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尊者阿迦曼传▪P48

  ..续本文上一页退下去。当後来恐惧加强时,他就壮着胆子去面对危险和死亡。

  「我在来此之前下定了决心,」他告诉自己说:「而我告诉尊者阿迦曼要来这里赴死。我充满着勇气和欢喜来到这里,但是现在我在干什麽?像这样被恐惧所笼罩着真是可耻!我自己的心意催促我来这里,而就是这颗同样的心,现在正在戏弄我,用恐惧驱使我发狂。这到底是怎麽啦?难道我不是同一个人吗?我已经变成了一只胆小的动物吗?我最好现在就下定决心:我是否应该坐在断崖边缘上禅思?以便心不在焉时,我就可能掉下去而死在下面。在那个情况下,但有兀鹰和乌鸦会来吃光我的遗体,不必麻烦任何人来火葬这个体。或者我应该在老虎的走道上禅思?省得它回来的时候又麻烦它来找我。」

  这麽一想之後,他就跑出蚊帐而站在洞前下定决心。他最後决定坐在断崖边缘,因此只要有一刹那没有念住,就会送他到深渊里去做兀鹰和乌鸦的筵席。他坐向低处,背对老虎的走道,诵念着「佛德」,心底想着一刹那之间没有念住就会送他赴死,所有这段时间,他观察思惟到底他是比较怕掉到悬崖下或是被老虎吃掉?而他认清了他是比较害怕掉下去死掉(那会更突然而因此也更恐惧)甚於被老虎吃掉。

  在他已经开始这个坚决的自我训练後很久,他的心意突然地潜入深奥、不可动摇的禅思状态(安般那叁摩地),此後就忘却了所有的状况,忧虑和恐惧都不见了,剩下来的是能够奇妙地保持它自己的心意。

  这完全的潜入持续了十二小时,从晚上十点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十点—当他从禅思出来的时候。那天并不需要去托钵或去吃任何饭食,他禅思的结果比他所能梦想的还要奇妙。再没有任何恐惧的迹象,也没有任何高烧的症状,他觉得比以往更勇敢和自信。它现在显示了法的功效包括了治疗学上的和心理学上的,治疗了身心两者的疾病。从此以後,他觉得自己能够停留或走到任何地方去,不必随身带着恐惧。他不太在意老虎,除了如果它真的来了的话,那将是一个考验他意志力的机会。

  他经常怀着感激和恭敬,想念着尊者阿迦曼的开示,体会了那个开示是何等的奇妙、真实和有利於他。他现在知道了如何去训练和驯服自己心意的诀窍,并经常运用恐惧去克服恐惧。

  他想要在那个山洞多留久一点,选择最危险的位置,做为适合他修习禅思的地方。这些包括了老虎住的洞口或老虎每天经过的路上。当静坐禅思的时候,他并未坐在他的蚊帐下面,因为他耽心坐在里面,他可能会放纵自己於过度自负中而不怕老虎。

  一天晚上,无论他试了多久或多少努力,他的心意拒绝潜入禅思的深奥状态,於是他想到经常到那个地方的老虎,问他自己此刻它在那里,它应该在那儿帮助他修习禅思。事实上,如果心意适当地被激励,要进入叁摩地一点也不困难。在这个念头经过他的心里大约半个小时之後,他听到老虎从後面接近的声音。听到这声音,他警告自己危险现在正在接近着,现在正是寻求专精庇护的时候了。他一想像自己被老虎抓着脖子,他的心意就突然地潜入专精状态,除了不可动摇和难以形容的专精宁静之外就没有残留些什麽了。他沈潜进入心意的息隐之处,大约从早上二点直到十点左右,像以前一样,他觉得不需要出去托钵或进食。

  这里必须注意,当心意在所谓禅思基础的完全沈潜状态里,身体对外在环境不再有反应,也没有知觉。这也是这个比丘的经验,因为每当被外在环境激励的时候,他的心意就突然地潜入那个状态。

  在他从禅思出来以後,他走到听到他朋友发出声音的地方,清楚地看到它的爪印,距离他静坐的地方大约只有四公尺,很奇怪地,老虎已经直入它的洞穴,对它坐在不远处的「朋友」,毫无兴趣。

  那个比丘後来述说:「没有任何压力或强迫之下要去驯服心意,是很难予以训练的。一瞬间的危险通常有助於让它在刹那间潜入息隐之处。这就是为什麽我总是宁愿选择危险的地方,而不喜欢一般的山洞或森林。任何有老虎的地方,都是我的好去处。毕竟,我的个性仍是粗鲁的,那就是为什麽温和的方法不足以驯服我的心意了。

  「也有一些副作用,」他继续说:「在那个山洞里,除了得到喜乐和宁静之外,也跟地居天使们有所连系,也有一些类似预知未来有关死亡的内明。我突然地显示出能够知道在附近村子里,某人会在某个时候死亡,而每一件直觉所预言的事都证明是正确的。我住的山洞距离最近的村子大约有八公里,每一次我一想起这个直觉,稍後我就被村民请求前去为死者进行仪式。不顾我的拒绝,他们总是坚持,说在那个森林区里有个比丘是很稀有的,而且恳切地请求我悲悯他们。我不得不答应他们的请求,那就是说要走长远的路到村子里去又回来。即使正在断食期间,当我不希望任何事中断我的精进时,类似的事件还是发生了,就必须从事相似的森林旅程。」

