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手印了义炬》第一堂课

  法王《大手印了义炬》第一堂课

  时间:12月31日上午8:30分至11:00

    信心有多大,功德就有多大

    真实的信心,不是盲信,不是人云亦云就相信,而是经过闻思修而生起的正信。

  2012年最后一天,阳光普照,在「噶mb千诺」的唱颂声中,法王噶mb步上噶举大祈愿舞台,向佛陀圣像行三顶礼后,在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罗卓泰耶的手印圣像,及第十六世法王圣像前的法座坐定,开始第30届祈愿法会后的课程,为在场万名僧俗四众弟子,讲说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罗卓泰耶所著的《四加行》释论:《大手印了义炬》。

  法王开示:

  今天开始的第30届祈愿法会课程,是在法会之外特别安排的课程。往年会安排在祈愿法会之前,今年因为时间安排上的变动,变成在祈愿法会之后。这几天,会讲解《了义炬》,在课程开始前,我要向怙主仁波切们、还有前来的祖古、堪布、善知识们,还有所有僧众及外国具信的在家法友,问候大家吉祥如意!

  这次最主要是配合「历代蒋贡康楚仁波切庆典」忆念活动,因此安排了由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罗卓泰耶所写的《大手印了义炬》课程。昨天晚上庆典的一系列活动圆满结束,因此感觉特别累,本想今天没有办法给予课程,昨晚还特别请示嘉察仁波切可否来为大众授课,请他讲解大手印前行的概括利益,但今天早上起来发觉身体还可以,而且也想到这么多法友是为听我讲课而特别前来,那还是自己来讲课吧。但今天还是感觉比较累,因此可能讲得不那么好,但无论如何我会尽力讲说的。

  《了义炬》是讲解噶举大手印前行的批注本,决定给予这次课程时,我本来就想不可能全部讲完,四个不共加行,大概只能讲解前两个加行「皈依大礼拜」和「金刚萨埵」,连这两个加行因为时间关系也不一定能讲完。

  在之前祈愿法会上,我曾给予马尔巴传承的「金刚萨埵」灌顶,对于想要修持这个法门的许多法友,尤其是想要修持噶举派这个法门的行者来讲,能得到这个灌顶算是一个部分的圆满,我想在座法友多数也都得到了这个灌顶。

    蒋贡仁波切首次授课圆满,深心欢喜

  昨天整天举办了纪念历代蒋贡仁波切的活动,昨天早上是正行,下午也由第四世蒋贡仁波切给予课程,当时我也在旁边听课,觉得很难得,也觉得自己真是幸运。仁波切真的讲得非常好,听完感觉:「我真的是放心了。」

  有时候真不知道自己前世造了什么业,所以今生障碍、逆缘总是很多,有时甚至会疑惑说,到底自己是否能为佛教、为众生做一些事情呢?因为障碍是这么多;但昨天听闻仁波切上课后,觉得非常安心,有仁波切这样一位上师、正士夫在,我们真的可以安心且有所依靠。

    不要过度,从做得到的修持开始

  修行到底要怎么样开始呢?

  我们从基础佛法开始说,从「到底应该如何开始修行」这个基础上开始讲,然后再慢慢进入到《了义炬》这个论典。

  首先我们要知道怎样修持,这是很重要的。但讲到修行的方法,有一个困难点在于:如果我们完全按照经典当中所说的去做,那可能很多人都不能称做修行人,因为我们都没有真正这样去修持。当然不如法去做也是不行的,所以我想折衷之道,就是从佛陀开示的经典,就是从佛语、佛经当中去看佛陀怎么说,然后按照各自情况、各自的理解,再看要如何开始修持,这样会比较好。

  如果你是想开始修持的人,很重要的是要看看自己情况、以自己能力范围内来修持,记得一点:不要过度。律典当中也说,佛陀不会要求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因为佛陀具足悲心,不会要求我们去做能力以外的修持。

  我们很难一下子百分之百做到如同经典、佛语所说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但要慢慢、慢慢朝向经论、佛说去做,直到能够完全如法行持,这并不是一蹴可几的。而是真正按部就班、依照自己能力、依照自己情况,慢慢去调整、去做到。

  在此我希望跟大家分享:修行不要太有压力,不然很多人觉得:「佛经里面这么说,但我自己怎么做不到?那我是不是修行人呢?」然后就会感觉很伤心、很灰心或自责,这都是不需要的。修持的开始不需要有压力,先看怎么去做,依照自己情况,慢慢一步一步去修。

    修行必须有行动,再调整

  以上讲到「看自己情况做,然后去调整」,许多人反而以此为借口,才听到一个新观念、或新法门,就说我做不到,连试都不试,这是不行的。所谓「看自己能力,再决定做不做得到」,是你必须先去尝试。修行是你必须去行动、去尝试的。譬如某个法门你尝试去修后,做不到,才放下,而不是从一开始就说做不到,甚至试都没去试,这是不行的。

