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陀拈花 留给世界的微笑

  佛陀拈花 留给世界的微笑

  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世尊以无与伦比的深邃智慧,创立了伟大的佛教,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事件。二千五百余次的年轮更迭,佛教始终以其耀眼的光芒,照彻世界各地,在启迪昏蒙、开发智慧、指导人生、净化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世尊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曼陀罗花献佛,并请佛说法。可是,释迦牟尼佛却一言不发,只是手拈曼陀罗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颜为笑。于是,释迦牟尼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磐”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两千多年前,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明的最大贡献就是启迪人生,空掉外在的追逐,歌颂生命的超越,肯定物我的统一,消解心灵的偏执,构造内心的清凉,体悟生命的真谛。

  佛法西来,佛祖把这朵神奇之花留给了人间,她成为佛法传承的接力棒,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然而,如何将这个接力棒不断地传承下去,便是我们每一个佛子的责任和义务。佛祖曾经在灵山会上说过,“我讲经四十九载,其实,只字未讲。”法无定法,定法不是法。佛教经典三藏十二部,典藏众多,法门众多,如何理解?如何诠释?如何运用?还要分人、分时、分事、分地点。更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佛教的经典教义,做出符合时代人心的诠释和理解。那么,时至今日,我们如何诠释佛陀拈花呢?她留给人间的是什么?我们是否能够如迦叶尊者那样微笑人间。

  一,佛陀留给世界的是智慧之花。

  岁月如水,时空无限.。春秋循环,无始无终。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人生的轨迹留下的是蜿蜒起伏的曲线,在经历人生的荣辱沉浮时,难免会悲怨惆怅,在经历艰辛坎坷时也难免愁苦绝望。岁月如水般逝去,在遍历世事的沧桑和无常、人情的冷暖和炎凉后,我们可能会被烦恼纠缠得疲惫不堪,内心充满了解脱的渴望。

  佛陀的光芒像一盏智慧的明灯,照亮了生命中的黑暗与迷茫。因此,我们要学会用智慧的眼光去洞察人生、思考人生,没有智慧的人生会是痛苦不堪的一生。没有智慧的人生会患得患失,会被生活中的琐屑纠缠、烦恼的一生。

  世事如棋,沧海桑田,人生如梦,皆是虚幻。佛教讲“四大皆空”,空不是没有,不是不存在,而是要我们解放思想,不能被眼前的人或者事物所束缚,把一切看轻、看淡。是要我们空掉烦恼,空掉忧愁,空掉恩怨,空掉仇恨,超越是非、对错的对立,超越善恶、好丑的分别,超出有无、荣枯的对待等等;活一种轻松,活一种洒脱,活一种自在。让我们的人生,活得更加坦然、更加豁达、更加从容。我们生活在这个繁杂的社会里,生活是那么的真实,虽说要看淡一切,看空一切,但是,又不能对任何事情不负责任,那样只能是给自己招来更大的麻烦和不幸,也只有认真、负责地处理好我们份内的一切事情,既不能执着一切,也要有把一切事情办好的恒心,妥善处理我们生活中的一切,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惬意、更加怡然自得,获得更大的幸福。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矛盾,矛盾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我们要用智慧的思维去平抑矛盾,解决矛盾。佛法是在对立中求和谐,在矛盾中求统一。以此教导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要善于化解和协调各个方面的矛盾,求得和谐,求得统一;矛盾来自于差别,差别来自于知见的深浅,现在社会,有智施智,无智施力,在差别中求平等,用平等的心,包容的心来对待世界,对待万事万物,平抑各种烦烦恼恼,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化解不了的恩怨情仇。人生在世,开心第一。

  二,佛陀留给世界的是宽容之花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能力,当你宽容别人的时候,体现的是自己的伟大。当别人宽容自己的时候,请把它当作一种恩惠。这个世界上因为许多人不懂得宽容,所以,他们也就不懂得快乐,有些甚至造成了许多悲剧,让人触目惊心;也因为很多人懂得宽容,在享受着快乐。

  宽容是一个人成熟的真正的标志,是一个人一生受福的美德。对人不宽容,其实正是自身懦弱的表现,一个对自己有自信的人是不用去嫉妒或排斥他人的。宽容的人首先要有一颗爱心。他爱生活,爱生命,爱大自然的一切,当然也爱自己。宽容不是懵懂的无知、无奈的退缩。宽容的人,洞悉世态,阅历人生,但又保持童心,不失纯真。宽容的人,内心宁静、丰富而安祥。宽容的人,有一颗敢于面对,勇于担当,永不怕输,不争一时之短长,志在千里,翱翔苍穹的心志。宽容的人,懂得尊重生命,懂得享受生命中的美好。

