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手印了义炬》第一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我当然有信心啰,如果我没有信心,谁会有信心呢?」或者会这样讲:「如果我不是佛教徒,世间还有佛教徒吗?」

  透过这样思维,会了解信心是有很深意义的,是需要了解原因后慢慢培养出来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就会静下心来三思,之后才会从心深处得到答案。如果我们没有具备这样的信心、确信,而去做许多修持,有没有功德呢?也是有的,但这功德是比较微小的,可能只是身体上的功德,譬如绕塔、礼拜,无法具备如同佛经当中所说百分之百的功德。

  佛陀说:「功德的大小,在于信心的大小。」有些人对于三宝、对于某些上师有信心,只是因为「我很喜欢他」,这是不对的;要对正法有了解后,这种信心才是正确的。因此现在许多人觉得自己对三宝有信心,对某位上师有信心,但实际上只是因为「我很喜欢这人」,这种信心并不是正信。

  当真实的信心一具备,你的所有行持都是如法的,就不会不如法了。这种信心,唯有透过你将所有听闻到的法教、法门,真正用在心上、去实修,才能真正生起。

    一开始,要先依止一位善知识

  这就回到修行开始的几个步骤,对于修行者来说,首先要依靠一位善知识、跟随他,听闻到法教,接着必须真正实践法教内容,才有可能真正生起信心。也有人认为:「我不用依靠老师,自己绕绕塔、持持咒,不就好了吗?」这是不行的。你一定要先依靠善知识,听闻口诀、教导,无论多少,都要听闻、都要加以修持和实践。

  接下来再谈到修行的时间。有些人认为一天当中的修行,是每天早上起来后几小时的念诵、睡前几小时或几分钟的功课,就是所谓修行,其他时间都不是,这样的观念并不正确。而是一天24小时,我们都应该用听闻到的佛法教导,来降服烦恼;一天24小时,都应该用亲近上师听闻到的口诀,试着调伏自己的心。

  所以因此一个人若觉得他不需要依靠一位老师,或不需要闻、思、修,就想进步,这是很困难的。其实最重要、最好的口诀或是修行方式,就是按照次第,譬如说三士道的修持,先思维「暇满人身难得」,然后一步一步,学习到如何依止善知识,之后就会慢慢真正有进步的。

  不然很多人会以为绕绕塔、持持咒,就可以进步,那是很难的。或有些人以为持咒多少遍,就可圆满资粮道、加行道、见道、证得空性,那是不可能的。修行不是在于外在持咒的次数,或身体或语言等外在的行为,重点都在于我们的心,是否在心上真正去修持,这才是重点。

    「共加行」圆满,修「不共加行」才有利益

  可能有人会疑惑的说:既然心上修持才重要,次数不是重点,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多遍「四加行呢」?加起来将近五十万遍修持,这不都是次数累积吗?不都是前行法当中要做的吗?很多人会有这样疑惑。这里回答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共加行」不圆满,那么修持这些所谓「不共加行」,也不会太有利益。

  共加行首先思维「暇满人身难得」,第二思维「死亡无常」。为何要做这两个共同的前行修持?目的是帮助我们放下、断除对于今生的贪恋和执着,让我们的心能够先希求、专注于来世。

  接着我们再进入到共加行的后两者:思维「因果真实不虚」及「轮回的本质是痛苦」,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断除对人天果报的需求或贪恋之心,进而连对来世的希求都放下,了解「唯有得到究竟的解脱佛果,才是最真实的」。

  这就是「四共前行」,帮助我们断除此生和来生的贪着,让我们能生起真正要解脱的心。有这样「四共加行」的修持后,再进入金刚乘的修持,譬如几十万遍的皈依大礼拜、百字明咒等,这四不共加行才会有意义。因此首先若你不对暇满难得、轮回是苦、无常等道理有所思维,而直接进入到「四不共加行」的话,我们心是很难有所进步的,修持也是很难有所进展的。

  有些人要修持四共加行、四不共加行修行时,就会去闭关,但如果你在闭关时,对法没有坚定信心,而只是不断的记次数,为了累积次数而闭关,这样你是很难调伏自心的。

    调伏自心,就是修行

  什么叫做能够「调伏自心」?意思就是当烦恼生起时,你不跟随你的烦恼走,也就是说不被烦恼所控制住,就是调伏自心的意思。因此如果生起烦恼时马上觉知到,然后找到方法对治的话,就是在调伏自心,也就代表你懂得何谓修持了。