  修行首先要知道某个法门,了解到它的意义后,然后试着去修持。其实整个佛法包含两个部分、面向:第一个是观念上、知识上或理解上的,譬如对于这法门的利益,首先观念上要有清楚的了解,这是很重要的。再来第二个,就是有了这样的观念之后,要试着实际行动。这两个都很重要,第一个是观念上的培养、或修持观念的建立,这是很重要的;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去练习、去尝试。首先我们要看看这两点是否具备了。

    有信心,才是清净真实的修持

  现在很多人想到修行时,就想到「大礼拜」或是持诵咒语,不是说「修行就是要去尝试」吗,他也很努力精进去做,这样就自认是一个修行人,也介绍别人说要这样去做,譬如礼拜、绕塔、朝圣,才是在修行。

  这到底是不是「修行」?这是,但这是不是「清净真实的修持」呢?那就不一定了。也许有人会说:礼拜绕塔不是修持吗?难道这样没有利益吗?

  刚刚这一段不是说「绕塔、礼拜、持咒」不是修持,不是这意思,或说这样没有功德,不是的;重点就是:我们是不是带着信心去做,是不是真正具备虔诚信心的去绕塔、持咒、礼拜、朝圣呢?首先我们必须反省,向内自问,是否具备这种信心去做这样的修持。

  当然可能你一听就会说,当然啰,我当然是具备信心去做这些修持。这时应该想想:光是嘴巴说说,当然是很容易的,但真正要做到,就不容易了。我这样说是有原因的。为什么说这不是很容易的呢?因为所谓对三宝有信心,并不是口头讲讲、闭着眼睛一付很虔诚的样子,就代表相信三宝。

  信心是什么?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相信。而这种信心,也不会没有因、没有缘而突然发生的。这种信心的生起,只有很少数的人真的可能是因为过去世的善缘、福缘,让他在今生突然生起很大信心;但大部分的人都需要慢慢去培养,然后信心才生起。譬如刚开始先亲近一些善知识、上师,接着去听闻思维修持的方法和道理,接着自己去实践、去修持,慢慢地在过程中,对三宝的信心才会真正生起。

    依闻思修而生起,才是正信

  在整个修行之后我们会得到一些成果,以次第来讲有两种:一种是人天果报,另一种是圆满的佛果,是更深入修持之后会得到的。要成就这两种果报,我们心中需要具备两个部分:第一个是信心,第二个是智慧。我们真的需要在心中具备真实、虔诚的信心,才有可能得到这样福报。这两种当中,虔诚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不是盲信,也不是人云亦云的随便听听就生起的一种信心,而是真正知道原因而生起的、虔诚的正信。

  这样的信心是很重要的。首先要依靠具德上师,跟随他听闻得到很多口诀、教导,接着必须把教法真正放在自己心上,去思维、修持,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信心,就是一种正信。因为在这过程中,你真正相信到因果是什么,且真正知道很多事情的原因或万法的实相,透过知道原因和因果而生起的信心,就是一种正信。所以所有修行者一开始就要努力去培养的,就是信心,是我们一开始就要去做的。

  信心,是我们第一个要具备、培养的,接着要慢慢导引出一种观察力,这是很重要的。什么叫做「观察」?这是一种反省、反思,对自己的一种观察分析,就是问自己:「我为什么要修持?」、「我修持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不断去观察的。修行是有规划、按部就班的一种作为与行持,并不是随随便便的。

  譬如说「我知道这样做会得到这样结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这样结果」等等,这也是因为你先对因果有了解后,慢慢生起的观察。即使是一般生意或事业,也会有很多规划,你也会有很清楚的目标,知道要到达那个目标,要有步骤地去做。修行也是这样,首先我们培养信心后,接着要观察自己、问自己,去了解修持目标是什么,按部就班去做、去圆满。

  这一段都在讲说信心。当你具备信心、确信、或佛法用词叫做「胜解」,一种完全的确信后,你就不会再跟着别人说法起舞,完全清楚知道自己修持的方式和目标,你对佛法会真正有一种确信。

  那么这种确信要如何才能生起?就是刚刚所说,要不断问自己、观察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当中有许多必须具足的原因,譬如对佛法的正知正见,都必须去培养,不断放在心上,不断反思,去想这样做的目的和道理是什么,之后会生起确信和胜解信心,就是指对于某位上师善知识所说的话、口诀,你真的觉得是对的,因为你去实践过,这时就是一种确信了。当你有这样的确信之后,就不会总是盲从、别人一说你就去做,或基于某种传统而必须去做,并不是这样。你是完全知道因果的意义而去做,生起信心而去做、而去修持。

    功德的大小,在于信心的大小

  或许经过这样一段思维后,回到刚刚问题:「你的修持到底是有信心、还是没有信心?」这时候你可能回答说:「嗯,我要想一想,我是否真正具备确信,而且是因为了解佛法、了解因果所生起的确信,而去修持。」你可能会稍微延迟一下才回答。

  不然许多人一被问到:「你是不是有信心?」可能很多人,尤其一些藏族会说:…

《《大手印了义炬》第一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