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供养世尊才是功德无量。”猛光国王就往世尊前祈求,世尊为他传了一些法,他又再三祈求世尊及僧众能亲临王宫应供七日,佛陀默许,接受了猛光国王的供养。七天中,猛光国王虔诚地以各种精美饮食供佛及僧,圆满供养的那天,国王供养了佛陀一件无价妙衣,并供养每位僧人一件僧衣。佛陀为他传授教言后,返回林中了。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个贱种人以何因缘,在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位?愿为演说。”世尊告众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因缘。在很早以前,距今九十一个大劫,人寿八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毗婆尸佛出世,度化众生圆满后示现涅槃。当时的郎约国王把佛的舍利集放一处,为保护好舍利,国王就专门找一些贱种人加以守护,一次,一个贱民突然遭到猛虎的威胁,在猛虎正准备扑食他的时候,他至诚地祈祷顶礼如来正等觉,因如来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天人救护了他,使他在虎口中脱身得以幸存。后来,郎约国王把舍利建了塔,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此时,那个从虎口里逃脱的贱民作了力所能及的供养,对遗塔恭敬顶礼,念三宝之恩,心想:我能从虎口里解脱,全是如来加持,为了报佛恩,我今尽力作如是供养。以此供养的功德,愿我将来在如来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毗婆尸佛出世时的贱种人即今得证罗汉果的贱种人,以其昔日愿力成熟故,今于我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另于贤劫人寿二万岁,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有一恶性比丘(师言:恶性比丘造业多,受报也大。我们中间确实有些人性格很不好。弟子们应经常观察自己,要衡量自己的人格,看看自己是不是跟高低贵贱的人都合得拢,和什么样的人都能和睦相处,如果能这样,说明你的人格还可以,否则就说明你是恶性比丘。我们不应因别人称赞两句就轻如鹅毛,也不要因别人讥毁两句就怒发冲冠。原来洛若寺有一个施主供养了大约五六斤茶叶,僧人们没法均分,执事员就说哪个人的人格好,没有嗔心就给哪个人。一个喇嘛自荐说:“我性格好没有嗔心,茶叶给我吧。”执事员故意试他说:“你不行,天天偷别人的东西……”他马上发怒大声吼道:“你这样诽谤我,我可不客气了。”这份茶叶全被他的怒火“烧光了”,惹得众人哄堂大笑。)经常骂余比丘:“你们这些贱种人……”等等的粗话。后来他生起后悔心,诚意作了忏悔并发愿:我在迦-叶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虽没有得到什么境界,愿将来能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获证罗汉果位。他虽然发了如是善愿,但还是五百世中转生贱种人。(师言:现在说以此因缘得受果报五百世,或许有人误以为是彼此之间相报。如杀业则彼此互杀将无穷尽矣。这是不正确的见解。释迦牟尼佛曾说过:“若自己作罪竟,没有厉力忏悔,自己要受报五百世,但不一定都是你伤害的对方来伤害你。”)因他在临终时发愿今已成熟故,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灭尽一切烦恼,证得罗汉果位。”这就是这个贱种人两段因缘。
(63) 极贤一家
——修塔起信 全家证果
以前,净饭王手下有一位极贤大臣,他与妻子生活很久,一直没有孩子。他们夫妇经常祈祷梵天、帝释天、森林神、地神等世间天人,仍是不生孩子。后来,净饭王生下了悉达多太子,婆罗门相士对悉达多太子预言:太子若在家将成为金轮王;若出家将证得如来正等觉的果位。闻此授记,极贤大臣心里非常痛苦,他觉得:我现在没孩子,如果有孩子将来可以给悉达多太子作侍从,我的职位可以传给儿子,如果现在我有孩子那该多好!我作净饭王的大臣而我儿子将来作悉达多太子的侍从,这样可以代代相传,只可惜我现在没孩子。想到这些,极贤大臣心里倍加痛苦,夫妇又是想尽一切方便方法,再三祈求,仍然无济于事。
悉达多太子长大后,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后来出游四门,亲眼目睹了人间的生(Jati)、老(Jara)、病(Soka)、死(Maranam),他深深思维人间的无量诸苦,便生起了猛烈的出离心,独自夜半偷越城门,拔剑削发出家修道。这样每日仅食一麦、一粟、一滴水,如是苦行六年之后,在去尼连禅河⑴(River Ganges)沐浴的路上,接受了牧羊女经十六次提炼的牛奶乳精和婆罗门(Brahmin)的吉祥草等供养后,到印度金刚座,发誓:“乃至未现前菩提前誓不起此座。”后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大彻大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Samma Sambuddha)。