  另一方面,找到了对治的方法,然后你就要安住在这种善心当中,或一种善的觉知当中,去保持或增长这种觉知、或者这种善的发心,这种都是在调伏自心。首先是生起烦恼时能够觉知它、对治它,接着就要安住在善的觉知中,继续培养、增长这种对治的方法,这是很重要的。

  因此可以看到整个修持的关键都在于心上,心的工作是很繁忙、很多的。如果说「我要做四加行,那我去闭关吧」,但都没有在心上用功,生起烦恼也好、不生起烦恼也好,都不管自己的心,反而专注外在行为上,这样是不行的。

  譬如说现在大礼拜用的木板做得越来越滑,大礼拜时滑得非常快,时间也很快就过了,总有一天就出关了,这时的出关会有意义吗?可能没有。闭关修持后的成果,要看到的是:心有没有改变一点了?就「修行考试」来说,是否真的及格了?例如以前的情绪很强烈,现在比较少了,对心的掌握、对烦恼的调伏也变好了,这就是闭关的功德;当你看到自己的心有所改变、觉知有所增长,这就是闭关的利益。尤其以「四加行」修持而言,这都是一个重点,因此如果没有调伏自心、没有抓到要点,那身体的礼拜或持咒都没有真正意义。

    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今天早上跟大家分享的内容,简要而言再说一次:

    第一点,生起确信,强烈的想改变自己:

  首先要思维「什么是修行?」接着要生起确信来修持。修行不是「因为别人这么做,所以我也这么做」的一件事情,修行、学佛不是因为大家都在修这个法,所以我也去修,大家都去某个地方所以我也去,不再是这样,对学佛首先有正确认识,因为这是你透过自己去观察、去试验,知道这方法有没有用,这方法是好或坏、善还是恶、有利或有弊,了解之后,认真对待你自己,调伏自心。

  你要调伏自心时,是无法依靠模仿而得到的,唯有靠自己认真实践才有可能得到,毕竟修行是自己的事情。这是整个修行我们首先要去面对的重点,唯有去认真了解,才有可能认识到。首先你要有很强烈的心想去改变,去调伏难以调伏的心,有了这种真心之后,唯有透过自己去实践才能改变。

    第二点,起心动念,就是实修的起点:

  要知道心的力量真的很大,当然身体的行为、语言也可以累积很多的善,但重点是在于心,你随时的起心动念都是具备力量的,要试着让心思维善的事物,这是很重要的。当我们抓到要点,任何时间都从起心动念修起,那很自然其他的善也会水到渠成,譬如身的善、语的善等,也自然会积聚发生。

  我们常常谈到改变、改变,但「改变」并不只是指外在,当然外在很容易改变,涂一涂会让脸白一些,衣服穿好一点,是会有些改变;但外在再怎么改变,不从心改变起,还是没意义。就好像有些人心里其实不认同或者有着负面想法,却假装地说「可以呀」。身体的改变没用,语言的改变没用,重点是心要有所改变,这才是真正的改变。

  这里讲一个故事,曾经有个小官有个随从,有次这个小官想照镜子,结果一看镜子就说:「哇,这是谁,怎么长得这么丑?」就要把镜子丢掉,这时侍从也傻、说溜嘴了:「你看一次就想吐了,我可是天天看呢!」就像这个故事一样,我们有时就像是这个官员一样,以为把镜子丢掉就没事了,但其实脸是长在自己脸上,不是长在镜子上;再怎么试着丢掉外在的东西,也无法丢掉心中的恶或不善。

    第三点,从心开始,改变自己:

  许多人可能心中充满烦恼,不去面对、不去对治,只是一味假装、压抑,其实这是没有用的。可能以为别人不知道、看不到、感觉不到,所以压着、装着,这是没有用的。你看很多修行者或者一些很善良的人,不用刻意去装,本来心就很开阔、很平静,因此他们不需要刻意去忍;但很多时候很多人修行修得很苦,这是因为刻意去压抑,这样反而不是如法的修持了。

  希望大家知道:修行的重点是改变自己的心,所有的改变都是从心开始,不是外在的改变。不然只是会说自己学佛、学佛,说自己是佛弟子,但若没有抓到要点,只会说嘴,只是自己欺骗自己。现在欺骗自己,不要到死的那一刻都还在骗自己,那就太可惜了。最重要的是要去观察、好好问问自己:「我为何要学佛?」「我有没有想要从内心改变自己?」。

  (最后由维那师领唱〈求生净土祈愿文〉、上师长寿祈请文,在「噶mb千诺」的歌声中,结束第一座课程。)

  

《《大手印了义炬》第一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