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khā saṇghassa sāmaggī, samaggānaṃ tapo sukho.
快乐是佛陀的出世、快乐是正法的传授、快乐是僧众的聚集,快乐是大家群聚禅修!
佛陀所传播的,除快乐之外,别无其他。
任何圣者在这个世间出世,都是非常稀罕的;更何况是佛陀。
Dullabho purusājañño, na so sabbatthajāyati.
圣者在此世间乃罕有的,他并不随处出世。
Yattha so jāyato dhīro, taṃ kulaṃ sukhamevatī.
圣者出世之处,该族众生的快乐就会倍增。
一个普通的品德高尚之人,即会为他的族群带来福利,而一个佛却可以为全人类带来福祉。他传扬慈悲之教导,遵循者能过着安祥与快乐、充满根基于实相正法的生活。
Dhammārāmo dhammarato,
dhammaṃ anuvicintayaṃ;
Dhammaṃ anussaraṃ bhikkhu,
saddhammā na parihāyati.
活在正法中、专注于正法中、只思维正法并永远觉知正法。一个比库禅修者从不偏离根基于实相的正法之道。
如此的禅修比库是:
Santakāyo santavāco, santavā susamāhito;
Vantalokāmiso bhikkhu, upasanto ti pavuccati.
身体安定,言辞祥和,拥有专注的心念,放下了世俗的不净杂染。这样的平静比库才真正堪称为一位「宁静者」。
一个依此得到宁静者,活得快乐,睡得快乐。
Upasanto sukhaṃ seti.
「宁静者」总是睡得快乐。
证得究竟安详者,必证得究竟快乐。究竟安详即究竟快乐。证得涅槃者体验到究竟至福。
Natthi santi paraṃ sukhaṃ.
没有任何快乐,超越涅槃之宁静。
如此证得究竟安详的禅修者,即便身处逆境依旧快乐地生活。
Susukhaṃ vata jīvāma
啊,我们快乐地生活;
Veriyesu averiyo
处在仇敌之中没有憎恨;
āturesu anāturo
处在悲伤者之中没有痛苦;
Ussukesu anussako
处在那些充满执着者之中,没有执着!
一个人如何证得这种究竟幸福呢?
Pavivekarasaṃ pītvā, rasaṃ upasamassa ca.
独自的禅修及深深沉浸于发自宁静内心的安详里。
Niddaro hoti nippāpo, dhammapītirasaṃ pivaṃ.
禅修者于正法中体验甚深的喜悦,变得没有恐惧,没有邪恶。
这样的禅修者永远活在快乐当中。一个没有敌意之人,就没有恐惧。
如果一个人心中暴戾,充满敌意,那他就会遭受来自仇恨的痛苦所折磨。
Yato yato hiṃsamano nivattati,
tato tato sammati evaṃ dukkhaṃ.
任何时候心中放下暴戾,痛苦就会消失。
当痛苦被根除,生命就会充满快乐。
要达到这种至福的安详,力行禅修是必要的。一个人必须在独自的关房内禅修:
Suññāgāraṃ paviṭṭhassa, santacittassa bhikkhuno;
Amānusī ratī hoti, sammādhammaṃ vipassati.
一位退隐独居的比库,以宁静的心正确的方法修习内观,将享有神圣的快乐。
他全身充满无限至福的欣喜:
Pītisukhena vipulena, pharamāno samussayaṃ
当一个人正确地修习内观时,他不仅会经历到心的愉悦和身体的轻安,还会体验到超越生死的无限愉悦和安详。
Yato yato sammasati, khandhānaṃ udayabbayaṃ;
Labhati pīti pāmojjaṃ, amataṃ taṃ vijānataṃ.
每当一个人将注意力集中于身体的任一处(了解身和心的接触),只是察觉感受是如何生起和灭去。他会享有至福与愉悦,并体验不灭(即世尊们的境界)。
此即涅槃的无上快乐;无上安详。
《佛陀:幸福的泉源》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