佛陀在鹿野苑初转*轮,摄受了憍陈如等五比丘,同时也摄受了五百涅卫、六十贤普,五十孩童等,对他们传法后,皆得圣者果位;时佛陀又示现种种神变,到森林中调化影胜王,使影胜王与八万天子也得圣果;去王舍城为舍利子、目犍连授比度丘戒,令其得圣果;再到舍卫城调伏了与佛同时出生的胜光国王(即萨迦国王);后又去迦毗罗国宣说了妙法等,如此四处弘法度众。
这时,极贤大臣想:自己年近古稀,膝下无子,应该将财产供养佛陀,不然,我死后无人继承,财产将会充归国库,无甚大意义。这样,他就发心迎请了佛陀及僧众应供,自己亲手以各种甘美的饮食供佛及僧众,供养圆满后,佛陀对他传授了正法。他受持正法、赞叹正法(Sacca Dhamma)、对正法生起了欢
喜心。同时,他又对佛陀诚白自心:“佛陀,如果我家能生个男孩,他就可以象我承侍净饭王一样去承侍您,只可惜……”佛陀安慰他:“若真有如是发心,那非常好,就一言为定。”说毕,佛陀就返回经堂了。
不久,施主的妻子真的怀孕了,十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他们
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贤者,用牛奶、酸奶、油饼精心抚养着。贤者如海莲般迅速成长,长大后,他学习了八观察及世间的一切学问。这时,佛
注:⑴ 尼连禅河: 尼连禅,意译作不乐著河。为恒河之支流,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之东方。
陀观知贤者出家因缘已成熟,就亲往极贤大臣家对他说:“你家的贤者在未生之前,你已答应给我作侍者,现在,我接他来了。”极贤大臣很欢喜,把贤者叫到佛陀前交咐道:“贤者,在你还未出生之前,父亲已把你许给佛陀作侍者了,今佛陀亲自接你去,你一定要好好承侍,切莫辜负父亲对你的厚望。”贤者高兴地说:“谨遵父命,多谢父亲如此的恩赐,孩儿非常乐意。”这样,佛陀就把贤者带回了经堂,给他剃度授戒传法,贤者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此时,他想:如今我断除了一切痛苦,获得了无上安乐,全都是佛陀恩泽于我,故应报佛恩,而报恩的唯一方法即是度化众生。贤者就用神通观察,他观察到:首先该调化的是自己的父母。刹那间他回到家里,如雄鹰腾空般跃入虚空,对父母显示了打雷、燃火、下冰雹等种种神变,父母也对他生起了欢喜心和信心,他对父母传法,父母都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父母告诉贤者:我们俩想出家为道。贤者说:“你们怎样想都可以。”他父母就把家产作了广大的布施,安排妥后,夫妇二人都出家了。出家后,他们各自精进努力,都获证了罗汉果。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贤者以何因缘生富贵家、身相庄严,于佛教下令佛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他的父母以何因缘被贤者度化,在佛教下出家皆得罗汉果?请为吾等演说前后因缘。”世尊告曰:“这是他们前世的愿力。在贤劫人寿四万岁时,人天导师俱留逊佛(Krakacchanda Buddha)出世度化事业圆满后,显示了无余涅槃 (Parinibbana)。当时的国王准备修一座长一由旬的遗塔,就令手下一大臣全权负责,但这位大臣对佛没有太大的信心,想让儿子来替他总管修塔之事,就推托说:“儿子,我在王宫里国事繁忙,再兼管修塔,恐是忙不及,你就代父从工吧。”儿子遵从父命,掌管着整个修塔工程中的大小事务。在修塔的过程中,他对俱留逊佛生了很大的信心,并皈依受戒。他父母受他影响,也渐渐对佛生起了信心,并且皈依受了居士戒。(译者:这里儿子是父母学佛的引导者,汉族四众弟子(Catu Parisa)中分别有子女引导父母、父母引导子女、学生引导老师、老师引导学生的,这样很好。无论是父母、眷属、良师益友乃至萍水相逢的人,只要其意乐,我们一步步地劝化他们,是对他们最好的报恩和友善,他们这些人毕竟同自己有缘,要把这些亲缘、一面之缘都转成法缘,即便只度化一个人,也会少一个造恶业的人,所以,希望大家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无上的菩提心。)
遗塔圆满竣工后,国王召集众人举行了一个大法会,大臣的儿子在塔前作了些自己的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将来令佛欢喜,并在佛的教法下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父母见他发愿就问他发了什么愿,他如实地告诉了父母,父母二人同时也发愿:愿我们生生世世财富圆满,依孩子的引导,我们能令佛欢喜,在佛教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他们都如是发愿。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大臣的儿子就是现在的贤者,当时的父母就是今世贤者的父母。因我与俱留逊佛功德事业同等,故他对我生欢喜心,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其父母也因同时发愿,而今愿力已成熟故,于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还有一段因缘:在迦叶佛出世时,他们三人出家共同发愿:将来于佛教法下同得解脱。所以,今三人同得究竟涅槃的果位。这就是一家共证罗汉果位的前后因…
《《百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