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陀法语(一日一则)▪P14

  ..续本文上一页人辩论,也不和他人起争执。他应用世间常用的词语,却不执著於它们。

  

  八月九日

  「至善的乔达摩,我持著这样的立场与观点,如果有人说出他所看、所听、所感觉的,那他可以放心说道:『这是我所看到的,这是我所听到的,这是我所感觉到的。他这样做是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的。』」

  「婆罗门,我本身并没有说一个人应把他所见、所听、所感觉的说出来。我也没有说不可说出这些来。如果一个人说了会导致不利的境况发生,那他就不应该说。如果说了能引发好的境况发生,那他就应该把所见、所听、所感觉及所了解的说出来。」

  

  八月十日

  有一次,盘咖拉(Pancaks)的比丘 沙卡(Visakha)正在会场说法。当夜幕低垂时,世尊从静坐中起立,走入会场中,坐在为他设置的座位上,问道:「是谁在说法,说得如此之好?」

  「世尊,是 沙卡比丘。」

  过後,世尊对 沙卡比丘说:「说得好! 沙卡,说得好!你以文雅、清楚、不粗俗、明显、可理解与不偏袒的语言为僧众解说佛法,使他们得到提升、觉悟与激发。」

  接著,世尊说了这首偈:

  若他不出声,别人不会知晓他,

  那他只是混在众人中之智者。

  若他开口并教导那超越生死,

  别人便会知晓他。

  故,让他点燃佛法之光,

  让他高举智者之旗帜,

  智者以启发性演说为其旗帜,

  佛法就是智者之旗帜。

  

  八月十一日

  我已传授了全部的佛法,一个人只要了解佛法中的四行偈言,并把它应用在生活中,那他可以称得上是博学、是熟记佛法的人。

  

  八月十二日

  当世尊住在桥赏弥(Kosambi)城的佝斯达园(Ghosita Park)时,优陀夷尊者正在为围绕於他身边的居士说法。刚巧阿难看见了,就去告知世尊。世尊说:「阿难,要为他人说法的确不容易。在为他人说法时,应先确定五件事。那五件?说法时,想著:我将依层次逐渐由简入繁地讲说,我将以那目标为说法的题材,我以慈爱之心说法,我不为求取利益而说法,我的说法不会为自己或他人带来灾害。阿难,要为他人说法的确不容易。所以在为他人说法时,应先确定这五件事。」

  

  八月十三日

  遇到有人当面辱骂你,以拳头击打你,以土块丢你,以木棍打你或以利剑袭击你时,你应把世间的一切欲望与顾虑抛开,并且这样训练自己:「我的心将不动摇,我将不说恶语,我将以没有瞠恨的仁慈心悲悯他人,为他人的利益著想。」你应如此训练自己。

  

  八月十四日

  应该如此训练自己,想著:「我应时时刻刻学习世尊那高深、渊博、卓越的教诲。」你应如此训练自己。

  

  八月十五日

  流浪者波达利耶(Potaliya)来拜访世尊,恭敬地向他问安,然後坐在一旁。世尊对他说:「波达利耶,世上有四种人。那四种?一种人在恰当的时刻批评该批评的,说出了事实与正确的,但却不称赞该称赞的。另一种人在恰当的时刻称赞该称赞的,说出事实与正确的,但却不批评该批评的。再有一种人既不批评该批评的,也不称赞该称赞的。最後一种人在恰当的时刻批评了该批评的,称赞该称赞的,说出事实与正确的。这四种人之中,你以为那一种人最可敬与最难得?」

  「至善的乔达摩,我认为既不批评该批评的,也不称赞该称赞的人是最可敬与最难得的。因为他对一切毫不在乎,所以可敬。」

  「我却认为在恰当的时刻批评该批评的,称赞该称赞的,说出事实与正确的事物之人才是最至上的。为甚麽呢?因为他掌握了恰当时刻,所以可敬。」

  

  八月十六日

  有如恒河朝东方奔流,一个培育与修持八正道的人朝向涅槃奔流。

  

  八月十七日

  「我告诉你:若让一个聪明、诚恳、老实、率直的人到我跟前来,我将会教他佛法。如果他能依法修持,在七年之内,凭著所学知识与观察力,足以证得年轻人出家所想得到的。别说是七年,在七天内他也能办到。」

  「你或许会想:『沙门乔达摩这样说不外是为了招收弟子』。但是,这想法并不对。你现在的导师可以继续做你的导师。你或许会想:『他要我们抛开我们的戒律。』但是这想法并不对,你可以继续守你的戒律。你或许会想:『他要我们放弃现在的生活方式。』但是,这想法并不对,你可以继续保留现在的生活方式。你或许会想:『他要我们修习那些我们宗教所认为是错的,或是不去修习那些我们宗教所认为是对的。』但是,这想法并不对。你可以继续修习你的宗教所认为是对的,避开那些你的宗教所认为是错的。但是,世上有些未被抛掉的、沾上污点的无益之物、导致轮回之物、令人恐惧之物、在将来会产生痛苦之物、与生、老、死有关连之物。我正是为了使人抛开这些东西而教导佛法。如果你修行正确,这些污点会被去除,而导向纯净之物将会增长、发展。在此生中,你能凭著自己的知识与观察力证得圆满的智慧,并且坚守著它。」

  

  八月十八日

  世人所期望发生的,

  往往与事实不同,

  於是失望产生了。

  世事便是如此运作。

  

  八月十九日

  世上有三种病人。那三种?