  老虎朋友对这个比丘的意志力贡献良多。每隔二、叁个晚上,它就离开山洞去找寻食物,但是奇怪地,虽然它每次离开和回来都要经过他身边,它却仍对这个比丘毫无兴趣。从那时以後,他总是喜欢在他能找到的任何危险的地方去禅思,一直过着独居的生活。

  这个故事是一个坚定而专注的人,使他的心意接受自我训练而能够战胜自己恐惧的利益。最有趣的是他如何转变老虎,它应该是恐怖的敌人,却成为一个帮助他开发意志力和决定力的朋友。

  149在诺格菲森林村落里

  尊者阿迦曼和许多在他引导下,稳定地和满意地开发着意志力的头陀行比丘们,在诺格菲森林村落里,宁静而喜乐地住了许多年。在雨期安居期间,有多达二十个比丘跟他住在一起,但他们都是律仪严谨而不会给他出难题的。有着共同的目标,他们都是一条心,就像身体里相同的手足或器官。

  他们在早上外出托钵是感人的情景,他们排成一路长纵队地走着。村民们为他们准备了板凳或长凳子,在他们接受供养的食物之後,坐在上面诵念随喜偈或感谢章。回到修道区,他们就在同一个地方进食,依照他们出家的先後,次第而坐成一长列,用过饭,他们就洗净擦乾钵皿,把它们放入他们的钵袋内,放置在适当的地方,然後他们就退回自己在修道区的住处,开始长时间或短期间的经行和静坐禅思,视个别的需要而定。大约下午四点,当帮忙清理修道区和做些公共工作的时间到了,包括清扫区域、清理集会堂的地板、注满水瓶和其它装水的容器—以便饮用、洗澡和其它用途等,就会看到他们再度聚集在一起。事後,他们又回到自己的地方,重新开始精进,直到晚上休息的时候。

  当晚上有集会的时候,通常每周举行一次,他们会在集会堂再聚集一次,请尊者阿迦曼开示,但是那些遇到特殊难题或疑问的人,可以在任何时候,当尊者有空时,例如饭後、下午、傍晚五点左右、晚上八点左右,去见尊者阿迦曼,请求忠告。

  在晚上,私人的法义讨论或许是最有趣的。由各种从远近各地而来的弟子们,向他叙述奇异的难题和独特的经验,有些是关於内在法义的体证,有些则是外在的事件,像是跟肉眼看不到的众生连系。它们都很动人和令人鼓舞,而听者似乎都意犹未尽。它们也是可以做为别人在相同情况下的课程。那些问他问题的人,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意开发,所以问题就关系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果证。由於每一个发问者性向的多元化,这些问题在细节上更是变化多端,但是都一样深深地令人鼓舞和欢喜,尤其是对那些努力向着相同果证前进的人。尊者阿迦曼本身的生活和精进的故事,或另一些他偶而向弟子们叙说的故事,也是一样的令人欢喜。有些是有趣的,有些是感人的,还有些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任何他的弟子们所见、所听、所感受的,都渐渐地被吸收,成为对他们自己利益的良性转化者。由於他们知道他的神通力,他们强迫自己做严格的自我控制,以练习念住和智慧并永远警觉精进。否则,他们将会在集会时被严厉地警告和谴责。即使这样严格的自我观察,在集会的时候,他还是时而会指出过错来,那有时真令人困窘。但是他们乐於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接受这些错误做为更求进步的教训。

  跟尊者阿迦曼住在一起,会是一种痛苦也会是一种幸福,这要视弟子们本身而定。对那些寻求法义的人而言,当然是一种非常的幸福,然而对那些长养烦恼的人,无疑的是一种如火如荼的痛苦。那些个性粗鲁的人经常被严厉地警告和申斥,但只要他们追寻法义,就会发现那是可接受的,因为只有在那个方法里,他们才能够去「呼吸」法义而不是烦恼。

  尊者阿迦曼自己在他心意开发的各种不同阶段和不同地方的精进记事,一定会让弟子们「呼吸」到法义,尤其是给予他们欢喜和轻安。但是在他们自己精进的真正时刻里,他们常常会感到很失望,取代了欢喜和轻安,他们常常遇到阻碍和很强的牵引力。这对作者尤其是这样,他常常困窘和恼怒。他的心意似乎被某些强劲的东西,沈重地向後拉,在每次企图训练或提升它时,它就使出顽固的反抗力来。没有坚定的目标和专注的修习,心意一定会把一个, 人拖入烦恼的泥沼,不问时间、地点和年龄。这显示佛陀和他的圣弟子们,他们已经成功地开发了他们的心意并克服了烦恼的牵引,是多麽真正地值得所有佛教徒们至高无上的尊敬。

  在现代,作者愿以内心的真诚,坦白地说,尊者阿迦曼,他的传记呈现在这儿,毫无疑问的是佛陀的圣弟子。他的修行模式永远是坚毅而无瑕的,绝不允许他自己有任何放松,即使在老年,当他应可停止精进而过得舒服些时,也是如此。以他经行禅思的勤奋为例,那是任何一个年轻的弟子所无法超越的。他无私的帮助,不论是以定期开示的方式,或是讨论的方式,都是不能被忽略的。严格修习和坚决的要素经常出现在他的说法和开示中,他的听众在这方面从未失望过,因为他们一定会发现在他的说法里有着强烈的鼓舞和激励。在真理和解…

《尊者阿迦曼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