的话,你自己肯定是有过失的,因为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看好、没有谈好、没有了解,最后对方没有变,我变了的话,从世间上也可能会有很多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视师如佛的层面和观清净心的问题
其实上师是佛并不是一般的境界里面都讲的。修上师瑜伽的时候,真的要修跟上师的密义无二无别的时候,确实把上师看成佛,在那个时候不仅仅是上师是佛,包括我们现在世间的一切众生也要观作为佛。我们学过《大圆满前行》的都知道,前面讲发心的时候,一个是发菩提心来发心,一个是发清净心来发心。那么发清净心来发心的时候,上师观为莲花生大士,金刚道友观为二十五大弟子为主的;或者上师观为阿弥陀佛,自己弟子、旁边的人全部观为菩萨,所以说在那个时候,真的要把上师观为佛无二无别的,上师的身口意当中的所有的这些功德、加持融入我的三门。
通过这种方式来修持上师瑜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你还没有到这个之前,现在很多人刚开始视师如佛,到最后的时候视师如魔,哇,这个上师如何如何不好啊,他把我的什么什么财物骗了,这个人什么,同他的感情上面如何有问题呀,他行为不好啊。现在很多人是刚开始激动得不得了,这一方面是上师也有责任,可能上师刚开始的行为并没有如理如法地去引导,如果真正是你用佛法来引导弟子的话,弟子也可能不会变成这样的。所以说,我觉得上师的行为也许存在一些问题,然后弟子的清净心方面,也有问题。
那么这个事情到最后是很复杂的,会不会有些人经常讲,不管怎么样,我要观清净心就可以。但是,也很难的。如果上师确实是在显现上也好,在上师的一些行为上非常非常地不如法,那可能完全观清净心的话是不太容易。我以前也想过,我想上师如意宝真的是非常非常地了不起。上师如意宝的行为,我在世界上肯定是信心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他在显现上很多不如法的话,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观清净心,我自己也是反复观察过。上师的行为确实太好了,不然的话,如果他的行为不如法,我都很难观清净心。我经常自己对自己这样想过。所以任何一个人来讲,可能上师的行为也有关系,但最重要的可能自己的信心更有关系。
有些人是自己产生邪见,其实上师没有这个过失,他认为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颠倒的,就像提婆达多,当时对佛陀的这种看法一样的。这种情况也有,但是我们辨别的时候非常难。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要你有清净心的话,对狗牙祈祷也可以成佛。不管是对任何人,如果我们观清净心的话,他也可以作为一种佛缘。但是智悲光尊者也说过,从功德的层面来讲,世间当中还是有分上师的这种功德,和弟子的这种功德,那么至少也是,按照佛经里面讲的一样,上师的这种功德,要超过你。如果没有超过的话,很难得到相应。
比如说,我是一个资粮道的人,我们的上师应该是按照地阶的角度来讲——加行道;如果我是加行道的话,那么上师应该是见道……这样来分的。那这样的话,上师观为佛的这种说法是不是合理呢?他说并没有相违的。为什么呢?上师观为佛实际上是最后的密义融入无二无别的这个层面来讲的,在我们祈祷的时候,你把上师作为佛、菩萨一模一样的话,是可以的。
但是,暂时你在学习和依止的过程当中,刚开始最好是把上师看成世间当中的一般的非常善良的一个上师来看待,然后慢慢…
《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索达吉堪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