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四、书信集续编▪P14

  ..续本文上一页悉。知《般若花》已收到,很好。对书中所说,仁者多有会心之处,难得!学佛原在以心印心,本非言语文字所能阐明。所询“明心后当以何为归”,明心后仍归于自心,自心本不可得,即归于不可得处,此在明彻后,自知归处。未彻底明悟前,仍需借密法以修炼之,以便增强打扫习气之定慧力,习气打扫至如何程度,即悟证自性至如何程度;及其至,则灵明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本自无生,今亦无灭,十方佛土,随愿依托,无生而生,生即无生也。禅、教、净下手方便不同,归元并无二路,明心后则知即禅、即教、即净,而亦非禅、非教、非净,全是一圆融清净宝觉。此就根本处言之也。在实际修证上,由于各人愿力不同,可以自揣根性,随宜学修,一般来说,禅宗全仗自力,密、净二宗,兼仗他力,故历来祖师大德明悟后多转向净土,以迅速圆净功德。“以般若为先导,以净土为归宿”,是愚行持宗旨,并以此自利利人。仁者亦欲“共赴莲台”,何善如之!

   修心密时多昏沉,印堂穴等处有紧胀感,刺痛感及眼角膜发红等,说明在修持中有昏散交攻及虚火上炎现象,一宜坚持印咒,平心静气地修持,随时注意气沉下腹部,妄念起时不随不舍,只顾到持咒,自然渐归于平静。又须知各人多生所习不同,故反应亦不同,也有用功愈切,习气翻出也愈多,此乃好事,并非坏事,譬如打扫房舍,垃圾搬运正忙也。至于有时不能坐足二小时,此主要是定力不足,影响体力,(如有定力,二小时很快过去)逐步练习之,当能好转。(目前天热,体力也易疲劳)总之,修心最宜不急不缓,无住无著,善巧方便,以调伏之。心中心法,上座时是培养定力,(修止)下座时是练习慧力,(修观)定慧双修,久则功夫成片矣。所云“无力扭转”,被“名相所转”,皆定慧力不足之故,但不必急,水到则渠自成,只要时时凛觉,于一切法不取不舍,习气自能逐步脱卸。

  目前修法阶段,不宜读大部经典,得定开慧,明心见性后,才可取以印证,至此则三藏十二部莫非自心注脚,否则未免被“名相”、义理卜度所转,对修法无益。古来宗下大德在一个阶段,亦往往放弃文字,专重参究,莫非先求打开自家宝藏。至于一般禅宗语录等,目前阶段也以少看为宜,古人所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也。略书所见,藉供参究。复颂暑祺。

   愚恒志 手启1992年7月22日

  智俊仁者慧鉴:

  9月23日 手书敬悉。智伟居士求法心切,故已允方便遥灌,使能进修,希 诸仁者互相切磋,共进于道。所言“登战”未知是何人,知皆从气功转入心地法门,皆夙慧有以启发之也。

  闻仁者近期习气种子翻动厉害,这是大好事,说明第八识中含藏无量习气种子,今被功夫迫急而翻腾出来,正是进步之时,切勿怀疑。谚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此之谓也。当知翻腾习气种子,乃修心人必经之过程,惟有不惊不怖,不取不舍,自能逐步业消智朗,又须常发无上菩提之心,一面修法,一面忏悔,自能逐步定慧双融,寂照现前。

  修心中心法,大致已有百座以上,执著既较前减少,意境自与前不同,但定力毕竟不足,故遇事无力,仍难放下,故仍坚持修法,此虽事修,不异理观,非定不足以启慧,非慧不足以空境,老实修持,打好基础,日后有受用时也。拙作《般若花》87页“除习气的过程,”可作参考。上座后不愿结印、不愿持咒,当念全事即理,事理不二,天下岂有不劳而获之便宜事乎。一切法本是一时方便,但不宜放手过早。六祖云:“用自真如性,以般若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坛经》)此即起观之法,关键在常常回光返照此空寂灵明之性体,久则“虚明自照,不劳心力”矣。元音老师仍在上海,健康如常,请诸仁勿念。复叩自在。(徐州学习如有暇欢迎来沪一行。)

  又五蕴不外色心二法,此二法乃妄心所显,妄心若息,则诸法皆亡;息下妄心便是“照见五蕴皆空”,则能“度一切苦厄”矣。

  愚恒志 手拜1992年 9月28日

  智俊仁者道眼:

