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三▪P2

  ..续本文上一页这种确定的关系能作为因,只有具有这种因的事物才能作为例子。这可不是想举谁就举谁的。

  第二十三种倒难是常相似。

  5.1.35 如果有人说,在无常的东西中,无常是永久存在的性质,那么无常也是一种常,这就叫23)常相似。

  .常相似是指这样一种情况。我说:声无常;所作性故。对方就说:如果声的无常性一直存在,则声就必定存在,因为若没有声的话哪儿能有声的无常性呢?所以声必须永远存在,也就是说,声是常。反过来说了,如果声的无常性是有时存在有时不存在的话,声的无常性不存在的时候就常住性存在。看,由声的无常性推出了声常,厉害吧~~

  在《因明正理门论》中,也列了常住相似。回顾一下,就是辩破者以声与无常既有恒常不相离性即可反立声有常住性来辩破。

  5.1.36 这种反驳不对,因为在要反驳的、无常的东西中,无常是永远的。(这种无常性质的永久性并不能说明该事物是常)。

  正理派说,在说无常的常住性时,你就承认了声总是无常的,并且你还否定不了声的无常,常与无常是水火不相容的,有你无我,有我无你,承认了声是无常,也就不能再断言它是常住的了。

  正理派的说法是没有陈那论师说的能服人。对方是在我的“声无常”外强加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无常性”,以致于出了问题。也就是说,对方是在声上增益了一个“声上常有无常性”。实际上声的无常是指“本无今有,暂有还无”,而不是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恒常实在的“无常性”。声体上并非另有一个实在的恒常的“无常性”与声体常合不离。

  最后一个倒难是果相似。

  5.1.37 (有人说)勤勇无间所发(即不断努力的结果)不只一种,这就叫24)果相似。

  .这个果相似是指这么一种情况,我说了一个论式:声无常,勤勇无间所发故,如瓶。对方就说了,你勤勇无间地发就一定能得到你想得到的结果吗?不见得!就象人在将死的时候,还有遗言要说,可是很积攒气力,积攒了半天也没有说出来。你想骑自行车上月亮,累死你也不行!工具不对么~~因为你的这个因可能会导出两种结果,所以你的宗就有可能出错。

  也有人说,勤勇无间所发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造出以前不存在的东西,象作一个瓶出来;二是使以前本就存在的东西显露出来,象挖井就是使本来就有的水显露出来。所以你的式子“声是无常;勤勇无间所发故;如瓶”是不对的,勤勇无间所发的不一定都是常,如果是如挖井一样怎么办?

  5.1.38 (这里)勤勇无间不是其它结果的原因,因为看不到(声在产生前就已经存在的)原因,(所以勤勇无间不是揭示了声音而是产生了声音)。

  .这句经文中的“其它结果”就是指声。正理派说了,说不能说声是由勤勇无间而显露出来的,因为人们没有感觉到声先前的存在。挖井是先探出来了下边儿有水,可发声是没有先觉察有声呀~~

  二十四种倒难就说完了,下边儿看第十七节:六种立量论法。

  5.1.39 反对者的反驳中也有同样的错误。

  .这节是对二十四种倒难的总说。到下一句就知道了,这二十四种倒难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儿,就是:你反驳我,要是我真的犯了你所说的错误,那么你也犯了同样的错误。5.1.39这一句经文则是以果相似为例来说这个问题。说:勤勇无间所发有产生和揭示两种结果,你认为我不能确定是产生,假如说是真的不能确定的话,你也同样不能确定一定是揭示。

  5.1.40 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如此(即前面的24种倒难都存在这个问题,你反驳我,如果我真的犯了你所说的错误,那么你也同样犯了那个错误)。

  .刚才说的二十四种倒难统统都有这个问题。

  5.1.41 对反驳的批评也同样存在着反驳中的错误。

  .辩论时会有这种情况:甲方提出了一个观点儿,乙方进行了反驳,甲方又说,我的观点儿如果有错的话,你乙也犯有同样的过失,乙方就说,你对我的反驳的反驳也犯有同样的毛病。

  5.1.42 (B方)承认了对原立论的反驳有毛病之后,说A方在对他反驳的批驳中也有错误,这种同样的错误连环反复,(即可认为)B方接受了A方的观点。

  .象刚才说的辩论法已经成了扯皮了。乙已经承认了对甲的反驳中存在着过失,这就等于承认自己输了。

  5.1.43 A方在指出原因时,放弃了自己论据中的关键(勤勇无间产生了声音,而不是揭示了声音)却承认对方也犯了错误,这说明他们二人犯了同样的错误。

  .甲方说自己犯了乙说的那种毛病,乙也犯了同样的毛病,这样的话,就说明了甲同样也是一个蠢蛋儿,甲、乙双方根本就不配辩论,还回去学习去,学好了再来辩论,别在这儿丢人现眼了。

  在辩论的时候,我指责你,你应该提出理由来消除我对你的指责,说我对你的指责是不对的,你不能说我的指责也犯有同样的过失,这就是承认了你确实有错。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