  有一种病人即使获得妥当的饮食、医药与照顾,也不能复原。

  另有一种病人不论有没有获得妥当的饮食、医药与照顾,都会复原。

  再有一种病人只有在获得妥当的饮食、医药与照顾的情况之下,才能复原。

  妥当的饮食、医药与照顾是为第三种人而开的药方,但是其他两种病人也应受到照顾。

  世上有三种人可以和这三种病人相比拟。那三种?

  有一种人不论有没有机会见到如来,学习佛法与修持戒律,都不会修行善业。

  另一种人不论有没有机会见到如来、学习佛法与修持戒律,都会行善业。

  再有一种人只有在见到如来、学习佛法与修持戒律的情况下才会行善业。

  佛法是为了最後一种人而宣说的,但是佛法也应传授给另两种人。

  

  八月二十日

  一个人应如何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呢?他应先克制自己的贪、瞠、痴,然後鼓励他人效仿。

  八月廿一日

  

  某五个因素使一个人的礼物达到尽善尽美。那五种?赠送者以恭敬之心赠送、以关切之心赠送、亲手赠送、以善好之物赠送、赠送时有考虑到後果。

  

  八月廿二日

  阿难尊者来到屋前,依靠在门柱上哭泣,说道:「我还只是一个学习者,还必须致力以臻完美,可是对我那麽慈悲的老师却要入寂了。」

  此刻,世尊正在问众僧:「阿难在那里?」

  众僧把实情说出来,世尊听了,说道:「去吧!比丘,去告诉阿难说:『阿难友,世尊叫你。』」

  当阿难到来时,世尊说道:「够了!阿难,别哭了!我过去不是有教导你们吗?所爱的必定有散失的时候,有生、有形成、有会合,必定有别离与瓦解,这又怎麽可能有例外的呢?长久以来,你和蔼亲切、全心全意地服侍如来,你以慈爱的身、口、意服侍如来,你已积了大善德。你现在应该全力精进,不久之後,你也能摆脱烦恼的束缚。」

  

  八月廿三日

  「若有人批评我、佛法或僧众时,你们不能因此生气、愤恨与烦乱。因为生气、愤恨与烦乱会妨碍你,使你无法分辨他们的言论是否正确、你们能分得清吗?」

  「不能,世尊。」

  「那麽,当别人批评我、佛法或僧众时,你们应向他们解释何者是不正确的,说道:『那是不正确的,不是我们的道路,我们不这麽做。』同样的,若有人赞美我、佛法或僧众时,你们也不能因此而欣喜、欢乐或自负。因为欣喜、欢乐或自负会妨碍你辨明真相。因此,当他们称赞我、佛法或僧众时,你们应向他们解释何者是正确的,说道:『这是正确的,是我们的道路,是我们的作为。』」

  

  八月廿四日

  人若有所不满,苦恼便随之而来,使你不论在行走、站立、坐著或躺著,都不会感到快乐或喜悦,不论你去到森林里、树根下、孤独处、旷野中或僧众之中,也找不到快乐或喜悦。

  人若能知足,不论你在行走、站立、坐著或躺著,都会感到快乐与喜悦;不论你去到森林里、树根下、孤独处、旷野中或僧众之中,都能找到快乐与喜悦。

  

  八月廿五日

  释迦族的摩诃南摩(Mah"n"ma)来见世尊,说道:「迦毗罗城非常富裕、繁荣、人口众多又稠密。傍晚时分,我供奉了世尊或众僧之後,便入城,一定会遇到象队、马群、战车、货车与人群,浩浩荡荡地川行街上。在这时候,我原本念住佛、法、僧的心完全溃散迷失了。於是,我想:『如果我在此刻死去,我的命运将如何?我将往生何处呢?』」

  「不必畏惧!摩诃南摩,不必畏惧!你将得善终。对於一个长期修习信心、德行、学识、舍弃与智慧的人,纵使由四大会合之身,被飞禽走兽所吞食,但是长久修习信心、德行、学识、舍弃与智慧的心会展翅高飞,会证得那至上的。有如一个人把一壶酥油倒入深渊之中,假设那壶破了,碎片因而沉入渊底,然而酥油依然浮於水面。同样的,摩诃南摩,你的心已长久修习信心、德行、学识、舍弃与智慧,因此,不必畏惧,你将得善终,你将得善终!」

  

  八月廿六日

  一只★必定会在身上涂满解药之後,才去接近与捕捉毒蛇。同样的,积极修习禅定的人,在面对这个充满愤怒、憎恨、敌意、争吵、争辩与纠纷的世间之时,必需先在身上敷搽慈爱的良药。

  

  八月廿七日

  世间上有四种人。那四种?第一种人只有浅薄的学识,但又不能从中得利。另一种人有浅薄的学识,又能从中得利。再有一种人有渊博的学识,却不能从中得利,还有一种人则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能从中得利。

  为甚麽那种学识浅博的人,不能从所学中得利呢?因为这种人所学的经文很少,又不能理解其中的文句与字义,也不能依法修习。为甚麽另一种学识…

《佛陀法语(一日一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内观的开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