  11月27日函悉。关于修法翻种子现象,这是必然过程,用功愈切往往习气翻出也愈多。正如打扫屋内尘埃杂物,此时搬运正忙也。至于昏沉也是一种“随烦恼心所”,容易出现,随着定力增强,逐步自可减少;梦中境界乃是“独头意识”。志军居士所说:“坚持下去,便会好转”,乃是正论。所谓“难以与自己逆”者,亦与定力有关,昔庵提遮女曾问文殊菩萨:“明知生是无生之理,何以却被习气之所流转?”文殊菩萨答曰:“其力未充!”故总在于一切境不取不舍,自然化于无形。若树立对立面,着意与之斗争,则能、所角立,心境不融,又难以相应矣。又明心以后,方具有与习气交战之资格,否则如暗室无灯,难以打扫,徒自辛劳耳。总之,加强修法,及练习返照,久之便可定慧等持,入不二法门矣。

  真禅法师平时甚忙,愚亦事冗,故相见机会不多,恐法师未必记得起我也。仁者可随缘迳自参礼之。此颂精进。

   愚恒志 拜启 1992年11月22日

  智俊仁者道席:

  1月15日函已悉。因春节不在密云路,暂住小儿处十天,故迟复甚歉!仁者所说修心中心法,感到很不适应,身体不舒,头部发胀,此乃习气内蕴,气血受阻所致,照此情况可改修六字大明咒,每次坐一小时,口仍金刚持,手结莲花印,万缘放下,念起不理,埋头前闯。坐前先念四皈依,坐后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然后下座。吾侪凡夫具足贪嗔痴慢种种恶习,根深蒂固,原非朝夕可除。今修无相法门,目的在得定开慧,明心见性。明悟此本不生灭本无去来之自性后,然后安住本位,起应万机,除习气才有办法,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因知自心本空,原是无可遣除的,久之习气自能逐步消于无形。心中心暂可不修,因法无定法,随人而施,譬如对症施药,原不能死执,能息妄显真,转化烦恼,即是妙法;而所谓妙法者,亦用于一时,使由修而悟,由悟而证也。对于妄想习气,要如率兵攻敌,义无返顾,常与自己逆,便是进功,但亦不能如两军对峙,牢固执著,只要不理,自然消落。由于力量不足,故须修法以助定慧之力,目前依法虔修,实不可少。祈慧察。顺祝光明自在。

  愚恒志 手启1993年1月27日

  智俊仁者慧目:

   近修六字大明咒,感到身体舒适,并能坚持一小时以上甚好,佛法是以种种方便得定开慧,原无定法,只要定慧等持,事理并进日久自得消息,至于仍随境转,乃功夫和力量问题,只要“锲而不舍”,则“金石可镂”。

   对《学佛入门》上心中心要旨的论述,能否复印一份寄下,以观虚实,“悟真子”不知为何人。(如过长不便,则作罢。)

   诸仁者拟邀请元音老人来鹤(壁)过夏一事,经与老人家商量,据告“因年迈不克远行,有负诸仁愿望,亦无可奈何”。特转告,以释远念。此颂法乐。

   愚恒志 手启1993年5月9日

  智俊仁者道席:

  函悉。“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此话可参,亦可考验学人之见地。仁者前因未悟本来,故劳“搬经参书徒劳辛苦”。忽被熟人一问,恍悟主人公何曾离我一步,古人所谓:“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仁者今能一念回光,见自本心,识自本性,了知“万缘放下即是它”,理固不错,事须渐除,此后但能绵密保任,时时觉照,做到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久则打成一片矣。勉之,勉之!

   上次寄来《学佛入门》复印本,即是骧陆师公之《学佛最初之决定》,一点不错。早曾函复,今知仁者并未收到。

   今录大乘经所示数段,助仁者印证:

   一、《楞严经》云:“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二、《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三、《圆觉经》云:“诸幻灭尽,觉心不动。”、“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即祝轻安。

   愚 恒志 和南1993年6月26日

  

答李建伟居士

  建伟仁者慧席:

  

  来信收到,您得遂心愿,依法修持,已逾半年,福德因缘,甚为稀有。今悟《楞严》所说悟到与六根、六尘无关的东西,这东西当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时,就全体呈露。正像您说,见性不难,难在契机,故从前禅师往往触境悟性,庆快平生。加上脑部象中心炸开,这即是所说的“爆炸”,都是业障消除的现象。但功夫无止境,开悟也有深浅、粗细的不同,不问收获但事耕耘,祈仁者继续精进,进一步明悟本性,“不到长城非好汉” 也。

  

  仁者要取名,也好,名曰“智伟”。字幅写上,聊留纪念。此颂新年吉祥。

  

  老朽 恒志 拜书2002年1月22日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四、书信集续编》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