  要学会宽容,就要学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很多时候,误会或仇恨源于我们的自私和狭隘,源于我们的愚昧和无知。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当我们学会宽容,成功和幸福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其实,痛苦与幸福,常常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挑剔、刻薄,还是宽容、豁达。

  人的一生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一生,是没有一点错误的人生。人生有多少烦恼不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一有过错,就终日沉浸在无尽的自责、哀怨、痛悔之中,那么,其人生就太悲哀了,也就失去了他应有的意义。我们活得是当下,是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不妨学学放飞自己,把眼界放宽、放远。人需要善待自己,需要对自己的原谅。不要给自己背太重的包袱。对自己宽容也是一种美丽。

  当然,更不能揪住别人的错误不放,任何事情都由它各自的渊源,都有各自生存的理由,学会认同,学会随缘,不能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给别人一个生存的空间,给任何事情找一个应该发生的情理,也就给了他人一个可以立足之地。宽容了别人,真正放飞的还是自己。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学会宽容,受用一生,潇洒一生。原谅别人的过失,快乐自己的人生。因为宽容,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因为豁达,生活会处处充满阳光。宽容是酿造生活美酒的蜜,是消除隔阂,沟通感情的法宝。

  三,佛陀留给世界的是希望之花

  哲人说,生活是一片等待开垦的土地,那里乱石嶙峋,蒺藜丛生,只要我们勤于耕耘,勇于拓荒,那么沙漠也会变为绿洲,瘠土也会变成良田。

  其实,生活是一首婉转回旋的歌谣,旋律高低起伏,错落跌宕,时而是排山倒海的恢弘乐章,时而是小桥流水般的丝竹小唱;时而是慷慨悲壮,似江河咆哮,时而低回哀婉,如冷月悬空。只要我们怀揣着不灭的信念,撷取乐曲中迸溅的火花,就能收获昂扬向上的旋律,沐浴生活的七彩阳光。

  生活又如四季更迭,期间蕴含着春天的明媚可人,夏天的风云变幻,秋天的丰饶实在,冬天的萧飒冷峻。人的一生中或许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也难免会有山重水复之感,但是,当我们挺直脊梁的那一瞬,蓦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伸手,刚好就能摘到生活馈赠给我们的那一串串笑意盈盈的果实。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风雨和坎坷,难免会遇到磨难和挫折,这就是人生。而这风雨的洗礼和冰霜的磨砺是上苍对我们的考验,它是对强者的奖励,它会使我们的素质得到提升,它会使我们的品格更加高尚,它会使我们心灵更加坚强。也许我们会失败,也许我们的事业没有成功,其实成功的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只要我们努力了,尽心尽力的付出了,我们就不会后悔,它就属于我们的成功。即使失败了,也不要气馁,跌到了爬起来,只要不失信心,成功就在下一个时刻等着我们。其实,生活中的希望,恰如云缝里的阳光,若隐若现,但一定就在我们的不远处。只要我们不懈奋斗,不懈追求,光明和温暖也就不再遥远。

  四,佛陀留给世界的是幸福之花

  走过人生的旅途,看看这大千世界,我们不难发现,忙碌几乎成为了大多数人生活的主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循环着。期间夹杂着些许快乐、更多的却是孤独、寂寞和忧愁。总是在不经意间,我们单纯地想到要寻找幸福,却往往忽略了去追问幸福本身的涵义和怎样才能拥有幸福,似乎幸福只不过是生活条件到达一定程度就会自动拥有的一种境界。经历了许多,才发现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思维,是一种需要人们学会和掌握的思维。

  虽说人生来是平等的,但差距却是生来就存在的。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是否富有,就如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是,我们都一样可以拥有幸福的思维,寻找自己的幸福。

  人生,从来就是充满了坎坷的,并没有谁的人生会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同时又是充满了琐碎无奇的,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被这些俗世的繁杂所淹没,也不要总向生活抱怨什么,不要让现实中的势利冲昏了我们的头脑,不要让世态的炎凉麻木了我们的心灵,不要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去斤斤计较。要用心去体会生活的平平淡淡,去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去撷取生命中每一朵艳丽的小花。

  幸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是能让内心感到踏实的一种情感;是不离不弃牵手到永远的美丽的画面;是让宽容之心托起希望的大爱;是知足常乐的坦然。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用心去感受,好好地去珍惜,好好的去把握,那么幸福之花便会触手可及。

  五,佛陀留给世界的是友谊之花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擦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

《佛陀拈花 留给世界的微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